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125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时间120 分钟,分值150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共18分,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一项是()

A、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xuán)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mò)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B.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chuī )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diào)会。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C.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粱,数不清的牛皮船披掀翻在野马脱缰([jiāng)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地咆哮的江水吞噬(shì)。

D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 都班白了。

2、下面句字中加点闻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3.下列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项是()

A终日不成章,泣涕零(零星)如雨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任凭)尔(你)东西南北风

C使弃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

D.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如)之矣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使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B.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C.“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

D.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项是( )

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色的?

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她说:

“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

还得活一辈子啊!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腊八粥》选自《沈从文全集》,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湘行散记》等。

B. 《匆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苏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你我》《踪迹》

C.《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D.《学奕》一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北京的春节》中节选文字,完成7-10题

除此之外,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

按旧日的说法:

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

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

这含有迷信的意思。

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春节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

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7:

北京过春节按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A.腊八除夕小年初一元宵B.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

D小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C.小年初一腊八除夕元宵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B.文章中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C.文章以空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D本文详略得当地展现了老北京的春节风俗,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

9本文对民俗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对于众多的习俗,作者娓娓道来,叙述不紧不慢,平缓自然。

他详细写了腊八除夕、元旦、元宵节这几个重要日子中人们的风俗活动,根据各个重要日子的不同特点,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

B.腊八节,主要是选点式,抓住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来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C写除夕,采用全景式,全面描写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孩子守岁等习俗,突出“除夕真热闹”。

D写最热闹的元宵节的习俗,作者运用渲染、铺陈,通过全景展示与重点描绘相结合,通过语句的参差变化来表现热闹的氛围。

10.下面不属于老舍语言风格的一项是()

A、朴实简洁,生动形象B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C.流畅通达,清浅俗白D.华美绚丽,优美隽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冰窗花》中节选文字完成11-13题

冰窗花

                                   任随平

2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

 ,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

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12.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对冰窗花具有的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窗花具有葳蕤如春。

B.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C.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D.棱角很不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

13.下列对文章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B.划线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C.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

D.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四、(9分,每小题3分)阅读《竹石》,完成14-16题

竹石清代: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对诗歌前两句的理解,错误的项是()

A.“咬”字将竹拟人化:

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可见青山是竹之依靠,明写竹之坚定不移暗写青山于竹之重要。

B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则是特写镜头,镜头对准的是竹的根部: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

C这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有整体有局部,展现了画之“神”

D.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

根基深力量才强人

15.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竹的豪迈。

在作者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任”字透出对东南西北风的蔑视,“尔”写出姿态之豪迈。

B.“磨”和“击”,写出加害者手段之残忍,“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体之势。

C.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借竹坚韧坚贞的傲气,表现的是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D在生活中诗人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疾恶如仇、不畏权贵就像他画的岩竹。

16.与本诗表达的感情相同的一项是()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五、(12 分,每小题3分)

 经典诵读及名著考查,完成17-20题

1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孔子曰: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B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患得之,其未得之也。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C孔子日: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D子日:

“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8.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

《摊破浣溪沙》

B: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咏怀古迹》

C.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题老学庵壁》

D.活水源流随处满,花柳东风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方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观书》

19下面有关《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B.觉新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他虽然自己的事逆来顺受,但也是一一个善恶是非有着清楚界限的人。

C.《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高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为触怒了高老太爷,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

他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D.巴金《家》的语言清新明丽,它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在朴实的叙写中又含有了浓郁的抒情因素。

20下列关于《鲁宾逊漂流记》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次在去非洲航海 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鲁滨逊刚到岛上时,看到岛上一片凄凉,渺无人烟,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于是给荒岛取名“无人岛”

B.鲁滨逊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他第次上岸的地方在这根柱的四边,他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日历,

C.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鲁滨逊发现陶器经过火之后变得更加坚硬,于是他用火烧制出瓦罐瓦锅等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

D.鲁滨逊花了五个月工夫,做成了一只独木舟,用来逃离小岛,可结果却因为太大没办法挪到海边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

第II卷表述题(共90分)

六、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2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6分)

(1),札扎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2)大漠沙如雪,。

《马诗》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4)人固有一死,,。

《为人民服务》

(5),冷落无声湿桂花。

《十五夜望月》

22.根据下列提示,完成题目。

(2 分)

从“微风,杨柳,月亮,期盼,泪水,微笑”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3个),连缀成句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情景合乎情理。

23平伏产业是盐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新兴产业。

阅读下面文字,提取关于“光伏发电”的三个关键词语。

(2分)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伏效应,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

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应用厂泛,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器,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香光伏电源无处不在。

光伏发电前景广阔,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住,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王体.

(1)

(2)(3)

七、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6题:

鲁恭治中牟

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难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日:

“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目: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

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

用道德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

暗中

24.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阴使人往视之使

(2)袁安闻之闻

(3)欲察君之政也察(4)久留徒扰贤者徒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袁安闻之,疑其不实。

(2)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3)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26.鲁恭任中牟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4分)

八、课外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16分)

积攒温暖

1童福利院里,一个女孩正带着十几个小孩子做游戏,孩子们似乎在向她报告着什么,这个说昨天阿姨亲她了,那个说收到了一位小朋友送她的画。

②我问她:

“你们在玩什么?

”她微笑着说:

“我在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③“积攒温暖?

”我很奇怪。

④女孩说:

“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抛弃,就是小小年纪成了孤儿,生活对他们的而言就像冬天一样,他们能够得到的温暖太少了,所以我想教会他们积攒温暖。

只要将平时人们给予的一点一滴的温暖积攒起来,积攒多了,心里就会有一轮太阳,然后就不会觉得冷了。

⑤女孩的话让我颇为感动,慢慢地,我知道了女孩自己的故事。

⑥她是个私生女,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母亲生下她后,把她丢给外公外婆,然后远嫁他乡.她在“野种”“私生子”的唾弃和白眼中慢慢地长大,然后上学。

男孩子欺负她,女孩子孤立她,她的亲人们,言语之间总是嫌她累赘,嫌她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⑦但是,女孩说的更多的,却是那些曾经温暖了她的人和事。

⑧她说,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调皮的男孩追着她喊“野种”,她无助地哭着。

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子厉声呵斥走了那几个男孩。

那位中年女子的目光非常温柔,和她想象中妈妈的目光一模一样。

⑨同桌那个老是揪她辫子的男孩,有一次竟然在她衣兜里放了两颗大白兔奶糖,那是她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糖。

⑩总是拿她当出气筒的舅舅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两条一模一样的漂亮裙子,一条是给表姐的,而另一条,竟然是给她的。

(11)她的外公,那个爱面子的老人,一看到她就会黑下脸来,临终的时候殷殷嘱托家人的却是,一定要供她念大学。

(12)说到动情处,她哽咽了。

她说,她真的很感激生命里的这些温暖,让她慢慢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13)我沉默了。

其实,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懂得过滤伤害,积攒温暖。

从幼年时同桌的大白兔奶糖,到最近房东大姐的关照,她积攒了一路上所有细小的温暖。

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心里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

(14)看到她教孩子们积攒温暖,我的眼睛湿润了。

积攒温暖,我想,这应该是我听到最美好的一句话。

27、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女孩具有哪些品格。

(4分)

2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的作用。

(4分)

29、说说文中画线句子“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心里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的含义。

(4分)

30、读完全文,赏析标题“积攒温暖”的精妙。

(4分)

九、作文(50分)

3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

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故事,甚至一棵高大的树木,一轮初升的太阳……都会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2018—2019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

1—5ADABB6—10BBCDD11—15DDACA16—20ABDCA

第Ⅱ卷

21、⑴纤纤擢素手⑵燕山月似钩⑶粉骨碎身浑不怕

⑷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5)中庭地白树栖鸦

22【答案】示例:

分别时:

微风吹拂,杨柳随风而舞动,即将分别的我们,微笑掩不住眼中的泪水,同学们,友谊不变,互相珍重!

重逢时:

月亮洒下银光,微风吹拂杨柳,柳条抚摸我的脸,五年了,再次见到你,我流下激动的泪水。

回家时:

放假坐车回家,微风穿过杨柳,抚摸我的脸庞,想象回家看到妈妈期盼女儿回家的微笑的脸颊,我笑了。

23【答案】示例:

主要原理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文言文答案:

24.

(1)派,派遣

(2)听说(3)考察,了解(4)只

25.

(1)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

(2)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应该捕捉它。

(3)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告诉袁安。

26.围绕“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回答。

(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

附译文: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

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私下)派人前往中牟县调研核实。

那人跟随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

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身边停下,旁边有一个小孩。

那个人说:

"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

"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应该捕捉它。

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说:

"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

蝗虫不侵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

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

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告诉袁安。

"

现代文答案:

27:

女孩心胸宽广,懂得感恩,关爱孩子,热爱生活。

(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全分)

28:

概括:

交代女孩的身世与童年的痛苦经历(1分);作用:

为下文女孩动情地细数和感激生命里的温暖与美好作铺垫,表现了女孩的美好品格(2分),突出“成长中人们有时要学会过滤伤害,心怀感恩,积攒温暖”的主题(1分)。

29: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温暖比作太阳,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善于感受到别人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帮助,懂得感恩,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分);同时要尽自己努力关爱别人,传递美好的感恩情怀(2分)。

30:

突出了文章善于积攒到别人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帮助,心里就会感受到太阳般的温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且也会将这种美好带给其他的人的主题(1分);表达作者对女孩美好品质的赞美

(1);揭示全文线索(1分);语言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