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345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docx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

很多小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带动其他,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

自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斗转星移,改朝换代,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的现实与传统的优势要求我们走县域经济之路,但路该如何走?

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一、走近县域经济  1、农民老李的烦恼  5月,中原大地,阳光明媚。

田间油菜花香,阵阵扑鼻而来。

  位于中原L县的农民老李没有“五一黄金周”的闲情逸致,而是满脸愁容。

5月5日,记者在他们村西田间见到老李时,他与老伴正在原是苹果园的自留地上栽种棉花。

  “去年冬天,我把所有的苹果树全砍掉了。

”老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没办法,因为苹果根本不赚钱。

5年前,县里说,种苹果发财,我就腾出几块地栽上苹果树。

我们村很多户都种了。

可是,等到我们的苹果结果的时候,市场已经不太好,卖不出钱了。

苹果上市的时候,没有销路,我就骑车去几十里以外的邻县村庄卖,一块钱十多斤,一天下来卖完还不足8块钱。

卖不完的,有的坏掉了,有的干脆喂猪了。

其他村民也像我一样,并没有发财。

”  老李指着周围的田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原来这一大片地都是苹果园,现在都砍了。

我们得到的只是丰产,不能丰收。

”  老李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讲了另外一个“烦恼”:

“10年前,县里组织村支书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回来后,就号召大家盖蔬菜大棚,种菜发家致富,当时,因为看到人家寿光种菜赚大钱了,所以我们劲头很足,一下子乡里盖了很多大棚,我也盖了四个。

可是,一年后,种菜又赔钱了。

因为不懂技术,而且我们这里的土质也不太肥沃。

随后,又把所有的菜棚给拆了。

”  说到这儿,老李苦笑着问:

“谁能给我们农民指出市场在哪里?

怎样投资?

”  2、田老板的伤心事  同是L县的田老板原来在L县的一家“很赚钱”的工厂当工程师。

后来,那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1993年破产。

田老板这位工厂的“能人”成了“无业游民”。

  1994年,田老板开了一家生产编织袋的工厂,随后几年,销路甚广,利润一路攀升。

可是,20XX年已经关张。

  “现在,全县有20多家编织袋厂,大家产品都是一种,就只好拼价格,价格大战往往打得不亦乐乎,最终落个几败俱伤的结局。

”田老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中国经济周刊》调查,L县的其它一些编织袋厂大部分已经关闭,有的已债台高筑。

  据调查还发现,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

很多小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带动其他,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令田老板提不起精神的还有一桩“倒霉事”:

20XX年2月,县里提出“养牛”项目。

田老板一时兴起,按每斤4元买了150头牛。

当时预计今年价格会涨到每斤5元。

  “又泡汤了。

现在价格才3块多,另外,由于20XX年遭灾,饲料很贵,比如,麦秸以前每公斤8分钱,现在却涨到每公斤两毛五分钱。

牛是长大了,可是价格一点也‘牛’不起来。

现在,所有的牛都还在圈里。

”田老板懊恼地说:

“估计今年底就会倒闭。

”  “光号召,没有引导,资金不到位,形不成规模,怎么发展?

”田老板满腹怨言,“我当时建的养牛场是养400头牛的规模。

把养牛场建好了,却没钱买那么多头牛。

”田老板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我在寻找机会干别的。

但是,资金一直是个问题,几家银行对民营几乎不贷款,不过,听说一家银行给正在修的高速路贷了2个亿。

”  说起资金,老李也一筹莫展:

“贷款真难。

我的两个孩子在广东打工挣的钱,还有借的一部分,都赔了。

怎么办呢?

”  “没有金融支持,光‘小打小闹’,能做大吗?

从县域城市经济看,资金匮乏,缺乏后劲。

”L县一位退休的某银行行长坦言。

  3、L县的困惑  其实,无论老李还是田老板,他们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是L县政府几十年来一直被困扰的问题。

如何发展和如何定位?

L县政府的几届领导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思索。

  据了解,L县下辖10多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70多万人口,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就是其最根本的资源,最大的特色。

因此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整个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L县在工业化进程中还远未实现快速发展,工业化率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因此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工业化的大发展。

  事实上,L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有陇海铁路经过,公路四通八达,220国道、106国道和310国道在县城交汇,连(连云港)霍(新疆霍尔果斯)高速与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在该县交汇,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络体系。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却没能使L县发展起来呢?

刚从外地谈判投资项目回来的L县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颇有感触:

“又没有谈成,关键是投资环境没有竞争力,没有吸引力。

目前,‘软硬件’都不够成熟。

我们这里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连观念都很难沟通,投资方会来投资吗?

工业没有基础,又没有资金,怎么发展?

”  “行政负担也太重。

由于没有像样的,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想到政府部门工作,不少单位严重超编,有的甚至几倍超编。

”该县一位政府部门官员说。

据调查,L县现任副县长11个,最多时仅副县长就多达17个。

  另外,L县是个农业大县,矿藏等资源缺乏似乎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显见的原因。

可是,该县一位刚刚退休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其实,农产品本身就是资源。

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

”  在采访中,人们普遍把“人”的问题放在首位。

据了解,L县在三年内,换了三任县委书记、两任县长。

  田老板也认为:

“他们哪有心思抓发展经济。

由于班子不稳定,特别是主要领导频繁调换,致使一套成熟的发展思路难以全面彻底实施,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项目选择上不讲实效。

”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不少县的领导班子经常换,思路也总是变,对发展战略的实施很不利。

”他说,我们不要因班子调动,就动摇了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

    刘福刚认为,一个县整个政策的制定,包括一些制度安排、县域的建设,它的灵魂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问题是核心,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应该集中考虑的问题,有一个好的战略,就有了灵魂,全盘棋就会活起来。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如何定位?

专家认为,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县域经济的尴尬  依据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的理解,县域经济的本意是指一个县(市)地域范围内的经济:

既有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政府的经济(财税),也有老百姓的经济(就业和收入)。

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得到反映。

  刘福刚也指出,“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它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一方面承载着农村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又面临城市经济冲撞。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9亿,而且从全国来看,县域内国土面积有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

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出路在于县域经济,它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出口。

”刘福刚说。

  1、找不着“北”?

  县域经济本来具有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看来越来越迷失方向。

和L县面临的情况一样,许多县城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模糊,有撤县建市的,有搞“特色”的,有发展卫星城的,有盲目地扩大城区面积,一味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甚至机械地借鉴其他县域发展模式,忘掉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反而导致了发展的落后、资源的浪费。

这种夹在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中间的经济板块,它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

  L县似乎还在“瞄准”。

  田老板说:

“现在,我们县没有一个工厂,原有的几个工厂都已经倒闭,无一‘幸存’。

  乡镇更是糟糕。

仅有的几个工厂,也都是民营的。

”  老李也表示:

“现在,不知种什么能赚钱。

整个县的农业没有特色,没有规模,难以成气候。

”  目前来讲,也许L县的困惑正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惑,而这一困惑又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

  传统上讲,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制经济。

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中国经济被分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中国人被分成了“市民”和“农民”,城市与农村之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时间上说,1980年代是农村经济时代,改革从农村开始,重点在乡村;进入1990年代,改革转向城市,城市经济拉开序幕。

从空间上看,出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城市群。

难道中国经济就一直要如此泾渭分明地“二元”下去吗?

  事实上,在城市群与农村二元经济之间是县域城市经济,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20XX年县域GDP占全国的%,县域中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几乎各占半壁江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2、城市化的诱惑  “郡县治,天下安。

”从秦朝统一设县以来,历代兴替,惟县的建制至今不变,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一次城市发展峰会上,专家预言,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将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火车头”,三大城市群集聚财富份额将达到全国的65%。

  对此,人们不禁提出质疑:

我们的经济学家动辄拿纽约、东京、伦敦GDP占24%、26%、22%作参照和追赶目标,怎么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呢?

  一位长期从事县域经济报道的媒体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我国经济史来看,中国是从农耕经济发展而来,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了很大分量,过去所谓的城市主要也是集市的放大,本身就带有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已经走出注重发展超大城市的时代,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化的弊端,相反他们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发展。

而我国地少人多的现实,必然导致过度城市化的浪费,而县域经济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应该说强调发展县域经济,不啻为实事求是地符合传统又有后发优势。

  “一些学者在向我们的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介绍城市化的理论和西方的城市化。

有些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后,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说,中国在现在和未来恐怕不是能不能城市化的问题,而是被过度城市化的洪水淹没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华博士说。

  三、拷问“市管县”  与此同时,随着提倡壮大县域经济的呼声日高,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