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1943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docx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力与形变

1推力和拉力

2改变物体的形状

3可伸缩的橡皮筋

第二单元春和夏

4春天来了

5做个绿色小使者

6炎热的夏天

第三单元土壤与动植物

7寻找蚂蚁的家

8给小草安个家

9种豆子

第四单元位置与方向

10描述

11确定位置

12做个小导游

第五单元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

13制作校园模型

(一)

14制作校园模型

(二)

最新冀人教科学二年级下册目录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两个班级,经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大部分已具备爱学习,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虽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很些学生,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意志品质。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重点、难点)及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推力、拉力、弹性和非弹性形变进行观察和简单实验,了解推力和拉力的基本性质以及由力引起的常见的弹性和非弹性形变现象,并将现象与其原因相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和交流结果的能力,同时学会尊重证据、与人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的现象。

2、帮助学生了解春季和秋季带来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逐步学习观察并描述周围土壤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准去的的词汇描述自己、他人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5、鼓励学生细致调查、大胆设计、勤于动手、勇于创新,让学生要联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开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6、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重点:

注重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融合,开展探究式教育,让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身体感官观察世界。

难点:

培养学生的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科学思维,促进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融合。

三、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材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及宇宙、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

设计了“力与形变”“春和夏”“土壤与动植物”“位置与方向”单元以及“科学擂台——我们的校园”共5个单元。

“力与形变”是二年级下册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将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受和建构推力、拉力,从而认识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初步建立力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春和夏”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帮助学生认识春夏的显著特征。

“土壤与动物”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学生在亲历观察、终止的过程中发现生物生长发育的变化,体会到土壤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位置与方向”单元基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校园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培养学生空间认知的本领和空间的整体想象能力。

“我们的校园”鼓励学生细致调查、大胆设计、勤于动手、勇于创新,让学生要联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学好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兴趣。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要合理安排好教学工作,加强实验教学。

6、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机渗透法制教育。

五、附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1、推力和拉力

1

2

2、改变物体的形状

1

3

3、可伸缩的橡皮筋

1

4

4、春天来了

1

5

5、做个绿色的小使者

1

6

6、炎热的夏天

1

7

7、寻找蚂蚁的家

1

8

8、给小草安个家

1

9

9、种豆子

1

10

10、描述方向

1

11

11、确定位置

1

12

12、做个小导游

1

13

13、制作校园模型

(一)

1

14

14、制作校园模型

(二)

1

15

整理与复习

1

16

整理与复习

1

 

第一单元力与形变

1、推力和拉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得出来的实验结论---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过程:

一、使学生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1.推和拉物体会怎样?

我们有什么感受?

师演示:

推开门和拉开窗户。

学生感受:

推开门和拉开窗户。

推一名同学和拉一名同学。

问:

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在推、和拉这位同学后,你们看到了这位同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估计:

学生结合学生移动或走动的现象分析出:

是因为受到了力的缘故.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师则问:

因为他受到了什么才动起来?

2.推和拉都是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二、通过学生的实验证明活动,使学生知道: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1.小组讨论交流:

推和拉物体时你会感受到什么?

2.听讨论结果的汇报:

估计1:

向里推门能把门推开。

估计2:

向左边位窗户,能把窗户拉开。

估计3:

我推讲桌,推不动,因为我力气小。

估计4:

我拉窗帘,可以把窗帘拉开。

估计5:

我擦地时,要推拉拖布,要用力。

估计6:

我提着书包,觉得书包在拉我的手。

3.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5.师总结: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一些问题凭借我们自己的力量也能够解决。

三、推拉纸蝙蝠

1、按课本中的图制作一只纸蝙蝠。

2、用手推和拉蝙蝠的翅膀。

3、推拉蝙蝠的翅膀时你感受到什么?

观察到什么现象?

4、师总结:

推拉蝙蝠的翅膀时要用力,同时的耳朵会动。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四、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结论是否正确:

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1.师:

投影中罗列问题:

力不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没有大小、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2.要求:

学生结合投影的内容,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是否正确。

3.听学生的汇报:

要求:

学生要阐述理由。

4.探究要求:

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从而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5.学生小组探究:

6.听汇报:

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怎么做的?

得出了什么结论。

(教师顺势进行板书)

7.师小结:

静止和运动是物体存在的状态。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我们也可以说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应用与拓展

1、思考回答:

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的拉力?

2、学生回答:

推车、拉车、开门、关门、开窗、关窗、拉窗帘、拉行李箱、升旗、拔河

3、师总结: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板书设计:

推力和拉力

推拉物体时需要用力,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教学反思

 

2、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通过实探究生活中有关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科学现象。

3、寻找物体的形状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实探究生活中有关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科学现象。

教学准备:

橡皮筋、气球、橡皮、塑料尺、铁丝等、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力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

)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

(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不重复)

3、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改变物体的形状。

5、板书课题:

2、改变物体的形状

6、学生齐读课题。

7、出示几块橡皮泥。

提出问题:

拉一拉,捏一捏,橡皮泥会怎样?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一)捏橡皮泥

1、用多种方法试一试,橡皮泥会怎样?

2、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

拉一拉,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橡皮泥会怎样?

A:

拉一拉,橡皮泥会变成长条形。

B、搓一搓,可以搓成圆形或圆柱形。

C、用手压一压,可以压成片形。

D、可以用手捏成任意任意形状。

E、橡皮泥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形状变了。

(二)改变其它物体的形状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塑料尺、海绵、气球等等。

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

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

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可伸缩的橡皮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能说出去掉力后,有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恢复,有些则不能。

科学探究:

1、能从观察、比较橡皮筋的形变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特点,知道在去掉力后橡皮筋的形状是可以恢复的。

3、用玩橡皮筋的方法,发现去掉力后有些物体可以恢复形状,有些则不能。

4、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形状变化的大小或有无。

5、能简要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对橡皮筋的形变现象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如实讲述观察到的橡皮筋及不同物体发生形变形状变化的现象。

3、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点,并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弹性形变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用玩橡皮筋的方法,发现去掉力后有些物体可以恢复形状,有些则不能。

教学难点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形状变化的大小或有无。

2、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点,并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1、橡皮筋、弹簧、曲别针等。

2、与本课有关的图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那么当去掉力后,它的形状能否恢复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橡皮筋吗?

在哪儿见过?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老师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魔术表演吗?

教师亲自表演,橡皮筋在手中一拉一伸,变幻莫测,以此为情境提出问题:

“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

’’有趣的小魔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

玩橡皮筋

制定计划:

在玩橡皮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例如:

“你准备怎么玩?

在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如:

注意不要让橡皮筋弹出去伤到自己或别人,认真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变化等。

活动探究:

建议此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改变橡皮筋的形状,在不断的体验中,学生对橡皮筋形状的变化会有深刻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单纯的玩,忽略对形状变化的观察,教师要注意巡视,提醒学生及时发现和记录更有价值的信息。

表达交流: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如“你是怎么玩橡皮筋的?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你是怎样让橡皮筋的形状改变的,松开手后橡皮筋又有什么变化?

‘’此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评价,要让学生如实叙述。

在此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橡皮筋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为下一环节的探究作理论铺垫。

活动2:

不同物体的形状变化

提出问题:

教师直接引入问题:

“”哪些物体像橡皮筋一样,用力后形状改变,不用力时形状恢复?

‘’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展示给学生准备的材料:

弹簧、曲别针等,提示学生也可以选择身边的物体进行探究。

探究变化:

通过玩橡皮筋的活动,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注意观察物体去掉力后的变化,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把探究的结果及时填写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表达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如实表达,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物体形状变化有两种:

一种是用力后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另一种则不能恢复。

得出结论:

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

应用与拓展

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形变后可以恢复形状的物体?

”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如:

跳水用的踏板、射箭的弓弦、撑杆跳用的杆子、弹簧门、蹦床、弹簧测力计等。

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你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希望你们从小热爱科学,学好科学知识,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可伸缩的橡皮筋

弹性

能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

橡皮筋曲别针

弹簧纸

…………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春和夏

4、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

2、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悦。

3、学习观察春天的变化,发现春天的特征。

4、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记录春天植物的变化及春游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1、提前要求学生观察春天的现象(天气变化、动物的活动、植物的生长及人类生活的变化。

2、提前要求学生每天观察桃花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引入谈话:

朗诵朱自清的《春》的开头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写的《春》的开头部分,大家认为他的怎么样?

2、出示春天景物课件。

师:

春天,万物复苏,是植物的好季节,让我们行动走来吧!

二、观察春天的特点

1、问题导入:

春天悄悄地来了,春天在哪里呢?

小动物、树、花草、天气、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由冬到春的季节变化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3、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总结板书。

(通过总结板书,一是方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二是便于学生发现自己还没有找到的春天的特点;三是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春天的特点)

(1)春天天气的变化:

冰雪融化、天气变暖、气温逐渐升高、北方由下雪变为下雨

5、做个绿色小使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学生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学生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植树的方法。

3、写一人份“争做绿色小使者倡议书”。

4、了解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了解当地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学会植树的方法。

2、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现状,从而意识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植树以及春天特征、珍惜动植物资源的多媒体课件。

2、植树的工具,在学生校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树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

让学生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学生重点讨论:

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

在讨

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1)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植树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

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功用。

3、玩树牌

学生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

学生

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

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

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

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由对方讲。

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

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二、植树

4.激发学生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学生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学生说说如何种植树

(1)种植工具(铁锹、水桶等)

(2)种植方法

A、整理植树场地:

选择好适合植树的场地,要注意场地赎罪的建筑物及场地土壤是否适合植树。

B、准备树苗。

要准备适合当地生长的树苗。

C、挖树坑:

树坑大小要根据树苗的根的大小来确定,要控得大一些,栽上树后树根周围要有一些活土。

D、放树苗、填土。

树苗要放正,一人扶着另一人填土。

大约填到树坑的三分之二的高度,然后把土踏实。

E、浇水。

F、如果树苗较大,为了防止栽的树被风刮倒或浇水后树苗倾斜,可在树苗周围绑上三根木杆固定。

5.学生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炎热的夏天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季的气候特征。

2、知道夏季对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比较春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了解夏天天气特点及与动植物、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

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一)谈话活动:

1、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夏天)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

(喜欢)

2、你看到大树、小草有什么变化?

3、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二)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1、夏天来了。

哪些小动物出现了?

2、河里有什么花?

3、看看我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吗?

夏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请小朋友们带着老师的问题看一段录像。

4、师:

谁来说说,夏天的衣服怎么样?

生:

很漂亮,很薄,有裙子、短裤

5、师设疑请学生讨论并说出理由。

师:

我今天身上穿的长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我这件衣服虽然是长袖的,但是它很薄,穿在身上也很凉爽的,也是夏天衣服。

6、教师小结:

夏季的衣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薄薄的、轻轻的,穿在身上很凉爽的,也很漂亮的。

7、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夏天到了、天气热了;蝉儿叫了了、荷花开了;小朋友们换上了薄衣裳)

8、思考问题:

天气炎热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二、观察并描述夏季对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启发提问:

1、出示图片,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师:

夏天到了,小朋友很热,有什么办法让他凉快?

大家帮帮他?

2、与学生一同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使他凉快。

(二)引导讲述:

1、夏天我们要穿哪些服装?

2、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热了可以扇扇子,开电扇,还可以用什么办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土壤与动植物

7、寻找蚂蚁的家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3、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

1、搜集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

2、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教学过程:

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1、谈话:

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是

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究竟有那些小生物呢?

介绍同学们知道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

师生交流。

2、课件出示土壤剖面图,观察、交流土壤中生活着的小动物。

3、总结:

土壤中生活着蚯蚓、蚂蚁、田鼠等小动物。

二、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1、交流:

同学们知道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吗?

师生交流。

2、要观察校园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应该怎样观察?

师生交流。

观察前制定观察计划,划定观察区域,知道到哪里观察、观察什么等。

3、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提示观察注意事项:

要注意安全,要爱护小动物等。

4、实地观察校园中生活的小动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5、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今天我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