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3911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docx

SPSS教程第六课平均数的比较

教程第六课:

平均数的比较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在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中(如临床常见的体温、血压、脉搏、身高、体重等测量值,几乎均为此类资料),经常在使用前一章计量资料描述过程分析后,还要进行组与组之间平均水平的比较。

本章将分四节分别介绍这一统计方法:

即常用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一节过程

 

5.1.1主要功能

与第四章中过程相比,若仅仅计算单一组别的均数和标准差,过程并无特别之处;但若用户要求按指定条件分组计算均数和标准差,如分性别同时分年龄计算各组的均数和标准差,则用过程更显简单快捷。

 

5.1.2实例操作

[例5]某医师测得如下血红蛋白值(),试作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象编号

性别

年龄

血红蛋白值

对象编号

性别

年龄

血红蛋白值

 

 

 

 

 

 

  

5.1.2数据准备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

性别为,年龄为,血红蛋白值为。

按顺序输入数据(变量中,男为,女为),结果见图。

 

 

5.1.2统计分析

激活菜单选中的...项,弹出对话框(如图示)。

今欲分性别同时分年龄求血红蛋白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故在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点击,可选定分组的第二层次(),选点击Ø钮亦使之进入框。

点击...可选统计项目:

在项中,为均数、为标准差、为方差、为观察单位数、为观察值总和,在项中,将为第一层次的分组计算方差分析()和线性检验()。

选好后点击钮返回对话框,点击钮即可。

 

 

5.1.2结果解释

在结果输出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一行表示个观察值合计为,均数为,标准差为,方差为,例数为;接下去各行分别表示先按性别分组(分男性与女性),再按年龄分组(,,岁三组)的观察值合计、均数、标准差、方差和例数。

若在中未分层次,即和一起放在中,则结果是分别计算男性与女性(不作年龄分组)、,,岁三组(不作性别分组)的观察值合计、均数、标准差、方差和例数(如下所示)。

 

 

 

 

 

 

第二节过程

 

5.2.1主要功能

调用此过程可完成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即通常所说的两组资料的检验。

 

5.2.2实例操作

[例5]分别测得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及例健康人的尿中酮类固醇排出量()如下,试比较两组均数有无差别。

 

病人

健康人

 

5.2.2数据准备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

把实际观察值定义为,再定义一个变量来区分病人与健康人。

输入原始数据,在变量中,病人输入,健康人输入。

结果如图所示。

 

 

5.2.2统计分析

激活菜单选中的...项,弹出对话框(如图示)。

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点击...钮弹出定义框,在中输入,在中输入,点击钮,返回对话框,点击钮即完成分析。

 

 

5.2.2结果解释

在结果输出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

 

 

这一部分显示两组资料的例数()、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显示两均数差值为,经方差齐性检验:

,即两方差齐。

 

(,)

(,)

 

 

这一部分显示检验的结果,第一行表示方差齐情况下的检验的结果,第二行表示方差不齐情况下的检验的结果。

依次显示值()、自由度()、双侧检验概率()、差值的标准误()及其可信区间()。

因本例属方差齐性,故采用第一行(即)结果: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即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尿中酮类固醇排出量低于健康人。

 

 

第三节过程

 

5.3.1主要功能

调用此过程可完成配对资料的显著性检验,即配对检验。

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的配对资料包括:

同对(年龄、性别、体重、病况等非处理因素相同或相似者)或同一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两种不同处理的效果比较,以及同一研究对象处理前后的效果比较。

前者推断两种效果有无差别,后者推断某种处理是否有效。

 

 

5.3.2实例操作

[例5]某单位研究饲料中缺乏维生素与肝中维生素含量的关系,将大白鼠按性别、体重等配为对,每对中两只大白鼠分别喂给正常饲料和维生素缺乏饲料,一段时期后将之宰杀,测定其肝中维生素含量()如下,问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对鼠肝中维生素含量有无影响?

 

大白鼠对别

肝中维生素含量()

正常饲料组

维生素缺乏饲料组

 

 

 

 

5.3.2数据准备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

正常饲料组测定值为,维生素缺乏饲料组测定值为,数据输入后结果如图所示。

 

 

5.3.2统计分析

激活菜单选中的...项,弹出对话框(如图示)。

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点击,这时在左下方的框中处出现,再从变量列表中点击,左下方的框中处出现。

点击Ø钮使、进入框,点击钮即完成分析。

 

 

5.3.2结果解释

在结果输出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这段结果显示本例共有对观察值,相关系数()为,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变量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分别为、、,变量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分别为、、。

(,)

 

 

这段结果显示变量、两两相减的差值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可信区间()分别为、、,可信区间()为,。

配对检验结果为:

,差别具高度显著性意义,即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对鼠肝中维生素含量确有影响。

 

 

第四节过程

 

5.4.1主要功能

在实际研究中,经常需要比较两组以上样本均数的差别,这时不能使用检验方法作两两间的比较(如有人对四组均数的比较,作次两两间的检验),这势必增加两类错误的可能性(如原先定为,这样作多次的检验将使最终推断时的>)。

故对于两组以上的均数比较,必须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当然方差分析方法亦适用于两组均数的比较。

方差分析可调用此过程可完成。

本过程只能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对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方法,将在第五章介绍。

 

5.4.2实例操作

[例5]某单位研究两种不同制剂治疗钩虫的效果,用大白鼠作实验。

只大白鼠随机分配于组:

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二组分别为使用甲、乙制剂的实验组。

实验方法是:

用药前每鼠人工感染条钩蚴,感染后第天实验组分别给予甲、乙制剂,对照组不给药,第天全部解剖检查鼠体内活虫数,结果如下,问两制剂是否有效?

 

对照组

甲制剂组

乙制剂组

 

 

 

 

5.4.2数据准备

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

实际观察值定义为,组别用变量表示:

其中对照组的值为、甲制剂实验组的值为、乙制剂实验组的值为,输入后的结果如图所示。

 

 

5.4.2统计分析

激活菜单选中的...项,弹出对话框(如图示)。

从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选点击Ø钮使之进入框,点击钮打开:

对话框,因本例为组比较,故在处输入,在处输入,点击钮返回对话框。

如果欲作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可点击该点击对话框的...钮打开:

对话框(如图所示),这时可见在框中有种比较方法供选择:

 

 

最小显著差法。

可指定之间任何显著性水平,默认值为;

修正差别检验法。

可指定之间任何显著性水平,默认值为;

’:

多范围检验。

只能指定为或或,默认值为;

检验,简称检验,亦即检验。

只能为;

’:

显著性检验。

只能为;

’:

另一种显著性检验。

只能为;

差别检验法。

可指定之间任何显著性水平,默认值为。

本例选用显著性检验法。

在框中有和两选项,前者表示仅采用相互比较两组的调和均数,后者表示采用所有组(含比较的两组和尚未比较的其他组)的调和均数,本例选用前者,点击钮返回对话框后,再点击钮即完成分析。

 

5.4.2结果解释

在结果输出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VariableRANGE

 

..

 

 

上述结果显示组间、组内(实际上本例应称之为“剩余”)和合计的自由度(.)、离均差平方和(,即)、均方(,即)、值()和值(.),本例,,表明甲、乙两种制剂中必有一种制剂治疗钩虫是有效的。

为了解哪一种制剂是有效的,本例采用两两比较法,结果如下:

 

VariableRANGE

 

:

 

()()>**(()())

():

 

(*)

**

 

 

上述结果显示:

如果两均数的差值

××

,则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上面已用“*”标出、两组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作法是:

以甲制剂与对照组的比较为例,均数差值,已知为,,,按上式求得,因>,故甲制剂有效;余同。

即甲、乙制剂治疗钩虫均有效。

因甲制剂与乙制剂比较,均数差值为,按上式求得界值为,故尚无证据表明甲、乙制剂间效果有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