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9308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断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言文断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言文断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言文断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docx

《文言文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断句.docx

文言文断句

09年高考文科复习之文言文断句练习

一魏武少时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二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三魏武帝心动

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四眠中不可妄

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五袁绍杀曹

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

六王右军诈眠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七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八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九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十舍生取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十一割席分座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十二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十三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十四 眼中有瞳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十五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十六 覆巢之下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十七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十八文王寻悔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十九此必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十了无恐色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二十一君实是乱世之英雄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二十二备才如何

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二十三 人生贵得适意尔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二十四不以爱憎匿善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二十五七贤之子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二十六功德先后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二十七乳母获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有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二十八“门'”中“活”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二十九一人一口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三十绝妙好辞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三十一竹片之用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并谓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甚惜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与帝同众伏其辩悟

三十二举目见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三十三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三十四周处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三十五赴客皆一作驴鸣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三十六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三十七昭君出塞

汉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三十八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三十九何所见而去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者之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四十曹丕杀弟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答案及翻译

一魏武少时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

"有偷儿贼!

"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

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

复大叫云:

"偷儿在此!

"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曾经和袁绍一起四处游荡。

看到别人家结婚,就潜入主人的院子里,夜里叫喊道:

"有贼!

"新房里的人都出来查看,魏武帝乘机进入屋内,拔刀将新娘子劫出,和袁绍一道返回。

途中迷失道路,掉进了荆棘丛中,袁绍动弹不得。

魏武帝又大嚷道:

"小偷在此!

"袁绍吓得惊恐失措,慌忙从荆棘丛中跳出,因此二人得以逃脱。

二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三魏武帝心动

   魏武常言:

"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因语所亲小人曰:

"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

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

"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

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魏武帝(曹操)曾说:

"如果有人要谋害我,我就会心跳得厉害。

"他随即对他的贴身仆人说:

"你揣着刀,悄悄走到我身边,我一定会说我心跳得厉害,然后就把你抓起来送去受刑。

你只要不说是我指使你的,就不会有什么事,我还会重重报答你。

"仆人相信了他的话,也没觉得害怕,结果就被杀了。

此人到死也不明原因。

左右的人也以为这是真的,想谋害他的人从此就泄气了。

四眠中不可妄近

   魏武常云:

"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

左右宜深慎此!

"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

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魏武帝(曹操)曾说:

"我睡觉的时候别人不能随便靠近我,靠近我就会砍人,我自己也不知道。

你们应特别该小心!

"后来他假装睡觉,他亲近的一个随从悄悄给他盖被子,他就砍死了他。

从此每当他睡觉时,左右的人再也不敢靠近了。

五袁绍杀曹

   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

魏武揆之,其后来必高。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

   袁绍年轻时,曾派人夜里持剑去刺杀魏武帝(曹操),剑刺低了,没有刺中。

魏武帝估计下一剑必定会刺得高,就贴卧在床上,刺来的剑果然高了。

六王右军诈眠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一次大将军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俩人屏退左右,一起商谈事情,完全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知道自己会遭灭顶之灾,就假装呕吐,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说道:

"不能不杀掉他。

"等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呕吐得乱七八糟,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

当时人们赞扬王右军有智谋。

七陈仲举礼贤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白)下同

八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

   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

"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

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

九难为兄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

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陈元方(陈纪)的儿子长文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季方(陈谌)的儿子孝先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太丘那里问讯,请求公断。

太丘先生说:

"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

十舍生取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

"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

"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

"荀巨伯答道:

"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

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

"胡人听罢互相说道:

"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

"于是就撤兵离去了。

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十一割席分座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

十二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十三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

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

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

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

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

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十四眼中有瞳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

"徐回答:

"不对。

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

 

十五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孔文举(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李膺)极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

到他家拜访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亲才能得以通报。

孔融到了李家门口,对仆吏说:

"我是李先生的亲戚。

"仆吏通报后,孔融晋见就座。

李元礼问道:

"你与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

"我的先君仲尼(孔丘)和你的祖先伯阳(老子)有师生之谊,所以我与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

"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惊诧孔融的回答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刚才的答话告诉了他,陈韪不屑道:

"小时侯聪明,大了不见得好。

"孔融答道:

"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

"陈韪顿时窘迫起来。

十六覆巢之下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一片惶恐。

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父亲被捕时两人还在玩琢钉游戏,毫无惊恐之色。

孔融对差役说:

"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两个孩子就保全了吧。

"儿子从容说道:

"父亲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的吗?

"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起来。

十七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

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十八文王寻悔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押到东市受刑时,神色不变,他要琴弹奏《广陵散》。

弹罢说道:

"袁孝尼(袁准)曾经要跟我学弹此曲,我因为舍不得就没有教给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绝传了!

"当时有三千多太学生上书朝廷,请求拜嵇康为师,没有获准。

,嵇康死后不久,晋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十九此必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

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

有人问他,他答道:

"树在道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

"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二十了无恐色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

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地,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

二十一君实是乱世之英雄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

"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

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

   曹公(曹操)年轻时候拜见乔玄,乔玄对他说:

"天下正乱,群雄虎争,能够治理乱世的,恐怕就是你了。

不过你是乱世的英雄,治世的奸贼。

遗憾的是我老了,不能见到你荣华富贵那一天,我就把子孙托付给你了。

"

二十二备才如何

曹公问裴潜曰:

"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

"潜曰:

"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

   曹公(曹操)问裴潜:

"你过去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觉得刘备的才能如何?

"裴潜说:

"如果让他占据中原,就会祸害百姓,不能治理国家;如果让他统治边疆险要,完全可以作一方的诸侯。

二十三人生贵得适意尔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张季鹰(张翰)担任齐王(司马冏)的东曹掾,住在洛阳,看到秋风匝起,就想到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说道:

"人生贵在快活称心,怎么能为了功名在数千里外当这个官呢?

"说罢就让人备车回故乡了。

不久。

齐王失败,时人都觉得张季鹰有远见。

二十四不以爱憎匿善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郗超和谢玄关系不好。

苻坚要消灭东晋,已经占领了梁州、岐山,又逼近淮河以南地区。

这时朝廷决定派谢玄北上讨伐,人们对此颇有异议。

只有郗超说:

"此事一定会成功。

从前,我和谢玄都在桓宣武府里共事,见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所以他一定会建立功勋。

"大功告成后,人们都赞叹郗超的预见,又钦佩他不以个人爱憎而埋没他人的优点。

二十五七贤之子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

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

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竹林七贤,他们都有才华出众的儿子:

阮籍子浑,器量开阔;嵇康子绍,清静文雅;山涛子简,疏朗朴实;阮咸子瞻,恬淡有大志;阮瞻弟孚,爽朗不羁;向秀子纯、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万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