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docx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摘要:
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加快;另一方面,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增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则成为地缘经济发展的最终融合,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归宿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及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使我们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区域化阻碍全球化的观点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走向。
经济全球化在激起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目标发展的同时,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生冲突,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促进作用;
一绪论3
(一)课题的意义3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3
(三)研究方法3
(四)本文的篇章结构4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和区别5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5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区别5
三产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6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7
(一)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7
(二)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8
(三)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9
(四)地区经济一体化又进一步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10
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11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13
(二)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14
六加强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15-17
结束语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一绪论
一、课题的意义
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表现。
或者更准确地概括为指参加多边谈判或磋商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团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有关经济贸易协议并按照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实行整体运行的世界性经济贸易组织或者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两者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
两者之间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第一个研究方法是案例或实证分析的方法。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史有其独特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其进行分析必须是实证的,才能从中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途径。
因此,本文试图以事例,来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进行全面论述。
本文采取的第二个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便可因此成为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事件的比较,目的就在于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最后,统计分析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引用相关数据以及进行的分析,使论述有事实数据的支持,并且使这些数据为结论服务,更具说服力。
四、本文的篇章结构
本文共由绪论、正文、结束语、致谢和参考文献五个部分构成。
导论主要对现有相关的一些理论的介绍和评述,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指出其研究在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并对论题的研究方法做了介绍。
正文首先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内容。
其次是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很分析。
再次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内外的影响。
最后从政府、企业和国际合作层面,对解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对策建议,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逐步规范贸易行为,促进经济顺畅发展,达到更高、更新、更富有成效的水平。
结束语,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
在承认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存在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更多看到它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促进意义。
使区域经济组织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联合,必将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未尽之处,函待后进一步研究完善。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和区别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
(一)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含义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含义
所谓“经济一体化”就是指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指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连结在一起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知道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连结在一起的。
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
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置的成本,降低违约的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进步又相互制约。
三产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
产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根本原因:
一是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三是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四是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五是联合一致抗衡外部强大势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六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七是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家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也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
一、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取代,要么一损俱损。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
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客观要求相互沟通。
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就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麻烦不断,一度曾面临严重危机。
但是,由于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美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因而,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仍迅速发展。
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对中国的直接出口为美国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边贸易至少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上百万个工作岗位。
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着两国间的接触、对话不断发展,双方搁置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协调,扩大合作。
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两国元首频繁互访,并设立首脑热线,及时就全球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
中美两国还在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二、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
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剥削与控制,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双重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首先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过去南方对北方的单向依赖已变成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
彼此都认识到,只有保持南北双方和谐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得以健康地运行。
双方都在处理南北关系时表现出务实性和灵活性,放弃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
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南方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南方国家之间要求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呼声很高。
(一)从消极方面看:
1、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无国界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出让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协调和仲裁机构去实行。
从理论上看,主权让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对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
但是,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单方面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在发生危机时又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承担风险的概率。
东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钻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发的,这本身就是出让主权的结果。
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急援助贷款,又是以发展中国家出让主权,放弃亚洲发展模式为条件的。
有的东南亚国家把这一模式称为“新殖民主义”。
所以,南北关系的实质依然是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
2、扩大了南北两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市场经济就是实力经济,其成果按实力分享。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由于经济实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悬殊。
因此,随着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
199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的资料显示,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2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全球还有1亿人每天在挨饿,15亿人上不起学。
3、使南南合作面临挑战。
七八十年代,在77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南方国家组织的主导下,南南合作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视为南方国家摆脱北方的经济控制,走上自主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乏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上存在互补性的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戏规则”的制订。
这又要求首先加强南南合作。
三、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
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各个国家,特别是弱国、小国,都希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一个国家又往往力不从心,于是有着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国家就通过区域内国家的联合,通过地区经济一体化来加强争夺市场份额的能力。
近年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增多,60年代只有9个,70年代发展到28个,80年代有32个,到1997年达107个,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有的还参与了多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
四、地区经济一体化又进一步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促进地区范围内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
地区化的经济组织是以承认成员国主权平等为前提的,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为所欲为,而比较注意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而且,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形式和规范,这就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证,有利于促进南方国家的发展。
(二)是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
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了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或者为了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地位,往往还注重加强其他方面的合作,从而维护了地区安全和稳定。
美洲国家组织1998年10月就成功地调解了厄瓜多尔和秘鲁长达50多年的边界争端,两国议会都表示无条件地接受保证国提出的解决有争议领土的方案,这是在地区一体化框架内和平解决争端的成功范例。
西非经济共同体也成功地化解了长达9年的利比里亚内战。
(三)是有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求用制度来巩固其成果,这就导致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地区政治一体化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例如:
建立于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不断扩大,并向纵深发展。
1995年扩大为15国的欧洲联盟,盟内生产总值达到7.5万亿美元,占该年全球生产总值23万亿美元的1/3,首次超过美国该年的国内生产总值6.26万亿美元。
欧盟成为与独霸世界的美国抗衡的一大力量。
政治上,1991年12月,共同体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政治联盟和经贸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向建立全面超国家一体化的欧洲联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7年10月欧盟15国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进一步促进了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1999年1月1日,欧盟中的11个成员国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统一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这标志着一个新欧洲由理想初步变成了现实,它将大大增强欧盟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并进一步冲击美国经济和它的世界霸权,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亚洲东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场、非洲的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发展中国家集团也在成为影响经济政治的重要力量,这些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打破超级大国对世界的主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7]。
展望世界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它对国际关系还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把握当前国际关系的种种特点,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我国的振兴与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彼此间在经济上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强,经济上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将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加之独特的地缘优势,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能够有效地进行,以促进世界经济能够稳定健康、高速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由于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培育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与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二)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由于数量更少、地域较近、经济文化水平较为接近,因而更易协调各方立场和利益,能使有关参加方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暂时无法实现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围内得以实现,从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补充。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成员远少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各成员间就贸易自由化进程达成一致的难度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在小范围内更快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坐在WTO谈判桌前的代表数量就可下降,从而有效地降低多边贸易谈判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通过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互动,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经济体系,又可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良吐循环。
除商品劳务输出外,对俄经贸应包括联合开发、相互投资,建立境外加工区,建立境外高科技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合资和合作企业等等。
使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的增长模式的转换,从一般的要素驱动阶段逐渐向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转变。
在扩大初级产品出口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立足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从俄罗斯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通过小范围的“试验”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教训,为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可供借鉴的先例,发挥示范效应。
如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之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规定。
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疑虑,为多边规则的达成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WTO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当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重叠性,即某一国家是多个组织的成员国,这类国家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
(五)区域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可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抗衡经贸超级大国,从而防止和避免多边贸易体制成为超级大国称霸的工具。
(六)某一区域内的自由化行动可以激励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同样措施,进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如1996年11月,APEC苏比克峰会批准到2000年消除信息技术产品的所有关税,并在新加坡召开的WTO部长级会议上呼吁将信息技术协议推向全球。
APEC称如果WTO成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准备加入该协议,APEC将于圈内自行实施之。
此举显然会导致出现新的差别待遇,于是圈外国家对此作出了正面回应,这样APEC在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又推进了全球自由化。
(七)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贸易创造远远高于贸易转向。
所谓贸易创造就是指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后所带来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加,而贸易转向则是指一体化组织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后所造成从非成员国进口转向到从成员国进口的贸易方向转移。
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贸易转向,因此使许多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利于全球的共同繁荣,并从而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特鲁曼、巴拉萨、克雷宁等经济学家曾对欧共体所产生的贸易创造及其对欧洲自由贸易区造成的贸易转向,进行了数量化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是:
贸易创造远远高于贸易转移,欧共体的一体化发展并没有对其最重要贸易伙伴——欧洲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产生严重的经济影响。
目前存在着一种研究倾向,即把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简单地归结为贸易转向的结果。
例如,有的学者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加、墨的3边贸易增长单纯看作是对区域外贸易壁垒的结果。
1987—1997年10年间,美墨贸易额增长了3.5倍,而同期中国对美贸易额增长了6.7倍,马来西亚对美贸易额增长了近5倍,泰国对美贸易额增长了4.3倍。
此间没有证据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造成了严重的贸易转向。
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泰国、马来西亚对美贸易的大幅度下滑,而中国对美贸易则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八)区域一体化组织在贸易行政管理、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趋于一致,使区域外国家贸易便利性大大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
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
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
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
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
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
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六加强国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
中国是一个既具有多样化自然、地理等区域差异,又具有多元化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中大国。
56个民族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则较多地居住在边远和相对贫困的欠发达地区。
西南民族地区居住着30多个少数民族,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发展,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原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本世纪初,已强烈地现出东部和西部(包括西南)在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方式、发展后劲等方面的巨大差距。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体系的适应能力上,差距越来越大。
总体而言,东部发达地区已较好地具备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能力和基础,而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包括西南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无论从人力资源积累、经济社会管理理念与方式、产业发展战略、文化转型与社会运行机制等方面,都远未达到足以或者说基本可以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平等竞争的水平。
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西南民族地区对全球化的顺利适应与协调发展,就说不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关注西南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关注西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仅具有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国家战略意义。
全球化首先和主要是从经济的层面展开,并率先在经济上获得突破。
经济全球化,其内涵主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广泛而深入地流动与配置的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自由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合理配置。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所说的:
“全球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单一的市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产品,国籍和国界正在失去意义。
”日本学者小世叶良也认为:
“全球化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现实,它意味着整个世界将被视为无国界,货物、资金、人员必须自由流动。
”[1]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全球的工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以至于任何稍微复杂的产品都成了多国产品或全球产品。
对于这类产品,单靠一个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已不能达到其应有的质量、成本等要求。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