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0954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ntroduction of new POPs.docx

introductionofnewPOPs

林丹

林丹是含六氯环己烷(HCH)的γ异构体99%以上的工业品的俗称,工业生产的HCH是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主要含有5种成分,γ异构体是其中仅有的一种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异构体。

林丹的工业生产方法是根据HCH各异构体在甲醇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各种异构体的结晶度的差异来提取的,一般需再进行第二次提纯才能得到含99%以上的林丹产品。

  林丹为无色结晶,无刺鼻气味。

不溶于水,能溶于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性质稳定,遇光、酸性物质不分解,但遇碱即脱氯化氢而分解。

林丹可通过触杀、胃毒和熏蒸3方面作用杀灭虫体,杀虫机理是直接影响神经传导,先出现兴奋现象,活动不协调,肢体颤抖,最后出现麻痹而死亡。

对畜禽各种外寄生虫如蟀、蚤、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和牛皮蝇蚴等都有效。

对疥螨和痒螨有特效。

  林丹在空气中的半衰期为2.3~13天,在水中为30~300天,在底泥中为50天,在土壤中为两年;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试准则得到的生物浓缩系数为327~893;作为一种挥发性化合物,它被认为能够远距离迁移;林丹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致癌物质,即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此外对水生生物有高毒性。

因此,林丹被认为符合POPs的各项特性。

α-六氯环己烷,

淄博鲁达化工有限公司进口

泰兴市沃特尔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编号

14787

别名

α-六氯环己烷;α-BHC;α-六六六;α-六氯化苯

英文名

 α-1,2,3,4,5,6-Hexachlorocyclohexane

CAS#

319-84-6

危险货物编号

按《危险货物品名表》属毒害品,编号61876。

分子式

C6H6Cl6

分子量

290.83

结构式

       白色结晶。

能随水蒸气挥发。

溶于苯,微溶于氯仿,不溶于水。

熔点158℃(153~154℃)。

有毒。

       气相色谱分析标准。

有机合成。

杀虫剂。

       本品应密封保存。

β-六氯环己烷;

 β-六六六

ICSC编号:

0796

CAS登记号:

319-85-7

RTECS号:

GV4375000

EC编号:

602-042-00-0

中文名称:

β-六六六;1α,2β,3α,4β,5α,6β-六氯环己烷;β-1,2,3,4,5,6-六氯环己烷;β-六氯化苯

英文名称:

BETA-HEXACHLOROCYCLOHEXANE;1-alpha,2-beta,3-alpha,4-beta,5-alpha,6-beta-Hexa-chlorocyclohexane;beta-1,2,3,4,5,6-Hexachlorocy-clohexane;beta-Benzenehexachloride(beta-BHC)

分子量:

290.9

化学式:

C6H6Cl6

危害/接触

类型

急性危害/症状

预防

急救/消防

火 灾

不可燃。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周围环境着火时,允许用各种灭火剂。

爆 炸

  

  

  

接 触

  

防止粉尘扩散!

严格作业环境管理!

避免孕妇接触!

 

  

#吸入

咳嗽,咽喉痛。

见注解。

 

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

可能被吸收!

 

防护手套,防护服。

脱掉污染的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洗皮肤,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

  

护目镜或面罩。

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

腹泻,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震颤。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漱口,催吐(仅对清醒病人!

),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

将泄漏物扫入容器中。

如果适当先润湿防止扬尘。

小心收集残余物,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让这种化学品进入环境。

个人防护用具:

适用于有害颗粒物的P2过滤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

欧盟危险性类别:

T符号N符号标记:

C    R:

21-25-40-50/53S:

1/2-22-36/37-45-60-61

应急响应

  

储存

严格密封。

 

   β-1,2,3,4,5,6-六氯环己烷

产品编号

14788

别名

β-六氯环己烷;β-六氯化苯;β-六六六;β-HCH;β-BHC

英文名

 β-1,2,3,4,5,6-Hexachlorocyclohexane

CAS#

319-85-7

危险货物编号

按《危险货物品名表》属毒害品,编号61876。

分子式

C6H6Cl6

分子量

290.83

结构式

       白色结晶。

热至熔点以上升华。

微溶于乙醇、苯和氯仿,不溶于水。

熔点312℃(297℃)。

有毒。

       气相色谱分析标准。

有机合成。

       本品应密封保存。

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

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

十氯酮;

十氯酮又名开蓬,是一种毒性较高的杀虫剂和杀真菌剂,被用于防治白蚁、地下害虫、土豆上的咀嚼口器害虫;还可防治苹果蠹蛾、红带卷叶虫;对蕃茄晚疫病、红班病、白菜霜腐病等也有效果;对防治咀嚼口器害虫有效,对刺吸口器害虫为低效。

  十氯酮在环境中不易发生水解或生物降解,直接光解作用有限,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估计为1~2年,在土壤或沉积物中的主要降解方式为厌氧生物降解。

有文献报道,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生产十氯酮的工厂在停止生产20多年后,其下游鱼类样品中仍能检出有十氯酮。

十氯酮具有较强的亲脂性,鱼类的生物浓缩系数高达1800~16600,能够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

由于其蒸汽压较低,十氯酮能够通过大气长距离迁移。

研究表明,十氯酮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影响。

因此,十氯酮被认为符合POPs的各项特性。

  一份2007年9月19日提交法国议会的报告显示,法属加勒比海岛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岛正面临严重的健康灾难,1/2的男性都有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而这一切可能都是岛上长时间使用十氯酮造成的。

据英国《泰晤士报》9月19日报道,十氯酮曾被广泛用于香蕉种植业,用来杀灭香蕉球茎象鼻虫的幼蝇。

由于十氯酮在水生环境和土壤中都不易水解或生物降解,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物质。

1993年,盛产香蕉的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岛开始禁用十氯酮,但实际上普遍违禁使用的情况持续到了2002年。

负责撰写报告的巴黎癌症专家贝尔波姆教授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开展的测试表明,法属加勒比海岛正处于一场健康灾难中,这并非危言耸听。

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岛实际上已经中毒了……十氯酮能在土壤中保留100年,其结果是导致食物链、特别是水源遭到污染。

六溴联苯;

国外购买

六溴联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六溴联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

hexabromobiphenyl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

C12H4Br6

分子量:

627.62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CASNo.:

36355-01-8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的溴烟雾。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小心扫起,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化。

保证良好的自燃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防护:

戴乳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物。

PH: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7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主要用途:

用作塑料和合成纤维的阻燃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

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21500mg/kg(大鼠经口)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其他: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五氯苯;

五氯苯为无色针状晶体。

密度为1.625g/cm3(85℃),1.609g/cm3(100℃);熔点为85℃,

沸点为276℃,不溶于水。

五氯苯氯化可生成六氯苯,硝化生成2,3,4,5,6—五氯硝基

苯,与甲醇钠于180℃作用生成2,3,4,5—及2,3,5,6—四氯苯酚及四氯苯甲醚。

  五氯苯属氯苯类,可由苯或二氯苯、三氯苯氯化制四氯苯时作为副产物得到,也可由苯

深度氯化得到的四氯苯、五氯苯和六氯苯的混合物经精馏、结晶分离得到。

五氯苯常被用于

制备五氯硝基苯。

  历史上曾被用作杀虫剂、阻燃剂,或是与多氯联苯混合用作绝缘液。

在五氯硝基苯和其

他一些杀虫剂如二氯吡啶酸、莠去津、百菌清、敌草索、林丹、五氯苯酚、毒莠定和西玛津

中,五氯苯作为一种杂质存在着。

它可能会作为废物焚烧的副产物而间接排放到环境中,或

者是存在于造纸厂、钢铁厂和炼油厂的废水中,以及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

  五氯苯具有环境持久性,在空气中的半衰期估计为45天到467天,在地表水中的半衰

期估计为194天到1250天,在深层水中厌氧生物降解的估计半衰期则为776天到1380天。

五氯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为4.8~5.18,在贝类中的生物积累系数是810,在虹鳟

鱼中是两万,在蚯蚓中是40.1万。

研究表明,五氯苯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对水生生物极

其有毒,在水生环境下可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因此,五氯苯符合POPs的所有特性。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烷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氟化有机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同时具备疏油、疏水等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纺织品、皮革制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污处理剂;由于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被作为中间体用于生产涂料、泡沫灭火剂、地板上光剂、农药和灭白蚁药剂等。

此外,还被使用于油漆添加剂、粘合剂、医药产品、阻燃剂、石油及矿业产品、杀虫剂等,包括与人们生活接触密切的纸制食品包装材料和不粘锅等近千种产品。

全氟辛基磺酰氟

 

PFOS介绍

  PFOS代表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的英文缩写,它由全氟化酸性硫酸基酸中完全氟化的阴离子组成。

术语Perfluorinated常常用于描述物质中碳原子里所有氢离子都被转变成氟。

目前,PFOS已成为全氟化酸性硫酸基酸(perfluorooctanesulphonicacid)各种类型派生物及含有这些派生物的聚合体的代名词。

当PFOS被外界所发现时,是以经过降解的PFOS形态存在的。

那些可分解成PFOS的物质则被称作PFOS有关物质。

在美国化学文摘登记目录中,有96种不同氟化有机物可在环境中通过降解释放出PFOS,这些物质被称作PFOS有关物质.

  全氟辛烷磺酸的识别

  化学文摘社化学品名称:

  全氟辛烷磺酸;

  辛烷磺酸纳,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

  同物异名:

  1-辛烷磺酸纳酸,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

  1,1,2,2,3,3,4,4,5,5,6,6,7,7,8,8,8-十七氟-1-辛烷磺酸纳酸;

  1-辛烷磺酸纳酸,十七氟-;

  1-全氟辛烷磺酸纳酸;

  十七氟-1-辛烷磺酸纳酸;

  全氟辛烷磺酸纳酸;

  全氟辛烷磺酸;

PFOS的危害性

  1、持久性

  全氟辛烷磺酸的持久性极强,是最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在浓硫酸中煮一小时也不分解。

据有关研究,在各种温度和酸碱度下,对全氟辛烷磺酸进行水解作用,均没有发现有明显的降解;PFOS在增氧和无氧环境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采用各种微生物和条件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PFOS没有发生任何降解的迹象。

唯一出现PFOS分解的情况,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焚烧。

  PFOS钾盐经过49天50ºC温度条件的水解,测试出的pH值范围在1.5-11之间。

PFOS物质没有发生降解,根据这些结果,可以算出PFOS钾盐在25ºC温度条件的半衰期为>41年。

  2、生物累积性

  试验研究表明,PFOS可以在有机生物体内聚积。

已有诸多证据表明,水生食物链生物对PFOS有较强的富积作用。

鱼类对PFOS的浓缩倍数为500-12000倍。

研究发现,彩虹鲑鱼在受到相关浓度的PFOS影响后,其肝脏和血清中表现出的生物累积系数分别为2900和3100。

水中的PFOS通过水生生物的富积作用和食物链向包括人类在内的高位生物转移。

  目前,在高等动物体内已发现了高浓度PFOS的存在,且生物体内的蓄积水平高于已知的有机氯农药和二口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数百倍至数千倍,成为继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和二口恶英之后,一种新的持久性的环境污染物。

对各地的主要食肉动物的数据的监测表明,全氟辛烷磺酸的含量很高,表明全氟辛烷磺酸具有很高的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的特性。

各种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的生物放大系数在两个营养层次之间从22-160不等。

在北极熊肝脏里测量到的全氟辛烷磺酸的浓度超过了所有其他已知的各种有机卤素的浓度。

  与许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通常情况相反,全氟辛烷磺酸在脂肪组织中不会累积起来。

这是因为全氟辛烷磺酸既具有疏水性,又具有疏脂性。

相反,全氟辛烷磺酸依附于血液和肝脏中的蛋白质。

据EPA、欧洲、日本及我国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

PFOS及其衍生物通过呼吸道吸入和饮用水、食物的摄入等途径,而很难被生物体排出,尤其最终富集于人体、生物体中的血、肝、肾、脑中。

  3、毒性

  有关专家对PFOS的毒性研究发现,PFOS具有肝脏毒性,影响脂肪代谢;使实验动物精子数减少、畸形精子数增加;引起机体多个脏器器官内的过氧化产物增加,造成氧化损伤,直接或间接地损害遗传物质,引发肿瘤;PFOS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平衡,使动物更容易兴奋和激怒;延迟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记忆和条件反射弧的建立;降低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PFOS具有遗传毒性、雄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等多种毒性,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全身多器脏毒性的环境污染物。

  4、远距离环境迁移的能力

  全氟辛烷磺酸钾盐的已知蒸汽压力为3.31×10-4帕。

由于这种蒸汽压力和较低的空气-水分离系数(<2×10-6),全氟辛烷磺酸本身不会大量挥发。

由于全氟辛烷磺酸具有表面活性,因此假定可以在主要限于粒子的大气中迁移。

鉴于全氟辛烷磺酸在所有已进行的测试中体现出极强的抗降解性,预计这种物质的大气半衰期超过两天。

全氟辛烷磺酸的间接光解半衰期估计超过3.7年。

  PFOS具有远距离环境传输的能力,污染范围十分广泛。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范围内被调查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甚至连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样品、野生动物和人体内无一例外的存在PFOS的污染踪迹。

  基于PFOS物质具有持久性、高度生物累积性、有毒以及可以远距离环境迁移的特点,符合斯德哥尔摩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定义特征,被普遍认为是符合国际PoPs公约组织所定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持久累积毒性物(简称PBT)类物质,因而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全球限用PFOS及其衍生物的呼声越来越高。

瑞典政府认为,带有PFOS特性的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将持久存在并对生物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应当限制其使用。

G/TBT/N/SWE/51通告的发布,使得瑞典成为全球第一个对PFOS说“不”的国家。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政策

  2000年,美国主要生产PFOS的厂家3M公司宣布禁止生产和应用该类物质,引起了公众、环境科学界及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PFOS的关注,2004年的“杜邦特氟龙事件”更是将人们对PFOS的关注引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丹麦在2001年出台了相关的PFOS检测监控条例;2005年瑞典的51号TBT通报旨在全球性禁止生产和应用PFOS。

除了瑞典外,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地对PFOS的环境和健康危害进行评价,以便确定自己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推动在本地区和全球限制使用PFOS及其衍生物的活动。

  1、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4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举行的43届美国毒理学会上,第一次设了有机氟专题,专门讨论PFOS的环境污染问题,交流毒性研究成果。

美国已经在2001年把PFOS列为国家环保局重点监测的环境污染物黑名单,置于严格管理的范围之内。

  北欧国家一直是欧洲内部环境政策的主要倡导者。

2004年12月,挪威污染控制局提出了一项行动计划,将加强管理PFOS及PFOS有关物质。

其中,计划将含有PFOS的废物列入有害废弃物。

计划称:

如产业无法自动减少PFOS的排放,政府将提出实质上的禁用令,并向其他欧盟国家游说提出制定国际管理措施。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会同英格兰和威尔士环境局2004年8月公布了《停用全氟辛烷磺酸及可能降解而产生全氟辛烷磺酸的物质草案》,希望该草案能促成欧盟内部的禁用。

为此,报告对欧盟内有关PFOS需求情况作了初步评估。

  受欧盟内部和美国3M公司有关基础数据的影响,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REACH)法规》对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污染问题表示了密切关注。

2005年4月28日,欧盟颁发《化学药品注册、评估和授权认可法案》草案,旨在保护人类和环境不受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侵害。

该法实施后将斥巨资对欧洲大陆广泛上架的万余种化学品进行监测和授权。

英国、挪威、瑞典等国正在积极对推动PFOS和PFOA等全有机化合物环境污染相关评估工作的开展。

  2、国际组织

  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在调查了英国境内各大超市、量贩店、化妆品经销商、玩具经销商等后披露,人们的日常用品(如塑料瓶、奶瓶、食品罐头、电子设备、纺织品、衣服、PVC地板、油漆、洗涤和化妆品等),都隐含一些危险化学品,其中一些产品就含有PFOS。

“地球之友”和“绿色和平组织”等还为此建立了“化学反应运动”,积极推动其内部的《未来无毒宣言》,其中的有毒化合物栏目中就包括PFOS。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在密切关注PFOS的环境污染问题,经合组织成员国已同意对纺织用化学品中的PFOS进行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英、美等国的代表多次就PFOS在环境中的蓄积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表示密切关注。

  瑞典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向联合国提出了禁止使用PFOS的建议,以便于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瑞典还向欧洲委员会提出希望将PFOS纳入国家性的禁止法令中。

国际“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审查委员会”将在2005年11月召开会议,审议决定是否将包括PFOS在内的五种化合物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

一旦PFOS被列入该公约,PFOS及其衍生物的使用将被全面封杀,在全球范围内遭遇限制使用,直至完全禁用的命运。

根据国际环境科学专家的预测,PFOS很有可能在5年之内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黑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