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334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辛集市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辛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词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B.井田制C.土地私有制D.公有制

3.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国纂》记载:

“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4.我国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田庄

A.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B.都由地方官府进行控制

C.与手工业生产没有关系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5.《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

A.质量管理严格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

6.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形成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

7.“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0.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

《唐阙文》说:

“扬州,胜地也。

”扬州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①丝绸之路的影响

②大运河的开通

③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统治中心的迁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诸市署: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

12.宋高宗说:

“广南市舶,利润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此谕主要强调应

A.重视海外贸易B.重视官吏选拔

C.减轻人民负担D.改变抑商政策

13.读下表。

表中年代Ⅰ到年代Ⅱ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外国商品进口中国数量

(单位:

万两)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

亿两)

中国新设工厂家数

英国

德国

年代Ⅰ

9600

2800

1.66

79

年代Ⅱ

4900

0

0.16

132

 

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14.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酿酒业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15.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在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6.对下表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万吨

26%

93%

535万吨

296%

580%

1.3亿吨

96%

210%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

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②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③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④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粮棉增产有限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

“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这段话反映了()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18.中共八大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我国()

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B.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完成D.已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19.“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957年与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农业生产大幅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21.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2.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23.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29年间平均递增3.5%。

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产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年平均递增1.2%。

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24.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事件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25.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描述最吻合(  )。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上海B.广州C.南京D.厦门

26.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是(  )。

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27.下图是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企业民主管理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8.有15家媒体征集的“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白猫黑猫论”、“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⑨和“雄起”。

第⑨个流行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法宝,它是(  )。

A.“南方谈话”B.“市场经济”C.“入世”D.“中国特色”

29.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下列最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春联应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30.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此阶段的具体表现是

①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发开放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3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3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3.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代

1937

1938

1941

1942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34.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

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35.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B.工商皆本C.重商主义D.重农抑商

36.有一首山歌里唱道:

“朱毛红军到(福建)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瓦片也有翻身日,半夜做梦笑连连。

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从此肯累就有食,地主发愁断火烟。

”这首山歌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7.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该会议标志着()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8.对右图中两个文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9.有人认为: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你认为可以作为开端的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40.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41.1949年2月,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2.中国内地公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过程。

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影片中的是()

A.重庆谈判B.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43.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吸引外资为主

③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4.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

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制内阁”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4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C.实现三权分立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46.如果当今美国和法国的总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876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拥有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4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48.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A.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49.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50.一本史书描述: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

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

”这次冲突是(  )。

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

51.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八大的正确指引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52.“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江南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

54.学者黄如桐曾评价道:

“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消灭剥削阶级、改造人的伟大战略方针,达到了‘阶级消灭、个人愉快’的目的。

”该评价是针对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D.人民公社的开展

55.广州曾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

但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货物价值比1837年减少35.7%。

这主要因为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B.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D.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56.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不断发展变化B.社会主义社会的曲折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D.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发展

57.右图是《1890年建立的汉阳铁厂高炉》,

关于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58.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59.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60.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61.(20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

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

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

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示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8分)

62.(20分)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城市化问题也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统计表

时期

战国

西汉

南宋

时间

公元前300年

公元2年

745年

1200年

1820年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

……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

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一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1990年代后,呈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