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1896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docx

HUC组合钢板桩及预应力加劲锚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附方案图

 

1.总体概述

1.1工程周边环境及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拟建苏南旭辉吴江项目(WJ-J-2016-026、027地块)地块项目围护工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南路西,芦荡路南。

我公司在认真阅读苏南旭辉吴江项目(WJ-J-2016-026、027地块)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了解的基础上,对施工组织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讨论,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考虑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工程造价、工期、施工操作可行性和方便性的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把对周边道路、地下管线、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方案主要包括:

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特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程投入的施工机械情况、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劳动力计划、质量保障措施、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临电临水布置、雨季施工保障措施、基坑监测方案、施工总平面布置、现场扰民、民扰控制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等17个方面的内容。

1.2工程概况

1.2.1一般概况

1、工程名称:

苏南旭辉吴江项目(WJ-J-2016-026、027地块)地块项目

2、建设单位:

苏州辉煜置业有限公司

3、勘察单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围护设计单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质量目标:

合格。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和火灾事故,工伤轻伤频率控制在5‰以内。

按国家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执行。

文明施工指标:

省级文明工地,达到业主满意。

环境目标:

符合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要求。

1.2.2结构概况

本工程30#~33#高层住宅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100m,21#物业用房±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600m,其余建筑物±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00m,北侧、东侧、南侧及西侧自然地面标高分别取绝对标高+3.800m、+3.300m、+2.800m、+2.800m。

1.2.3基坑概况

(1)本工程地下1层,基坑开挖面积约93000m,基坑周长约1300m,基坑周边一般区域开挖深度4.80~6.65m,一期范围内局部深坑落深1.2~1.5m,二期电梯井落深约2.6m(暂估,以实际为准),会所区域局部落深3.98~4.5m,基坑围护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

(2)基坑挖深:

1.一般区域:

浅部卸土1.5/2.0m,坡比为1:

1.5,留置2.3m~4.2m宽平台,深部采用HUC组合钢板桩结合一道加筋水泥土锚索支护(基坑北侧、会所东侧设置两道锚索),坑内设暗墩加固,桩顶设1000x600钢筋砼冠梁,第一道锚索间距1.6m,长度25m,第二道锚索间距3.2m,长度23m,锚索的倾角30°

2.局部深坑区域

采用搅拌桩重力坝支护,搅拌桩采用∅700@1000双轴搅拌桩。

3.一、二期分期边界区域

采用两级放坡支护,第一级坡比为1:

2,第二级坡比为1:

4,中间留置2m宽平台,详见平剖面

1.2.4基坑周边环境及位置关系

基坑周边环境表

方向

环境描述

东侧

为鲈乡南路

南侧

为龙河路

西侧

为锚锭路

北侧

芦荡路

 

周边环境图

1.3编制依据

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旭辉吴江2016-WJ-J-026,027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2016-G-550)

2)苏州辉煜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项目基坑围护设计资料;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_50007-2011);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20497-2009);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2);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CJ46-2005);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5)《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索)技术规程》(苏JG/T282-2012);

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其他有关设计计算与施工的规范及规程;在施工期间,若有新的国家规范规程、标准、法规和地方规定颁布,按新的规范规程、标准、法规及规定实施。

1.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概况,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施工准备

1、首先对场内施工道路进行修整,做到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满足超长载重汽车进入现场,在门口铺设厚钢板以保护门口场外道路,并在大门口设置冲洗台。

2、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现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设施、施工设施及生活设施等的合理布置和安排。

3、摸清场地内、外管线布置及埋设情况,对重点部位采取保护措施。

4、落实渣土堆放地点,并做好渣土场地道路硬化工作。

5、机械设备进场前,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进场设备完好正常。

6、会同业主和监理做好控制点交接工作以及场内增设控制点的测量和埋设,并请有关部门验收。

7、施工前应由设计部门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作好内部技术交底工作,使参建的所有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熟悉工程特点、难点、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及各阶段工作内容,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审批意见。

8、现场配备足够的降水设备及备用发电机组,确保土方开挖期间正常降水,同时采购足够的应急物资。

 

2.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2.1基坑支护围护方案

基坑采用HUC组合钢板桩(内设暗蹲加固)+预应力加劲锚杆+局部加深区域搅拌桩重力坝支护和管井降水围护体。

1-1剖位于基坑北部位,挖深6.65m,设计采用采用HUC组合钢板桩,H型钢700*300*13*24@1600桩长15米,U12型钢@1600桩长15米,桩顶标高2.8m。

布设2道预应力锚杆。

第一道采用3∅15.2,1860级钢绞线@1600mm,成孔直径500mm,扩孔直径700mm,30°锚杆全长25米,自由段9米,锚固段16米,预应力180kN。

第二道采用3∅15.2,1860级钢绞线@3200mm,成孔直径500mm,扩孔直径700mm,30°锚杆全长23米,自由段7米,锚固段16米,预应力180kN。

圈梁为1000*600混凝土C35,钢板桩上部设1.5m高自然放坡,坡比1:

1,坡面设100mm厚细石混凝土,C20。

内设Φ6.5@200钢筋网片。

注浆钢管直径48mm,L=3M@1000。

详见基坑围护剖面图。

2-2、3-3、4-4剖位于基坑西北部位,挖深5.35m,设计采用采用HUC组合钢板桩,H型钢700*300*13*24@1600桩长15米,U12型钢@1600桩长15米,桩顶标高1.8m。

布设1道预应力锚杆。

第一道采用3∅15.2,1860级钢绞线@1600mm,成孔直径500mm,扩孔直径700mm,30°锚杆全长25米,自由段9米,锚固段16米,预应力180kN。

圈梁为1000*600混凝土C35,钢板桩上部设1.5m高自然放坡,坡比1:

1.5,坡面设100mm厚细石混凝土,C20。

内设Φ6.5@200钢筋网片。

注浆钢管直径48mm,L=3M@1000。

详见基坑围护剖面图。

详见基坑围护剖面图。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见第五章。

基坑围护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工程量表

施工内容

类型

备注

H型钢U型钢

直径Φ800(C30)

2856t

圈梁

1.0*0.6m(C35)

707方

加劲锚杆

1860级钢绞线@1600mm,成孔直径500mm,扩孔直径700mm,30°

20154米

双轴搅拌桩

坑内加固

钢腰梁

制作、安装、拆除(28a*2)

14.5t

降水

井直径800井深15米

23口

土方开挖

2.2基坑降水方案

)坑内外表面排水

沿基坑周边及基坑内侧四周设置闭合式200×200mm防渗排水沟,并用30厚砂浆抹平。

要求不漏水,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积水,不得让地面水流入基坑,或渗入边坡。

每隔30~40m设250×250×400集水坑,将基坑内侧排水沟内水引至集水井,用泵抽出基坑排走。

当降雨量较大,或施工用水可能流入坑内时,必须及时排出。

(2)基坑内排水

为了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和雨水,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

排水沟应离开边壁0.50m~1.0m左右,沿基坑布设集水坑,排水沟及集水坑宜用砖砌并用砂浆抹面以防止渗漏,坑中积水应及时抽出排入已有雨水管。

降水井井直径800井深15米,23口。

降水井进行正式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

同时应结合现场情况,动态控制降水时间及降水深度,不得过度降水,水位控制在基坑底部一米左右。

2.3基坑围护结构、降水形式

(1)基坑围护结构平面

(1)基坑围护降水井平面图

 

(2)基坑围护结构剖面图

(3)基坑围护节点大样图

2.4注浆工艺

压密注浆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1)对注浆孔可先用钻机按设计注浆孔位打孔,后插入注浆管,用振动器将1寸镀锌注浆管逐节振至设计深度,垂直孔孔斜率误差不大于1%。

若遇地下障碍物,上报设计,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采用符合配合比参数的浆由深而浅逐段连续压浆,每次提管高度为0.33米。

严格按配合比配制浆液,并及时通过注浆泵向注浆孔内压浆,浆液的注入率为20%,要求注浆水泥量控制在100kg/立方米,注到孔口返浆为止,水灰比为0.6,注浆压力在0.2~0.3mpa。

浆液配比:

P42.5级普硅水泥:

粉煤灰:

水玻璃=1:

0.5:

0.04。

水泥浆搅拌时间要求大于30S。

(3)注浆速率:

注浆速率10~20L/min。

(4)注浆间隔:

为提高注浆质量,每次注浆段需两次注浆,即在第一次达到注浆压力数值时,关闭球阀,隔10—5分钟,进入下一次注浆,并重复上述注浆间隔和两次注浆工艺。

施工中还采用多1孔(6—8个)轮换注浆,以提高工效。

(5)注浆采用跳孔间隔注浆,即先注1、3、5,后注2、4、6间隔,发现冒浆,用水玻璃封堵,待应力消失后,继续注浆。

孔口冒浆,立即封堵,防止浆液流失。

封口采用水泥袋灌入泥土封口,并保证封口的长度大于1.5米,鉴于本地尚无成熟的注浆参数,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经监理认可后调整和优选最佳的技术参数。

(6)根据《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YBJ44-92)要求,搅拌桶内水泥浆的温度不宜大于45℃。

(7)施工过程中做好注浆施工的各种记录,及时了解注浆压力和流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注浆作业时,每500mm记录一次注浆参数。

施工中必须做好各项报表记录,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反映施工原始数据。

(8)在钻孔和注浆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种机械设备和电路的检查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9)在拆除管路及注浆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以免浆液溅入人眼,并做好劳动防护,作业人员必须佩带胶手套。

(10)搞好现场的文明施工,及时做好泥浆清理工作,不得直排现场,施工完毕及时清理现场。

2.4.1注浆顺序安排

先施工靠近基坑外侧的一排,施工时采用“间隔一个”跳打方法,然后逐排施工外侧压密注浆。

压密注浆共约2700方,拟投入一个班组进行施工。

2.4.2施工质量检验

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注浆量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压密注浆采用Po.4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受潮结块不得使用。

压密注浆浆液注入率不小于20%(与被加固土体体积之比)。

2.浆液配比:

水泥:

粉煤灰:

水玻璃:

=1:

0.5:

0.04,水灰比为0.6,拨管高度0.33m,注浆顺序采用跳孔间隔注浆。

粉煤灰为细度大于200目磨细粉煤灰。

3.在注浆实施过程中,每一注浆孔的注浆量、注浆压力等施工参数必须有准确、及时的记录和监理的认可,以确保注浆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4.所有加固体在其开挖前28天完成,且在其开挖前达到设计强度。

2.5土方开挖方案

详见第五章。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测量控制

3.1施工平面布置总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为:

1、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2、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投资。

3、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4、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各班组间施工相互干扰。

3.2施工平面布置

本工程施工场地内用地十分狭窄,还要考虑工程桩穿插施工,根据本工程现场上述特点,在施工总平面的布置上,力求科学合理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以满足各阶段的施工要求,并使场容按我单位“标准化工地”标准实施,为此施工总平面布置将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

由于场地可利用场地较小,施工时多工种交叉密集施工,难度较大,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又要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所以场地布设是保证正常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场地布置重点考虑材料、设备堆放等,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2.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主要有办公区、宿舍区和加工设施等。

1、办公区:

位于基坑场地的东侧东大门北边,安排办用集装箱有序排放。

2、宿舍区:

利用我公司现有的集装箱运至现场作为宿舍区,安放在基坑场地的东侧东大门北边,以保证现场施工不受影响。

3、加工设施:

施工现场搭设钢筋加工棚,以满足钢材加工的需要。

加工场地设置1个,钢筋加工设在场地中间。

4、材料堆场

材料堆场主要考虑水泥、钢筋、模板材料等。

水泥设置在在场地的中央偏西,钢筋堆场布设在场地的中间;冠梁、锚杆施工时,钢筋、模板加工区设置在场地中间。

所有材料堆场均应做到排水畅通、利于堆置,并严格按照平面图确定的场地码放整齐,保证场区道路畅通,并设立标牌进行标识。

3.2.2施工道路

施工出入口布置在场地东边,在出入口处设置冲洗池,配备清洗机。

工地大门口处设置一块4m宽,10米长,50cm厚的道渣临时清洗台,注意排水通畅,对于阴雨天气保证车辆进出整洁,便于道路环境保护。

3.2.3施工用水

1、施工用水:

现场布置矩形供水管网,配水点分别由环线引出,管径DN32,在四个角落分别设置。

2、施工现场排水

1)基坑开挖时来水主要为地表水和雨水,为减少水对土体的不利影响,须做好有效的坑内外排水工作。

坑外地表设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面层,以阻止坑外来水渗入坑边或坑内。

2)在基坑外四周设置300×300的截水沟,排水沟捣100厚300mm宽C10砼作基础,沟深300mm,沟侧边用M5水泥砂浆砌灰砂砖240mm厚,内侧与顶面批1:

2.5水泥砂浆25厚,纵向坡度0.15%,排向集水井。

基坑顶沿排水沟每25m设置一个集水井,基坑底面分别沿横、纵向每隔50m设一个集水井,从地下室底板向下设置,集水井尺寸为300mm(宽)×300mm(长)×600mm(深),120mm厚灰砂砖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侧与顶面批1:

2.5水泥砂浆25厚。

从集水井过滤处理后排至周边排水管网。

3.2.4施工用电管理

根据业主提供临时用电2处网电总计1000kw电源。

位置分别在东大门南边约12米左右一处,西南角一处。

布置施工现场的电缆及配电箱。

1、总用电量

GPS-10工程钻机90kw*4

锚杆机施工120kw*1

喷锚施工75kw*2

零星用电50kw

高峰总用电量=360+120+150+50=680kw,现场用电量满足施工需求。

2、电缆敷设(电源引入):

总配电箱布置在基坑的东侧、西南侧。

选择S=240及150mm2的电缆线由业主提供临时用电电源位置,利用电缆桥架接至总配电箱。

现场布置矩形供电网络,在四周布置4个分配电箱,场地内设置2个分配电箱,选择50、90mm2等电缆线,由总配电箱接至分配电箱。

3、配电箱及电器开关要求:

配电箱的要求应根据苏州市文明工地标准规范要求来布置和购置。

配电箱应防雨防尘,配电箱的高应在1.3m~1.5m以内。

配电箱正面应有危险标志。

配电箱内应有本箱的系统图,电器开关和漏电保护应贴有供给机械设备标志,配电箱应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布置,漏电保护脱扣动作电流应小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潮湿和有腐蚀介场所,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0.1s。

每台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

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以上的设备。

4、接地与防雷:

本工程施工现场电源设备保护接地应在电源引入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防雷应在施工现场内最高设备点做防雷接地。

5、施工现场照明:

根据施工现场布置探照灯的位置。

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照明灯具支架应使用钢管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

3.3测量控制

3.3.1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布置原则

1.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

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

2.在基准点位置挖土浇捣一个混凝土基础块(600×300×300),预埋一块200×200×8预埋铁,在铁板上刻十字丝基准点做,并在周围用钢管搭设一个保护围栏,做上醒目标志。

3.3.2控制网建立

结合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二级控制网。

1.首级控制网

(1)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

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

(2)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

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

(3)本工程首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

2.二级控制网

(1)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围护施工阶段的测量,具有短期使用性质。

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

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

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

(2)二级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在现场布置于相应的位置。

因此网点位置可利用施工便道等区域。

3.3.3平面测量控制

1.首先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图纸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

并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点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现场地形等情况。

2.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的主要轴线等。

3.将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高程、坐标进行复核无误后,及时办好签证手续。

4.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

5.根据定位图上提供的坐标和桩位图上的控制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定出轴线控制点和测站控制点,并将控制点的方向标记投测到周围的建筑物或围墙上。

6.样桩的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先计算出每根桩到测站的距离、角度,填制放样数据表,经过两人单独计算、校对,签字认可。

利用经纬仪施放每根样桩,样桩经自检无误后做上醒目标记报总包、监理复核验收,并办理相关手续。

7.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

8.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在周围建筑物或围墙上用油漆及时做好标记,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

9.测设出建筑物的边轴线与主要控制点(测站点),在点位处打下木桩,桩头涂上红油漆,钉上小铁钉,并在周围建筑物或围墙上用油漆及时做好控制方向,架仪器于控制点,整平、对中,后视零方向,按施工单上的数据对桩位进行测放。

10.平面控制网测设时保证测设精度,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

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

11.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

采用二测回;测角中误差不大于5”。

测距:

采用往返测量;取平均值。

量距:

采用测距仪和鉴定过的钢尺。

各控制点边长误差应达到1/10000精度。

各控制点相关角度差应不大于5”。

3.3.4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1.根据确定的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点统一引测,引测高程可用符合法或往测法。

闭合差不应超过±n㎜(n为测站数),或±L㎜。

(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

现场的已知水准点(包括引测后的水准点),设可靠的保护措施,不致发生沉陷或变位。

根据已知水准点,引测并建立建筑物标高控制网,水平控制网点沿建筑物四周环向布置。

标高控制点引测时,仪器宜在两测点间等距安放,并进行环向闭合差校核。

2.根据本工程测量成果资料中测量控制点(由测绘院提供),定出工程施工时控制点,并做好保护。

3.轴线控制基准点用全站仪引测后,把轴线引测到基坑外围,并打入φ16的钢筋头子作为定位标志,同时在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上投射定位轴线,并设立红色三角油漆标记点。

3.3.5测量仪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SET220K

1

2

经纬仪

J2

2

3

水准仪

DSZ3

2

4

钢卷尺

50m

4

5

砂浆试模

70.7*70.7*70.7

6

6

砼试模

150*150*150

3

7

塌落度筒

4

其他辅助仪器:

棱镜、塔尺等。

所有仪器均确保鉴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仪器数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可在本工程经理部内部调配、增加,保证现场使用需要。

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3.3.6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经纬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的视准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用钢尺工作应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拉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读数误差等等。

4.测角:

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10秒。

5.测距:

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6.所有测量计算值均应立表,并应有计算人、复核人签字。

7.使用全站仪、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温差修改值的修正。

8.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