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796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docx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附件

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培训班:

姓名:

工号:

单位:

 

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青年员工成长计划”培训班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农商银行业务经营产生了很大的替代和冲击。

本文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概况与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从中间业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等多个方面探讨了第三方支付对农商银行业务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对农商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第三方支付;农商银行;资产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及其伴生的电子支付也赢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世界各国为了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中抢占这一新兴领域,纷纷加大资源投入与政策支持。

2012年3月15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翻两番,总额突破18万亿元。

截至2012年5月,人民银行已先后向101家非金融支付机构颁发了支付业务许可。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更加明朗。

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支付、结算等业务将会对农商银行的业务经营造成冲击,其与农商银行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正日益凸显。

本文主要研究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模式及其对农商银行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影响,并对农商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提出相关建议。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相关情况介绍

(一)第三方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支付可以定义为付款人以收款人可接受的方式实现货币或债券的转让行为,一般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

相对银行支付而言,第三方支付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以及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与国内主要农商银行签约的方式,在客户与银行账户、支付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2010年,人民银行在印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概念进行了明确,其中第三方支付被定义为“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目前从国内外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看,第三方支付可按照支付媒介的不同区分为两类,包括电子支付(E-Payment)和手机支付(M-Payment)。

其中,电子支付是通过互联网科技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数字支付,或通过各类科技手段完成发起、处理和接受的支付。

在国内,电子支付目前演化出三大类,包括基于农商银行基础设施的支付、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和基于银联系统的支付。

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工具、实时传递支付信息的一种资金支付方式,在部分欧美国家被认为是实物现金的替代工具,近年来呈现出市场潜力巨大、成长迅速的特点。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特点

1.业务发展迅速,行业良莠不齐,市场集中度较高

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步入应用成熟期,据易观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达13.5万亿元,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总规模达9.02万亿元。

自2011年开闸以后,央行先后批准了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即便如此,依旧还有千余家无证经营的支付机构,行业鱼龙混杂。

从支付主体看,市场集中度较高,以2016年第二季度为例,支付宝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占比43.39%。

其次是财付通和银联商务,它们三家机构占据了整个市场75.78%的份额。

2.资金清算模式较银行具有明显优势

支付机构可按照业务发展需要在农商银行开立多类备付金账户实现自身业务的轧差净额清算和头寸管理,在保证支付速度的同时,实现账户头寸和支付汇路最优管理。

而银行机构的跨行支付资金清算管理涉及多个同业交易对手,需要注重流动性和支付速度的综合平衡,对资金头寸管理要求严格。

3.创新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方支付业务尤其是线上支付业务得以迅猛发展并取得成功,与业务创新密不可分,第三方支付的创新实现了市场双边的临界规模,即支付创新的卖方和买方均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从交易中得到了效益和收益,保证了支付创新的成功。

一方面客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产生了规模效益,卖方实现了盈利;另一方面,客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了网络效应,使用客户数量越多,创新对客户的效能越大。

(三)监管机构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规范和管理

从具体支付资金转移模式看,第三方支付是通过在农商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实现客户银行账户资金、备付金账户和虚拟账户间的资金清算,第三方支付机构某种程度上充当起了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中央交易对手的角色。

换言之,支付机构

利用在主要备付金开户农商银行的客户资源和账户管理,实现其支付业务的快捷、低成本。

这种支付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和反洗钱风险。

为应对支付机构快速发展,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的相关制度,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指引》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管理办法》等。

这些制度限制了支付机构在同一银行机构开立的备付金账户数量,为支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多种模式进行线上支付,如网关支付、虚拟账户支付,前者提供网关接口使用银行机构网银支付,而后者通过虚拟账户完成银行账户间的支付。

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以零售支付为主,通过在农商银行开立的多个备付金账户,以及备付金账户和开户银行零售客户账户之间的转账,形成对银行零售支付业务的替代。

支付机构对农商银行的支付替代可分为行内替代和跨行替代。

行内替代主要造成农商银行行内支付系统资金流动模式和流量的变动,跨行替代主要造成农商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支付业务量和资金流向变动,后者主要借助各类账户之间的转账及账户头寸管理,实现支付机构银行账户的轧差净额清算,从而减少跨行交易业务量,直接冲击跨行支付系统业务。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量增长情况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14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全年共发生业务笔数为374.22亿笔,金额24.72万亿元,2015年业务笔数为821.45亿笔,金额49.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9.51%和100.16%。

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发生业务笔数671.14亿笔,金额41.93万亿元,同比增长92.07%和107.88%(见图1)。

(二)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非现金支付量对比情况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从2016年一季度开始,第三方支付笔数超过银行机构非现金支付业务笔数。

2014年,银行业非现金支付业务笔数为627.52亿笔,为同期第三方支付交易笔数的1.68倍;2015年银行业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为943.22亿笔,为同期第三方支付交易笔数的1.15倍;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为546.86

亿笔,为同期第三方支付交易笔数为0.82倍(见图2)。

(三)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零售跨行支付量对比情况

国内零售跨行支付的载体主要为银联系统、二代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三大系统。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三个系统的业务量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2014年一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量保持了21.63%的复合增长率,三大系统的复合增长率仅为6.04%(见图3)。

2016年上半年,三大系统笔均交易金额3728.7元,第三方支付机构同期交易笔均金额为624.76元,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呈现高频小额的特点。

 

三、第三方支付对农商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一)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农商银行利差收入不断缩小,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支付结算收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支付结算一直是农商银行独有业务。

然而,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崛起,借助其低廉的价格、独特的交易担保功能迅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占有传统农商银行在支付业务领域的份额。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己开始将业务优势向线下延伸,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业务,进一步蚕食传统农商银行的支付业务份额,对农商银行零售中间业务形成了较强的替代效应,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二)对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从零售领域的存款业务总量来看,虽然第三方支付业务中的部分资金可能以各种形式回流到农商银行系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农商银行的存款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第三方支付的影响。

同时,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逐步向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相关领域拓展,未来可能将对零售存款的“投资”功能形成分流和竞争,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凭借对产业链上下游交易行为和资信记录的全面掌握开始为客户打造网络融资平台,其竞争力和成长性不可低估,对农商银行的信贷业务尤其是零售及小微企业领域的贷款业务构成竞争态势。

(三)对客户资源的影响

客户资源是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从表面上看,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对银行零售业务的直接影响是替代支付业务和侵蚀业务收入,但从根本上来说,将导致银行与零售客户之间的隔离及客户的快速流失。

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介入下,传统的支付业务流程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支付业务的发起者,而真实的资金的转移仍由传统资金清算渠道完成。

因为没有有效客户接触,农商银行将可能沦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高频、低毛利率支付通道和客户资金、资源的蓄水池,为支付机构提供结算业务支付通道和有效客户群体。

四、农商银行加快零售支付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以电子支付为抓手,积极推进零售业务转型

面对第三方支付崛起和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挑战,农商银行不应仅充当网关模式下支付机构连接银行和客户的支付通道,而应主动发展快捷高效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手段,拓展与客户直接相连的渠道,全面介入支付链条,不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以零售支付为支点推动相关业务发展。

同时,农商银行应积极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自身服务触角的延伸和补充,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农商银行电子商务服务能力。

在现行业务模式下,农商银行在支付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尚无法取代,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最终资金划拨和结算清算业务都需要通过农商银行相关系统完成。

因此,农商银行应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新业务发展,利用农商银行发卡渠道广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展开与传统商户、第三方支付平台联合发行预付卡工作,吸引备付金存款;增加结算量、发卡量及网银业务,加快零售银行业务的转型。

(二)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为应对同业竞争和非银行机构竞争,农商银行应加快完成从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的转变,根据服务客户偏好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在支付科技日益更新的环境下,传统的客户认识和服务策略将可能被不断出现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改变。

农商银行应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和调整目标客户定位,研究潜在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和真实需求,为目标客户研发包括支付工具在内的一揽子有利于增强客户粘性的产品和服务。

(三)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完善电子支付系统

在当今网络和信息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休闲娱乐、工作、消费等表现出较强的网络化、虚拟化特点,客户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

如果不能贴近客户需求,开发适合网络时代的金融产品,农商银行的传统业务和优势地位堪忧。

因此,农商银行应不断完善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体系,增强电子商务流的运转效率。

一是紧贴市场需求,不断丰富具有竞争力的电子支付产品,加快手机支付、在线分期付款等产品的创新实践,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巩固支付业务的主导地位;二是应该充分利用超级网银、银联支付系统等跨行零售支付通道和农商银行行内支付系统以及广泛的客户资源优势,为客户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支付提供高效快捷的业务产品。

(四)加强与同业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争取实现“共赢”

目前农商银行,尤其是大型农商银行,服务的零售客户规模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