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2268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套卷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⑴.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⑵.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⑶.,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⑷.斜阳草树,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⑸.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⑹.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章繁简

[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

“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

”此极中今人之病。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子曰:

“辞达而已矣。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

《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

‘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

‘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

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

“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

“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

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

“《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当日《进〈新唐书〉表》云:

“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

”《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无力。

③洋洋,欢乐。

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

劝戒制止

B.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馈:

赠送

C.校人烹之,反命曰反:

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

晦涩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v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分)

译文:

⑵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

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⑴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⑵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⑴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2分)

⑵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5分)

A.东汉末年,朝廷内宦官“十常侍”专权,祸国殃民。

国舅何进与袁绍谋划剿除宦官,便召集各路人马进京。

不料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让“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后杀害。

袁绍与曹操见情势危急,便带人杀进宫去,京城大乱。

B.刘关张结成兄弟后,发誓同生共死,齐心协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

张飞、关羽先后被杀,刘备急于报仇,放弃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尽起蜀汉精兵伐吴,不想被吕蒙用计火烧连营,损失惨重,致使蜀汉大伤元气。

C.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

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

左右曰:

“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

官渡之战前,因袁绍兵多势强,曹操军中部分谋士和将领惮于袁军威势,与袁绍暗通书信,为自己谋求退路。

曹操取胜后,并没有接受左右近臣的建议杀掉这些人,而是烧毁了书信,宽恕了他们。

D.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

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

懿心疑,谓二子曰:

“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

”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烧断谷口。

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设下一计,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

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以为必死无疑。

不料天降大雨,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司马懿大喜得脱。

E.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

“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

二子不肖,望君教之。

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

”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

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之命前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9.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

“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

”玄德曰:

“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

”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

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

怎么取得的?

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云曰:

“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

“小主人”是谁?

赵云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

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

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说或合起说,都很重要。

“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

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

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

“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

”记者采访回后,愤怒地说:

“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

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

”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

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

要是较起真儿,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

做什么人?

为什么做人?

做了怎么样?

做不了又怎么样?

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

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

“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

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

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

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说,这可是省事多了。

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

“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

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

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

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

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

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

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

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

“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1日12版)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术界所重视的一些关于人品与画品的“流行语”在较起真儿时常常让人感觉名不符实。

B.“做人”要有一定的标准,画很一般却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的人终会为大众所不齿。

C.“浮躁”的社会里那些“浮躁”的人,其做人方式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要聪明多了。

D.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人品也好,“人品即画品”从长远角度看是正确的。

11.文中讲到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位画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12.读完文章,你对“人品即画品”有了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概括。

(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傅斯年:

大炮·老虎·学者

王枪手

①大炮,老虎。

一个学者,有这样两个外号,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傅斯年,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因主编《新潮》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新思想而享有盛誉。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上午,北京的大学生集会抗议,傅斯年被一致推选为主席。

下午,傅主席扛着大旗率领游行队伍直扑赵家楼,一举成为名震南北的学生领袖。

如果是你,有了这样的功劳簿可躺,应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吧?

可是傅斯年却不,他认为自己这点功绩根本不值得一提,“幼稚!

”幼稚不幼稚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这种表白却一下子就暴露出了他的本真性情,说穿了,就是一个狂傲。

一个学生运动的总头子,平时在校园里走路却两眼朝天,谁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