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88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常见化合物.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常见化合物

2019-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常见化合物

(2011·河北)7.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思路】从图4可以看出,原来的溶液呈碱性,随着另外一种溶液的加入PH降低,等于7,然后又小于7,呈酸性了。

这样一个过程是典型的向碱溶液中滴入酸的反应。

选择D。

因此答案选D

【答案】D

【点评】综合考查发学生对酸碱度的认识、酸碱的反应和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011大连·38·1)38.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B.NH4NO3C.K2SO4D.Ca(H2PO4)2

【思路解析】NH4NO3是氮肥,K2SO4是钾肥,Ca(H2PO4)2是磷肥,NH4H2PO4同时含氮、磷元素是复合肥。

故答案选A。

【答案】A

【点评】该题考查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难度较小。

 

(2011大连·43·1)43.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物质

橘子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3~4

3.5~4.5

6.3~6.6

6.8~8.0

A.橘子B.葡萄C.牛奶D.玉米粥

【思路解析】橘子、葡萄、牛奶的pH都小于7,显酸性,所以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吃,玉米粥的pH接近或略大于7,故答案选D。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酸碱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试题难度较小。

(2011大连·44·1)44.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置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思路解析】碳酸钙含钙元素,和胃液中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钙离子,生理盐水

是0.09%的氯化钠水溶液,碳酸氢钠可以和胃液中盐酸反应,减缓胃酸过多,所以B、C、D说法都正确。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答案选A。

【答案】A

【点评】该题考查常见酸碱(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的主要用途,试题难度较小。

(2011佛山市·9·2)9.化学学习中要善于总结规律,认识物质时要抓住“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铵盐是一类含NH4+的盐,下列有关铵盐的认识错误的是

A.都易溶于水B.受热都易分解

C.都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D.铵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都会升高

9.【思路解析】可以思考生活中的铵盐,如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硝酸铵等,很容易可以确定D不正确。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盐类中的铵盐,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去判断。

很多学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试题难度较大。

(2011佛山市·20·6)20.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着广泛的用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阴离子对应的酸都是(填化学式)

(2)碳酸钠常用作食用碱,水溶液pH(填“﹥”“﹦”或“﹤”)7。

(3)碳酸氢钠在医疗上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常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则“”中的化学式为。

(5)干粉灭火器利用碳酸氢钠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20.【思路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阴离子都是碳酸根,所以对应的酸都是碳酸;

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pH﹥7;胃酸主要是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以算出化学式;干粉灭火器利用碳酸氢钠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产生了二氧化碳,隔绝氧气灭火。

【答案】

(1)H2CO3

(2)>(3)NaHCO3+HCl=NaCl+H2O+CO2↑(4)CO2

(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因而隔离了空气而灭火.

【点评】该题考查碳酸盐的相关知识。

试题难度中等。

 

(2011河南省·10·1)10.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IB.BaCI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10.【思路解析】溶液为无色透明可以确定不能有带颜色的物质,A中FeCL3是黄色的,CuSO4是蓝色的;B中BaCI2和Na2SO4可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NaOH也

不能和PH=1的酸性物质共存;C中CaCl2和Na2CO3可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CaCl2和AgNO3可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各物质的颜色及相互反应。

难度中等。

20.(4分)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

Cl2+H2O=HCI+HCIO(

次氯酸)。

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2)写出右图C中C1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

HCIO+NaOH=NaCl0+H2O)

(3)图中实验的现象为D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

的物质可能有哪些?

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消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20【思路解析】该题属于实验探究题。

(1)闻气体气味时,应采用扇气入鼻法,防止因

吸入过多气体而中毒

(2)C1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先参考Cl2+H2O=HCI+HCIO和HCIO+NaOH=NaCl0+H2O,综合到一起即可写出,(3)D比A中多的是盐酸和次氯酸,所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也可能是这两种物质;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

,应排除盐酸的作用即可,所以可采用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

【答案】

(1)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氧气的气味。

(或用手在容器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fL。

(2)Cl2+2NaOH=NaCl+NaClO+H2O.(3)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盐酸和次氯酸。

取一红色布条,在上面滴加盐酸,布条不褪色。

【点评】本题属于典型的实验探究和信息题。

第二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难点。

试题难度

较大。

(2011年湖南衡阳)

【解题思路】溶液的酸性越强其pH越小,由于柠檬的pH小于橘子的pH,因此柠檬酸性比橘子的酸性强,故C错误。

【答案】C

【点评】读图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在教学中加强。

(2011年湖南衡阳)

【解题思路】

熟记常见物质的用途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答案】

(1)④

(2)③(3)②(4)①

【点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2011年湖南衡阳)

【解题思路】熟记饮用酒的主要成分的俗名或化学名称、酒精的化学式以及燃烧产物和配平是关键。

【答案】酒精或乙醇C2H5OH或CH3CH2OHC2H5OH+3O2

2CO2+3H2O

【点评】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

(2011.湖北武汉)3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为探究其组成,

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

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

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

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解题思路】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可知,一定有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

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还有氯化钠,因为过量硝酸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完,硝酸银与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有HNO3、NaNO3和Ca(NO3)2;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在操作、试剂均给定的

情况下,只有选择氯化钡溶液。

因为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而氯化钡可以反应完碳酸钠,消除碱性的干扰,滤液仍为红色可证明有氢氧化钠。

【答案】

(1)Na2CO3HCl

(2)HNO3NaNO3Ca(NO3)2

(3)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实验型推断题。

要解决好该题,除了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外,对物质的除杂,实验的逻辑推理要求都很高。

在最后一问中,

直接去找有现象的试剂很难发现答案,但通过全局分析后可以得出BaCl2溶液消除了碳酸钠的干扰后就能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2011·江苏苏州)19.下列区别两种

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解题思路】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都难溶于水,所以A错;

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分别是中性、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B错;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都是碱性溶液,都可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所以D错;碳酸氢铵充分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气体,无固体残留,氯化钠受热不反应,可用加热法鉴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所以

C正确。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知识。

物质的鉴别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初中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

观察色态、闻气味、感知硬度大小、测密度、磁铁吸引等;常用的化学方法有加热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反应是否变色等。

鉴别物质的实质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以及发生反应的现象不同加以区分。

(试题难度“难度中等”)

(2011·江苏苏州)26.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解题思路】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敞口时,只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质量增加,所以A错;浓盐酸是挥发性的酸,不能用来干燥氧气,所以C错;稀盐酸与氢

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氯化钡易溶于水,实验无明显现象,所以D错;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与铁锈反应,生成易溶性氯化铁、硫酸铁,所以均可除去铁锈,所以只有B正确。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两酸”的性质和用途,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两酸”的个性与共性。

(试题难度“难度中等”)

(2011·江苏苏州)30.酸、碱、盐在

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