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38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docx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

常见玉石和仿冒品的密度

塑料:

1.05-1.55

天然玻璃〔黑耀岩、玻璃陨石、火山玻璃:

2.4+-

人造玻璃〔什么"奥地利水晶"啊,"水晶钻"啊什么的假货:

2.0-4.2

各种方解石〔其中包括"阿富汗玉":

2.58-2.75

石英多晶体<"卡瓦石"、"黄蜡石"、玛瑙、玉髓等:

2.6+-

石英单晶体〔水晶:

2.65+-

琥珀:

1.05-1.10

牙类:

1.7-2.0

独山玉〔这个东西要小心,仿什么都像!

2.70-3.09常为2.90

软玉〔常说的"和田玉":

2.9-3.1常见2.95+-

翡翠:

3.30-3.36常见3.32+-

水钙铝榴石〔这个当翡翠卖的也很多,要注意!

3.3-3.6

各种长石〔包括"水沫子":

2.56-2.75

各种刚玉:

3.80-4.05常见3.99+-

碧玺:

3.0-3.1

CZ:

5.6-6.0

钻石:

3.52

绿松石:

2.4---2.9

岫玉:

2.60

欧泊:

2.0--2.1

青金石:

2.7---2.9

孔雀石:

3.60---4.0

蔷薇辉石:

3.40---3.75,常为3.50

菱锰矿:

3.5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密度的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密度后面的符号"+-"代表"左右",指平均密度或者常见密度。

有一些价格表述方法,外行人是很难听懂或看明白的。

下面举例说明一些有关价格方面的行话——  "小四、中四、大四"价——小四即1000元-3999元;中四价即4000元-6999元;大四价即7000元-9999元。

以此类推——

  "小五、中五、大五"价——小五即10000元-39999元,中五价即40000元-69999元;大五价即70000元-99999元。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三、中三、大三";"小六、中六、大六";价格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

  二、三、四、五、六就是10元、百元、千元、万元、10万元的意思,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几位数。

常见玉石的种类

1、辉石类:

翡翠〔老坑,新坑;水,底,色

2、角闪石类:

和田玉〔籽料,山流水,山料;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

3、石英质玉:

玛瑙,京白玉,东陵石,芙蓉石,密玉,玉髓,碧玉,腊石

4、蛇纹石质玉:

岫玉,蓝田玉,南方玉,祁连玉,西峡玉

5、碳酸盐类玉:

汉白玉,阿富汗玉,米黄玉,密腊玉,鲁山玉

6、长石类玉:

独山玉

7、软质材料玉:

寿山石〔包括田黄,巴林石,冻石,青天石

8、有机质材料玉:

珊瑚,琥珀

9、其它类玉:

绿松石,孔雀石,天青石,XX翠玉,XX葱玉,梅花玉,象牙玉,煤精,玻璃,塑料......

常见玉种密度表〔单位:

g/m3:

东陵玉:

2.64~2.71

独山玉:

2.7~3.09

和田白玉为2.922;

青白玉为2.976;

墨玉为2.66

软玉〔和田山料、籽料、俄料、XX料、韩料……密度在2.9-3.1范围内,多为2.95附近。

XX、韩料以及河磨玉密度稍低,尤其河磨可低至2.85附近。

青玉,尤其是黑青,以及碧玉,密度在3附近,可略超3。

阿富汗、巴基斯坦系XX石,密度在2.7-2.88左右,且硬度低,不难判断。

 翡翠多在3.33左右;玛瑙等石英岩玉在2.6-2.66之间;岫玉在2.6-2.8左右;料器在2.45-2.55之间。

密度测试对于判断是否软玉有效,但不能判别产地及产状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古玩行的行话,供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常识——古玩行业一些常见和普遍应用的行规:

古玩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根据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行规。

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文人墨客以及有身份、有地位、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各界人士,因而与其它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

●赌石:

司马迁笔下的那位"赌玉大师"卞和要抱着"和氏璧"痛哭——"神仙难断寸玉"。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

以其"赌"性浓烈、刺激性强、风险大而利润高,吸引着八方玉商参与下"注"。

买家如果懂行、眼力好、运气佳,购得上品,瞬间就能成为"暴发户";相反,如果货看走了眼或时运不佳,将会血本亏尽,倾家荡产。

"不怕大裂怕小绺","宁赌色不赌绺"。

●老坑和新坑:

实际上是按人们发现,开采玉石的先后年份来分的,按着地质学观点看,它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

行家从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老坑"中的玉质较好,这是事实。

●相玉: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首先就是进行"相玉"设计。

"相"即是"看",看后琢磨思考,以判断玉石的内在质量,和外形的优劣,而后立意确定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制玉〔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

不叫雕玉:

"玉不琢不成器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

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

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

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

●开玉:

玉石原石的外表皆有皮,采用各种型号的开料机,在较好的保留籽料原石外皮的前提下,将原石切割成需要的形状和大小。

●掏膛:

有些玉器,如瓶、盂等的内部空间,应先以钢卷筒掏其膛,完后玉中心必留一根玉柱,则用小锤击碎。

如器物口小而膛大,可再用弯的扁锥头掏其膛。

●上花:

凡玉器外面需琢各种图案花纹的,皆用边薄似刀的小圆钢盘〔名丁子或小钢砣〔名轧砣磨冲之,工具之大小以方便适用为度。

●打钻:

有些玉器图案需镂空透雕,就需先用金刚钻打透花眼,钻圆孔,然后才能用搜弓。

●透花:

钢钻钻孔后,以钢丝一条结于弯弓两端,作为搜弓。

用时先解钢丝一头穿过玉孔,复结于弓头上,用横木或竖木固定住玉器,加细石砂,顺花样以搜之,如同木工弯锯搜花一样。

●打眼:

有些小器物,如鼻烟壶、扳指、烟袋嘴等,需打眼时,因手不能扶持,得用22厘米-24厘米高的竹筒一个,内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数块,形状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窝,用时将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窝内,再以左手握扣金刚钻,右手拉绷弓助金刚钻以打眼。

现代玉雕业使用专业的打眼工具——超声波打孔机,速度快,效果好。

●划活: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就是根据所构思的形象,在玉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形象地划〔画出来。

"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关键的一环。

●琢磨: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就是指玉器的具体制作。

制作玉器行话称"琢磨"。

因为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它与雕刻的"刀子活"截然有别。

玉石琢磨,是一种十分谨严的技艺,高手琢磨的玉件,能达到"小中见大"、"以轻显重"的艺术效果。

●碾磨:

琢玉工艺过程之一。

也叫"光亮"、"抛光"。

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铊子,将玉件琢磨的粗糙部位,碾磨平整。

并通过应用氧化铬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件显露出玉材光洁、温润和晶莹的本质。

玉雕业的行话讲,"七分采,三分磨",打磨是南派玉雕的专长。

●金错玉器:

利用传统的金错工艺技术,在制成的玉器上碾成细线纹饰,然后嵌以金丝或银丝。

玉器须经过磨错。

俗称"嵌金",实为"金错"。

●素活儿:

《礼记》云:

"大圭不琢,美其质也。

"事实上,有些高档的玉器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

例如搬指、翎管、平安无事牌之类都属于"素活"。

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

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

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开脸:

要制作一尊完美的玉雕像。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原料中最无瑕无疵的地方做成面相,这又俗称"找脸"。

●沁:

凡玉入土年久则相邻之物色皆浸淫于玉理中。

在行话中,人们称黄色沁为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

●断代:

鉴别一件古玉,除对其材料质地进行鉴别外,还要对它的制造年代进行鉴别——断代,断代难度极大。

●包浆:

在古玩圈子里是个使用频率较多的词语,通常是指附着于铜器〔钱币、玉器及其它年代较为久远的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

它本身并不体现任何美感,无非是锈斑、氧化物、酸碱化合物而已,可是一旦它与器物融合为一体时,其魅力简直不可明状。

鉴定古玉,从包浆入手是方法之一,但究竟怎样来理解包浆,看法各不相同。

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

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

这就是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学会看包浆,只是识别器物新旧手

段之一,而且对木器类古玩比较明显有用。

要鉴别其它器物,比如瓷器,还要从底足、釉色、胎骨、图案、纹饰、旧痕等多方面去判别。

每个行业都有行话,收藏界尤甚,初涉此道,必须先搞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

  1.开门:

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

不开门指的是仿品。

  2.捡漏:

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价值较高的收藏品。

  3.包浆:

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吃药:

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走眼:

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掌眼:

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7.有一眼:

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能性。

  8.国宝帮:

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9.交学费:

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10.沁色:

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铜沁——绿色。

  11.鸡骨白:

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而得名。

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水银沁:

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

实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13.朱砂红:

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铁沁:

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红色。

  15.灰皮:

玉器入土后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浅,浅的就像一层皮。

  16.土咬:

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凹坑,又称土蚀。

  17.生坑:

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后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状态。

  18.熟坑:

指的是玉器出土后经过清洗盘玩后的状态。

  19.提油:

一种人工染色的方法。

  20.绺裂:

玉料里面的裂纹称绺,表面的裂痕称裂,合起来为绺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纹。

 21.斜刀:

又称坡刀,西周玉器中常见的一种雕刻工艺,磨去阴墙一面,成斜坡状。

  22.玉山子:

立体圆雕的人物,山林景观摆件。

  23.汉八刀:

汉代的一种玉雕技法,风格简练流畅,宛如八刀而就,多见于玉蝉,玉握猪。

  24.圆雕:

指三维立体的玉雕。

  25.透雕:

又称镂雕,是用拉丝的工艺表现出镂空状的玉器。

  26.浮雕:

是在平面上雕刻出立体的形象。

  27.拉丝痕:

在加工过程中留下的线锯拉丝痕迹。

  28.片切割:

用硬度较高的工具来切割玉料,其痕迹多为直线状。

  29.线切割:

用麻绳之类的工具蘸水加解玉砂来切割玉料,其痕迹为弧形。

  30老玉新工:

用老的玉料或老的素器新添加纹饰工艺,此类仿品杀伤力较大。

  31.老改老:

在古代就有因为器物破损而改制的玉器。

  32.留皮:

在器物上保留原石的表皮。

  33.巧色:

又称巧雕,俏色。

是玉工依玉材之自然色泽纹理,巧妙地加以设计运用,做出纹饰来增加表现力的雕刻技法。

  34.饭渗:

肉眼观察玉石内部有如同稀饭里的饭粒状的白色斑块。

  35.游丝毛雕:

西汉玉器上出现的一种阴刻线,其线条形若游丝,细如毫发,后人称为游丝毛雕。

  36.高古玉:

一般指汉以上的古玉。

  37.中古玉:

指唐至元代的古玉。

  38.粗大明:

指明代玉器的粗犷风格。

  39.羊脂玉:

玉中极品,如同羊油般。

每个人心目中评判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