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97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docx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0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

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

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2、人人类;3、自然科学;4孕育奠基生

成发展拓展反思;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6、阶级社会;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

活动;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

访谈法,                                                                                             

三、选择题:

1、C2、A3、C4、B5、D6、D7、B8、A9、D10、B。

 

四、简答题:

1、答: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

(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

(2)

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

量。

2、答: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

(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具

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

(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

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

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

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

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

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

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

人要成为

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

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

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

它们的关系是:

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

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

化和细化。

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

(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

科学家

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

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

这样由直觉

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

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

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2、参考观点:

(1)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认识,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产生的源泉和

动力,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理念产生以后,又能进行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进程。

两者之间存

在的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关系,就是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们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外部,

即社会需要;一方面来自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即自身的矛盾运动。

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

学自身的发展需要构成了辩证的统一。

(3)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对旧有理论的丰

富和完善,而没有对旧理念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理论框架作根本性的改变,那么我们称之为

常规性发展;如果新出现的人文社会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有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观念和认识,那么我们称之为革命性发展。

常规性发展通常是一种量上的变化,意味着在维

持原有理念大框架的状态中,理论取得某些新的进展,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当量变最

终导致了整体质变,就出现了革命性发展的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一般都是从量变到质

变,也就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交替。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

中体现。

2、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存在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三个阶段。

 

二、填空题:

1、战争与革命对抗与对话和平和发展;2、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技术之间;3、

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社会革命学术建设;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5、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思潮;6、全面真实必然;7、性质原理和批判标准演变发展对具体作品的评价;8、索

绪尔所指;9、乔姆斯基语言能力;10、《马氏文通》马建忠。

 

三、选择题:

1、A2、C3、B4、D5、C6、C7、B8、B9、C10、C

 

四、简答题:

1、答:

20世纪推动和制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

题;

(2)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3)日益尖锐化的全球问题。

2、答:

20世纪世界历史学研究出现的变革主要有: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

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

扬;(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答:

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

(1)对创作主体文艺思维及心理的深入

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对文艺与社

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主要表现在:

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

例如:

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

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

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

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

(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的拓进相联系的。

综合性有两层含义:

一是

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

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

例如:

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

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

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

(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

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

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

例如:

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

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

“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2、参考观点:

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1)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

文主义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

之上;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

能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2)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自然科学

领域出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

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

并努力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

长远利益等。

(3)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趋于融和并成为大趋势,有其背景:

一是全球性问题的尖锐化,

越来越成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共同关心的话题;二是科学的自身发展着融和的内在要求。

由此,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的改革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要求的。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干预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

17世纪的重商主义。

当时人们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

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

2、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

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

手”。

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

自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

3、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从哲学方

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

 

二、填空题:

1、行为格式塔精神分析巴浦洛夫;2、认识情绪;3、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4、资

本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5、经济自由国家干预;6、迪尔凯姆实证主义韦

伯理解;7、历史法学部门法学法理学制定解释;8、科学的自身发展;9、整体综合化

全面社会化;10、数学计算机。

 

三、选择题:

1、C2、A3、D4、A5、B6、B7、A8、A9、C10、D

 

四、简答题:

1、答:

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

(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

(2)各个反

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2、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的发展出现的趋势是:

(1)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

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

(2)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3)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

空间两个方面拓展。

3、答:

20世纪语言学的重要进展有:

(1)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

概括起来主要有

四点:

一是语言是符号系统;二是区分语言和言语;三是区分历时态和共时态;四是区分深

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2)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

主要是对“语言行为”和“语言

能力”的划分。

 

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有:

(1)20世纪上半叶的四个发展方向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

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巴浦洛夫生理学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

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念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

了新的假说。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都是两棲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植根于后者。

们都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跨越,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还是在研究

的方法上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和和综合。

在两大学科部类内部也出现的互补和综合化的共

通点。

(1)现代语言学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现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心理

语言学等。

同时现代语言学也融入了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加盟,

意味着一场语言学的工具性革命。

现代语言学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实现了成功的

跨越,并以丰富的理论成果和操作实绩使自己成为连接两大科学部类的桥梁之一。

(2)20世纪的心理学各主要流派之间在研究对象和方法问题上出现存异求同、互补互渗的

主导性趋势。

学科结构通过内部和外部交叉融汇,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边界模糊、分支众多的

科学。

在研究方法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某些精神的系统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

同时,心理学

对众多的具体科学都产生影响,如: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艺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

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还与自然科学血脉直通,出现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

生学等,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与语言学、人类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3)人类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积极贡献体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化研究这个领域发挥出来;三是通

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展示出来;四是直接表现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具体学科的交互

作用上。

这些都体现了其与语言学、心理学在发展道路和功能影响上的共通点。

2、参考观点:

(1)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

一是在互补过程中,东方文化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将明显增强;二是

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得到体现;三是未来东西方

文化的互补将既是两者之间的全面的互补,又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整体互补。

(2)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交融。

从历史上的情况看,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这样既不利于人文主义

的发展,也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人文主义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

自然科学在推动人类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它毕竟不能解决

世间的一切问题和课题,有的命题只有依靠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

在当前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开始出现了融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出

现了新人文主义;第二,人文主义者的新姿态。

传统人文主义者开始重新接纳科学,并努力

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努力将人道主义精神渗透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以及注意群体的长远利

益等。

(3)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

分析、综合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受人类自身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制约。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综合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分析与综合的系统化具体表现在

几个方面:

一是在跨学科的研究和学科大跨度的延伸中现代科学技术显示了系统分析和系统

综合的整体风格和一体化特性;二是宏观和微观两层面上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同时并

进;三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系统化。

(4)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

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且具有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和预测职能等实用价

值。

因而它与自然科学一样,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大致表现在:

一是人文社会更

多地直接参与社会管理;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满怀热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三是人文社会科学

更多地发挥了智囊思想库的作用。

(5)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摄取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机网络技术进行调查研究等;二

是信息处理中的高新技术化,如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信息等;三是研究方法的高新技术化,

如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借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等。

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

是法国教育家保尔?

朗格朗。

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

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主要内容包括:

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2、教育传播学是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综合学科,它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阐

释教育问题。

3、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教育理论学科。

它的基本特征是:

“跨文化比较”,

立足当代,进行跨国度、跨民族、跨科学的综合研究。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2、改变学校教育重心更新教育内容筹建终身教育体系;3、陶

行知;4、科学主义评价;5、体制增长质量效益;6、生理心理精神文化;7、综合性效

益滞后;8、实事求是为我所用;9、教育价值观;10、情感和意志心理教师心理;11、

社会性质社会功能;12、35首位;13、非政治政治人;14、学校内部和外部依法治教;

15、教育和文化文化

 

三、选择题:

1、A2、C3、D4、A5、D6、B7、A8、B9、D10、A

 

四、简答题:

1、答:

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教育学,是人文社会科

学的一级分支学科。

(1)早期的教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比较零散的关于教育经验和教育思

想的阐述,通常作为哲学的组成部分,同伦理、政治、宗教乃至理工等知识搅和在一起;

(2)

19世纪初,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出教育学体系。

主要的代表是捷克斯洛伐克民

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了《大教学论》这一著作,成为近代教育学的雏形;(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2、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和意义是:

(1)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

(2)当

代教育心理学发展,促使初等教育重视如下课题:

一是要全面关注初等教育过程中认知因素

和非认知因素,进一步克服重认识、轻情感和意志的倾向;二是要充分认识小学生心理教育

在整个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的探讨。

3、答:

当代教育学提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

班级在教

学的意义上是“课堂”,教育社会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

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

教育学指

出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建议强化师

生、生师、生生、师师间的多渠道交往,协调好人际关系,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

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小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

“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

如当代我国许多小学在班级建设中开展的

“交往教育”。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

朗格朗。

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

求。

主要内容包括:

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

(1)全程教育是指不应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全程。

(2)全域教育是指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3)全民教育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

的素质。

(4)全面教育是指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的是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几乎由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体系支撑而形成和拓展的终身教育,在教育史上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把终身教育思想确定为教育发展的基本

理念,并开始取得积极的成效;

(2)以终身教育核心的大教育观的形成推动了教育学的垂

构,它要求重新审视并构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开始了

新的内部纵向分化和综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结合的横向分化和综合,由小教育观向

大教育观拓展,以大教育观推动小教育观的变革趋势已经形成;(3)初等教育作为学校教

育系统的基础层次和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滞后性,

终身教育论的传播改变了初等教育固有的时空观和未来发展观,推动着初等教育观念的体系

性转换。

2、参考观点:

(1)教育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和多质性。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在宏观层面涉及人类的古往今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各种门

类。

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它具有高度复杂的广泛性、综合性、多质性和效益

滞后性,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立体式的研究。

(2)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

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终

身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它必须对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以自觉承担更为

繁重的历史任务;第二,信息社会的步伐正在加快,新课题层出不穷,而解决这些课题都要

牵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少年儿童为中心,

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和知识能

力结构,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形成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已是刻不容

缓的事情。

(3)跨学科的研究,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的完善。

现代初等教育研究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有助于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框架

和种种思维定势,产生新的科学成果,促进初等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共同繁盛。

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理念探讨,是在总结中国过往应试教育的历史教训和世界先进教育成果

的基础进行的。

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而且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寻求新

的突破。

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

为内在依据的,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的现代教育模式。

人才学指出,素质教育是

全员成功、全型成功的人才工程,有利于大面积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造性人才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