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524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广州铁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广州铁一中学2007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命题人:

陈暾谢丽华郭佩钿吴章婷审核人:

陈庆雯张立伦

本试卷共五道大题,21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沮丧含英咀华折冲樽俎

B.墓碣谒见响遏行云声嘶力竭

C.逾越谕旨坚贞不渝瑕不掩瑜

D.泥淖悼念绰绰有余卓有成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形式或原址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按原自住建筑面积每月20元/平方米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支付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助费。

B.这样极可珍贵的作品,虽只剩下很不完整的一段,但是很可惜的。

C.前一阶段,闹得纷纷扬扬的郭敬明剽窃案在事隔近三年后终于尘埃落定,郭敬明被法院强制公开致歉。

D.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和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尤其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D.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二、(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2分,每小题3分)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

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

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

“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

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

或问其故,劭曰:

“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故不造也。

”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邵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动不得已,曰: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遗请劭。

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

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或劝劭仕,对曰:

“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

”乃南到广陵。

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劭不自安,靠其徒曰:

“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

待吾虽厚,其势必薄。

不如去之。

”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

时年四十。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取材于《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

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

②陈蕃:

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濮阳令归去:

前往B.常卑辞厚礼辞:

言辞

C.故不造也造:

拜访D.征,皆不就就:

任职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

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

⑥遂复投扬州刺吏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劭认为即便是名重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各有其缺点,所以不去主动探望。

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品行高洁,而是因为害怕舆论监督。

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D.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9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20070120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

事私利,枉主法①,猎农民;以官为威,以地为机②,求利逆暴:

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初试官③,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④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

何以为高贤才乎?

(取材于《史记·日者列传》)

注释:

①主法:

君主的法令。

②机:

机关、工具。

③试官:

任用官职,做官。

④弧:

木弓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事私利,枉主法①,猎农民。

②初试官③,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罔主上。

9.阅读下面宋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6分)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词中的“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2分)

答: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为什么?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3),,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1~14题。

易中天:

浅思维的成功

①最近,易中天成了一个新的引人瞩目的文化热点。

他从一位学者突然变成了超级明星,受到追捧。

易中天确实是红透了半边天,人们对于易中天的成功有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易中天的成功正是一种“浅思维”的成功。

②“浅思维”是八十年代中期刘心武创造的一个词,他当时用这个词指计划经济后期,不少青年的简单化思维方式。

到今天,这个词早已被忘记了。

不过我觉得它的字面的意义还是很有用的。

我用它来指一种不同于感性的生活经验,又不同于理性的思考的特殊的思考。

我觉得这种“浅思维”有点接近康德的“知性”的观念。

它相当切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学院的高高在上的学理诉求,也不是一般大众文化的感性的诉求。

它让我们从“知识”中获得用来应对人生的具体而微的策略和行为方式。

它不需要太高蹈的分析,却自有其值得回味的妙处,它不需要高深的学理的展开,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一块自己的独特的园地。

其实这种“浅思维”文化的兴起是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这里的“浅”并无褒贬的意思,仅仅是和“深”不同的东西而已,没有高下之分。

③这种“浅思维”其实有两个关键点:

首先,这种浅思维乃是对知识的巧妙的“软”性处理,将知识变为有趣的叙述和充满具体可感的素材,故事是这类思考的核心,浅层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是这类思考的支柱。

只需浅出无需深入,只要攻其一点,当然不及其余。

引人入胜的趣味和漂亮的表达是这些浅思维的外壳。

形式当然大于内容,也必然让这样的文化形态有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的宏大叙述的新的特点。

传道启蒙自然已被和大众的热闹的互动所取代,高高在上的宣讲已被热热闹闹的签售所替代,现代的大叙事已被后现代的碎片所覆盖。

④其次,这些“浅思维”的思路其实也切切实实地契合了当下的问题,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并不仅仅需要感性的宣泄和满足。

他们其实相当见多识广,通过互联网知道许多事情,文化水准比起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高多了,所以他们今天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光靠“超女”“好男儿”的感官满足还是不够的。

用“浅思维”的文化来启悟自己的人生,迎接市场化下让人感到相当严峻的挑战是易中天流行的大背景。

“浅思维”的好处在于切近生活经验,有感而发,局限在于康德所说到,它是“幻觉的家乡,在这里有许多浓雾和许多迅速溶化的冰山,造成了远方有海岸的假象,不断以空幻的希望迷惑喜欢冒险的水手。

”当然也会帮助大家交流,让人在饭桌上和酒吧里避免成为没有话题的乏味之人,这也是另一个方面的价值。

⑤浅思维的运作依赖电视的有力传播。

易中天的崛起是电视的功劳,易写了许多也是相当有趣的著作,却并不流行,电视的平台将易中天变成了新的偶像。

没有电视,就不可能有易中天的火爆。

易的讲课有点“说书”的淋漓痛快的风致,又有一点教书先生的博雅,可以提供和一般感性满足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

我们总是议论电视搞不了文化,读书节目总是办办停停。

易中天以学者现身说法,崛起为电视明星,的确是个奇迹。

现在看来,电视不是不能走“文化”路线,只是这文化路线自然有其自己的限制,当年的读书节目的困扰其实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结合的点,也就是没有“浅思维”的发挥。

⑥然而在今天,电视里的名声却仍然需要“后小资”的“草根”在互联网上的追捧才可能广为流传,网络的“草根”的支持才使得易中天成了今天最为引人瞩目的明星。

当然原来作为电视观众的较老的一代还有自己的原来的影响,但毕竟是新的“草根”的作用让易中天脱颖而出,在文化市场上有了这么引人瞩目的表现。

⑦这种“浅思维”的文化,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

但它在今天的流行毫无疑问说明了当下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1.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浅思维”引来了各种热闹的现象,这表明“浅思维”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宏大叙述的特点,它缺乏一定的知识性。

B.当年的读书节目没有“浅思维”的发挥,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的结合点,可以想象这类节目往往陷入困境。

C.从易中天成为电视明星的例子看来,电视走“文化”路线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关键问题是把握好媒体的特性。

D.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而“超女”“好

男儿”的感官满足是没有用的。

E.易中天讲课的风致和博雅,可以提供和我们习惯的电视剧或者歌星的演出一样的感性满足所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

12.从全文看,下面四种文化现象属于“浅思维”的文化的有(4分)

A.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B.广东电视台拍摄的生活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在电视屏幕大放异彩。

C.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语文读本,被指定为必修课。

D.余秋雨靠《文化苦旅》一书打出名气。

13.第②段中加点词“高蹈”在文中的意思是,第④段加点词“后小资”在文中指。

(4分)

14.请联系③④段内容概括“浅思维”的两个关键点。

(4分)

四、(15分)请在以下甲、乙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5~17题。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

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

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

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

”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

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

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

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

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

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

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

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

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

两个人都赤裸着!

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

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5.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

简析这些文字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分)

16.加“*”文段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17.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

哪一种结尾更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7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0题。

“生前著作无虚日”叶永烈

梁实秋,宽广的前额,深色边框眼镜,白发稀疏,总是笑盈盈的。

一个脾气鲠直而性格爽朗的人。

在中国文坛上,他是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树。

梁实秋在海峡两岸,都享有颇高的知名度。

大抵因为他的生命的后期将近40年的时光,是在海峡彼岸度过的,他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识。

他曾拍着自己高高的前额说:

“我大不喜欢上街。

一走出去,我这张脸马上就叫人认出来了!

”在他去世之后,台湾报刊称他为“文学大师”、“一代宗师”、“国宝级的作家”……

在海峡这边,老年人是从当年“新月派”作品中熟悉他的名字,中年人是从鲁迅的杂文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梁实秋的批判知其大名,年轻人则从《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远东英汉大辞典》上见到“主编梁实秋”而知其人。

自从1986年4月中国友谊出版社印行《雅舍怀旧》和上海书店重印40年代的《雅舍小品》以来,作为作家的梁实秋,才开始为大陆的读者所认识。

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现在来评论鲁迅和梁实秋在30年代那场大论战孰是孰非尚为时太早。

留诸后人去论功罪吧。

梁实秋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

我倒以为,在众多的关于梁实秋的评论文章中,以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写的《秋之颂》一文(1987年11月4日台湾《中国时报》)最为公允,如实地勾画出梁实秋先生的形象:

“梁实秋的贡献有许多方面。

台湾读者最熟悉的该是散文家梁实秋,尤其是《雅舍小品》的作者。

其次,该是翻译家梁实秋,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传人。

再其次,该是学者梁实秋,尤其是中文版英国文学史的作者。

一般学生最熟悉的,则是各种英汉字典的编者粱实秋。

台湾读者认识的梁实秋,是一位智者,字里行间闪动着智慧与谐趣。

……”

古人常以“著作等身”来形容著作之丰,而对梁实秋来说,该是“著作超身”了。

把他的著作一本本摊开,连一张乒乓球桌面也放不下!

他的一生的文学丰碑,是花费37年光阴,独力译出全部莎士比亚剧作——37出莎剧。

加上莎诗3卷,煌煌400余万字。

在1967年,他完成莎翁巨著中译之后,又以7年功夫写成100万字《英国文学史》,以及与此书相呼应的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

他译《世界名人传》124册。

他编英汉字典,从小学生用的,直至大学生用的,多达30多种。

他编各式各样英语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他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

对于西洋文学的精通,诚如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稔熟。

他的散文,清丽,隽永,简洁,深邃,独具一格。

他的《雅舍小品》,是他用真情实感写成的,在读者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

他的“雅舍”,原本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的客居,座落半山上,邮差送信不便,他就在山下挂一信箱。

信箱不可无名,他的邻居叫龚业雅,他从中取出个“雅”字,在信箱上写“雅舍”两字。

他的《雅舍小品》不断地写下去,1973年出了续集,1982年出了3集.1986年出了4集。

还出版《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

前妻程季淑死后,葬在美国西雅图槐园,他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槐园梦忆》。

他与继室韩菁清之间的书信,正在编写成20万字的《菁秋琐记》。

每逢周末,他必定给在美国的次女文蔷写一封散文笔调的家书。

长达14年的家书,又汇成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记下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脚印……

80高龄的他,仍笔耕不辍。

据夫人韩菁清女士言及,她常常发现,梁实秋椅子的坐垫上。

留着一滩鲜血——他专心致志于写作,以致痔疮出血,染红了坐垫,他全然不觉得!

无论哪家哪派,无论怎样评价,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难怪,老舍夫人胡絜青在梁实秋辞世之后,用14个字精辟地概括梁实秋一生:

生前著作无虚日,死后文章惠人间。

(节选自《名人秘闻录·梁实秋的梦》)

18.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扼要而全面的概括出你眼中的梁实秋的形象。

(文字含标点不超过30字)(4分)

答:

19.“梁实秋毕竟是梁实秋,他的丰厚的‘秋之果’——那两千万字的文学结晶,是用板斧砍不掉,棍子扫不了的。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4分)

答:

20.你认为,该怎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本文是从什么角度评论梁实秋的?

你对作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

(7分)

答:

五、(15分)

21.将下列给定的材料拟写成一则新闻,其最佳组合顺序是:

__________(只填序号)。

(4分)

①邮票设计新颖、独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集邮珍藏价值

②该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徐明教授设计,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印制并发行,印量1000套

③据《燕赵都市报》xxxx年x月xx日报道

④该套邮票再现了陈省身一生在数学领域刻苦钻研,为数学乃至科学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反映了他作为一代数学大师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

⑤近日,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省身先生个性化邮票发行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对冲基金”下一个定义。

(4分)

①有一些投资基金,没有注册为投资基金,通常被称为私人基金

②没有注册,则不会受到相关法律的限制

③往往采用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以期获得较高的回报

④这样的基金就被称为“对冲基金”

23.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

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1)(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3)(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六、(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革命家谭嗣同以鲜血唤起民族的觉醒,这是壮烈的青春;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是奉献的青春;舞蹈家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一种令人赞叹的“千手观音”,这是闪光的青春。

请以“青春无悔”为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