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3527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

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火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火星、太阳之间,三者形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这时,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

下一次“火星冲日”现象预计发生在2020年10月。

届时,中国航天将计划借助此窗口期,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

下图为“火星冲日”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组成“火星冲日”的天体为()

A.卫星和行星B.行星和行星C.行星和恒星D.卫星和恒星

2.火星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距太阳近,表面平均温度过高B.昼夜温差很大,缺少液态水

C.遍布尘埃,大风、沙尘暴现象频发D.大气稀薄,氧气含量低

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

月球表面土壤含有数百万吨的氦-3元素,而地球不到1吨。

据此,完成下3—4题。

3.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较近B.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

C.地球的质量体积较大D.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

4.若在月球上大规模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可能会()

A.缓解地球能源短缺B.解决地球污染问题

C.造成月球生态恶化D.影响月球氦-3形成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下图表示包括月球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

C.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6.作为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①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 

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④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美国科罗拉多天体物理学家野田裕的研究表明,成熟的恒星每2000至3000年就会发出一次超级耀斑,瞬间释放强大的能量,足以被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发现。

据此回答7—8题。

7.超级耀斑发生在()

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8.太阳超级耀斑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郑州地区出现极光B.华北地区冬雨增多

C.手机导航软件失灵D.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

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0.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1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B.太阳辐射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C.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以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D.太阳释放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到达了地球

据研究,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相互位置关系合适时,太阳风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在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

完成13—14题。

13.当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14.太阳风对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磁针指向偏离B.流星出现频繁

C.乔木年轮变密D.高纬常现极光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结合图回答15—16题。

15.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6.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7—18题。

17.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18.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

下图为某学生外出时拍到的照片。

观察照片,完成19—20题。

19.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2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21—23题。

2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鱼类D.两栖类

2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元古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2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从地质年代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古生代时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B.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25.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B.在生命出现以后,生物对地球表层的发展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C.地球上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陆地到海洋,又从海洋到陆地的螺旋式的进化

D.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题

26.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

(16分)

(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

(4分)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

(4分)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

(4分)

(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_______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1.C2.A

【解析】1.“火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火星、太阳之间,三者形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

太阳为恒星,地球与火星属于行星,故选C。

2.火星距太阳相对较远,表面平均温度较低,A错,符合题意;火星大气层相对较为稀薄,昼夜温差大,且缺少液态水,BD正确,不符合题意;火星遍布尘埃,大风、沙尘暴现象频发,不适合人类生存,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3.D4.A

【解析】3.材料指出氦-3“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据此可知,氦-3的形成需要接受宇宙射线,而地球比月球大气密度大,大气对宇宙射线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地球接收的宇宙射线比月球少,所以地球氦-3储量远少于月球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较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根据材料可知,氦-3的形成与距日距离、地球的质量体积没有直接关系,故AC错误。

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并不少,而是大气削弱了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故B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4.“氦-3是一种清洁的核燃料”,可知,氦-3可以提供大量的核能,所以开采氦-3可以缓解地球能源短缺,故A正确。

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只是增加清洁能源的种类,并不代表不使用其他能源,不能解决地球污染问题,故B错误。

开采氦-3运回地球使用,是否会造成月球生态恶化,根据已知材料无法进行判断,故C错误。

氦-3“是氢元素受到宇宙射线的辐射发生物理变化形成的,开采情况不会影响月球氦-3的形成,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5.C6.B

【解析】5.读图可知,丁中有地球,且为中心天体,故为地月系;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位于丙系统中,故丙为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当中,故乙为银河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故甲为总星系。

故选C。

6.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①正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类地行星,②错误。

与太阳系中的金星、火星相邻,③正确。

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但不是位置的描述,④错误。

故选B。

【答案】7.C8.D

【解析】7.超级耀斑仍是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C正确。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故选C。

8.耀斑爆发时会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干扰大气层,造成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D正确。

郑州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光现象;手机导航采用卫星定位,不受太阳活动影响;华北地区冬雨和太阳活动无关。

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答案】9.D10.D

【解析】9.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D正确。

10.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正确。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

B、C项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排除。

【答案】11.C12.D

【解析】11.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主要原因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A正确。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B正确。

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与气候寒冷无关,C不正确。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选项,故选C。

12.煤炭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A正确。

太阳辐射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B正确。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以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C正确。

太阳释放的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射向了地球,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

【答案】13.C14.D

【解析】13.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

当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是③,C对。

①太阳风由月球吹向地球,A错。

②、④位置不易吹到月球上,B、D错。

故选C。

14.太阳风对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高纬地区极夜时期常现极光,D对。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是耀斑暴发引起的,A错。

流星出现频繁、乔木年轮变密与太阳风无关,B、C错。

【答案】15.B16.D

【解析】15.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16.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因为软流层与地壳不相邻,中间不是一个界面。

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

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

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

故选D。

【答案】17.D18.

B

【解析】17.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km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

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浅,A错。

体现了物质组成的差异,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

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

故选D。

18.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

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

故选B。

【答案】19.C20.B

【解析】19.读图,图中有流水,体现有水圈;有植被,体现有生物圈;有岩石,体现有岩石圈;有大气,体现有大气圈。

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4个,C对,A、B、D错。

20.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对;图中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但不是相互重叠的,A、C错;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D错,所以该题选B。

【答案】21.C22.C23.A

【解析】21.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22.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选项C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古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种类较少,排除A。

图中显示,元古代爬行动物还没有出现,排除B。

图中显示,新生代爬行动物的种类较少,排除D。

故选C。

23.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速度,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

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排除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排除C。

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排除D。

故选A。

【答案】24.B25.C

【解析】24.新生代时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故A错,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故B正确,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陆上孢子植物→裸子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故C错,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故D错。

所以选B。

25.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后,又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形成了原始界膜,后来当开始了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值后原始生命就诞生了,故A正确,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故B正确,地球上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海洋到陆地,又到全球的进化,故C错,因为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氧气,这使生物能够生存,为生物体提供物质和能量,使生物体不断进化,故D正确,本题让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

26.【答案】

(1)莫霍古登堡

(2)薄厚

(3)地壳上地幔内核岩石圈

(4)横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解析】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应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应为古登堡界面。

(2)海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3)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D+E为地幔,D为上地幔;F+G为地核,G为内核;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

因此地震波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横波,原因在于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