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13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docx

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理A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

高三理综化学试题A卷

(测试时间:

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化学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氮、磷元素的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

B.工业生产玻璃、水泥,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

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答案】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和生活及其应用方面知识的题目,难度不大,但知识容量大,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积累。

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互为同系物

B.丙烯和苯分子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C.乙烯和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有机物M分子式为C6H12O2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其同分异构体有8种

【答案】D

【解析】A、同系物要求结构相似,这三种分子含有苯环数目不相同,结构不相似,故A错误;B、丙烯含有甲基,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聚乙烯中没有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则M中含有-COOH,所以M可简写为:

C5H11-COOH,则可看作是羧基取代C5H12上的一个氢原子,而C5H12有3种碳链异构,8种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则C5H11-COOH有8种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2.0gH218O和D2O的混合物中含有质子数为NA

B.1.0L2.0mol/LNaOH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C.3.4gH2O2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含有共价键数目为0.4NA

【答案】A

的物质的量是0.1mol,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1价O可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

2H2O2

2H2O+O2),也可能作氧化剂全部被还原(如2Fe2++H2O2+2H+=2Fe3++2H2O),还可以作还原剂被氧化(如2MnO4-+5H2O2+6H+=2Mn2++5O2↑+8H2O),上述三种情况中,只有-1价O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时,3.4g(0.1mol)H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而另外两种情况,3.4g(0.1mol)H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C错误;D项,1molCCl4含有共价键数目为0.4NA,而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CCl4物质的量应大于1mol,含有共价键数目肯定大于0.4NA,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该类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几乎是高考必考题。

本题的解题要点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有关计算,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微粒的构成关系(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化学键等数目)、气体体积换算、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等内容,要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歧化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等。

如A项,H218O与D2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0;B项,注意溶剂水中的氧原子;C项,H2O2中的-1价O可能发生歧化反应,也可能都被氧化或都被还原;D项,注意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不符合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

4.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均正确的是

A.液氯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作环境消毒剂

B.苏打具有碱性,常用于中和人体过多胃酸

C.铝箔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脱氧剂用于药品包装材料

D.烹鱼时加入料酒发生氧化反应,可去腥提香

【答案】C

正确;D项,料酒主要成分中含有乙醇、乙酸、小分子酯类、可溶性蛋白质等,鱼体中的腥味物质主要是三甲胺等,能溶解在乙醇中,在加入烹饪料酒时,其腥味随着酒精挥发而被带走,料酒中含有的小分子酯本身具有香味,烹饪过程中乙醇和乙酸可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具有香味,所以烹鱼时加入料酒可去腥提香,并不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原因,故D错误。

5.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所选玻璃仪器

A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B

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I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玻璃棒、玻璃片

C

证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

向AgNO3溶液中先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与NaCl溶液同浓度的NaBr溶液

试管、滴管

D

配制1L1.6%的CuSO4溶液(溶被密度近似为1g/mL)

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mL水中

烧杯、量筒、玻璃棒

【答案】D

【解析】A、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除去KNO3中NaCl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漏斗等,故A错误;B、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把pH试纸漂白,无法读出数值,故B错误;C、需要加入NaCl过量,然后滴加NaBr,如果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使用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和滴管,故C错误;D、25gCuSO4·5H2O中CuSO4的质量为25×160/250g=16g,溶液的密度为1g·mL-1,则溶液质量为(25+975)g=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1000×100%=1.6%,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故D正确。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选项C,出现沉淀后,滴加后NaBr,溶液中AgNO3有剩余,此时滴加NaBr,发生Ag++Br-=AgBr↓

,不能说明AgBr和AgCl溶度积的大小。

6.常温下,A是由X和Y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气体,X的原子序数小于Y,甲、乙、丙分别是X、Y、Z元素对应的单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可能组成是离子化合物

B.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反应③为置换反应

C.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熔点为同族最高

D.原子半径:

Y>Z>X

【答案】A

件下水蒸汽与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正确;C、常温常压下,Z的氢化物水,由于存在氢键,故其熔点为同族最高,正确;D、氢原子半径最小,而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

Y>Z>X,正确。

答案选A。

7.常温下将HA和HB两种一元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时溶液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释前,c(HA)=10c(HB)

B.在M点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a的0.1mol·L-1HB 溶液与pH=b 0.01mol·L-1HB 溶液相比,a+1

D.加水稀释HB 溶液,HB 的电离度增大,c(H+)/c(HB)减小,溶液的酸性减弱

【答案】B

mol/LHB 溶液,稀释过程中促进HB的电离,则a+1>b,故C错误;D.HB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HB的电离,则HB的物质的量减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c(H+)/c(HB)增大,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及图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图象中pH的变化及交点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不同的突破口在于根据稀释时pH的变化判断出HA为强酸,HB为弱酸。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其中8、9、10是必选题,11和12任选一题作答,共58分)

8.2016年8月的eLife上发表了浙江医科大

学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晁明和胡汛等人的一篇论文。

媒体以“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为题予以报道,报道曲解了小苏打的作用,但小苏打在他们治疗癌症的方法中确实功不可没。

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制取NaHCO3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②先让某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

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③分离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④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固体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1)下图所示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a接___,________接__________;b接____(填接口编号)。

___________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常选用的液体反应物为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

(3)步骤②让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有无水CaCl2的U形管的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分离出NaHCO3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6)步骤④中所得的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不使用其他任何试剂,证明所得晶体大部分是NH4C1。

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d,cCaCO3+2H+=Ca2-+H2O+CO2↑浓氨水饱和NaHCO3溶液B防止倒吸吸收多余的NH3过滤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内壁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解析】工业制取碳酸氢钠

的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即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

考虑到氨气的溶解度过大,需要注意防倒吸,所以要从c口通入氨气(干燥管防倒吸),从d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所以装置为A,考虑到盐酸挥发,应该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D),除去挥发的HCl。

则装置B为实验室制取氨气。

根据上述分析得到:

(3)为保证氨气先通入,所以要先让B装置进行反应。

(4)C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吸收氨气(生成CaCl2·8NH3)。

(5)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经过滤得到固体。

(6)氯化铵受热会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而氯化钠对热稳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固体,即如果主体是大量的氯化铵,其受热分解后固体会大量减少。

考虑到低温下氨气和HCl不共存,反应得到NH4Cl固体,所以实验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内壁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点睛:

本题的(3)需要注意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通入顺序。

为了保证溶液中能出现碳酸氢钠成,就要保证溶液中大量的碳酸氢根。

实际碳酸氢根的生成时由如下反应得到的:

CO2+NH3+H2O=NH4HCO3,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先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的碳酸浓度较小,再通入氨气得到的碳酸氢铵的浓度也不会大;反过来先通入氨气,因为氨气再水中的溶解度极大,会得到高浓度的氨水,再通入二氧化碳与之反应,就会得到高浓度的碳酸氢铵。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究NO2、NO、CO、S02等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处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

①NO2+CO

CO2+N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下同),每1mol下列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