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446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docx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问题研究

1绪论

从现代会计的产生至今,历史成本计量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而被广为推崇,且作为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

然而,现代会计环境,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

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巨大变化,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加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挑战。

近年来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名词---公允价值逐步出现,并因其具有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且受到了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青睐。

公允价值取代沿用已久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不可阻挡的会计计量历史发展的洪流。

黄世忠在1997年就提出公允价值会计是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的观点。

我国有关部门曾因造假问题而一度“回避公允价值”的提法,也在大趋势面前收回成命,只是行动还很迟缓。

谢诗芬曾统计过,60%以上的现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国际会计准则(IASs)和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均涉及公允价值,而且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越大。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也已成为我国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介绍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结合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进行了透视并提出了其在我国应用的若干建议。

2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

“公允价值”这一术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国会计准则以及其他会计文献中,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允价值?

它与历史成本等其他计量属性有何区别和联系?

应如何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等等?

本段旨在对这些关于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2.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内涵与特征

2.1.1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IAS32,1998)。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会计主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

”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似,只是作了“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的补充。

上述定义只是表述不同,但都包含以下要点:

1、当事人是自愿的,且是无关联关系的,交易是公平的。

FASB用有序市场交易来表述不存在强买或强卖行为和不存在交易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FASB对“公平”的表述比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更为抽象。

2、它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它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为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的认定依据是市场上对资产和负债公平、自愿的交易金额。

因此,从本质上讲,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非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它能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2.1.2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

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是会计计量模式的一项重大变革。

成本计量模式是面向过去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创新金融工具和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增加,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己显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与传统历史成本完全不同的计量属性,它面向现在和未来。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具有如下特点:

1、相关性

公允价值表现的是资产或负债现在的市场价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因此,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报表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总需要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关注的是现在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信息,而非历史成本反映的过去资源的流向,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对决策者进行决策具有高度相关性的计量属性。

2、可靠性

公允价值提供的是市场基础的交易金额,它能够有效地评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经济实质,体现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格,因此以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

从资产的定义也可以看出,资产的本质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

同时,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尽管它要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信息使用者,在现时使用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来面对现时或未来的经济决策时是较相关的,由此而变得可靠,可见,可靠性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从财务会计的本质看,当可靠性与相关性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具体可靠性的计量属性中选取最相关的属性。

可见,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非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使两者达到统一的一面。

公允价值是计量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2.2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估价方法和信息披露

为了估计公允价值,计量单位通常是由特定的准则来指定的或者由可获得的市场信息来决定。

所谓计量单位就是计量的边界。

它可以是单一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也可以是它们的集合,如一组资产,一组贷款。

公允价值的估计,可以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相符的估价技术。

根据市场法,估计公允价值时可基于相同的、类似的或可比的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交易信息,包含可观察的交易价格。

收益法则是利用一些现值技术,如现值技术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将未来现金流量转换为一个贴现值,所估计的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人士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预期。

最后,成本法允许采用重置成本作为公允价值的估计量。

公允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要一贯地采用。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尤其是市场法,都必须重视市场信息,特别是活跃市场的价格信息。

FASB也都强调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尽可能采用来自市场的输入信息。

2.21公允价值估计值的优先顺序

FASB对公允价值的估计量做了个排序。

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多少都会依赖市场信息,根据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公允价值的估计值被分为三个层次①。

总体而言,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越高,可靠性也就越高。

第一层次的估计这一层次的估计是最优先的公允价值估计值,它利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的参照市场上的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并且不做任何调整。

这一层次的估计被认为可靠性最高。

第二层次的估计如果无法取得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则可采用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进行的调整必须是可以客观确定的。

如果不能客观确定的话,则降为第三层次的估计。

第三层次的估计若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或者与类似资产或负债之间的差异无法客观确定,则可采用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一致的多种估价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估价者可以在多种估价技术及相关的信息输入中做出选择,但估价的目标都是最好的估计可能的交易价格。

进行第三层次的估计时,估价者应尽可能采用市场输入信息,但如果市场输入信息无法在合理的成本内取得,就得采用主体自身的假设。

可以想象,第三层次的估计是所有估计中可靠性最低的,尤其是采用主体自身的假设时更是如此。

2.21现值技术

在进行第三层次的估计时,经常需要用到现值技术。

1、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应包含的经济要素

现值不一定代表公允价值,用一个随意设定的利率对一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即可得到一个现值,但这样的现值并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为了捕捉构成公允价值的要素,现值计量必须包含以下要素(FASB,2003,第23段):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对不同时点发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系列的估计;

·对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

·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

·承担资产、负债中固有的不确定性的价格;

·其他有时难以识别的因素,如流动性不佳和市场不完善。

2、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一般原则

现值是将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按照一个利率和从当前时点起到估计现金流量发生日止之间的期间数进行贴现的当前计量。

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关键是如何估计现金流量和折现率。

尽管用于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和利率的方法随着资产或负债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FASB,2000,第41段):

·预期现金流量与预期利率应反映市场人士在正常交易中将考虑到的所有问题;

·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所反映的假定,应与预期现金流量固有的假定相一致,否则,一些假定的影响将被重复计算或被忽略;

·对现金流量和利率的估计应是无偏的,并且不包括与讨论中的资产、负债或一组资产、负债无关的因素;

·估计的现金流量或利率,应反映一系列可能的结果(即考虑到每一个估计数及其出现的概率)而不只是反映单一的、最可能的、最小或最大的可能金额(这是针对估计现金流量的传统法而言的)。

·估计现金流量或利率时不应包含主体管理层一点都不了解的假定,即不要编造不知道的东西。

这条原则说明报表编制者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应考虑构成公允价值的所有要素,但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无法合理确定的话,则不需包含对它们的考虑。

3、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

折现率调整法和预期现值法

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时,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折现率调整法和预期现值

法。

折现率调整法采用单一的一组最具可能性的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的“与所涉风险相当”的利率。

就现值计量应包括的五个要素而言,折现率调整法所采用的现金流量仅反映第一个要素,即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而假定主体所选择的单一利率能够反映其他的四个要素。

折现率调整法的计算过程简单易懂,特别适用资产或负债具有约定现金流量的情况,或者虽然资产或负债不具有约定现金流量,但在市场上可以观察到在现金流量的时间安排和金额上具有可比性的参照资产或负债,且这种可比性不会因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出现偏差的情况。

在较为复杂的计量问题上,FASB推荐使用另一种方法——预期现值法。

预期现值法首先要求对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然后用概率加权平均,计算出预期现金流量。

然后,对于预期现金流量所含风险的风险溢价,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调整:

①调整预期现金流量以反映风险,使预期现金流量成为“等价于确定性的现金流量”,而后用无风险利率折为现值;②调整折现率以反映风险,用与风险相称的折现率将预期现金流量折为现值。

预期现值法和折现率调整法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均可反映现值计量应包含的五个要素。

第7号概念公告指出这两种方法可根据情况用于估计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但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复杂计量问题上,预期现值法可提供较之折现率调整法更为有效的计量工具。

预期现值法在计量过程中要求对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进行估计,而不是仅采用单一的一组最具可能性的现金流量,这使预期现值法不仅可以反映未来现金流量在金额上的不确定,而且还可以反映其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4、关注风险与不确定性

与其他估计一样,公允价值的估计,使用现值技术时,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以为现金流量是估计的,其金额与时间分布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合同金额估计,而契约则存在着违约风险;又如一项贷款的偿还合约,同样存在着违约风险,因而是不确定的。

为了较真实地估计公允价值,市场参与者必然寻求风险补偿,例如市场参与者为承诺的(契约的)、存在不确定性的现金流量的资产比对不存在不确定性的资产预期相同金额的现金流量要支付更高的价值。

同样,市场参与者对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负债比对现金流量相同但存在确定性的负债也会要求更多的价值。

这里,所谓更高的价值,正是反映承担风险的补偿。

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使用,除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项目(如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外②,一般的资产与负债,还是应当按历史成本计量较好。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一旦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则应要求达到“最佳估计”。

2.22公允价值的披露

我们知道,确认、计量和报告是财务会计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确认和计量的结果,传统的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计量上采用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为主,其模式(见图5.3)

图5-3传统收益模式图

但当资产和负债引入公允价值后,传统的收益确定模式便不纯粹了,首先是用稳健原则来修订历史成本与实现原则,如在资产负债表日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将未实现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中,而未实现利得不进行处理;后来由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特殊性,在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便全面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公允价值计量。

在现阶段的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信息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的:

1、原先以历史成本列示的价值直接调整为公允价值,其产生的利得损失计入损益或计入股东权益。

2、在报表中披露。

如SFAS119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同、货币套换等)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包括:

(1)衍生金融工具的金额、性质及交易条件;

(2)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包括交易目的和非交易目的(如套期保值等);(3)对于以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其在报告期内的平均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损益,对于以非交易为目的的衍生金融工具,要求说明持有或发行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及其会计处理方法;(4)对于为了实现特定交易的套期保值而持有或发行的衍生金融工具,必须披露这些特定交易的基本情况、用于对其进行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予以递延的套期保值损益以及通过损益表确认这些递延损益的交易或事项。

除了提出上述披露要求外,SFAS119还鼓励提供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及相关资产、负债的市场风险的量化信息。

3、第四张财务报表。

由于公允价值的大量使用所产生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毕竟不是已实现的,它区别于传统的收益项目,如何更清楚的向使用者传达这种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呢?

当今比较盛行的一种观点就是引进“第四财务报表”。

即增设一份新的报表,容纳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按公允价值确认的某些利得和损失,将之在一份收益表中报告。

“框架(指报表)必须保留现行会计模式的基本结构。

但在财务报表中,要对市场价值提供较为宽容的确认。

凡能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应当按市场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示。

这些资产的未实现价值的变动,不应当包括在传统计量的盈利中,而应当计作暂时项目直到资产销售后赚得时在一个新的第四财务报表上报告”。

①为此,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2年10月发布了第三号财务报告准则(FRS3)《财务业绩报告》(ReportingFinancialPerformance),率先要求企业将“全部已确认利得与损失表”作为第四张报表一同与损益表表述报告主体的全部财务业绩。

我国新会计准则下,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列报的思路已经明确,上市公司2007年一季报将增加披露附注,年报中的财务报表将由延续多年的“三大”变成“四大”,第四张财务报表是在新会计准则中被“扶正”的原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股东权益变动表。

“第四财务报表”,又称第二业绩报表,是对传统业绩报告的一种改革。

其特点是在不损害可靠性的前提下,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谨慎原则的限制,将绕过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确认的利得和损失集中起来,向财务报表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全部业绩信息。

第四张报表,与资产负债表一起作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仍按历史成本计价,而第四张报表反映公允价值下企业资产的增值、减值状况,笔者认为,此表可以命名为资产负债表——副表。

未来财务报告的信息量将进一步增加,由以披露过去的交易为主转向以披露昭示未来的信息为主,最典型的有关衍生金融工具和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和定性信息将大幅度增加:

提高表外揭示质量,使之与报表本身共同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详细分析列报和披露;由提供集合型、标准型会计信息向提供多元化信息转变,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不同选择。

这必然要求对财务报表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调整,删除不适应的会计科目,增加或合并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并将表外的相关科目纳入新的账户体系。

2.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会计计量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并预示着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

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它体现的是一种计量观念。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给我国的现实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马克思曾指出:

“……商品的成本价格也决不是一个仅仅存在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

这个价值部分的独立存在,在现实的商品生产中会经常发生实际的影响。

因为这个价值部分会通过流通过程,由它的商品形式不断地再转化为生产资本形式。

因而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不断买回在商品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

”从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并不是一个定数,不是历史成本,即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成本价格决不是一个仅仅存在于资本家账簿上的项目,而是一个变数,是公允价值,即现行市价或说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因为商品的成本价格必须不断买回在商品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

此外,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

实物资本维护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

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

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

反过来,当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实物资本才能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才能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2、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

目前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

但笔者认为仅把配比原则理解为这两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它应有更广义的理解。

它除了有前述两方面的含义以外,还应有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

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

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

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当然,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推行公允价值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3、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

目前,企业的收益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

众所周知,这里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

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价格差。

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

如企业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则这种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5、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

特别是金融创新,目前已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

如“票据发行便利”(NIF).“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s),“远期合约”(ForwardsContracts),“互换”(Swaps)等。

很明显,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

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为了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能了解已发生业务的信息外,还能了解正在发生的业务的现时信息以及其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程度;为了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此时尽管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但在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

由于其没有历史成本,传统会计对此无能为力。

因为此时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尚未执行,业务尚未发生,这时没有、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因为历史成本是已发生业务的价值),因此会计就不能对该业务进行计量、反映。

而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公允价值是理智双方在无干扰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其价值的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会有一个价值。

因此会计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计量、反映,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此外,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将衍生金融工具的到期累计风险分散到其合约的存续期间,也是符合稳健性原则的。

3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最早是基于资产评估的需要。

1992年,就有人提出将有价证券的评估分为上市有价证券的评估和非上市有价证券的评估,认为上市有价证券的评估应以国家指定的交易场所的挂牌价格为依据,按国家指定的交易场所的买进价为准:

而非上市有价证券因没有市场参照价格,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再如对固定资产采用现行重置成本估价,也是使用公允价值的例子。

但是,直到1998年6月《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公布之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出现在会计准则中。

并规定,对于非现金资产,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

如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给出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就倍受关注。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在阐述以放弃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时,就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做了进一步的讨论,但同时指出,“由于我国目前市场尚不成熟,不易从市场直接获得公允价值”,因而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只是做了相应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提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的发布实施,则第一次明确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对于有价证券,可按市价确定:

对于非有价证券,则应根据同类企业类似证券的市盈率、股利率及其预期增长率等估计确定:

对于产成品和商品,可按其售价减去处置费用和合理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目前,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重置成本、评估价值、收益现值等。

实务中应选择哪种形式,则主要依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内容以及计量技术等客观环境。

一般而言,在交易市场比较完善的条件下,现行市价应为首选,因为从本质上说,历史成本计量是指以过去的市场价格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计量。

在现行市价不能公允表达的条件下,可寻求其他合适的方式。

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活跃程度普遍不高,会计职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差,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我国法律对会计行为监管不力,会计信息失真十分严重,因此,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持谨慎态度,至少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量使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所以,新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