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8596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0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docx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全

简答题: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

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10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11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14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

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P30-31

18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

19、何谓演化与进化?

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P59\61-62)

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

21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

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

(P203)

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

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

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

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

27.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

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

(P6-8)

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

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

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301-302

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

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6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

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

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

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

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

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46、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47、简述自然的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48、何谓自然观?

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49创立科学理论的主要思维过程和思维形态是怎样的?

P129p141

50通过科学发现的案例说明创新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表现?

P146

简答题:

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答案要点:

从科学研究的程序来看,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

因为

(1)只有在发现和找出问题后,才能解决问题,才产生科学。

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出现以大漂移实验的零结果、黑体辐射两朵乌云(两大问题)导致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产生。

(2)科学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基础科学解决新现象、规律的探索问题,应用科学解决如何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问题,工程科学是为了解决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3)观察渗透理论与问题,没有问题无法观察。

(4)问题就是矛盾(新观察与旧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与理论内部的矛盾)矛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

答案要点:

(1)社会经济决定科学的基础性,科学对社会经济的反作用。

(2)科学和经济相互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科学发展的相互独立性。

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一、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

(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

(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

(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

(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二、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

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三、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

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

正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船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巴门尼德的充实说、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在近代科学诞生以后,先后发展成为哥白尼—开普勒的日心说,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迈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理论。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印尼次,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以上为书上的内容)

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恩格斯这句话是对近代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发展中科学与神学的关系的一个论述。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

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推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向封建神学权威统治争生存、求解放、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首先论述了地动说,驳斥了地球不动的谬论。

接着提出并论证了地球并不在中心,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新说”观点。

从而推翻了独霸天文学领域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统治的基础。

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神学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血泊中顽强地生长起来。

这些先驱们树立起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为后来追求真理的人们树立起一面旗帜,鼓舞他们为真理而斗争。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已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点科学基础:

牛顿力学

牛顿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伽利略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第三定律是由瓦里斯、雷思、惠更斯发现的,牛顿进一步总结,并同前两条定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动力学基础。

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时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

牛顿所总结的力学三定律和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力学定量地统一起来。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宏观低速运动的一次大的飞跃,是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伟大里程碑。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可是如果追问天体最初为什么会运动时,牛顿就不能坚持从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滑向了唯心主义,向神学妥协,投入神的怀抱,认为天体的最初运动是上帝的第一推动的结果。

近代前期学科的开端,哥白尼给神学写了绝交书,把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到了牛顿,又同神学相妥协,把神学引入科学。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说明了科学家不能满足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信念,而必须自觉地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才能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完全划清界限,才能使科学工作健康的发展。

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

科研选题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研究的课题,当然应当是科学的问题,而不是荒诞不经的问题。

具体说些,应当有一定事实或理论依据。

这对科学工作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判断具体问题时却不总是统一的,有时甚至产生严重分歧。

这类情况不仅科学史上存在过,现在仍然存在。

2、必要性(价值)原则

所谓必要性,就是课题应该有它的意义,实践上的意义和理论上的意义。

换句话说,选题应当考虑它在社会实践中和科学发展中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脱离了这个目的,科学研究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应当强调,研究课题首先应当选择那些社会实践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需要具体分析前面衡量。

3、可能性原则

可能性指的是具备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一个题目是真正科学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它的重大意义,然而还不具备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这样的题目即使选定了也难以完成。

当然主客观条件不是硬性的东西,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促其变化的。

4、合理性原则

在应用研究,特别是发展研究中,除了要考虑上述问题以外,还应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新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当经济效益高,技术上先进,总和起来看应当在技术、工艺、产品和设计等方面较原有的优越,否则,新的成果就没有生命力。

5、总的来说,应满足:

窄,小,精,新,深,特,奇。

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

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平等的学术争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

科学争鸣的起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原因:

1、科学新思想与背景致是相冲突引起科学争鸣。

2、由于科学思想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的科学争鸣。

3、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科学争鸣(如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

此外由于学者专业角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地域的不同,甚至民族、宗教信仰、社会家庭背景的不同等等,都会造成科学争论。

意义:

学术上的自由科学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强大动力。

首先,科学争论能激发科学新思想的萌发。

双方为了确证自己,批驳和诘难对方,都要积极地、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加深人们对问题的研究,激发新的科学思想萌发,提出更具体的科学理论。

其次,科学争鸣能促进原有理论日臻完善。

针对理论弱点和不足而进行的不同观点和见解的争鸣,可以深刻的暴露理论的缺陷与困难,使争论双方及时修正和改进自己的理论,克服自己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理论朝向全面的方向发展。

再次,科学争鸣会导致不同学派的形成。

总之,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科学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但是,在科学技术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中,不得使用权力、政治干预来解决,只能靠科学事实讲话。

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

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

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

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

四个阶段:

1备阶段——问题的提出。

2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3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4验证阶段——问题成果的证明和检验。

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

(1)演绎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

演绎方法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2)非演绎方法。

主要有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其推理具有跳跃性、偶适性。

1.分析与综合2.归纳与概括3.类比与联想4.思想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

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则以意象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直感思维”。

(2)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的发散度:

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发散度高,集中性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水平才高。

(3)顿悟——灵感和直觉

灵感指人们对于曾经反复进行过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使问题得到突然性的顿悟,出现“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

直觉表现为对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极为敏锐的深入洞察、准确判断和本质理解。

(4)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也不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与一般思维毫无二致的思维。

应该说,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基本手段是一致的,只是方法倚重不同,形式表现有异。

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应用。

10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做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它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

科学假说是为了回答科学问题而提出的,是对已知科学事实或科学定律的说明或解释,分别称之为定律型假说或理论型假说。

科学假说具有科学性与假定性的双重特征,是通向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

原则

(1)一致对应性。

与经过检验的理论相互支持(一致性),能将已有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状况(对应性)。

(2)可解释性。

假说的提出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对科学问题的解释。

因而假说要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实。

如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

(3)可预测性。

假说的提出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未知的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

例如,大爆炸宇宙论、大陆漂移说、广义相对论等。

8、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真实的陈述和判断。

要保证科学事实的客观性,主要在于获取科学事实手段的科学性,也就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获得关于客观事实的真实信息,并以科学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事实。

11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

可逆和不可逆是自然演化过程中两种相互对应的状态。

如果系统从某一状态转变到另一状态后,能够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且同时使系统的环境也回复到原状,这样的过程就是可逆过程;反之,若系统及其环境一经变化后,不能回复,这种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导致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在有不可逆过程存在的情况下,演化才是可能的,质的多样性才是可能的。

不可逆过程具有双重作用:

1、它总是起着破坏有序结构,使有序趋向无序的消极作用;2、它是一些重要的相干过程的基础,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发挥建设性作用。

因此,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既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进化的方向。

如果说经典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的话,那么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加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

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

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

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

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14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特点:

1)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

3)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

4)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有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

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

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第一,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中渗透着理论。

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

  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

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

观察陈述所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越精确,观察陈述所表达的意义越精确。

  第四,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

判断观察陈述正确与否,要依赖于理论的检验。

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

  第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

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与观察实验。

科学理论和假说的发展完善离不开观察实验,其检验必须依靠观察实验。

总之,观察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

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

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