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08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政策5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5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5

3、行业主要政策5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6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6

(4)《“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6

(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

(7)《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8

(8)《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8

(9)《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9

二、行业简介与发展现状9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概况10

(1)行业简介10

(2)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11

2、下游应用行业:

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13

(1)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13

(2)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5

①装机容量再创新高15

②需求分布趋于分散15

③市场空间有待释放17

(3)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18

(4)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21

①国内光伏市场快速成长,市场应用多元化21

②主要生产链环节不断发展22

③关键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升23

④辅助产业链-光伏生产设备链取得巨大进步24

(5)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24

①单晶需求上升,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大24

②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5

③技术升级需求促使企业落后产能淘汰26

三、行业进入壁垒26

1、技术壁垒26

2、品牌壁垒27

3、人才壁垒27

4、资金壁垒28

5、服务壁垒28

四、行业供给与需求29

1、供给状况29

2、需求状况29

五、行业特征、技术水平及其特点31

1、行业波动性、区域性特征31

(1)波动性31

(2)区域性32

2、行业经营模式32

3、行业技术水平32

4、行业技术特点33

(1)智能化33

(2)高协同性34

(3)维护模式多样化34

六、行业上下游的关系34

1、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34

2、上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35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36

1、美国AppliedMaterials36

2、德国ASYS37

3、英国DEK37

4、东莞科隆威37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38

1、有利因素38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38

(2)智能制造装备应用的兴起39

(3)国内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进口替代的诉求40

(4)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趋势的形成40

(5)技术进步对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推动41

2、不利因素42

(1)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42

(2)下游光伏行业政策的不稳定性43

①光伏行业对补贴的依赖43

②光伏电价的下调43

③国际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影响43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为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改委主要从宏观上研究拟定行业规划、行业法规和经济技术政策,组织制订行业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行业管理和监督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

3、行业主要政策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如下: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6年2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该纲要的主线为自主创新,提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纲要明确要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绿色制造为导向,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提高装备的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公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该规划强调应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同时鼓励装备自主化,提高自主化水平,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扩大国内市场。

(3)《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该决定提出应重点培育和发展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该决定还确定目标: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4)《“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该发展规划提出了智能制造装备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等二十项重大工程,并落实细化了七大产业领域的任务目标。

该发展规划还表示,“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该规划力求大力促进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对产业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实现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指明了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

“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

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的发展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要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7)《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装备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其优化升级,2016年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重点关注制约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核心技术装备问题,以“创新驱动、升级产业,面向需求、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依托工程、形成合力”为基本原则,以关键能源装备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作用,拉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8)《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并于2016年8月1日对外发布,该规划提出要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和和质量创新能力,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3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其主要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9)《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编制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并于2016年12月8日对外发布。

该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

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和“两步走”战略:

到2020年,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同时,将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攻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

二、行业简介与发展现状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

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智能制造装备。

自动化设备应归为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智能制造装备,具体如下:

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智能制造装备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中的重点方向之一。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定义为“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其范畴主要包含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智能专用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等内容。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贯穿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是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加快行业转型的重要保证。

智能制造装备的兴起与发展更是体现了当今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精密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提出,通常认为是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统称,是制造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

智能制造装备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制造精度,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

当今,工业发达国家重视技术的创新,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高度重视发展高技术的制造业;德国、日本竭力保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优势和领先地位;韩国也力求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出台了若干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政策和计划。

以德国的“工业4.0”为例,该战略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依托德国现有先进的制造业水平,借助信息产业,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开始大量生产自动化生产设备,我国也开始逐步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支持。

1985年,我国将工业机器人列入科技攻关发展计划,成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我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力图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金字塔的顶端产业,其发展必将成为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

近年来,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

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将成为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1,052.9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0.6%,至2012年,我国已提前完成《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智能装备行业必将迎着良好的势头,继续发展。

2、下游应用行业:

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产业。

(1)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

根据半导体材料的不同,可主要分为晶体硅太阳能发电、薄膜太阳能发电与聚光太阳能发电三种,其中,晶体硅太阳能发电始终是光伏发电的主流。

1938年,法国科学家发现“光生伏特效应”,即光伏现象,自此,光伏开始登上其历史舞台。

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晶硅电池的研制成功,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先开发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发源地,在光伏产业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使得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世界上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工业发达国家率先开始制定阳光计划,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石油价格的回落,太阳能产品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上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光伏产业开始进入低谷。

直至1992年,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明确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会议过后各国重新开始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世界光伏装机容量不断上升,但总体仍保持在低位。

进入21世纪,原油价格的上涨再次增强了各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动力,许多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

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使太阳能电池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虽然欧洲的市场不断扩张,但生产重镇开始逐渐转向亚洲。

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前期的盲目扩张,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光伏产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寒冬。

2014年开始,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始进入需求驱动时期,作为新能源产业之一的光伏产业,随着其产业技术的逐渐成熟与进步,在经历了震荡、调整后,市场开始显示出一轮新的需求。

(2)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①装机容量再创新高

光伏产业作为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新能源产业,其清洁高效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使得各国都先后投入至该产业的开发与利用中。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新增装机容量从2007年的2.8GW逐年增长至2016年的75.4GW,光伏发电的巨大潜力愈发引人关注。

200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仅为9.8GW,至2016年已累计达到303.1GW,较2015年增长幅度高达24.8%。

虽累计装机容量逐年增长,但近几年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趋势放缓,由此说明全球光伏产业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

②需求分布趋于分散

2000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希望通过立法形式实现优惠的上网电价政策,从而解决并网难的问题。

德国对光伏的政策扶持影响了欧洲光伏市场的发展,自此,在众多利好政策的影响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的装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至2011年,欧洲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74%。

但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欧洲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放缓,新增装机容量不断下滑,欧洲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所停滞。

此时,亚洲与美洲地区的光伏装机容量开始不断增长,尤其以中、日、美为代表的新增装机容量开始爆发,逐渐成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最大贡献者。

根据国际能源局发布的2013-2015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国家的情况来看,自2013年开始,中国、日本和美国开始稳定的占据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位置。

与此同时,印度、澳大利亚等新兴国家也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潜力,以印度为例,2016年印度装机量约为4GW,较2015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实现了大约90%的增长,成为全球第四大新增装机容量市场。

相比之下,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光伏产业缓慢发展,其新增装机容量虽有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小。

总体来说,全球光伏市场开始逐渐出现更合理的分化。

③市场空间有待释放

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能源为支撑,而在石油危机的警醒与环保的要求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愈发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但根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6》的数据显示,当前的电力市场仍然以化石燃料发电为主,其次为风力与核能发电。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组件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但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仍然无法实现平价上网,从而使得光伏产业对政府的补贴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这也构成了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总体而言,当前太阳能发电占全球发电的总量仍然较小。

如下图所示:

但随着近两年在太阳能发电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逐渐呈下降趋势,光伏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6%,太阳能发电将成为世界上电力的重要来源,其市场空间有待释放。

(3)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并在1971年首次将其成功应用于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1973年开始将光伏电池应用于地面。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尚处于雏形,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不足10KW,且价格也较昂贵。

受产量及价格的限制,太阳能电池除用作卫星电源外,在地面上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光伏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太阳能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总体可将我国太阳能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7年之前)初期示范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2010年)为市场化建立阶段;第三阶段(2011年下半年~2013年)为光伏产业调整阶段;第四阶段(2014年下半年至今)为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刺激了我国的光伏产业,2002年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20,300KW。

随后出现了英利、无锡尚德等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3~2005年,受欧洲光伏行业尤其是德国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也大幅提高。

1976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为0.5KW,至2006年,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80,000KW。

2007年以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应用于通信和工业、农村电气化和太阳能光伏产品等领域,实现并网的项目(建筑并网和荒漠并网)仅占了5.1%。

下图为截至2006年底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应用情况: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2007年起,我国的光伏产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200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0MW,至2010年已增长至559MW,新增装机容量的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

与此同时,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7年以前,并网光伏项目的占比较小,至2010年,并网项目已经成为光伏发电项目应用的主流,说明光伏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此外,分布式光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大大地推动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展。

但2011年前的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也为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尽管2011年和2012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前期光伏产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引起的供需失衡,导致企业库存压力增大,光伏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加剧了光伏企业的经营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雪上加霜的是,欧美对我国出口光伏政策实行的“双反”裁定,更是使光伏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2014年以来,伴随着困扰我国近两年的“双反”政策逐渐得以平息,光伏行业得到了政府前所为未有的重视,我国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从而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复苏。

随着光伏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其经营状况也逐渐好转,我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复苏并开始进入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

(4)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①国内光伏市场快速成长,市场应用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也不断提升。

2005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只有68MW,仅为当年全球装机容量的1.34%,至2016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34.54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45.81%,且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之首。

2017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已达到53.06GW,同比增长53.62%。

与此同时,与早期光伏项目应用多为离网项目相比,我国当前的光伏项目几乎全部实现并网,并网型光伏项目已成为主流。

2015年,在新增的15.15GW装机量中,仅有0.02GW为离网项目。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的下游应用主要为大型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逐渐呈现与生态治理、农业等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GW中分布式仅为10.32GW,与其他光伏国家相比,分布式光伏占比较小,但近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增快,2016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424万千瓦,比2015年新增容量增长200%。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30.4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29.66GW。

且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向分布式光伏倾斜,未来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市场潜力巨大。

②主要生产链环节不断发展

我国早期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两头在外”的问题,即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面向出口,如今,随着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发展,这种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也在不断改善。

201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5.22万吨,当年进口多晶硅4.75万吨,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已达到24.20万吨。

虽然由于国内装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多晶硅仍存在一定程度依赖进口的问题,但近年来我国多晶硅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