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974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B.海水C.苏打D.空气

2.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mg。

这里的“磷”指的是

A.磷元素B.磷单质C.P2O5D.磷的化合物

3.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4.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表:

食物

西红柿

牛奶

苹果汁

鸡蛋清

pH

4.0~4.4

6.3~6.6

2.9~3.3

7.6~8.0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牛奶B.西红柿C.鸡蛋清D.苹果汁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量取液体B.

引燃酒精灯

C.

滴加试剂D.

稀浓硫酸

6.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 )

A.-4      

B.+4  

C.+3   

D.+2

7.“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

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回收各种废弃塑料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氧化镁C.水D.硝酸钾

9.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

图为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钪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钪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1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

D.钪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10.崂山茶叶远近闻名,崂山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宁酸属于氧化物

B.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00g

C.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D.单宁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8:

26:

23

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3.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14.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来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洗涤剂洗去油污

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

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

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笔

使用方便,字迹清晰

A.AB.BC.CD.D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Mg2+、NO3-、OH-B.H+、SO42-、CO32-、Ba2+

C.K+、NO3-、Cl-、Na+D.H+、NO3-、Ca2+、 OH-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三个氢氧根离子:

3OH-B.两个氧原子:

O2

C.四个铝离子:

4Al2+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

5Co

1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则碳酸钠属于碱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1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镁、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在上述三个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铁和稀盐酸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C.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

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表示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表示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21.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

H2SO4

NaOH

BaCl2

Na2SO4

B

K2CO3

HCl

KOH

KCl

C

C

H2O

CO2

O2

D

Fe

CuCl2

Zn

HCl

A.AB.BC.CD.D

二、多选题

2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的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NaCl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CO2,过滤

A.AB.BC.CD.D

三、填空题

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氮气④熟石灰,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

(3)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4)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

24.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变化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知,钨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其中与E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_(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5.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

由图可以看出: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构成的。

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图B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图中任选一个写出化学方程式___,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____。

四、实验题

2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发生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3)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_____;

(4)若用

(2)中所选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还需要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A、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7.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明同学利用图①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②和图③

(1)图①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图③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填“6”、“12”或“16”)。

(2)图②中c→d所示溶液中Na2SO4的质量_____(填写增加或减少或不变);b点所示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写化学式)。

(3)图③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_____(填写吸收或放出)热量;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取出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小明得出了反应进程接近d点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填写是或否)原因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28.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图中所示的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③中的现象:

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___固体(填写生成物颜色)。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木炭在图⑤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④中燃烧剧烈程度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

图⑥的实验目的是____。

(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有关。

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

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I

II

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

实验目的和结论

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

石蕊变红色

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色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____。

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和____。

29.小明、小芳二位同学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小芳同学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芳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小芳同学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不含HCl,理由是_____。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NaCl;②NaCl和CaCl2;③NaCl、CaCl2和Na2CO3;④NaCl和Na2CO3。

小明认为猜想____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填序号)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

有气泡产生

六、计算题

30.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空气含氧气、二氧化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这里的“磷”指的是磷元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故选A。

3.C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氧气,故答案选择C

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

4.D

【详解】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由表中数据可知,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

故选D。

5.A

【详解】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B不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不正确。

故选A。

6.B

【解析】

在SnO2中,可知氧化物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氧化物中Sn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和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x+(-2)×2=0解得x=+4

故选B.

7.C

【解析】

A、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正确;B、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错误;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C。

8.C

【详解】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镁离子和氧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钪元素名称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图可知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4.96,原子序数是21,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有21=2+

+9+2,解得

=8,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钪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钪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由化学式C76H52O46可知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A错误;

B.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6+1×52+16×46=1700,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B错误;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共174个原子,故选项C正确;

D.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之比为:

(12×76):

(1×52):

(16×46)=228:

13:

184≠38:

26:

23,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

构成物质的分子随温度的升高运动加快,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详解】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A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B不正确;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B。

12.B

【详解】

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

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均为化合物,故选项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单质,不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征,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C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14.C

【详解】

A.图中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选项A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向等量水样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的多少,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B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不能用来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项C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热水变红色比冷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选项D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5.B

【详解】

A、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错误;

B、吃松花蛋时加入少量食醋,食醋能和碱性物质反应,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故正确;

C、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错误;

D、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笔是由于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

A、铜离子和镁离子不能与氢氧根离子共存,错误;

B、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C、四种粒子可以共存,正确;

D、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故选C。

17.A

【详解】

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正确;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铝离子表示为4Al3+,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五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5CO,错误;

故选:

A。

18.C

【详解】

A.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但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A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B推理错误;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C推理正确;

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D推理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9.C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若增加一个铁和稀盐酸的实验,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能得出活动性镁>锌>铁,由实验②,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活动性铁>铜,可得金属活动性镁>锌>铁>铜,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实验①和③,均能产生气泡,且①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即Mg>Zn>H;由实验②,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活动性铁>铜,无法确定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铁片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说明活动性铁>铜,故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20.A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待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选项A图象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硝酸银和稀盐酸、氯化钡都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一开始就有沉淀产生,故选项B图象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继续溶解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达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项C图象不符合题意;

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粉末状的大理石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故选项D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1.D

【详解】

A、硫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不会与硫酸钠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碳酸钾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钾不会与氯化钾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不会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氯化铜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

D。

22.AD

【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