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855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三台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语文试题二Word版含答案

三台中学2014年秋季高一周考语文试题

(二)

______班___组组员姓名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舍(shè)彳亍(chìchù) 隽(jùn)永漫溯(sù)

B.寂寥(liáo)  遒(qiú)劲笙(shēng)箫  百舸(gē)

C.舵(duò)手给予(gěiyǔ) 下载(zài)团箕(jī)

D.青苔(tái) 遏(è)制   忸怩(ní) 典押(yā)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颤栗/颤抖 沁园/分泌 湖畔/叛变

B.长篙/蒿草 遏制/拜谒 悄悄/悄然

C.峥嵘/狰狞 强劲/干劲 押解赴京/解甲归田

D.百舸/磕绊 漫溯/宿愿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艾青(ài) 自怨自艾(yì) 贝壳(ké) 金蝉脱壳(qiào)

B.火钵(bō)冰屑悉索(xiāo)团箕(jī)关云长(chánɡ)

C.炖肉(dùn)忸怩不安(niè)凄苦(qī)碾了三番(niǎn)

D.晒好(shài)天伦叙乐(lún)欺侮(fù)大堰河(yàn)

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太息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讴歌 愤懑 忸怩不安 神彩飞扬B.绯红 土匪 敞开心扉 妄自菲薄

C.飘泊 剽悍 剑拔驽张 咄咄逼人D.隽永 荆棘 肺脯之言 娓娓动听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B.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可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群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B.经过艰苦工作,4月19日,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任晓峰在连云港市一出租房内被成功抓获,同时缴获部分赃款。

C.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D.即将从上海南站开出的D460次列车,成为中国首列正式开出时速200公里的旅客列车,正式揭开了中国铁路高速时代序幕。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是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纪委工作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不是一个新概念,应该关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提高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

C.小李说“屌丝”“元芳”等词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所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

在场的人没有不对此感到气愤的。

D.湛江的吴天胜是目前全球最年轻的世界记忆冠军。

日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记忆超人”,发现他的超强记忆力并不是天赋,而是经过苦练得来的。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11.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3分))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12.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

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

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13.下列词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3分)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4.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16.“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  )(3分)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7、18题。

(6分)

竹渡也

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

向天空

步步高升

才是你不变的志向

也只有绿

才是你一生想说的

那句话

在忠臣传里

才能读到

茹冰饮雪

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

虽然偶尔你也喜欢化妆

穿好一袭墨衣

去郑板桥画里

虽然风善用所有构陷的话

攻击你细瘦的影子

即使最冷的时代

你仍然笔直坚持

站在雨里

父母兄弟都是

这样的个性

永远硬着头颅而

不肯破裂

1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描写的是奋力向上、力争上游的竹子形象,“坚硬的环节”指的是竹节。

B.“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表现了竹子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C.“虽然偶尔你也喜欢化装/穿好一袭墨衣”说的是有些竹子在枯死之后,颜色由绿变成了墨一样的黑色。

D.“这样的个性”是指竹子任凭“风的构陷”,面对“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人格特征。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执著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寄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意志、精神和气概。

B.“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把对个性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到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

C.诗人写竹,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探索。

D.在这首诗里,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对竹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

宰予的挑战

《论语》里,宰予因“昼寝”挨夫子骂而出名。

不过睡了个午觉,孔子生气,说说弟子是可以的,但老人家的话说得实在有点过了。

什么“朽木不可雕也”,什么“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一向温柔敦厚的夫子,突然变成“毒舌”,说了许多狠话,令人难解。

不就是睡了个午觉吗,至于如此发飚吗?

当时孔子不会被什么事气糊涂了吧?

其实,孔子对宰予的不满,郁积了很久。

孔门之中,宰予是唯一敢在思想上挑战夫子的弟子。

宰予最初的挑战,是在课堂上关于“井有仁焉”的辩论。

他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要是有人落井,跳下去救,必一起死,是仁;不跳下去,见死不救,是不仁。

这井该不该跳?

这是一个逻辑的陷阱。

宰予想看看夫子会不会往下跳。

孔子一下子被问住,深思熟虑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说: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

可以想想别的办法救嘛,不一定非要跳井呀!

君子可以被别人欺骗,但不能自己犯傻呀!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宰予的问题。

他没有往“井”里跳,而是从井边绕了过去。

宰予的另一次挑战,是关于儒家“守丧三年”的礼制。

宰予感到三年丧期太长,专门去问孔子,还发挥说: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这次,孔子回答得很直接:

“于汝安乎?

”这是问宰予:

不“守丧三年”,你安心吗?

孔子认为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父母离世,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经地义之事。

不想,宰予却回答:

安心。

孔子只好说:

“安则为之。

”宰予走后,孔子感叹说:

“予之不仁也!

”对他的印象变得更差了。

宰予说的是事理,孔子讲的是情理,各有各自的理。

平心而论,宰予的主张更实际一些,但他一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样子,很难让夫子高兴。

再后来,宰予居然怀疑起三皇五帝们的“神话”了。

他问孔子:

听说黄帝活了三百岁,黄帝到底是人呢,还是非人?

他怎么可以活三百岁呢?

这个问题有点科技含量,不好回答,气得孔子说:

“予非其人也!

”意思说,宰予根本不是能讨论这个问题的人!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形容宰予“利口辩辞”。

的确,宰予的能言善辩,不在子贡之下。

孔子开始很欣赏他,后来却承认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得出人生的一大教训:

对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门之中,像宰予这样的异端,绝无仅有。

孔子虽不喜欢他,却从没有要将他逐出孔门之意。

有意思的是,《论语》也详细记录了宰予的一次次诘难和夫子对他日益增加的不满,而没有像今人那样,努力将不喜欢的人和事从历史中抹去。

宰予的结局并不好。

据《史记》记载,他后为齐国大夫,卷入内乱,终被“夷其族”。

——像多数异端人物一样,宰予的命运,并不令人意外。

19.对“宰予说的是事理,孔子讲的是情理,各有各自的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予说的事理是:

三年丧期太长,因为他觉得: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B.孔子说的情理是:

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离世,子女按情分应为父母守丧三年。

C.宰予和孔子的看法虽各有道理,但宰予否定了老师的观点,这也暴露出他平时对孔子也怀有不满。

D.宰予的观点和孔子的观点虽然矛盾,但支撑他们各自观点的理由都是充分的,没有谁是谁非之分。

20.下面列出了“孔子对宰予的不满”的几个方面,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关于“井有仁焉”的辩论上,宰予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B.父母离世后,宰予认为子女不应为父母守丧三年,自己这样做也会安心的。

C.宰予敢于怀疑三皇五帝们的“神话”;且宰予能言善辩,不在子贡之下。

D.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可以被别人欺骗,但不能自己犯傻,这是说我不会上你宰予的当,去直接回答那个问题。

B.宰予认为“守丧三年”则礼坏乐崩,所以孔子同意了宰予的这种说法,并说“安则为之”。

C.宰予能言善辩,可与子贡比肩,孔子开始很欣赏他,后来对他的不满情绪却日益增加。

D.孔子虽然从感情上不喜欢他,但从理性上认同宰予,所以从没有要将他逐出孔门之意。

22.根据背诵篇目,在横线上填出正确的句子。

(8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结着愁怨的姑娘。

(3)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____

(4)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

(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__

(7)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

(8)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9)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8分)

呵,母亲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23.第一诗节中作者怎样引入了母亲的形象?

(2分)

24.诗人利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请找出诗中的典型细节。

(3分)

25.诗人最后用“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的诗句描述自己的内心,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7分)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

【注】①武城:

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②弦歌:

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26.解释加点词语(3分)

子之武城莞尔而笑闻诸夫子曰

27.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分)

28.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分)

29.(4分)用二至三种修辞手法,描绘鸟声,表达你的情意,不少于80字。

30.(10分)选择五六个生活中的情景或细节,像艾青那样刻画一个让你感动的人物形象,不少于200字。

三台中学2014年秋季高一周考语文试题

(二)答卷

_____班_____组姓名______得分_______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之:

_______________莞尔:

_________________诸:

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4分)

30.(10分)

三台中学2014年秋季高一周考语文试题

(二)参考答案

1.DA隽juàn永;B百舸gě;C给予jǐyǔ

2.B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3.AB项“屑”读“xiè”,C项“怩”读“ní”,D项“侮”读“wǔ”。

4.C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5.BA项神采飞扬,C项剑拔弩张,D项肺腑之言。

6.BA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C项“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民间通俗歌曲,现多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D项“口传心授”,指先知者口头传授,后学者用心领悟。

7.A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

8.AB项后一分句缺少主语,与前一分句陈述对象不一致。

C项动宾搭配不当,可在“快乐”前添加“提供”。

D项“即将……揭开了”前后矛盾。

9.D A项,句式杂糅,“直接导致……下降”或“是……的主要原因”。

B项,搭配不当,建设目标不是“概念”,应该为“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是一个新概念”;C项,表意不清,“对此”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10.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第②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

第③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

第④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①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