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3290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docx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解析分析

高考志愿填报失误案例分析

2.1、高考落榜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不幸事件每年都在重复发生。

那就是我们在第一节中说过的“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情况,每年都重复发生在不同考生身上。

许多考生就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不科学不合理,原本可以上好大学好专业的,却因一个小小的志愿失误,便与自己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留下一生的遗憾。

一些名牌大学的招生老师在分析“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成因时也很感慨:

当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录取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的高校同属一个批次,同步进行录取时,除非一些高校预留名额,否则受录取时间和操作程序的约束,即使他们愿意录取非第一志愿或者平行志愿的高分考生也无能为力,更何况有些高校主观上就拒绝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即使是高出其调档线几十分的第二志愿考生他们也不愿选择。

因此,考生经常面临这样的抉择:

报考自己理想的大学,却不得不承受万一失利而付出落榜的惨重代价;或者是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而力求稳妥地选择一所不太理想的学校。

“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大量的案例中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帮助考生尽量避免这一不幸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案例1】我为什么还不如那些分数比我低的同学

讲述人:

王×,北京市考生,录取到一般本科大学经济类专业。

我在重点批次一志愿退了档,二志愿也没有被录取,一下子从重点批次的大学弄到一般本科大学。

然而最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比我考分低的同学却上了重点批次的大学,而且是他最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我可以说是“高分低就”的“受害者”,不过这也怨不得学校,是我自己把志愿填坏了。

我比那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好,模拟考试高出他三十几分。

我们在一起商量怎么报志愿,他认为应该保守些、求稳,第一志愿就选择了现在这所学校最理想的专业;我觉得自己比他的成绩好,可以往上冒险一点,就填了比他所报学校录取分数高的另一所大学。

为了保险起见,我在二志愿校中选择和我同学一样的大学,而且还填了专业“服从调剂”。

待考完试后回忆试卷,对照答案,我估计我的实际成绩能比我同学高出二十几分,当时真的是兴奋不已。

公布高考录取名单的时候终于到了,我一看就傻了。

重点批次一志愿没被录取,二志愿也榜上无名,而我那个同学则被重点批次的一志愿校一志愿专业录取。

他高兴地给我打电话,我心里可难受了。

如果当初一志愿就报这所大学,我绝对是高分,可以任选自己理想的专业。

案例分析:

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就,也就是考了高分,却录到并不理想的大学或专业。

主要是因为在顺序志愿填报的省市,有些大学是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

而有些大学虽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是也会设置“院校级差”,将考生的原始成绩减30-50分再参加投档。

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中高出一分都能压倒数百人,更何况将自己的成绩减少几十分呢。

所以说,在没有采用平行志愿填报的省市,第一志愿填报非常重要,其录取率基本上在90%以上。

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录取率基本上是100%,因此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一旦失误,基本就失去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这是家长需要重视的。

思考·讨论·训练

1、如何才能尽量避免“高分低就”情况的出现?

2、如何理解顺序志愿填报过程中的“院校级差”?

3、采用平行志愿填报后,为什么依然会出现“高分低就”的情况?

【案例2】是什么原因把我拉下了榜

讲述人:

陈×,湖北省考生,落榜,正在复读,准备来年再搏一次。

我的教训很深刻。

我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我们学校每年的高考重点大学升学率都在78%以上,因此,大家对高考信心十足,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名在20左右,位居中游。

虽然在学校的排名我并没有关心过,但肯定在这78%的名额之内。

我有自己的理想目标——××财经大学,这所学校因财经类专业多,很受考生的青睐。

我也作了最坏的打算,万一考不上,还有第二手准备——上不了好重点就选择一般重点大学的好专业。

填报志愿前,我仔细分析过这所学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尤其对自己喜欢的专业还做了特别细致的分析。

预计我的高考实力能达到该校上一年的录取平均分,又看了二批录取校中与财经有关的院校的介绍,想考财经类大学。

填报志愿的时候,在第一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填上了××财经大学,其他二志愿、三志愿,我也没有认真去考虑,知道若××财经大学不行,其他我中意的好学校也很难接收,而能接收我的二、三志愿又都是我不太想去的学校,比如外地的名气不很大的高校。

另外,我也不想上二本大学,因此二批院校我都空着没填。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年该财经大学的录取分数大幅度攀升,我的高考分数连投档都不够,更别说录取。

而我第二志愿的那些大学,第一志愿全部录满了,不再录第二志愿的考生。

没有办法,最后我只能选择复读,因为我觉得我自己还有潜力可以发掘,不愿意上一般本科大学。

案例分析:

孤注一掷是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容易犯的错误,他们往往会有“非名校不读”、“非热门专业不读”等等想法。

填报志愿时只盯着自己想报考的大学,而对其他大学视而不见。

这类考生填报的高考志愿风险非常高,一旦第一志愿投档失败或者A志愿投档后被退档,就立即失去录取机会。

更为极端的是有些考生和家长过分自信,不给自己留退路,第一志愿报了清华北大或者其他重点大学之后,就不再填报其他批次的大学,无疑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录取的机会。

本案例中的考生就属于“非名校不读”这一类。

虽然说可以继续复读,但是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年的高考政策又会如何变化,而且,没有谁敢说复读一年就能考得更好。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有机会不要放弃,早上一年大学,早毕业一年,你的人生或许从此将不一样。

思考·讨论·训练

1、复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果必须复读,你是否做好了各种准备?

2、复读是否就一定能考得更好,就一定能上自己喜欢的大学或专业?

3、为什么说“非名校不读”、“非热门专业不读”的想法是值得商榷的?

【案例3】身高成为我被退档的理由

黑龙江省某考生,高考成绩为573分。

其本科第一批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大学,专业第一志愿是法医学,第二志愿为法学,不服从调剂;第二志愿填报黑龙江××大学;其他志愿略。

在本科第一批的录取过程中,该考生先是投档但最后又被学校退档,理由是“身高不合专业要求”。

在黑龙江省划定的第一批院校调档线中,××大学的调档线为552分,该考生的成绩高出调档线21分,所以其档案顺利地投到了××大学。

既然高校都已经拿到了考生的档案,为何又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原来这所大学对报考法医学专业考生的身高有特殊要求,学校在公布的招生章程里明确规定:

法医学专业要求男生不低于1.70m,女生不低于1.60m。

由于该考生为女生,且身高没有达到1.60m的要求,所以无法被法医学专业录取。

第一专业志愿无法被录取,而该考生填报的第二专业志愿录取分数又非常高,再加上她不服从专业调剂,所以该考生的档案最后被退回。

案例分析

高考志愿填报前,考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信息收集工作,因为它关系到考生是否能就读理想的院校和专业,甚至关系到上线考生能否被录取。

本案例中,考生吃亏就在于没有注意到所填报的院校在专业录取时的一些特殊要求。

大部分大学都会将招生规定写进本校的招生章程中,有些对考生身体有要求,有些对考生的单科成绩有要求。

那么,哪些信息考生一定要关注呢?

一要掌握国家和各省的招生政策和规定等;二要重点了解相关加分政策;三要熟悉体检标准;四要多渠道了解拟报考的院校招生章程。

我们的高考服务网站上每年都会为读者提供全国各大学的招生章程和招生政策信息,考生和家长可以登录高考中国网站()免费查询。

思考·讨论·训练

1、为什么说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必须了解大学的招生章程?

2、投档了是不是就一定能够录取?

3、除了高考成绩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高考的录取结果?

【案例4】又一个高分落榜的牺牲者

四川省文科考生A和考生B的成绩同为606分。

其中,考生A填报的本科第一批志愿分别为北京×大学和××政法大学,其他志愿均未填报;而考生B填报的本科第一批志愿则为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

结果两人命运殊异,考生B被四川××大学录取,考生A却难逃落榜的命运。

案例分析

由于当年北京×大学在四川省的调档线为612分,所以考生A和考生B都不可能被该大学录取。

同年,××政法大学在四川省的调档线为558分。

考生A的成绩虽然超过了这一投档线,但××政法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满额的情况下,不接收第二志愿的考生,再加上该考生没有填报其他任何志愿,所以落榜便是难免的。

考生B要幸运得多。

四川××大学的调档线为536分,而且四川××大学愿意接收高出该校调档线40分以上的第二志愿考生,考生B的成绩高出四川××大学的调档线70分,所以顺理成章地被录取。

一个落榜一个录取,反映了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首先要合理定位第一志愿,本案例中两名考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须知绝大多数院校从第一志愿或者A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

其次,第二志愿填报要有合适的梯度,本案例中,考生B的第二志愿就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最后,在本案例中,考生A和考生B均未服从调剂,这也是不理智的。

因为国家增设服从调剂项目,其目的是为考生着想,增加其被大学录取的机会。

思考·讨论·训练

1、填报“服从调剂”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有什么好处?

2、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如何把握“梯度”?

3、高考填报志愿过程中怎么做才能算是“双保险”?

【案例5】过分强调专业的热门导致落榜

李×,湖南省理科考生,当年高考成绩为513分。

本科第二批(即二本)第一志愿报考的是西安××大学,第二志愿是西安某工业类院校。

专业志愿分别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工业工程】,不服从调剂。

在录取过程中,该考生档案的投档轨迹按时间顺序依次为西安某工业类院校“院校在阅”、“预退档”、“退档”。

案例分析

当年湖南省本科第二批的录取线是494分,该考生的成绩超过省控线近20分。

录取时,因为考生没有上西安××大学539分的调档线,所以其第一志愿落选了。

但考生上了二志愿院校在湖南省509分的理科调档线,因此其档案自然就被投到了西安某工业类院校。

但是,由于该考生所填报的前两个志愿专业都非常热门,实际录取分数均超出该校调档线达三四十分之多,因此前两个专业也无法录取该考生,只有工业工程专业的实际录取分数低于该考生的成绩,但是不幸的是该专业在第一志愿中就已经录取满额,所以考生也不可能在第三专业志愿上被学校录取,在该批次自然落榜。

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超出当地重点或本科的省控线不多时,为避免落榜,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非常慎重,最好不要去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

本案例中,该考生的失误在于过分强调专业的热门程度,且专业志愿填报没有“梯度”。

他的第一志愿如果选择的是【工业工程】专业,那么就不至于遭受退档的悲惨命运了。

有些考生比较重视院校的梯度,而忽视专业的梯度,这也是不科学的。

为增大被录取的机会,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应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有时服从调剂也可为考生买到另一道保险。

思考·讨论·训练

1、如何区分所报考大学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

2、同一所大学的专业之间是否也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

有何区别?

3、如何理解同一所大学中的“专业级差”?

 

【案例6】为什么采用平行志愿了还会有“高分低就”

胡×,河南省理工类考生,当年高考成绩579分,本省重点线552分,高出重点线27分。

当年河南省本科一批实行完全平行志愿,志愿设置和填报方式分三段:

(1)、自主招生考生志愿:

已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1个相应自主招生高校志愿,1~5个专业;

(2)、“211工程”高校志愿:

考生可以填报1~4个高校志愿,1~5个专业;(3)、其他高校志愿:

考生可填报1~4个“211工程”高校之外的一本高校志愿,1~5个专业。

该考生没有自主招生资格,不能填报自主招生志愿。

因此该考生填报了4所“211工程”高校和4所非“211工程”高校。

最后的结果是胡×虽然高出重点线近30分,最后被录取到了其他非重点大学。

案例分析

从理论上讲,采用平行志愿填报的目的就是要减少“高分低就”和“高分落榜”情况的发生,提高考生的录取率。

但是并不意味着能杜绝这两种情况,在平行志愿填报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会导致考生“高分低就”或者落榜。

第一是投档后被退档,第二是上批次线了但是达不到投档线(关于批次线和投档线的区别请参看本章第一节),本案例的考生就属于第一种。

该考生填报了4所“211工程”高校,其高考成绩也都达到了4所大学的投档线。

根据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顺序,他的档案被优先投到了A志愿大学,但是由于该考生所报考专业分数过高,他未能录取而退档。

有家长可能要说了,退档之后也不怕啊,不是还有其他的B志愿大学、C志愿大学和D志愿大学可以选择吗?

如果您这么想,就说明你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平行志愿,对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也不了解,在这里我就多费一点口舌,详细讲一讲。

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再看分数”,而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刚好相反,它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如何理解平行志愿的这个原则呢?

我们来看,这名考生在一本的第二段报了4个“211工程”大学的平行志愿,分别是:

A志愿:

北京××大学专业1、专业2、专业3

B志愿:

华南××大学专业1、专业2

C志愿:

华中××大学专业1、专业2、专业3

D志愿:

××大学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

该考生的高考成绩均达到上述4所大学的投档线,但并不是想投哪所大学就投哪所大学,而是要按照考生填报的A/B/C/D这样的顺序进行,这叫“遵循志愿”,所以该考生的档案直接投到了A志愿的【北京××大学】参加录取(如果该考生的成绩达不到A志愿就投到B志愿,如果达不到B志愿再投C志愿,以此类推)。

但是由于他所报考的3个专业录取分数比较高,而且该大学没有可以调剂的专业,因此考生胡×虽然上了【北京××大学】的投档线,但是没有达到其所报考的【北京××大学】3个专业的录取线,又不服从【北京××大学】的专业调剂,因此就被A志愿的【北京××大学】退档了。

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退档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还有B志愿、C志愿和D志愿等着录取呢,考生的成绩不是也达到了这些大学的投档线吗!

事实并非如此!

平行志愿讲求的是同时投档,当胡×的档案被A志愿的大学提走时,其他的B志愿、C志愿和D志愿大学也与A志愿同时进行投档,录取符合他们条件的考生。

而当胡×的档案从A志愿中被退出来时,其他的B志愿、C志愿和D志愿大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录取工作,不可能再录取这名考生了,这才是平行志愿填报的核心。

所以说填报平行志愿最怕投档后退档,一旦退档,就没有机会再参加本批段其他大学的投档了。

因此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虽然达到了其报考的4所大学的投档线,却因为志愿填报失误没有被录取,他只能参加非重点大学批次的录取,如果在后面的录取中还碰到这种事情,他就只能去参加征集志愿或一般本科的录取了。

投档后退档,这是导致平行志愿填报落榜或者高分低就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上线落榜。

至于投档后退档的各种原因和上线落榜的原因,我在本章第三节中有专门的论述,家长可以参阅。

思考·讨论·训练

1、平行志愿是不是说只要分数达到了想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大学?

2、采用平行志愿是不是就没有落榜风险了?

为什么?

3、平行志愿投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在这一小节里,我们主要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案例。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点评和分析,让考生和家长理解填报志愿过程中第一志愿和平行志愿中A志愿的重要性。

很多高分考生最后不得不面对“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的不幸现实,其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志愿填报得不科学不合理,而另一些原因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缺乏对高校招生要求的了解。

这些原因每年都会使得不少高分考生望“学”兴叹,与自己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

更让他们难过和无法接受的是,那些考分和他们相同甚至比他们低的考生,却理直气壮地“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大学。

这样的不幸事情每年都在发生,但愿通过我们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读者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再成为这些不幸事件中的受害者,这也是编者最大的心愿。

2.3、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高考“位次”

【温馨提示】“位次”决定志愿

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请读者先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问题是这样的:

操场上有10个人,请读者从中选出6个人,要求这6个人的身高都要比其他4人高,最后还看看选出来的这6个人中身高最矮的是多少厘米。

读者朋友认为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呢?

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这10个人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队,然后测量第6个人的身高,得出的就是我需要的答案。

高考招生录取也就是按照这样的原理来进行的,只不过高考录取看的是分数,并增加一些条件而已。

在高考投档录取中,每个考生在本省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位置,我把这个位置叫做考生的“位次”,它区别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名次”。

“位次”这一概念是本书主编阮吉鹏老师2001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此后便一直作为公认的填报志愿的科学依据之一。

我们都知道,由于教育部对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规定了一定的名额,即招生计划,因此考生根据自己在本省的“位次”情况,可以很精确很科学地找到自己最有把握录取的大学和专业。

由于每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录取分数线会发生高低变化,如果单纯用分数来作为唯一的参考,肯定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采用“位次”来作为填报依据,无疑又增加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法。

所谓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报考哪些大学哪些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最大。

下面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位次填报法填报高考志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某大学今年在考生所在省市理工类考生中计划招生10人,A考生准备报考。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去年该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0分,而A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47分,高出该大学去年录取最低录取分27分。

在这种情况下,请家长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

A考生今年能不能报考这所大学?

如果报考,被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

A考生今年所在省市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排序如图2-3所示。

图2-3A考生的位次排序

高考分数

同分人数

名次

位次(本省分数比他高的同科类考生人数总和加1)

651

1

1

1

650

10

2

2(1+1)

648

15

3

12(1+10+1)

647

20

4

27(1+10+15+1)

通过上表我们知道,今年A考生在全省理工类考生中“名次”排名第4,而且他高出这所大学去年的录取最低分27分,似乎报考该大学被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该大学招生计划为10人,A考生名次第4)。

但是实际上通过“位次”比较后,我们知道全省有26名考生的高考分数比他高,还有20名学生分数和他相同,即使A考生今年的高考分数高出了这所大学去年的最低录取分数27分,但是他被该大学录取的可能性降低了,报考这所大学的落榜风险增加了。

因为“名次”虽然是全省第4名,但是“位次”却已经是全省第27了。

这就是用位次方法判断并填报高考志愿最为科学、合理的地方。

至于如何用“位次”方法来填报志愿的问题,请读者参见本章第三节。

 

2.4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

【温馨提示】兴趣和就业决定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是首先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历来都是争论的焦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论怎么选择,最后还是要考虑考生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问题。

我们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往小了讲就是为了让自己大学毕业后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所以,笔者趋向于以考生未来职业规划(也就是就业)和兴趣来确定学校和专业的先后顺序,并采用四分法莱决定大学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一)高考成绩拔尖的学生应首选学校

我们从各省每年的高考录取结果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成绩拔尖的优秀考生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品牌,名牌学校历来都是众多顶尖学生的首选。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是高分考生甚至是高考状元最热衷报考的学校。

事实证明,考生中成绩最拔尖的那些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学校。

成绩拔尖的学生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顶尖的学生,这类学生可以先选择最好的学校,然后选择最好的专业;第二种是成绩稍低一些的学生,如果成绩能上一流大学,那么在专业上就可以做一些让步甚至是牺牲,先进入名牌大学或者重点大学再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名牌大学或者重点大学不仅具有优秀的学术水平、卓越的师资群体、一流的硬件设施,更有不可比拟的人文传统和氛围。

其次,不少名牌大学多年来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即使是这些大学里面的所谓“冷门”专业也不例外。

第三,目前很多大学试行按照大学科门类招生,学生往往要到大二或大三才选专业,况且现在大学普遍实行跨专业课程选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对其他专业感兴趣的需求。

考生进入这类大学,就为自己找到了成长与发展的一个契机。

此外这类学校开设的研究生专业和研究生招生计划远比一般的大学要多,对学生来讲都会有更多的优势,再加上这类大学往往与国外很多大学有交流和往来,对学生最后选择出国留学也有帮助。

因此,即使考入这些大学的专业不太理想,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攻读研究生或者二学位,甚至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

另外一个因素是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和个人职业规划,一流大学的学生就业率往往要比一般的大学要高,企事业单位也喜欢优先录用名牌大学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这也是笔者建议这类学生优先选择学校的原因。

那么,哪些学校算得上名牌大学和一流大学呢?

一般来讲,我们经常说的“211工程”高校、“985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都是国家名牌大学和一流大学他们之间有重合也有不同,为了使考生和家长能够正确区分这三类学校,我们分三个知识点来进行说明。

【知识导读1】211工程高校

“211工程”是指我国政府面在向21世纪要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的简称。

而“211工程高校”就是指这个工程中的高校,这些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属于国家重点建设和投入的工程,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建设、管理水平、科学研究以及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这些高校是高考成绩拔尖的考生优先选择的目标。

“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是:

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211工程”高校最新名单

(截止2010年10月)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9所)

复旦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2所)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