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555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docx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汇编

南通大学课程质量标准模板

(理论类)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公共政策学

英译名称

Publicpolicystudy

课程代码

课程开设学期

课程学时

51

课程学分

3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学院

管理学院

教学研究室/系

行政管理

教材名称

陈振明主编《公共政策学》,

教材出版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教材性质

□国家□部级规划□省级规划□自编□其他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开卷□闭卷□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其他

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70%

期末成绩30%

课程负责人及团队骨干(五人以内)

姓名

性别

学历

学位

职称

从教时间

林莉

博士研究生

管理学博士

讲师

2010.09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是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

本科层次行政管理学专业

课程代码:

学时分配:

51

赋予学分:

3

后续课程:

2、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

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去加强相关训练,有意识地提升这些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导论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含义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二、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控制、交易与博弈

三、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市场与政策的比拼,一场没有结局的争论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二、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三、公共政策的作用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

二、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研究途径

第二章政策主体(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公共政策活动中具体的官方政策主体和非官方政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官方决策者

一、立法机关

二、行政机关

三、司法机关

四、执政政党

第二节非官方参与者

一、利益集团

二、公民(选民)

三、大众传媒

四、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第三章政策客体(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目标群体的具体内容以及对政策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

一、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二、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

三、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四、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五、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六、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第二节目标群体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五、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第四章政策环境(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与生态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以及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环境与生态

一、环境

二、生态

三、政策环境

第二节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二者关系的分析

第三节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经济环境的影响

三、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四、社会变迁的影响

五、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

第五章公共决策体制(3课时)

第一节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一、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因素

二、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三、决策权力

四、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第二节中外公共决策体制比较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

二、议会制

三、独裁制

第三节现代公共决策方式

一、全体一致规则

二、过半数规则

三、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

四、作为一种决策方式的民主集中制的完善

第六章政策工具(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政策工具概述,强制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和混合工具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政策工具概述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二、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

三、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第二节强制性工具

一、管制

二、公共企业

三、直接提供

第三节非强制性工具

一、家庭和社区

二、志愿者组织

三、市场

第四节混合工具

一、信息和规劝

二、补贴

三、产权拍卖

四、税收和使用者付费

第七章政策制定(6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及政策的合法性。

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问题察觉

二、问题界定

三、问题描述

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一、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二、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三、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四、政策议程的引发机制

五、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六、建立政策议程的策略

第四节政策规划

一、政策规划主体

二、政策规划的原则

三、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

四、政策规划程序

第五节政策的合法性

一、广义的政策合法性

二、狭义的政策合法性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政策执行(6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政策执行的特点和作用,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特点和作用

一、政策执行研究的兴起和理论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

三、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一、必要的政策资源

二、顺从的目标群体

三、正确的执行策略

四、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五、有效的沟通

第三节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功能环节

二、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

三、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

第四节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一、注重政策宣传

二、重视政策实验

三、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

四、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

第九章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6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政策评估以及政策监控的具体内容及活动过程与特征。

第一节政策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含义

二、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

三、政策评估的类型

四、政策评估要素

五、政策评估的过程(步骤)和模式

六、政策评估的障碍

七、政策评估的意义(功能)

八、推进中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第二节政策监控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和作用

二、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三、中外政策监控机制比较

第十章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6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的具体内容及活动过程与特征。

第一节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概述

二、政策终结的理由、类型与方式

三、政策终结的障碍

四、政策终结的策略(措施)

第二节政策周期

一、政策周期的内涵

二、政策周期的现实意义

三、政治—经济周期

四、中国的政策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

第三节政策变化

一、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二、常规的政策变化与政策风格

三、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

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与程序(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论,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以及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

第一节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论

一、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二、政策分析的不同理论

三、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

第二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因素

一、问题

二、目标

三、备选方案

四、效果

五、标准

六、模式

七、政治可行性

第三节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框架或模式

二、理性过程模型的基础及其局限性

三、政策分析过程的程序

第十二章 政策分析过程各步中常用的方法(3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问题界定、目标确定、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比较与结果评估的方法及运用。

第一节 问题界定的方法

一、什么是政策问题界定

二、问题界定的过程

三、问题界定的方法

第二节 目标确定的方法

一、澄清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澄清和确定目标的困难

三、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及方法

第三节 方案搜寻的方法

一、备选方案的必要性与来源

二、备选方案产生的步骤与方法

三、若干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结果预测的方法

一、政策分析中的预测

二、外推预测的方法

三、理论预测的方法

四、直觉预测的方法

第五节 方案比较的方法

一、方案比较中的绩效标准

二、确定绩效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

三、方案比较的内容与方法

第六节 结果评估的方法

一、政策效果的类型

二、评估标准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查方法,时间为150分钟。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七、附录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出版社,2001年。

2、宁骚主编《公共政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刘伯龙主编《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制定人:

林莉

审核人:

三、考核大纲

一、适应对象

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及学校其它所有专业本科生。

二、考核目的

在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政治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政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政策结果的影响,了解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发展及研究现状,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的理论和方法。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

闭卷考试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考核内容与要求

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

考核要求:

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否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