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68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docx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难点的理解和质量保证措施

第1节工程难点的理解

1施工总承包管理

由于本工程施工专业众多,导致交叉作业多,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投入量大,工序衔接交叉量大,其中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发生连锁反应影响大范围甚至整个工程的正常施工。

因此要确保工程能顺利施工,就必须做好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如何将这么多专业施工队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将是摆在施工总承包单位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在“总承包方案”一章进行了详细的编写,详见“第四章总承包方案”。

2预应力结构体系

根据设计,本工程3层以上采用了预应力结构体系,并且该体系是超长、大跨、大面积连续预应力梁板结构,相对于一般预应力体系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其二次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本工程的建设成败。

为确保预应力结构的施工质量,预应力结构施工准备期间,应与结构设计人员密切配合,对本工程的预应力部分进行二次设计,尤其是预应力结构的施工顺序、交叉预应力筋在混凝土中的矢高控制、预应力筋的张拉方法、应力控制、灌浆封锚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

施工时也要严格按照二次设计的内容组织施工,控制质量,我们针对预应力结构工程的施工难点进行了详细的编写,详见本章第11.2.1节。

32-2轴、3-3轴、4-4轴悬挑梁结构

本工程悬挑梁结构多,尤其是2-2轴、3-3轴、4-4轴的超长悬挑梁结构,悬挑端长达6米多。

悬挑长度过大,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都将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超长悬挑梁结构的施工也是本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具体施工措施详见本章第11.2.2节。

4后浇带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本工程设置了多条后浇带,有高层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后浇带,有超长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收缩后浇带。

由于后浇带必须在结构完成一定时间后浇筑,因此后浇带的设置对工期和质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对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地下室防渗漏都非常重要。

施工前必须对后浇带的模板支设方法、混凝土浇筑方法等进行专门的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

具体施工措施详见本章第11.2.3节。

5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一般地下室底板总面积约为6500m2,其中高层约3300m2,裙房约3200m2,底板总混凝土量约6000m3,混凝土量相对较大,且高层部分底板厚达1米,因此施工中将按大体积混凝土考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过大、过厚,混凝土在水化时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水化热在混凝土内部聚集升温,在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并且裂缝会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我们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编制了专门的施工方案,详见本章第11.2.4节。

6基坑边坡保护方案

根据现场观察情况,本工程北面边坡用土钉墙进行了支护,其余几面边坡仅采用了喷射素混凝土防护,由于近日来合肥市连日大雨,导致喷射素混凝土防护的边坡有较大面积的塌方,施工前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北面已作土钉墙支护的边坡也要进行监测,重点监测边坡变形,如变形超过允许值,要立即分析原因,与业主、监理、设计协商解决。

同时基础施工至土方回填前,要作好对边坡的防刮擦保护。

具体措施详见本章第11.2.6节。

第2节工程难点的施工方案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11.2.1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11.2.1.1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

1结构特点

1)本工程为超长、大跨、大面积连续预应力梁板结构,预应力设计为部分预应力,部分梁为连续预应力扁梁,预应力的设计施工关系到整个结构无缝设计施工的成功与否和整个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

2)为解决结构抗裂问题,设计采用“放”、“抗”理念,在楼盖设置3条后浇带,造成预应力工艺设计复杂,施工穿插繁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张拉顺序影响整体结构的施工,在整体结构施工的关键线路上,必须统筹安排。

3)超长楼板为解决混凝土收缩问题,预应力筋的二次设计、施工及张拉必须与平面分段流水相符合。

4)本工程预应力采用“扁锚群拉”施工技术,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减少摩阻损失,是一种先进的预应力施工工艺。

2二次设计

1)工艺设计

(1)高效锚固体系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符合国家Ⅰ类锚具的夹片式群锚、挤压锚,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国标φj=15.24、1860N/mm2低松弛钢绞线。

(2)张拉端、锚固端的设置

框架结构平面,根据后浇带的设计情况,每层平面被划分为4个区段。

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端的设置也根据各区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设置原则为:

①根据后浇带设计形成的施工区段,预应力筋自然分段,在后浇带处张拉,后浇带所在跨增加搭接段(○J轴线);其它轴线上的预应力筋在后浇带处,预应力短筋跨过后浇带在柱轴线处与长筋搭接。

详见图9.4.1-1。

②预应力长筋在后浇带处张拉,搭接段预应力筋在梁面变角张拉,张拉穴口处混凝土梁适当加固。

③分段的预应力梁,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张拉预应力筋,拆除梁底模;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张拉后浇带处预应力筋。

2)预应力筋、锚具等施工数据的设计

由于设计图纸不全,我方根据大量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用我局自己开发的预应力混凝土强度计算程序计算了本工程预应力工程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在不改变预应力建立的原则下,提出初步的工艺设计意见。

超长结构预应力筋采用交叉搭接法:

框架梁预应力筋的搭接在柱支座处,次梁的搭接在框架梁外侧,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分段时,一定要考虑预应力筋的损失。

根据以往工程实践,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的线形为正反抛物线,反弯点距梁端位置αl,抛物线方程为:

y=Ax2

式中跨中区段A=2h/(0.5-α)l2

梁端区段A=2h/αl2

α一般取0.15~0.2

根据抛物线方程计算出预应力筋的中心标高,标高间距定为1000mm,相应得出支架标高,作为施工控制预应力筋矢高的依据。

预应力筋在梁或板内对称布置,预应力筋或波纹管距梁边不小于40mm。

预应力筋张拉端处有不小于300mm的平直段,弧形梁端部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的端部切线。

3)预应力筋张拉靴口的设置

预应力筋在交叉搭接时,须在梁或板面预留张拉洞口,洞口处需设加强筋,并在张拉后恢复普通钢筋,用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闭。

4)张拉灌浆要求

混凝土张拉时强度应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80%,并不小于设计要求才能张拉。

预应力筋采用群锚群拉,我方将采用新的张拉工艺技术,扁锚预应力筋一起张拉;张拉控制应力

σcon=0.75fptk

张拉程序:

锚固,根据设计要求及预应力损失的大小,部分预应力筋可相应提高超张拉系数。

张拉顺序:

每层的每个施工区段内,先对称张拉纵横周边预应力梁,后对称张拉区域内预应力梁;梁内对称张拉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分级持荷超张拉,保证建立有效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尽快组织灌浆。

3主要施工要点

1)楼层预应力施工要求

本工程为超长连续结构,设计考虑了留设伸缩缝、后浇带等措施,施工中依此划分为若干施工段。

考虑到后浇带所在跨的环向预应力筋从混凝土浇筑到张拉时间跨度较长,为了防止预应力筋生锈,此跨预应力筋采用后穿工艺,浇筑混凝土时用波纹管内衬塑料管留设孔道,混凝土终凝后抽出塑料管并做好两端的封堵保护,张拉前穿入预应力筋张拉;其他环向径向为连续超长曲线配筋,后穿束较为困难,故梁内预应力筋同波纹管一同埋设混凝土中,采用先穿预应力筋束施工工艺。

2)预应力的穿筋、布筋施工要求

为确保混凝土分区条件下预应力施工的顺利进行,使普通钢筋、模板、混凝土的工序不与预应力穿筋工序发生矛盾,使普通工序与预应力工序合理交叉,特制定如下工序原则:

每区内先支设径向框架梁的支架模板,先绑扎径向框架梁,待径向框架梁预应力筋线形确定后,再绑扎环向框架梁及次梁;这样可避免梁交错处预应力筋被普通筋抬起或压下的矛盾,减少工序影响,加快施工进度。

3)承压板端部安装预留口的设置要求

待预应力筋穿设完毕,进行端部螺旋筋、承压板的安装,承压板必须按设计进行留设。

预应力筋采用凹形穴口时,用泡沫塑料填充穴口,用钢筋焊接固定锚垫板,防止偏位;

4)预应力筋张拉施工要求

张拉顺序:

根据施工缝留设、区段划分等因素,按批次、分阶段,由下向上逐层逐步对称张拉。

每区内先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径向预应力筋,再由中间向两边对称张拉环向预应力筋;最后张拉后浇带所在跨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张拉前,应以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设计强度的80%设计要求强度的试验报告单为依据,并收存作为张拉资料。

预应力筋初应力设定为0.10σcon,预应力筋张拉严格按事先设计的张拉顺序进行。

预应力张拉前,现场操作人应持有二次工艺设计张拉顺序图,并带好事先已计算完毕的各级控制应力下千斤顶压力表对应值(对应各操作的设备);带好有每一张拉束的计算伸长值及0.10σcon下理论伸长值的张拉记录单。

对端部不易安装千斤顶张拉的,采取变角张拉,张拉前,安装变角模块,使张拉变角不超过20度。

张拉采取分级超张拉,

锚固,千斤顶采用多次换行程以解决伸长值超过千斤顶行程的问题。

5)灌浆施工要求

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应及时灌浆,灌浆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

灌浆用水泥采用强度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掺加减水剂和膨胀剂,要求水灰比在0.4左右,以提高水泥浆的早期强度和保证水泥浆的强度达到规范中规定的不小于M30的要求;水泥浆的配比需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现场配置时严格计量,以保证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超过3%,拌和三小时后泌水率小于2%。

6)张拉口的封闭

灌浆完成后,按设计要求清理穴口,焊接穴口上的断筋,用比结构高一级的C4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

11.2.1.2质量保证措施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11.2.1。

表11.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侧向弯曲

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20

拉线和尺量检查

2

保护层厚度

+10

-5

尺量检查

3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位置偏移

5

尺量检查

4

预埋钢板

中心线位置位移

10

上表面平整度

5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构件两端锚固支承面平整度

2

5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

6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7

采用钢丝束墩头锚具钢丝下料长度相对差值

钢丝下料长度的1/5000,且不大于5

尺量检查

2建立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现场建立预应力专业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

负责从材料检验、过程控制、张拉、数据整理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制定预应力钢绞线进场检验标准、锚具进场检验标准、波纹管进场检验标准、螺旋钢筋现场加工检验标准、预应力筋、波纹管施工安装质量标准、混凝土施工要求、混凝土养护要求、预应力筋张拉前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张拉设备要求、张拉应力、伸长值量测要求、锚具张拉口施工处理、验收等指标,加强材料及工序质量验收。

3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与设计的结合,重点对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端部的构造处理,张拉顺序、张拉应力控制、伸长值的计算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沟通,并依设计要求,作必要的实验,取得可靠数据,以指导施工,为结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2)严格控制预应力钢绞线、锚具等预应力结构用材料的质量,材料进场后,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取得钢绞线的弹性模量、锚具的锚固效率系数等数值,特别是要多次张拉,对锚夹片的硬度、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材料进场后,要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将钢绞线架空堆放并覆盖好;要管理好进场锚具、钢绞线、夹片等材料,防止锈蚀,特别是雨季施工,更要注意预应力筋、锚具等预应力材料的防腐防锈问题。

4)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预应力筋的下料、并束、钢筋绑扎、穿波纹管、架立波纹管、焊接马凳、安装承压片、承压板、预应力筋的布设、张拉口的留设、混凝土浇筑、张拉、灌浆、封锚等诸多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严格的工序质量保证预应力工程的质量。

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用胶带、木塞封堵波纹管的灌浆孔、排气孔,外露预应力筋要用塑料布、胶带包裹严密。

波纹管接口处及破损处要用胶带密封严,防止漏水。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材料、浇筑质量的均匀性,振动棒不得紧贴波纹管振动,钢筋密集区,要事先留出振捣间隙,采用小棒(或加钢片)振捣。

切实作好各工序的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工作,并详细作好记录。

承压板后的混凝土要密实。

混凝土浇筑后,加强养护,防止收缩、温度裂缝发生,进而保证混凝土力学指标增长的统一均匀。

冬期施工,预应力张拉、灌浆要做好安排,时间安排在中午前后,并做好水泥浆的保温防冻措施,必要时掺加对预应力筋无腐蚀的防冻剂,单独配置满足冬期施工要求的灌浆配比,避免水泥浆受冻胀坏混凝土的事故发生。

11.2.2悬挑梁施工方案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11.2.2.1悬挑梁施工方案

本工程悬挑结构多,尤其是北侧2-2轴、3-3轴、4-4轴的悬挑梁长达6m多,为此,施工时应注意加在悬挑结构上的施工荷载不得大于设计活荷载。

为了确保悬挑梁结构的安全,我们拟采用卸载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施工荷载不放在悬挑梁上,而由结构柱承担。

施工示意图见图11.2.2。

悬挑梁模板拆除的时间为预应力张拉工作完成后。

11.2.2.2质量保证措施

1、桁架各部位杆件要经过计算确定,并增加50%的安全系数,确保能够承受上部结构施工时的施工及永久荷载。

2、混凝土浇筑时,要安排专人对桁架及模板变形进行监测,如变形超过设计值,则立即停止施工,并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措施。

3、首先将混凝土泵送至非悬挑端(J轴以南),然后再人工运送到悬挑部位进行浇筑。

4、悬挑梁混凝土浇筑时,多留置2组试块,用于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的确定,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方可拆除。

11.2.3后浇带施工方案及其质量保证措施

11.2.3.1后浇带的施工方案

1)根据设计规定,沉降后浇带在高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浇筑,收缩后浇带在结构施工完成60天后方可浇筑。

2)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要高出原结构混凝土强度一个级别的微膨胀混凝土。

3)后浇带做法详见图11.2.3-1、图11.2.3-2、图11.2.3-3、图11.2.3-4、图11.2.3-5。

11.2.3.2质量保证措施

1)浇筑采用混凝土泵送工艺。

2)浇筑前,将原结构表面进行凿毛,直至露出新骨料面,并将钢筋按设计图复位,清理、除锈。

底板后浇带内的积水、建筑垃圾全部清除。

3)将混凝土面清理干净后,在表面涂刷一层结构胶。

4)浇筑时,在封闭每条后浇带时,均应从一端浇筑到另一端,中间不留施工缝。

后浇带是地下室防水的薄弱环节,应确保后浇带处不渗漏。

5)在浇筑过程中,认真地把混凝土振捣密实,并进行收浆抹平。

6)注意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后浇带浇筑前变为悬挑结构,并将承担上部施工荷载,主次梁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直至最后一层浇筑完毕。

板拆除必须经经理部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行。

后浇带浇完后,要特别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1.2.4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11.2.4.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1地下室底板概况

一般地下室底板总面积约为6500m2,其中高层约3300m2,裙房约3200m2,底板总混凝土量约6000m3,混凝土量相对较大,且高层底板厚达1米,因此施工中将按大体积混凝土考虑。

2采用施工方法

施工中我们将采用分段施工,以减少一次混凝土浇筑量,延缓水化热高峰期,有利于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过大的问题。

底板施工段划分见第八章第8.3.2节。

3施工要点

大体积砼测温工作及其重要,所以在施工中必须由专职试验员定时坚持作好测温工作:

1)底板厚板砼温度通过在砼内埋设热电偶传感器,用测温仪量测的方法测量。

传感器埋设于厚板砼底部、中部和上表面,测温点平面位置、间距及编号。

2)根据砼水化温升规律确定测温时间大约为10—14天,测温阶段分为两个。

第一阶段—升温阶段:

自砼终凝后开始测温至砼最高温度;第二阶段—降温阶段:

自砼最高温度到砼中心温度40摄氏度左右。

各测温点的温度测量,升温阶段每两小时侧一次,降温阶段每8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测温人员及时将测温结果报项目总工,以便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4主要技术措施:

1)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42.5#水泥。

2)掺加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

3)掺适量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4)采用60天龄期试块强度作为检查达到设计强度的标准,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5)砼表面用草垫覆盖并浇水养护。

6)砼内掺加JEA膨胀剂,膨胀剂掺量按砼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后,易产生温差裂缝,施工时必须从混凝土配合比、气温、浇筑方式、养护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控制,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值而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对基础内外部进行测温,以及时掌握基础底板内部实际温度及变化情况,密切监视温差波动,作为指导养护工作的依据。

11.2.4.2质量保证措施

1墙板浇捣时,必须正确掌握基础底板内部实际温度及变化情况,密切监视温差波动,以指导养护工作。

2必须正确掌握墙板内混凝土的布料厚度,每层厚度不得超过500厚,必须进行分层分皮振实,密实,

3施工浇筑时,要密切注意混凝土流淌速度和流淌距离,及时加以振捣,严防漏振。

11.2.5基坑边坡保护方案

1目前现场情况

根据现场观察情况,本工程北面边坡用土钉墙进行了支护,其余几面边坡仅采用了喷射素混凝土防护,由于近日来合肥市连日大雨,导致喷射素混凝土防护的边坡有较大面积的塌方,施工前要重新进行边坡支护。

2边坡处理方案

边坡处理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已塌方的边坡部分,将土方挖除后,加大放坡系数,尽量采用自然放坡,以降低工程造价,如因场地限制实在不能放坡,则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土钉墙要进行专业设计,与业主协商后确定施工方案。

未塌方的边坡部分,将上部的土方部分挖除,以达到卸荷的目的。

同时,为防止雨水侵入边坡土层导致进一步的塌方,在已喷射的素混凝土表面抹一道20厚的防水砂浆,此方案应与建设单位进行进一步协商解决。

3基坑保护等级

基坑变形控制保护安全等级标准见表11.2.7

表11.2.7基坑变形控制保护安全等级标准

等级

地面最大沉降量及基坑壁水平位移控制要求

环境保护安全标准

一级

最大水平位移量≤0.25%H

离基坑H范围内有重要干线、水管和正在使用的重要建筑物。

二级

最大水平位移量≤0.6%H

离基坑H范围内有管线和一般建筑物。

注:

H为基坑开挖深度。

根据此表,本工程基坑应属于二级基坑保护。

其警戒值为20---25㎜。

4在基坑周围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20m,在距基坑周边不小于18米,布置监测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基坑开挖前进行监测点及基准点测量,测量至少两次,以取得初始值。

5施工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当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每天监测两次,当有事故征兆出现时,应连续监测。

支护施工结束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期间每周监测一次直至基坑回填土结束。

6本工程土方开挖工程和边坡支护工程已完成,为防止基底受到扰动,土方开挖时,在底部预留了200高的土层,在地基验槽前挖除。

该土层挖除后,边坡防护的底部要及时按照边坡设计方案进行支护,并设排水沟,雨水时及时抽水外排,防止边坡底土层因泡水而受到扰动,影响边坡安全。

7地下室外墙施工时,应尽可能留足施工操作面,当由于操作面过小,导致施工时刮擦边坡,影响边坡的安全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如在施工时,预先固定相应面积的竹胶板,施工时完成后,将竹胶板取出循环使用。

8应急措施

1)地面出现裂缝,顺裂缝注入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防止地表水灌入增加坑壁压力,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在裂缝外侧布置钢筋钉,增加抗拉力,稳固变形土体。

2)水平位移达到报警值,采用水平或斜支撑,在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采用脚手架加水平支撑,限制水平位移发展。

3)坡脚滑移,采用砂石草包堆叠坡脚,阻止坡脚继续滑移。

基坑底隆起,用砂石草包等增加坑底上覆荷载,平稳土压力,限止隆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