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757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docx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学案

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

3、了解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外交成就。

4、了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认识多极化趋势多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高频考点:

【考点1】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定义:

泛指美苏之间除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P

2、主要原因:

(1)法西斯国家被打败,实力匹敌的超级大国美国、苏联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恶化;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展势力范围;⑶美苏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3、形式上的表现:

(1)政治上: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

(2)经济上:

①马歇尔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

①北约的建立:

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法、意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

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二)“冷战”的影响

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三)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

(1)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2)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1)美国的实力遭到削弱,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2)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补充:

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它集中体现了战后初期美国企图通过发动“冷战”,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的推行是为了确保欧洲这一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

【真题示例】

1、(2013.山东)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新敌人”指的是(C)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

2、(2011.云南)二战后,美苏两国结束战时同盟关系,开始冷战对峙的标志是(B)

A.丘吉尔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启动D.北约组织的建立

3、(2011.广东)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西欧国家纳入“冷战”战略轨道,提出该计划的是(C)

A.丘吉尔B.罗斯福C.马歇尔D.尼克松

【同步测练】

1.美国和苏联出现“冷战”主要是(B)

A.历史上两国关系不友好B.国家利益冲突好意识形态分歧

C.德国的离间D.双方派出的间谍多

2.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

A.1945年雅尔塔体系确立B.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

C.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

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

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C)

A.提出杜鲁门主义B.成立北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5.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6.“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包括(D)

A.造成了世界分裂B.破坏了世界和平

C.耗费了巨额财力D.应该完全否定

7.韩国一离婚机构,公布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220万宗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应该是(A)

A.50—6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D.2000年以来

8.杜鲁门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其含义不包括(B)

A.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1)二战后,西欧各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3)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经过: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有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

(1)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1)冷战时期,美国减免日本战争赔款,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

(2)重视科技与教育;(3)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4)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2、结果:

(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3)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后许多新兴民族国家诞生,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新兴独立国家在美苏对峙下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新兴独立国家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2、兴起: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3、意义:

(1)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真题示例】

1.(2011.广东)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立了(B)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欧洲共同体C.欧洲联盟D.联合国

2.(2011山东)路透社曾评论道:

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它”指的是(A)

A.不结盟运动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欧洲联盟

3.(2010.1.山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

“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

(4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

(4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年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法、德。

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

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

(2)美、苏。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3)国家利益。

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4.(2011.广东)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年)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

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1)概括欧共体(欧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参考答案:

(1)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内部原因是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

外部原因是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

【同步测练】

1.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B)

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军事领域D.文化领域

2.26、有人说:

“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这个观点强调的当是(C)

A.美国的衰落B.两德的统一C.欧盟的建立D.北约的解体

3.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B)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4.20世纪70年代,在经济上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冲击的是(A)

A.西欧、日本的崛起B.第三世界的兴起

C.中国的崛起D.经互会的成立

5.冷战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原来的单独占领转为扶植是由于(C)

A.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B.拓展东亚市场

C.把日本当做反共桥头堡D.科技合作的需要

6.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C)

A.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B.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C.非集团、不结盟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7.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C)

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举行会谈

C.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8.(2011山东)(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2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

(2分)

(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主题:

冷战或两极格局。

(2分)

说明:

图l杜鲁门主义出台或冷战的开始;图2两极格局形成。

(2分。

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2)多极化趋势。

(2分)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分。

答出其中3项即可)

(3)动荡原因:

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恐怖主义;在原来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

(2分)

和平原因:

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3】了解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外交政策

1、建国初期外交政策:

(1)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成果:

①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日内瓦会议:

(1)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2)新中国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亚非会议:

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2、恢复:

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三)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中美《联合公报》: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②内容:

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两国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美国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①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②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中美关系正常关系的推动;

(2)实现:

1972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3、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1)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表现: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

“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取得成就:

(1)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参加亚太经合组织;②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

推动了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80年代以来的发展:

(1)中国仍然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具体表现:

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②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

③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补充:

1、全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2)特点:

①包容性:

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政治关系或经济关系;②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的原则,能够与时俱进。

(3)作用:

a、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政治基础,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①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思想;②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③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④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1)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原因: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国实行孤立政策,在两大阵营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一大片”,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

中美仍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70年代:

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

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②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4)80年代以来: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时代。

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1)根本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成就:

①中苏等17个国家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④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作重要调整: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裁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5)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欧盟)

【真题示例】

1.(2011广东)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B)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

2.(2011.广东)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个方针是(D)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

3.(2013山东)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C)

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D.文化传统

4.(2011.广东)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D)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

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5.(2011.黑龙江)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以上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A)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6.(2010.12.山东)(2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适时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厦里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1)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最能准确体现“黄金法则’’的是什么?

(3分)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左)、副团长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上开怀大笑。

(2)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什么决议令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

(3分)这一决议得以通过的原因有哪些?

(6分)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江泽民

(3)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4分)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

(4分)

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原因: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大力支持新中国。

(3)特点:

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行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同步测练】

1.(2008.山东)“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B)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2011湖南)“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这是1955周恩来在那次国际会议上讲话的内容(B)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

3.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4.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历史事件是(A)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5.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D)

A.万隆会议上B.日内瓦会议上

C.1953年底中印政府代表团谈判时D.1954年6月,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

6.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

A.独立自主B.和平发展

C.广泛交流D.对外开放

7.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是因为(C)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突出

C.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D.说明中美两国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C)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

D.中日邦交正常化

9.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推动因素是(B)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