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485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态变化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练习.docx

《物态变化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态变化练习.docx

物态变化练习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3.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5.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6.在生活中热现象的例子常常可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戴眼镜到厨房帮妈妈炒菜,眼镜片立即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B.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见门前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会儿冰块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D.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8.据有关资料报道: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华D、升华 凝华

9.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

A.使空气液化  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10.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晒小麦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11.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1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15.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16.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1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8.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9.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场馆之一的“水立方”,其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下列对其屋顶设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屋顶上设计临时悬挂的隔噪网,能减弱降雨时雨滴声造成的噪音

B.屋顶上设立多个自然排风机,能让室内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C.屋顶上采用透光性良好的特殊膜,能确保场馆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

D.游泳池消耗的水大部分能从屋顶收集并反复使用,这是利用水的升华和液化形成的水循环

20.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2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22.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 B.把糖放在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

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

2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2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2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24.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周围产生许多“白气”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C.凝固                                  D.凝华

25.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6.下列做法能减慢蒸发的是

A.在通风处晾衣服B.用风筒吹干湿头发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27.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28.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9.(2011四川绵阳,第21题)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B.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水的汽化吸热D.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3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2)   B、

(2)(4)    C、

(1)(3)      D、(3)(4)

31.(2011浙江金华,第9题)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32.(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33.(2011山东德州,I卷第4题)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

在此过程中漆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化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

34(2011年河北省,)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所示为小明方面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

35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

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37(08江苏南京)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38(08湖南衡阳)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人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B.①液化②汽化C.①升华②液化D.①升华②凝华

39(08山东枣庄)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40(08湘潭)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41(08湖北罗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42(08云南)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

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

4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A、冰的数量增多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4.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作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4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是均匀的,但不准确。

校正时发现:

当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而插入100℃的沸水中时,其示数为96℃。

那么,若用该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则教室里的真实温度是()

A、18.4℃B、20℃C、26.4℃D、16.9℃

4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冰箱的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47.“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应用沸腾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二、填空题、

1.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______.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2.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___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现象

3.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 (填“升高”或“降低”)

4.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

5.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___________.

6.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专家解释:

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_________,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____,极易发生_____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7.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

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

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根据上文,请回答:

⑴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第24题)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10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侧翻,发生泄漏。

短时间内,车周围出现“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___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汽____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惊现湿棉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

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1.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选填“多”或“少”)。

1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涉及一些热学知识,如将可燃气体加压后装入机内;点火时,可燃液体喷出后压强减小,迅速成气体。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在我国,每年的7月和8月属高温天气,又正值农村蔬菜栽种季节,当菜苗栽上后,很容易因蒸发过快而失水干枯,不易成活。

农民常用一些树叶、树枝遮盖在新栽菜苗上并洒上水,使菜苗不致干枯。

请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这种做法的道理(写出两条即可)。

(1)

(2)

13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

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_______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_________形成水雾.

14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_________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______。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     。

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    。

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汽直接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15)(08海南)炸油条、鸡翅膀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

16(08山东济宁)今年年初的雪灾,使我国南方部分高速公路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图8是救灾人员正在向布满冰雪的路面上抛撒沙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               。

17(08菏泽)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

18(08陕西)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卸罐在烈日的曝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方法使气体液化。

(2)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

19(08湖南常德)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

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它的分度值为  ℃。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

20一支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0℃,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

21.干湿球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图4—15中右边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因此右边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左边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水的蒸发就会越快,这样,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

22.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

23、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

2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

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缘故.

25、据报道,国外有人利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

它不需要洗衣粉

就能使常温的水产生大量的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

你认为这则报道真实吗?

_________

你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1山东威海,第15题)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