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298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docx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是因为上海(  )

A.人口众多B.经济发达C.开放最早D.思想最新

2有资料说: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它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

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

①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②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 ③“邸报”是唐朝普遍流传的报纸 ④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办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近代中国的航运业发展历尽坎坷,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列强联手压价、竞争

B.清政府不重视发展

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

D.中国人民受落后思想的束缚极力反对

4(2009广东高考,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5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D.反清革命

6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7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

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③

8下图所能够反映出的信息主要包括(  )

①体现了中外平等友好的交往②外国人把手主动伸向中国,反映了中国仍是世界的中心 ③“天朝上国”的官员与外国人握手,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④中国的礼仪制度开始走向近代化

A.①④B.①③C.①②④D.④

9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10(2009江苏苏州期中考试,24)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1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状态,原因在于(  )

A.中国的交通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

B.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快速发展

C.造船企业纷纷破产

D.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1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生活观念俭朴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3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以下对近代交通、通讯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

C.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增强D.并没有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15孙中山曾说:

“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践上述思想,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有(  )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 ②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了京九、南昆和青藏铁路 ③“九五”末期,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④到2000年,我国铁路的运营速度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

下图中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

17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

这主要是由于(  )

A.工农群众人数众多B.电影拍摄者都是工农群众

C.战争题材易于吸引观众D.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18(2009广东六校联考,21)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拥有良好修养和单纯梦想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一个微妙的符号。

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

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

19(2009福建三校联考,38)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组镜头:

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

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0“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是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20分,共50分)

21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在近代中国,1912年前,中国男人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而1912年以后,留辫子被视为封建余孽,满洲奴才的“猪尾巴”。

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到了1917年居然又上演了张勋率领三千“辫子军”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的七天闹剧。

这又说明什么?

(7分)

(2)20世纪70~9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比较表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服饰

军装最流行

时装展览

民居

农村大院

社会主义新农村

票证

粮票通行

刷卡时代

观察上表,概括表格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9分)

22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从中你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1分)

(2)看下图,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

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看下图,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

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本茨的三轮车      早期试飞成功的飞机

(4)结合以上三题,回答:

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6分)

23时下有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手机报”,就是通过手机阅读新闻。

下图是一幅颇富创意的“手机报”广告。

观察图片,完成问题:

(1)图片A侧的符号是什么文字?

有什么特点?

(4分)

(2)图片A、B两侧分别象征什么时代?

(4分)

(3)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请以历史上某重大发明为例,说明它是如何推动信息传播的变革的。

(6分)

(4)广告设计者把两者联系起来,你认为传递了怎样的历史内涵?

(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

最易混淆的选项是C、D两项,开放最早是思想最新的原因。

答案:

C

2答案:

B

3解析:

鸦片战争后,列强攫取了中国内河航运权,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的内江和外海,逐渐排挤中国航运业。

答案:

A

4解析:

“辫线三尺”是传统的发式,“之乎者也”是传统的语言,这不是新风尚的体现。

答案:

C

5解析:

上句反映的是改变服装即“易服”,下句反映的是“废止缠足”。

答案:

B

6解析:

图①中的服饰,是中国传统的式样;图③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①③都看不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答案:

C

7解析:

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教科书中出现这样的页面,反映出中国已经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而电话究竟在社会上产生了多大影响,图片却没有反映。

所以,②④不正确。

答案:

B

8解析:

中国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天朝上国”、世界的中心,也得不到与列强平等的地位。

可见,①②③均不正确。

答案:

D

9解析:

题干中所说的“变化”,是指粮棉等物资由凭票供应到自由购买。

答案:

D

10解析:

结合二战后的社会背景,一是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二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即可确定D项正确。

答案:

D

11解析: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轮船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是交通运输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答案:

B

12解析:

材料反映出慈禧太后不坐轿车的原因,主要是司机与她平起平坐,并且还坐在前面。

可见,封建等级观念是奔驰轿车被弃之不用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13解析:

1926年,中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

答案:

A

14答案:

D

15解析:

②④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16解析:

清朝官服图案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不出当时的时代气息。

答案:

B

17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般情况下,影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的主题,是工农群众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体现。

答案:

D

18答案:

C

19解析:

本题可通过读取题干中电视剧中“被无端关押十多年”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这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④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A

20解析:

“粉丝”是外来词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音译。

这一词语成为时尚语言,显然是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答案:

B

21参考答案:

(1)原因: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封建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说明: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封建势力仍然存在,封建专制和忠君等思想仍有残余。

(2)现象:

20世纪70~90年代,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物质、文化生活大大丰富。

原因: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民经济的腾飞;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

22参考答案:

(1)人力、畜力。

(2)第一次工业革命。

早期火车。

铁路交通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新,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4)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3参考答案:

(1)甲骨文或象形文字。

象形或刻在龟甲上。

(2)A:

农业时代或商代;B:

信息时代或现代。

(3)例如,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等。

(4)切合主题并有历史内涵的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