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0214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年产5万立方米可发性聚本乙烯板(EPS板)生产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XX市XX节能保温材料厂

1.1.3法定地址

XX市XX村

1.1.4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省工程咨询科技公司XX分公司

工程咨询资质编号:

1.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3.1基本情况

XX市XX保温材料厂位于风景秀丽的,经过几年的经营,通过优质的服务水平和打拼的精神,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和高度信誉。

XX市XX保温材料厂场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及设计与加工生产为一体。

现有办公用房、厂房等2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650万元,

1.3.2财务状况

2009年末,XX市XX保温材料厂现有有资产:

6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1773万元,其他应付类款项:

1632万元,所有者权益:

2164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43﹪。

2008年实现利润64万元,2009年实现利润80万元。

2010年实现利润万元。

1.3.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从事保温材料经营和装潢材料销售,个人业务素质较强,社会信誉度较高,在当地保温材料行业中位居前列。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4.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办投资[2002]15号文件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XX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3、XX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4、《XX省生态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5、《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生态省、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通知》

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2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项目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主要针对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规模与选址、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及社会评价等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为项目单位和政府提供依据。

1.5项目概况

1.5.1项目选址

该项目位于XX市XX村水闸,建设条件较好。

1.5.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本项目年产5万立方米EPS板,项目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内容有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仓库用房15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4台套,包括发泡机、打板机、切割机、燃煤锅炉各一台。

1.5.3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确定为8个月,即2011年4月—2011年11月。

1.6项目总投资及财务评价指标

项目总投资778.68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678.68万元,建设期利息5.86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建设投资678.68万元,包括建筑工程费385万元,设备购置费107.5万元,安装费58.3万元,无形资产费用5.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6.93万元,基本预备费49.84万元。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373.01万元,税金85.38万元,总投资利润率45.84%,总投资利税率56.81%,投资回收期3.22年,财务净现值1728.3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44%。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7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建设规模

m2

2500

1.1

该项目占地规模

m2

3500

1.2

该项目建筑规模

m2

2500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778.68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建设背景

10多年前,我国一些城市曾经用外保温方法试验性地建造了一些房屋和个别小区。

当时,由于技术未能掌握,出过一些问题,表面产生了许多裂缝,走了一些弯路。

通过引进和考察国外先进的外墙外保温技术,自主进行研究开发,加上一些国外外墙外保温企业打入中国市场,传播技术,使我国外墙外保温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至今,已形成多种外墙外保温技术并存,相互促进,彼此竞争,共同提高的局面。

所采用的高效保温材料,以膨胀型聚苯乙烯居多,也有用挤塑型聚苯乙烯、岩棉、聚氨酯、玻璃棉的,有些工程则采用了含有聚苯颗粒的浆料;保温材料固定的方法,有采用粘贴、粘钉结合或者钉固的;有在浇灌外墙混凝土时将保温材料直接放在模板内浇固结合的;也有将保温浆料抹在外墙外表面上的等等。

这些方法,只要构造和工艺得当,都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已在许多城市建成了数以百万平方米计的优质外墙外保温工程,得到了建筑界的好评。

在XX市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EPS板生产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满足XX市重点工程暖房子工程及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的需要,同时充分利用XX市及周边县市已形成的新型建材产业和地方资源等优势,形成现代化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

2.2.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现有建筑数量巨大,全国有约40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约130亿平方米。

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现有建筑有99%为非节能建筑,新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例也较小,约占6%左右。

据有关部门统计,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6%,严寒地区更大,占到40%。

建筑能耗增长原因: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均能耗是农村人的3.5倍,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季节性影响,人体为适应室内温度而采取增设供暖或降温设备;在建筑节能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其突出的优越性,并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加之中国建筑规模宏大,也由于中国建筑主体结构以厚重结构为主,在建筑节能跨越式大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外墙外保温市场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广大的最有活力的外保温市场。

本项目目标市场定位于XX市及周边城镇,包括通化、白山等县市镇,不断向省内外市场拓展。

该项目的建立,因此决定发展该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

促进建材建筑业健康发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促进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以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建材原材料产业。

外墙保温建筑材料在XX为空白,为大力加强地方节能减排经济的发展,加快技术升级,扩大外墙体保温材料规模;积极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合理有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因此,在XX市XX村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PES板生产项目,符合国家生态省、节能减排发展的要求和扶持的政策,正是迎合了企业现在发展的需要,对XX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十分重要,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是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规模

3.1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3.1.1所在区域概况

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总面积3008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总人口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2%。

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逐渐下降,最高处海拨1941米,最低处海拨310米。

境内有大小河流154条,水流湍急,落差较大。

辖区内具有明显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全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3.1.2自然资源状况

XX市地处中温气候带湿润地区,属大陆性气候,海拔320米,冬季冷而不寒,夏季热而不燥,气候宜人,雨量充沛。

XX市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冬季最低气温—33.7℃,夏季最高气温36℃,年平均气温4.9℃,年有效积温2800℃,其中大于10℃的年积温2400℃,全年日照2600小时,初霜在九月中旬,终霜在翌年五月上旬,无霜期130天左右,降雪量约为29—50cm,积雪天数79—132天,年平均降水量780cm,春秋多西南风,夏季为南风,冬季为西北风,最大冻土深1.30米,最高积雪天数为150日,立时极端最大风速20m/s,多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冰厚1.23米。

3.1.3社会经济状况

XX市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3.7万人。

全市现有耕地9200公顷,农村人均占有耕地1.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2.1公顷,其中有林地9.8万公顷,集体林2.5万公顷。

人工林面积1.7万公顷,天然林面积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4%,全市人均林地7.8亩,农村人均林地19.8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XX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2007年XX市在工业强劲增长、消费需求扩大的拉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00476万元,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2%。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599万元,同比增长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717万元,同比增长27.4%。

3.2项目选址

3.2.1项目选址原则

1、因地制宜,以适地为原则,减少树木、土地等破坏。

2、遵守水利部、国家技术监督部等部门颁发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等。

3、在XX村规划区内。

3.2.2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距XX市XX村,原场区占地面积3000m2,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源,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本项目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3.3项目土地权属类别与占地面积

项目建设所需占用土地为集体所有,需租赁使用,已取得租赁权30年。

3.4项目建设场区地质条件

3.4.1项目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该项目建设地点地势相对较规整,项目建设区微地貌单元属于山岭重丘区。

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属浅水层,含水层为沙层和粘土层,地下水0.6-9.4米。

地层由上至下为表土、粘土、砂土、风化岩、岩层。

抗震裂度6度。

项目建设区地下水属于上层滞水类型,埋藏在粉质粘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升降,年变幅约为0.5—1.0米,粘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值为0.3—0.4米/日。

3.4.2项目场地岩土工程特征

本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良好,地基承载力为140-200KPA。

该场地没有湿陷性或胀缩土、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适宜建设。

3.4.3气象参数

平均气温5.3℃

最高气温37.9℃

最低气温-35.1℃

最大冻深136cm

无霜期145天

年降水量793.1mm

年降雨期180天

相对湿度冬季72%—夏季81%

平均风速1.4m/s

冬季最大平均风速1.2m/s

主导风向北风

最大积雪厚度44cm

基本风压12KN/M2

基本雪压2.5KN/M2

3.5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5.1政策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区产业规划,对当地经济建设、经济结构以及重点工程暖房子工程等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本项目是国家和当地政府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项目建设地点在XX市郊区,当地政府在环境上、水、电、路、通讯、税收等方面将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扶持,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3.5.2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是在原有基础设施条件下进行扩建,购置部分生产设备,新建生产车间和仓库,原有部分厂房、设备、公用工程等辅助设施均可以利用,可节约大量资金,早见效益。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项目方案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4.1.1总体目标

本项目利用先进的生产线,扩大保温板生产规模,新建生产车间、仓库;新购置生产设备4台/套,从而达到年产5万立方米ESP板的生产规模。

4.1.2主要任务

本项目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仓库(25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4台,包括发泡机、打板机、切割机、燃煤锅炉各一台。

4.2项目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4.2.1项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现有地理位置,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处理好建筑与所在乡镇道路及周围建筑环境的关系。

2.项目技术依托来源及先进性要有保障。

4.2.2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1.适应优势产业发展的要求,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建设方案经济合理,功能先进。

3.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2.3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依据花山镇的总体规划。

(2)应遵循国家的基本建设政策和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定额指标、建设标准等要求。

(3)各功能建筑物与场区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火及卫生间距等有关规定。

(5)结合场区建设特点,做好绿化美化规划,丰富企业文化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6)应充分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适量地进行必要的改造,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

4.2.4平面布局

根据项目专区地形、地势等具体情况,结合最新建筑设计理论,对项目场区进行整体设计。

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及空地布置绿化。

4.3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4.3.1编制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

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8、《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国家相关规范。

4.3.2建筑内容:

1、项目扩建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地上一层,檐高4米,基础形式为拟采用桩基础以及条形基础,整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具体如下:

(1)拟建生产车间,采用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檐高4米。

厂房屋面采用双层镀铝金属压型钢板,中间夹玻璃棉保温层,塑钢窗,电动提升门,外墙1米以上为彩色双层压型钢板,1米以下为夹心苯板,复合砖墙。

厂房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地面为钢筋混凝土耐磨地面,冲压线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2)仓库,采用独立基础,围护结构用砖,使用框架结构。

现浇屋面,细石混凝土地面,耐火等级为II级。

2、生产设备。

新增生产设备发泡机一台、打板机一台、切割机一台、4吨蒸汽燃煤锅炉一台1台。

表1主要新增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合计

 

4 

 

1

全自动一次性预发机

1

 

2

全自动泡沫真空板材机

1

 

3

全自动(8米)切割机

1

4

燃煤锅炉

1

4.4配套设施

4.4.1.执行标准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4.2.给水

给水工程:

本项目建设地点地下水资源丰富,且符合国家引用水卫生标准,项目引自原自有1眼深水井,单井涌水量60t/h,可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本项目用水主要锅炉为锅炉用水,每产1立方米苯板,需耗水约0.01吨,每日产量约为230立方米,耗水约2.3吨,年产50000立方米产品,年耗水约500吨。

4.4.3.排水

(1)污水量

项目排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按项目日最大用水量的80%计算;经测算,项目日最大生活排水量1.84m3。

(2)污水排放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排至XX市的污水管网,排水管径为DN300,排水管网与XX市区排水统一考虑,可以满足项目的排水需要。

(3)管材选择

本工程排水管材采用芯层发泡管。

(4)污水管道布置

污水管道布置的主要技术要求:

①污水管管径的计算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

②市政污水管道的最小管径取DN150。

③污水管道在项目区道路下按收水一侧布置。

④在竖向布置上,污水管位于雨水管之下。

4.4.4.供电

由厂区变电所供给,该变电所已安装一台100KVA变压器,能满足项目供电需要。

4.4.5.消防

a、项目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采取积极有效的消防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b、消防给水说明:

厂区建一消防水池,容积为50m3,可满足防火需求。

C、消防设施:

厂区给水采用临时高压独立消防给水系统,管网为环状。

厂区给水泵房内设消防水泵2台。

车间内严格按〈〈建筑灭火器配制设计规范〉〉要求设消防栓,消防管网,配制灭火器材等。

4.4.4.暖通工程

项目供暖拟采用自有锅炉供给,可以满足项目冬季采暖的要求。

锅炉装机容量为2.8MW。

1.项目锅炉热水采暖供水温度90℃-65℃,可满足项目各部位对冬季采暖的需要。

2.管道及其敷设

●散热器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DN≥40mm焊接,DN≤32mm丝接,地面辐射采暖管道采用聚丙烯“PP-R”塑料管,应用级别4级S3.25系列,允许工作压力0.65MPa,热熔连接。

●地沟内的管道40mm厚带铝箔玻璃丝棉管壳保温。

●采暖主入口采用硬密封铜质蝶阀,立管采用手动平衡阀,其他均采用铜闸阀。

第五章节能

5.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GB2586-81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81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5.2用能分析

项目建筑物在运营中将产生一定的能耗,具体情况如下:

项目年耗电:

1.125万度

项目年耗水量预计为500吨

项目年耗煤400吨

5.3节能、节水措施

5.3.1建筑节能

1、墙体保温

外围护结构为300mm厚炉渣混凝土空心砌块外粘贴100厚聚苯乙烯(EPS)保温板节能墙体,墙体已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达到50%的要求。

2、外窗设计

窗采用单框双玻铝塑窗,气密性达到III级,保温性能要求达到传热系数2.5W/M.K以下,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5.3.2给排水设计

生活给水采用变频节水型给水设备,节约能耗。

管材采用PP-R管材热熔连接,无结垢和漏水,室内排水采用夹芯发泡塑料管以防漏水及噪音。

5.3.3暖通设计

供热管道采用40mm厚带铝箔玻璃丝棉管壳保温。

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建筑设计时注意采光,以适当减少照明用电和采暖用汽量。

地下葡萄酒生产基地内设空调,温度控制在4-10度。

5.3.4电力节能

项目照明用具的选择在满足国家规定的照度的基础上,大量采用节能灯具。

供电系统均选用节能型变压器,选择合理的补偿方案,使功率因数保持在90%以上,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节能型电机,对大小有同等级的电机选择最优的供电方案,力求降低电能的损耗。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

6.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

XX省、XX市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与条例

6.2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3环境质量简况

6.3.1环境空气

项目区域属无污染类型,无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空气污染以TSP为主,采暖期超标情况较重,主要原因是冬季取暖和气象条件的影响,属于煤烟型污染。

6.3.2地表水

污水排放至所在地的地下,不污染地表水。

6.3.3环境噪声

项目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项目场区周边的声环境质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6.4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项目主要污染源为建筑物排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6.5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废气及悬浮颗粒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主要是水泥、白灰、砂料等运输、卸车、拌合产生的扬尘,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及道路扬尘,施工期主要在非采暖期的5—10月,这期间空气干燥,风速较高,容易引起扬尘污染。

建筑材料产生的扬尘:

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散装建材时,常常在运输途中散落,会产生大量扬尘。

运输机械产生的扬尘:

车轮轮胎和履带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道路上,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

(2)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浸润建筑材料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一般就地排放,影响较小。

(3)噪声拟建项目开始启动后,平整土地、建筑施工等作业中,将动用施工作业设备和机械,主要前斗装卸机、铲土机、平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电钻、电锯、移动式吊车、挖土机及卡车等,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建筑施工噪声,这些设备多属于高噪声设备,源声级可达90—10OdB(A),运输车辆也产生声级70—90dB(A)的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鉴于施工场地四周环境无敏感目标,所以不存在噪声扰民。

(4)废渣主要为建筑垃圾,数量较大,砖、瓦、石料、土及装修材料,做周围环境填土,对环境无影响。

2.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污染源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以下少量的污染物

污水:

主要为生活污水

垃圾:

主要是就餐住宿生活垃圾。

噪声:

项目的噪声主要是建筑物的设备(如风机、电机等)产生的。

4、废气:

冬季供热采取自有锅炉供热管线供给,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煤烟。

6.6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有声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防治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其中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的防治是主要的。

6.6.1噪声控制

对施工期间各噪声源应控制作业时间,并选用低噪声设备。

6.6.2水污染防治

污水进入地下,排放废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

6.6.3固体废弃物

项目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本着“三废治理与建设工程三同时”的原则,对“三废”采取必要的治理。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至下水沉井内。

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垃圾,经过回收处理的剩余物由镇卫生管理部门集中送至垃圾处理场。

项目的噪声多由设备运行产生,对此,可采用消音减震装置,使用柔性接头等措施降噪,学生就餐住宿时产生的噪声,可通过密闭措施进行控制,此外校园内绿化也可起到隔离降噪作用。

生活垃圾采用分类收集、集中清运的方式,每天送至固定垃圾场处理,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

6.7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项目建设中对污水、垃圾、噪声等污染物均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达标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

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治理措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所有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劳动安全与卫生

7.1.1安全工作

为保证施工质量,注重加强各种安全管理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区。

2.对施工人员进行基础安全知识教育。

3.全体施工人员熟记火警电话。

7.1.2卫生工作

主要措施如下:

1.设置室外卫生间,卫生间设专人清扫。

2.建立卫生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3.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创建一个健康卫生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