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141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docx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质量立教文化强校整体提升特色发展

——济南市历城区整体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代表:

山东省教育学会、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我区召开全省区域推进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现场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汇报、展示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和向兄弟县、市、区学习的大好机会。

在这里,我代表历城区委、区政府对现场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

对各位领导、专家、代表的光临表示诚挚地欢迎!

历城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自西汉初设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西汉时请缨报国的少年终军,唐开国大将秦琼,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明朝文学家边贡、李攀龙等,都是历城名士。

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被誉为省城“后花园”。

兀立西北部的华山是济南市标志性景观“齐烟九点”之一,有华阳宫、净士庵、三教堂等古建筑群,是佛、道、儒三教的集聚地之一。

南部山区完整保存的建于隋朝的四门塔,与河北赵州桥同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古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我国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期以来,历城区几届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立足区情,着眼“大济南”的宏观筹划、发展趋势和决策走向,探求改革之路,初步实现了历城由经济大区向经济强区的转变。

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35亿元,增长1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5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796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8560元,增长8.5%。

在历城区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重用大批人才为重点的“软实力”是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是首要的战略选择。

提高劳动者素质靠教育,培育人才靠教育,从根本上改善民生靠教育,彻底改变民风靠教育,增进家庭幸福靠教育,发展教育确实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牵动千家万户的根本大计。

历城区几届党政领导人的教育情结越来越浓厚,全局谋划中的权重越来越向教育倾斜,真心办教育的内驱力越来越强。

如果简要概括“十一五”历城教育的发展路径,那就是:

坚持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农村教育城市化为核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用一位专家更精炼的话就是:

历城多年来坚持“真做教育,做真教育。

“真做教育”,关键之关键,是党委、政府“真做教育”。

“真做教育”的标志是:

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在筹划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上优先考虑教育,在改善民生的举措中优先考虑教育举措,在调整投资结构中向教育倾斜。

这就是领导对教育的“真情、真心、真做”之所在。

“做真教育”,则真在以人为本;真在学校必须具有文化意蕴;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真在学生的主动认知、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真在教师的“爱的奉献”、生命的付出;真在校长守望“精神家园”,为生命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近10年来,历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实施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战略是坚持高位均衡,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其基本策略是:

“着眼大局,优先发展,优化配置,优势保障”。

这是我们“做真教育”的重要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历城区在教育投入方面坚持“真投入”、“大投入”,通过高标准改造老学校、高起点建立新学校、高强度调整学校布局、高水平配备学校内部设施,确保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和优质发展。

“真投入”主要体现在区政府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切实落实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要求,全面完善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三级投入机制。

一是以政府政策为导向的投入机制。

在重大项目配套建设上,区政府制定了投入经费区、镇按4:

6共担的政策,有效解决了资金的筹集问题;在实施教师安居工程中,各镇累计投入2.5亿元,新建农村教师住宅楼36.8万平方米,解决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

二是调动镇政府积极性的机制。

我区先后开展了“争创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和“农村教育振兴行动”等活动,为各镇办发展教育搭建舞台。

如西营镇政府为了积极争创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2004年—2007年,在镇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2300万元,完成了20处小学的撤并和11处学校的新建改建任务,于2007年荣获“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称号,在全区各镇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村委会积极参与的机制。

我区着力开发村居办教育的积极性。

王舍人镇在重建实验中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土地难题,各村委会动员每一位村民自愿捐出一厘土地,共捐出205亩土地,并用一年的时间调换出拟建学校的地址,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寄宿制初中。

“大投入”主要体现在城乡办学条件的不断提升。

2006年以来累计投资近8亿元重点实施了校舍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信息技术装备等十大工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提升:

一是学校布局更趋合理。

25所农村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示范幼儿园达到11所,市一类幼儿园22所。

撤镇建办前全区13个有教育责任的镇办全部被评为“济南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

二是校舍逐步实现楼房化。

全区90%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

三是教育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区所有中小学建起了微机室,88%的普通中学和32.33%的小学班班装备了多媒体,全区专任教师平均1人1台微机,每8.7名学生拥有一台微机;农村中心小学以上仪器室配备标准均达部颁一类,其余学校均达二类。

追求“高位均衡”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抓住各类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暂时“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为教育扩大“进口”,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城乡师资队伍。

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选用本科新师资600余人,研究生新师资100余人,彻底改变了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师资薄弱的状况,为历城教育可持续发展积累了最重要的“后劲”。

我们实现了全区教师工资统一、住房公积金统一和五险统一,规范津补贴投入每年达到1.6亿元,为学校留住优秀师资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第二步战略是坚持文化引领,推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其基本策略是:

“质量立教,文化强校,整体提升,特色发展”。

这是我们“做真教育”的重要标志。

我们认为,“真教育”必然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真教育”必须走文化育人的路径,“真教育”必定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

我们坚持以文化为育人载体,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紧紧把握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的6个支点,引领区域教育走上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选准切入点,引领学校环境文化。

作为学校文化直观体现的环境文化,要体现教育的智慧、人文的关怀和生命的感动。

区教育局2006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学校文化建设。

在近年的新校建设与旧校改造中,我们始终坚持用“为建筑注入思想、使符号呈现智慧”的理念引领环境文化的打造,坚持把促进人的生活方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的支撑保障功能与未来发展功能为宗旨来发展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人的学习与生活规律、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宗旨来设计已成为历城区新建学校的标准。

在老学校的改造升级中,同样也蕴涵了人性的关怀。

在校园功能的提升方面历城区提出了一切从需要出发,不应付、不含糊、不落后、不奢侈的建设要求,在保证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使用质量的同时使其布局符合视觉审美标准。

2009-2010年投资1200万元再次提速学校显性文化建设,努力使校园内的一座小楼、一个亭台、一条小路,都透视出文化底蕴,一大批学校已具有较高层次文化的视觉冲击力。

二是找准突破点,挖掘学校课程文化。

教育教学的本质绝非只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完成教学计划。

这只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会思考、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促进生命的健康全面发展。

这就是课程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课改的具体要求:

活化国家课程,生成学校课程,建立学校的课程管理体系。

在活化国家课程方面中,历城二中、洪楼高中、柳埠中学等学校对国家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拓展,创造了本土化的导学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洪楼高中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了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以“一三一”自主学习模式实现了由灌输教学到“思维超市”的转变,被誉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

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历城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传统和资源优势,努力把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资源,把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将学校课程打造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近年来,历城区各学校所开发的学校课程在济南市教育局审批通过的学校课程总量中占三分之一以上。

济钢鲍山学校的《经典诵读》课程、南营小学的《家乡的中草药》课程、柳埠中学的《柳埠神韵》系列校本课程等都赢得了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是瞄准着力点,打造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重在价值认同。

只有师生真正认同的“制度”才是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我们在多年对学校管理与评估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存在着“教育因人在政在,人走政息”而带来学校发展的震荡与起伏的现象,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路,学校的文化才能积淀传承,才能成为一种透入骨髓溶入血液的营养之基,孕育与滋养学校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使每一个人变得优雅、优秀和卓越。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重在“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其核心在于形成学校发展的自主规划、自主管理和自我监控、评估的运行机制。

学校行政必须走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办学传统,依靠制度的文化力量,走依法治校、科研强校、文化立校之路。

五年来,教育局加大了对校长现代管理的培训力度。

2009年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分批次轮流到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挂职培训,研习全国范围内的名校制度建设和治校方略,历城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逐步走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处。

四是抓准落脚点,提升学校行为文化。

所有优秀的学校文化必须通过师生的优雅行为加以体现,学校中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3月,区教育局下发《历城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社会好习惯。

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把养成教育抽象内容具体化,把内容分解成细目,引领学生的行为表现。

2009年区教育局制定了《历城区学生行为习惯示范校评审和管理办法》,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和行为习惯示范校评审活动,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有力促进了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08年以来,全区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

让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项社区公益活动,着力提升每一个孩子的综合素养。

我们面向每一个孩子,实施了社团普及工程,目前,共组建学生社团1700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到90%以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实施科技创新策略,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学生创新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全区有1500余项学生发明创意获得国家专利。

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中,我区参赛的10名学生中6人挺进全国个人十强,10名参赛学生均获全国个人一等奖。

教师是学校的另一个重要的群体。

我们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把九月份设为师德建设月,积极开展了“历城区师德先进集体”、“历城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争创活动。

为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对教研室、进修学校、技术装备科进行了业务上的整合,构建了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并开展了菜单式培训、网络研训等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

2006年以来,我们年均列支100万元与上海方略教育机构联合,通过“导师带教式”和“量身定做式”培训,对我区33名“三名”工程人选进行了跟踪培训,对30名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进行了TKT国际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与自律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生成了优秀的教师文化和科研文化,引领和践行着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

五是聚力核心点,生成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中最值得回味的东西,其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我们挖掘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积淀,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做真教育”。

历城二中地处稼轩故里,深受稼轩文化之熏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稼轩文化中的“立志”和“勤勉”以及热烈的爱国情怀,对学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志达天下”源于稼轩精神,穿越亘古,熠熠生辉,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

校风“志行高雅、勤朴中和”,教风“修身立人、博学笃业”,学风“勤学善思、知礼乐行”都以“勤”为主线,与校训“人生在勤”是一脉相承的。

“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立校之魂引领师生和学校发展,这一理念已经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贯穿于学校文化建设中,这一精神在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趋向,成为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六是聚焦提升点,创建学校特色文化。

抓住特色就抓住了学校优质发展的生命点,特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内容。

历城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教育特色发展、多元发展的独特优势。

全区153所中小学、145所幼儿园、11所成教中心、3所职业学校,处在不同的“经济带”、文化背景和“社会场域”之中,在差异发展方面各有千秋。

像历城一中的励志教育、历城四中的艺术特色、历城五中的体育特色、实验小学的“和乐教育”、洪楼小学的“自主管理”、洪楼第三小学的“书香校园”、历城职专的“工厂化”学校、历城二职专的“滚动教学”实验,都有“张扬个性、各美其美”的特点,并且见到实效。

尊重这些差异,张扬这些差异,才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我们树立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充分考虑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硬件条件、师资条件等现实条件和基础,指导学校确定好办学定位,制定好发展规划,鼓励学校张扬个性、特色发展,打造品牌。

力求做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2008年3月,洪楼第二小学成立了“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由学生家长自愿组成,协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幸福教育家长助学社”成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对孩子的教育做到了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和全面推进。

2008年10月,学校又成立“红马扎读书社”,免费为等待接孩子的家长提供红马扎和教育类图书,深受家长欢迎。

红马扎读书社联合十个居委会共同编写了《社区论语》,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引领中国的教育进入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和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教育规模扩张的使命,数量增加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我们深深意识到,教育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由过去的以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的新的阶段性跨越,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战略筹划、新的改革思路、新的行走路线,办好让历城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历城区由人力资源大区向人力资源强区的历史性转变!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专家、领导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