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291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模式介绍

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到:

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③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④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⑤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采取训练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教学法,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导向中,以这两篇课文为起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材分析

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建议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两篇文章。

《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

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两篇短文,了解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所以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2.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侏罗纪公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

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

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二)整体感知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1)提问: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或“板块构造”理论。

(2)探讨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把握。

提问:

如何准确、快速地找出说明对象?

(快速阅读不等于粗略阅读,教师要注意时时指导方法。

明确:

A.从标题入手:

直接以说明对象的名字命名的,一般为事物说明文。

如《苏州园林》,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等。

B.但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是在题目中就告诉读者本文的说明对象的,如《你一定会听见的》,再如本文,那碰到这种说明文,我们就得从文章的内容入手,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再从主要信息中提取。

(三)讨论合作,概括《恐龙无处不在》的主要信息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在地球的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实际上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恐龙也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样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答案是:

是大陆在飘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大陆在漂移过程中,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以完全分开。

现在的每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四)分析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

通过筛选,留下的都是主要信息了,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些主要信息,请思考,通过这些信息,我们是否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说明角度呢?

明确:

可以。

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快构造”理论。

那么同样,通过本文的说明角度,或者通过对这些主要信息的梳理,我们是否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呢?

明确:

从现象(恐龙无处不在)到本质(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的逻辑顺序。

通过在阅读中筛选信息,我们可以迅速地把握说明对象,看出说明的角度和理清说明顺序。

(五)分析说明方法

那么我们说说明文这类文章主要是向读者介绍某一方面知识的,为了能够准迅速地把信息传达到读者,在说明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说明方法。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恐龙无处不在》里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明确:

从上面主要信息中可以看出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但更多的说明方法在次要信息里面,所以我们再一起来关注一下刚才被我们遗忘的角落——这篇文章里的次要信息。

首先是举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

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

例如在《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第三是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在》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被压扁的沙子》

请学生总结阅读事理说明文的方法,以及提醒学生要有把握要素的意识。

课上只要找出说明对象即可。

明确: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内容小结: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七)作业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大陆漂移说、地磁变化说、植物中毒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基础题

(一)基本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尘埃()鸟臀目()携带()

追溯()陨石()劫难()褶皱()

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

(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4.文学常识填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作者阿西莫夫是国著名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二)文本探究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4)这两篇短文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

6.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三)课内精读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7.“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

为什么?

8.“板块构造”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9.什么是泛大陆?

1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11.“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那时指什么?

12.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能力题

上图是四幅恐龙的图片,前上两幅是化石,下两图是复原图,请结合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13.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一下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

(50――80字)

14.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15.请根据你的了解列出几种恐龙的类型。

16.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提升题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2017·大庆中考)

王元红

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

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湖水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容量增加了近140亿立方米。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

研究人员认为,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需要综合考虑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

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

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⑪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

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

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17.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概括纳木错湖水越变越大的三点具体原因。

(每点用四个字概括)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的原因的。

C.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⑥段加点词语在文中起到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20.作者在文尾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哪些事情?

(试举四例)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1.xī;āi;tún;xié;sù;yǔn;jié;zhě

2.

(1)至-致

(2)砥-抵

3.B

4.新疆域;美;科学幻想

5.

(1)(√)

(2)(√)(3)(×)(4)(√)

6.

(1)作比较

(2)分类别

7.不能互换。

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

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8.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9.板块的漂移,使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被称为泛大陆。

10.逻辑顺序。

11.泛大陆时期。

12.

(1)“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

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2)“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

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合,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能力题

13.示例:

恐龙生活的时代,地面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植物,高大的树木参天耸立,恐龙在树林穿行,恐龙有十几种,有带翅膀的翼龙在天上飞,地面上有大型食肉恐龙和更大的食草恐龙活动,地面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4.示例:

地球上的恐龙可能是因为一直场大瘟疫造成灭绝的,因为那时候的生物免疫力很差,有了瘟疫无法控制,使所有恐龙因此而灭亡。

15.兽脚类、鸟臀目、剑龙类、角龙类、甲龙类、肿头龙等

16.示例:

1、加强恐龙化石的勘测,尽量将恐龙化石全部发掘出来。

2、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加强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控制文物的流失。

◆提升题

17.做比较;纳木错湖水在1970-2009年间的上涨情况

18.冰川融化;冻土融水;蒸发减少

19.C(文章第①段并没有体现“牧民十分愚昧”,而是说明牧民的心中存有神的思想。

19.示例:

①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使用电动车或绿色驱动技术出行③植树造林,减慢沙化④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全民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