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562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学硕士)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二O一二年六月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根据教育部教研办《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为了使硕士研究生的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论文研究工作适应新情况,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并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制定适合我校发展,并有本学科(专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的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为了便于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和论文工作时间的安排和落实,研究生教学管理实施小学期制度,一年分4个小学期,每年9月份开始的1—10周为第1小学期,11—20周为第2小学期;每年3月份开始的1—10周为第3小学期,11—20周为第4小学期。

以下所说的小学期按此定义。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小学期,论文工作时间从第4小学期开始,为5个小学期。

三、学分及课程设置

1、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0学分,学分的计算方法为1学分/16学时。

具体学分要求以各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准。

2、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学位课程的学分不能少于20学分。

学位课程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非哲学门类的学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数学基础或基础理论类课程(数学基础或基础理论类课程累计学时要大于64学时,而且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高等数学的学科学位课程中必须包括2门数学基础类课程)、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3、研究生修课实行网上选课制度,网上选课的追加与撤消须在每次开学三周内完成,网上未选的课程不能参加考试,网上已选且未撤消的课程必须参加考试,旷考按0分计。

研究生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包括不及格成绩)均记入本人档案。

选修了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学位课程必须考试及格,否则不准答辩。

课程考试不及格,须重修,下学期(或学年)开本门课程时重新网上选课,并参加该课程考试。

4、公共外语课程为96学时、6学分。

公共外语课程由3个小学期完成,每个小学期32学时。

第1、2小学期连续上课,在第2小学期末进行一次结业考试,在第3小学期末进行一次结业考试。

硕士英语分为A、B、C三类班。

单独考试、强军计划研究生参加A类班课程学习,全国统考硕士或推荐免试硕士可以参加A类班或者C类班课程学习,且只能选A类班或C类班之一,但参加C类班课程学习是有条件的,具体选拔办法另行通知。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参加B类班学习。

A、B类班分别为96学时,6学分,3个小学期完成教学工作,第1、2小学期64学时,第3小学期32学时;C类班为32学时,总计6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英语演讲、英语论文写作、英美概况及笔译四门课程,第1、2小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符合C类班条件的研究生自己确定修A类班英语课程或者修C类班英语课程,参加C类班的研究生只能选C类班四门英语课程中的一门,成绩通过者,视为完成英语课程学习,可以不修A类班英语课程。

C类班英语课程记分办法:

基础英语85分(自动给成绩),第二个成绩为C类班的考试成绩。

C类班英语四门课程共10个教学班,每班仅限30人。

A、B两类班外语课程考试分两次,第1、2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第3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两次课程考试成绩分别及格而且平时成绩也及格可获得学分。

A类班研究生第一次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在第3小学期注册C类班课程,或者继续注册A类班课程并参加A类班第二阶段学习,C类班考试成绩通过视为完成英语课程学习。

5、专业外语为16学时、1学分,是否设置由学院决定。

6、专业课程要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学时和学分调整,专业基础课程为32学时、2学分;一般专业选修课程为16学时、1学分;专业描述性、工艺性课程为8学时、0.5学分。

7、“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学分为2学分。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前沿、参加学术报告与讲座、做学术报告等内容,其中本人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

具体由学院安排,并给予成绩。

8、理科、工科要设实验技能培养环节,学分为2学分,由学院安排并实施。

9、外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须加修二外英语,二外英语学时为64学时,4学分。

10、研究生专业与本科毕业专业一级学科不相同的研究生是否补修本科主干课程由学院决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11、各学科须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同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

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同时更要加深和拓宽专业知识。

要避免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和层次上的模糊。

同时一个学院各个学科间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应归为同一门课程进行设置。

12、要避免因人开课的现象发生。

专业必修课程要具有学科的基础性和共性,选修课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的选题、开题和中期检查时间安排

1--3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4学期进行开题、做开题报告,第6学期结束前进行中期检查。

2、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

(1)安排学生尽早进入课题,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2)学位论文开题时,在导师负责的同时,应辅以导师集体把关,提高课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前沿性。

五、其它

(一)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制定招生计划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

培养方案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制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特殊情况需要修订的,必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查备案。

(二)本培养方案不包括MPA、MBA、EMBA,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2009年3月9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

一、学科简介

该学科是现代检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工程和机械过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利用。

该学科已在红外辐射测温理论与技术、多相流检测技术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层析成像理论与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与控制、复杂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系统建模和优化控制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其特点为将光、声、机、电等新技术与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解决生产过程中难测参数的动态检测与控制难题。

该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内几十家企业科技项目。

在钢水温度连续测量和高炉煤粉喷吹质量流量测量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该学科涉及到各个领域,因此注重和鼓励相关专业,如自动化、计算机、钢铁冶金、材料、应用数学、物理、机械等方面的人才与本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利于技术创新。

二、培养目标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交叉学科的基本相关知识,具有专业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本学科领域内的研究和设计开发。

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

2学年,最低30学分;

四、研究方向

1.红外辐射测温理论及技术

该研究方向包括红外辐射测温理论研究,特殊条件下辐射测温技术研究,表面温度场的测量及辐射测温仪表的研究与开发等。

2.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技术在工业的应用,其中包括图像信息的检测与分析、图像信息的挖掘与识别、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或图像识别、景物分析、图像理解等。

3.现代传感器技术与智能仪表

包括各种新型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以超声、微波、激光及光纤传感器等现代检测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各种智能仪表的设计和开发研制。

4.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

主要从事虚拟仪器检测技术和现代高性能仪表的功能整合研究,以解决测试仪表的响应速度、稳定性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5.多相流体检测技术与控制

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多相流流型的识别与流动参数如,分相浓度、速度、流量等参数的实时、在线检测原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以及多相流流动参数的控制方法的研究。

6.工业生产过程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

该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复杂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二维/三维分布的实时、在线检测/监测的原理与方法的研究,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对参数的二维/三维分布进行图像显示。

研究内容包括,传感器阵列优化的研究与设计,高速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硬件、软件研究与设计,图象重建算法的研究,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以二维/三维参数的检测为基础,建立复杂过程的控制模型及算法。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0967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面授32学时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面授16学时

0968000X

硕士英语A/B/C班

96

6

09620005

矩阵分析

32

2

09620004

数学物理方程

48

3

0960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2

09601002

实验技能培养环节

2

09601103

仪表智能化技术

32

2

09601102

现代检测技术基础

32

2

09601101

现代过程控制基础

32

2

09620002

数值分析

32

2

09601514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

32

2

09601114

过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32

2

09601115

红外辐射测温技术

32

2

09601116

生产过程参数检测

32

2

09601603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48

3

09601113

光纤传感器技术

32

2

09601111

专业写作(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

32

2

六、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

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2.发表论文

在核心期刊至少发表论文1篇。

研究生应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3.学位论文

(1)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技术、新型装置、新型工艺等方面中的12个方面上,提出一定的新见解。

(2)采用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路线正确,实验数据准确、完整,论证充分,结论正确。

(3)论文写作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格式规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一、学科简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随着电力工业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型基础学科。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直流输电技术、电力系统在线监视与控制技术、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等。

专业范围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电力市场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厂站自动化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学科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及电气信息相关部门的机关、企业、公司、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本学科的硕士点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力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国际合作课题。

为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本学科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实际、服务于电力生产实际,努力承担国家重大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和各企业横向委托项目,科研经费总额每年大幅度增加,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目前有教授3人(博士导师1人),副教授11人(归国留学博士3人)。

仅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专利5项;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近100多篇。

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

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及电力变换系统,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和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项目。

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方电子、IBM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包括:

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发展动向;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及电气信息相关部门的机关、企业、公司、设计院、研究所和高校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

2学年,最低30学分;

四、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与经济调度

2.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

4.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5.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6.电力系统在线监视和控制

7.电子测量技术及智能仪表

8.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0967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面授32学时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面授16学时

0968000X

硕士英语A/B/C班

96

6

0960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2

09601002

实验技能培养环节

2

09620005

矩阵分析

32

2

三选二

09620001

应用数理统计

48

3

09620002

数值分析

48

3

09601603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48

3

三选二

09601602

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双语)

48

3

09601201

电力系统自动化

32

2

09601218

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双语)

32

2

09601215

电力系统分析

32

2

09601214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32

2

09601203

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

32

2

09601216

电力系统运行及调度自动化

32

2

09601219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

32

2

09601222

虚拟仪器技术

32

2

09601211

专业写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32

2

六、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既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独立进行科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基本训练。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完成也是硕士生为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3.硕士论文选题应是针对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选题应尽量为实际课题,即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

如无合适的实际课题,也可选择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自选课题。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与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可能的物质条件。

理论研究型硕士生:

硕士生应大量阅读文献,包括部分外文文献;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实验。

学位论文中要有必要的综述,明确的研究内容,正确的推理或实验验证,并具有某种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够撰写出1-2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应用研究型硕士生:

论文工作要结合具体项目进行,并应在项目中解决某些关键的工程技术问题。

项目完成好坏是检验论文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按工程技术要求做好设计报告或研制报告等技术文档应是论文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因客观原因项目延期,应及时调整论文工作内容与要求。

在应用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内容、技术含量、研究生工作量、外部条件与项目期限,认真兼顾应用项目与研究生培养,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4.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

最迟在第三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

硕士生所在研究所必须组织选题报告会并对选题进行审查和把关,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由教研室(研究所)组织预答辩,对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并提出修改意见。

预答辩通过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一、学科简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涉及电力传动,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大型工业过程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本学科与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紧密联系并相互支持。

本学科的硕士点在国内建点最早,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是全国自动化学会电力传动专委会的理事长单位。

本学科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先进,研究项目较多,并有国际合作课题。

目前有教授5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12人(归国留学博士5人)。

仅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专利5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近100多篇。

建点以来正式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00余名。

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条件的改善提高,本学科在现代变频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计算机测控技术、集成电路测试、电力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研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该学科近年来主要承接和开发了V/F控制PWM变频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及电力变换系统,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的煤粉仓料位探测系统,发电厂计算机集散控制,沈空于洪场站飞机加油自动控制系统,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残疾人自助机器人,电梯高精度控制系统等许多项目。

所培养的众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电工所、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电南自、AB等高科技公司和大学院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意识浓,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面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在本学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其有关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

2学年,最低30学分;

四、研究方向

1.近代交流调速系统

2.电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SCADA)

3.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

4.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5.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6.步进拖动控制系统

7.机器人传动与控制

8.电力电子与电力变换技术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0967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面授32学时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面授16学时

0968000X

硕士英语A/B/C班

96

6

0960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2

09601002

实验技能培养环节

2

09620005

矩阵分析

32

2

三选二

09620002

数值分析

48

3

09620001

应用数理统计

48

3

09601603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设计

48

32仪器技术221

09601203

现代电力电子学与交流传动

32

2

09601218

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双语)

32

2

09601201

电力系统自动化

32

2

09601215

电力系统分析

32

2

09601221

现代全局优化方法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2

2

09601219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优化控制

32

2

09601222

虚拟仪器技术

32

2

09601223

直流电源的软开关技术

32

2

09601220

网络化控制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双语)

32

2

09601212

专业写作(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32

2

六、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硕士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科研中的问题,既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独立进行科研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基本训练。

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完成也是硕士生为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力求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气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3.硕士论文选题应是针对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气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选题应尽量为实际课题,即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

如无合适的实际课题,也可选择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自选课题。

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与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可能的物质条件。

理论研究型硕士生:

硕士生应大量阅读文献,包括部分外文文献;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仿真实验。

学位论文中要有必要的综述,明确的研究内容,正确的推理或实验验证,并具有某种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够撰写出1-2篇在国内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