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26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运用夸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在品读、感悟、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

五.课时分配

8.《古诗二首》……………………………………………………2课时

9.《奇石》……………………………………………………2课时

10.《日月潭》……………………………………………………2课时

11.《葡萄沟》……………………………………………………2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课题

8.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容

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容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2)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

难点

1.学会书写9个字。

2.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教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探究法、交流法

学情分析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教学

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预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

谁来背两首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随机出示:

登颧雀楼插图

3.指导读课题,登/鹳雀楼。

学生齐读。

4.教师讲述鹳雀楼名称由来:

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

2.指导朗读古诗。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指名读,齐读。

4.启发学生思考:

哪些诗句是写诗人看见的?

哪些诗句是写诗人想到的呢?

我们来好好读读想想。

三、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认读。

2.引导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并交流。

提示记忆字形的基本办法:

换偏旁(楼—数、欲—容),加偏旁(依、穷)

四、细读品味,理解诗意。

1.过渡:

(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美丽的风景,诗人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出示古诗,讲解前两句)“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尽”说明什么?

3.播放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的情景:

你看见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

谁能把太阳下山的情景说一说?

(太阳靠着群山慢慢往下落,最后看不见了)

4.太阳正慢慢西沉,黄河水奔流向前,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朗读)

5.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

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

(讲解诗的后两句)学生齐读。

理解:

“欲”是什么意思?

“千里目”什么意思?

6.你觉得站在哪一层上能看得更远?

引导说:

诗人想:

要想——(生答:

看得更远)就必须要——(生答:

站得更高)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这是因为什么?

(让生试说:

登高才能望远)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

站得高,看得远。

(让学生读一读)

7.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谈。

8.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诵,想象登上鹳雀楼时看到的壮观美丽的景象。

(放录音)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诵,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1.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组成和笔画摆放。

2.指导书写“楼、依、尽”。

3.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

4.学生描红、仿写。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变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咱们跟着画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

(课件图片展示庐山风光)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呢。

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指导读“瀑”。

学生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

抓住课题,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

(遥望、观望、仰望……)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

(或遥望……)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瀑布、炉、烟、遥、川”。

3.指名读,提醒学生注意个别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

三、通读古诗,读出节奏。

1.师:

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2.学生练习朗读,小组之间练读。

3.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作者看到了什么?

用诗句回答。

出示前两行。

2.播放多媒体课件(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

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

3.播放多媒体课件(动态近景),这幅图描绘了文中的哪句诗?

体会瀑布从山下流下的动人情景。

4.精读第三、四两行诗,品味“飞”、“三千尺”、“九天”的意思。

师:

瀑布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吗?

诗人白量过没有?

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

这是一种夸的手法,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了。

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大声朗读全诗,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配乐读。

老师播放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五、学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写。

注意“烟、炉、挂”左窄右宽,“川”独体字,注意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仿写。

六、教师小结

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

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也尽情抒发吧。

七、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白的诗篇,召开古诗朗诵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闸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课题

9.奇石

课时

2课时

教学容

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容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容,能结合课文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奇石的样子。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去看奇石的愿望和爱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奇石的栩栩如生。

2.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奇石的样子,培养对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交流法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1.在我国的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

“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

(奇特、奇怪、神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带有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巨石 每当 著名 形状秀丽 巨人金光闪闪天狗

三、小组合作,理解词义。

重点指导:

闻名:

有名。

“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

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

清秀美丽。

神奇:

非常奇妙。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小组讨论怎样记忆字形。

“南、每、巨、升”都是独体字。

“狗”左右结构,“倍”换成部首“阝”就是 “部”。

4.师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导入新课:

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的奇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找:

风景怎么样?

能概括全文主要容的一句话,用你喜欢的线画出来。

3.抓住第一自然段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体会风景的美。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描写了哪些奇石。

5.板书汇报: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研读文本,深入探究

(一)课件出示“仙桃石”,学习第2自然段

1.提问:

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作者为什么把它称之为“仙桃石”呢?

(生交流)相机引出比喻句的写法。

同时引导学生一个“飞”字写出了石头的神奇。

3.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做动作读,“大石头”读得语速慢些。

(二)自由读“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