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7082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0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docx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

《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2011年12月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

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

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2)对心理学的理解(如何理解心理学)

☐心理学的源头:

沿着历史的隧道回溯心理学的演变历程,展示一个心理学的本源意义。

●《新大英百科全书》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之吻这也是我们对心理学的一种的普通理解——“人,认识你自己!

(3)对心理学的几种不正确的理解

心理学家知道你在想什么;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心理学家会催眠;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心理学就是日常生活的零散经验

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心理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自然科学

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2)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3)心理学是一门未来的核心学科

A.物质运动的规律决定的B.社会对心理学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决定的

C.科学提供的条件决定的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A、认识、情感与意志关系:

⏹认识----基础

⏹情感----动力

⏹意志----制约和影响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者是统一进行的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B、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的共同性部分—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的差异性部分—个性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的。

(1)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彩。

(2)既没有不带个性特征的心理过程,也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个性特征,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它们有机地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过程。

(二)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心理与行为的区别

⏹心理:

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

⏹行为:

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

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

⏹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

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对外部内部刺激的觉知。

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梦境

第二节心理学的源流

⏹一、心理学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哲学、教育、医学、军事等)

⏹孔子学记

⏹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

⏹第一部心理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论灵魂(Psyche)》

⏹他把灵魂分为三等:

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

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

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

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

Ø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成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公认威廉·冯特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科学心理学,父亲是哲学,母亲是生理学。

二、心理学理论派别

(一)构造主义学派

奠基人:

冯特;著名代表人物:

铁钦纳

●构造主义被称为心理化学

●主要观点: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心理是由三个基本元素:

感觉,情感和意象组成,进而综合形成了经验。

▪任务:

研究意识的构成因素,找出这些元素结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研究方法:

实验的内省

研究者控制刺激,让被试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应(按电钮等)或说出感受来。

(二)机能主义

时间:

20世纪初

创始人:

詹姆斯(WilliamJames)

著名代表人物:

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杜威(JohnDeway,1859-1952)

主要观点:

(1)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心理是人对环境适应的机能。

(2)认为心理不是感觉元素的复合,而是整体的,具有动态连续性,称为“意识流”。

(三)精神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

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创始人:

弗洛伊德(奥地利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有人把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并列称为改变20世纪的三大伟人。

之所以给弗洛伊德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发现了人的潜意识,并建构了精神分析学说。

(1)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指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的临床技术。

(2)早期理论:

潜意识假说(二部人格说)

他以潜意识为核心把意识层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

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

⏹前意识:

能够变为意识的东西,我们不会一直意识到这些记忆,但一旦有必要时能突然回忆起来。

⏹潜意识:

也称无意识,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

(3)后期理论:

三部人格学说

A.人格结构的组成:

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B、人格结构与意识结构

C.人格结构各方面产生发展进程论

(4)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而且影响了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等社会科学。

2、弗洛伊德所重视的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研究随范围、而且对个体行为的深一层认识提供了条件。

3、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经验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不足: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是以本能为核心构成的。

他把本能当成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早年曾和弗洛依德合作(心理学王国的王储),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1)人格结构

荣格的人格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意识或自我、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意识(自我):

个人能意识到的自身一切心理活动

个人无意识:

是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的。

集体无意识:

各种原始意象—人类、前人类物种经验、共同的符号和主题。

原型

集体无意识:

☐是荣格理论核心概念。

它是人类种系发展的整个的过程的沉积物。

种族各种原始意象。

☐原型:

这些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蛇,黑暗)神来之笔A>BB>C则A>C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原型,一种与特定原型相对应的情境出现时,出现本能冲动。

☐人格面具(persona)

☐阿尼玛(阴性基质)(anima)

☐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

☐阴影(阴暗自我)(shadow)

☐自身(self):

核心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他们处于和谐状态,即把人格统一起来,导致人格的统一、平衡和稳定。

(2)心理类型:

◆两种态度:

内倾和外倾

◆4种基本心理活动功能:

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两种心态和四种心理功能的不同组合表现为个性的行为模式,这就构成了荣格提出的8种个性性格类型。

◆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人格结构:

追求优越,克服自卑。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两个极端—溺爱和忽视

两类父母行为导致人成人后产生人格问题:

溺爱(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问题:

剥夺独立性,引起更强自卑感

忽视(过少的关注、放任)问题:

冷酷、怀疑、不懂爱,人际关系差

(3)出生次序研究

◆出生顺序头生和末生儿童受溺爱,自卑感强,依赖;老二最好

个人的心理状态因出生別而有不同,影响每个人认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对成人后的人际互动有很大的影响

(四)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创始人:

约翰-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

●产生于1913年,被称为是“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1、主要观点: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外显行为

(2)环境决定论:

刺激—反应(S-R)

(S-O-R)

⏹(3)反对内省,主张客观的实验方法

⏹(4)以动物为被试的行为研究结果适用于人的同类行为。

(五)格式塔心理学

⏹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主要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

反对构造主义。

意识不是许多构成因素的总和,整体行为也不是个别行为的联结。

主要观点:

{

(1)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

{

(2)强调知觉与意识的组织历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3)学习是“顿悟”了自身的动作与行为目标之间的关系。

(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是意义的发现与领悟。

(4)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知觉的心理组织,提出了许多知觉中的组织原则。

(六)人本主义(humanistic)——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潜能的发展、人的本性和人的尊严。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1、主要观点

(1)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者健康的人格。

(2)强调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的精英。

(3)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性美好,强调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

(4)强调环境和个体自我概念对行为的作用,强调人意志的作用。

⏹2、代表人物:

马斯洛:

自我实现;罗杰斯:

机体智慧

(七)认知心理学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的各种研究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使得认知心理学明确成为一种学说。

⏹认知学派就是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评价:

⏹和以往了心理学派不同,认知心理学不是由心理学家反对当时流行的某个学派而独立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

比如它既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同时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也予以承认。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

小结:

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

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创始人:

约翰-华生

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人本主义(humanistic);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三、心理学的谱系

(一)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social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psychology)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

⏹动物心理学(animalpsychology)学习心理学

(二)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健康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

⏹一、心理学研究的价值

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二、心理学研究的程序

(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2)确定研究对象(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4)选择研究方法(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

座位的选择(应用最广)

(二)调查法

⏹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类型:

问卷调查(问卷法)、访谈调查(访谈法)

⏹优点:

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高

⏹缺点:

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难以解释原因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资料:

个人的背景资料、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特点的资料

⏹搜集资料方式:

测验(人格、智力)、作品分析、谈话、问卷

⏹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施教,但资料缺乏可靠性。

如记忆误差、情感好恶。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组控制组

⏹现场试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五)心理测验法(六)教育经验总结法

四、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加强自我教育,成为合格教师。

(1)有助于我们确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有的放矢的发展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

(3)使我们学习一些学习的策略、与人相处的策略、心理调节的策略。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心理学有助于认识青少年各种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利用心理学的应用技能,提高教育质量。

4.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为学习其他师范性课程打好基础。

5.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提供心理学理论知识;提供心理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一节周围神经系统与心理(结合笔记、课件)

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

但脑并不能独立地产生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第二节脑的结构与功能(结合笔记、课件)

一、脑的结构

(一)脑细胞

(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结构

二、脑的功能

(一)大脑的功能

大脑左右半球分管不同的活动:

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活动

(二)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颅相说2、定位说3、整体说4、技能系统说5、模块说6、泛脑网络论

第三节脑与心理活动(重点)

一、脑发展与心理发展

(一)脑的进化

多细胞动物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随动物进化,神经系统也在不断进化。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出现真正的脑。

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更为完善。

灵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发展的高级阶段,类人猿的脑与人脑有396个相同点。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进化的特点:

(1)脑的相对大小变化

进化特点之一:

脑重占体重的比例增加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进化之二:

大脑新皮层的容积增大。

(3)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进化之三:

结构、功能更复杂.

(4)新机能区的出现。

例如语言中枢

(二)脑的个体发展

1、脑重量的增加

2.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与物质的脑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物质的脑为基础;以被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独立存在为前提

脑——“加工厂”客观现实——“原材料”

(二)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客观现实:

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五)人的心理在实践中发展

三、脑与认知

(一)脑与记忆

登录(注意)、巩固、再现

(二)脑与创造

1.打破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一种反应的准备状态,指人们在头脑中以一种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认识事物或解决的现象。

心理定势往往阻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

2.超越线形思维

线性思维追求连续性和逻辑性,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创造性发挥。

人类大脑可以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活动。

如:

发散思维训练

3.相信直觉

直觉是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形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出现的种种自然联想顺利而迅速地接通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与顿悟。

(三)脑与想象

想象指的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为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

想象是头脑中的实验,使我们可以制造新奇的产品,拓宽大脑的空间。

四、脑与情绪

1.脑调控人的情绪

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分涉及到情绪。

以海马为核心的神经环路,是一个负责情绪的神经框架,以后扩展为边缘系统。

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杏仁复合体与攻击行为、恐惧感相关。

2.情绪对脑的反作用

在极端、强烈情绪下的“大脑空白”

五、脑与行为(P51)

(一)脑与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的基础是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表现(四方面):

1.男性和女性在成熟时间上存在差异2.男女两性在脑结构上存在差异

3.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

4.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更少出现语言技能损失或障碍。

且女孩中发生读字困难、孤独症的更少。

(二)脑与智商

结论:

天才与常人在脑的先天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基础和前提,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和形成了天才的独特脑结构。

(三)脑与心身健康

大脑受损(外伤、脑震荡、脑溢血、脑萎缩)后,人的心理活动会受到严重破坏。

很多疾病是与脑的畸形有关。

六、脑与人格

(一)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兴奋与抑制)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建立在神经活动过程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

强、不平衡;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黏液质:

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

弱、不平衡

人的气质多为综合类型的,且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胆汁质的人具有精力旺盛、坦率、刚直、热情、开朗等特征。

但也容易出现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暴躁、任性、感情用事等特征。

他们的心理过程和活动具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多血质的人具有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喜欢与人交往等特点。

但也容易出现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化、敏感、浮躁、粗枝大叶、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2)

粘液质的人具有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忍耐力强等特征。

但也易形成冷淡、迟缓、固执、淡漠等特点。

抑郁质的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善于察觉细节,行动稳重、缓慢、持久,不喜欢交际等特征。

但也容易形成孤僻、敏感、多疑、忧闷、怯懦等特点。

(二)脑与千奇百怪的人格

脑与人格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1)大脑内的额叶与人格的关系最为密切

(2)额叶受损伤之后,病人一般无法做出计划和安排,难以完成有组织的复杂任务,表现为固执己见和行为不合时宜。

(3)额叶损伤病人表现出两类极端人格:

一是情绪多变、易怒、异常兴奋、攻击性强;二是极度冷漠,对事情漠不关心。

第四节脑功能开发

一、脑的分工与协调

(一)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二)大脑功能的渐次认识

人脑产生后的四次革命:

第一次“左脑革命”;第二次“计算机革命”20世纪50年代

第三次“右脑革命”20世纪80.90年代;第四次“全脑革命、全脑开发、全脑教育”

二、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一)保护和利用大脑

1.锻炼与大脑

运动是发展智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

(2)锻炼是大脑的一种积极休息方式

(3)锻炼还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健脑方法

(4)从保护大脑的角度来看,有规律的锻炼十分宝贵

2.睡眠与大脑

与创造有关;有助于记忆;

对学习有重要作用;对大脑有重要的营养作用

3.营养与大脑

早餐要吃饱吃好;注意营养平衡

4.烟酒与大脑

5.疾病与大脑

6.学习、记忆与大脑

第三章行为动力

第一节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一)什么是需要

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与机体内部需求有关)和外部(由环境决定)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物质与精神对象

(2)动力性一切动力的源泉

(3)社会性人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方式不同于动物

(二)需要的种类

1、按需要的起源:

生物需要;社会需要

2、按指向对象的不同: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模型)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的七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

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指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

如对食物、水、氧气、性和睡眠等方面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强烈。

2.安全需要:

指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免受恐吓和混乱的折磨等需求。

满足产生安全感,反之引起恐惧和威胁感。

典型的安全需要:

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职业安全。

3.归属和爱的需要:

指每个人都需要他人或群体的接纳、爱护、关注和支持。

需要满足产生归属感,感到温暖,反之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

人是社会性的,渴望得到爱和把爱给予别人。

4.尊重的需要

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名誉、权力、地位等)

(1)这种需要又分为:

自尊和他尊

自尊是相信自己的价值、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独立、自主。

他尊是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希望得到荣誉、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

若需求不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与无能感。

(2)自尊的形成:

、社会比较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

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

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

●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

   

●上行比较: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

产生辐射效应。

●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产生对比效应。

●下行比较:

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

   

●结论:

究竟与什么样的人比较最好呢?

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比较目标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微好于自己的人。

、成就感

、抱负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