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684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

2017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来,地处偏远、发展迟滞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身在资源、生态、文化等方面    的条件,步入了经济发展    。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把地处经济发展“神经末梢”的民族地区推到了开放开发的前沿和    的位置。

A.独一无二 快车道 枢纽

B.得天独厚 快车道 中枢

C.独一无二 主干道 中枢

D.得天独厚 主干道 枢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得天独厚:

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第一空,根据语境,少数民族地区在资源、生态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选择“得天独厚”合适;第二空,指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会加快发展,所以选择“快车道”;中枢:

指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枢纽:

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事物的关键部位;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

第三空,强调的是民族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选择“中枢”合适。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端午节的很多传统习俗活动正在逐渐淡忘,如兰汤洗浴、挂菖蒲、插艾蒿、扔灾、饮药酒等,致使端午节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韵味,着实令人遗憾和惋惜。

B.科学家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弗洛勒斯岛上新发现了比“霍比特人”年代更久远的古人类骨骼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

C.国花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象征符号,大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民意基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拥有国花属于约定俗成的,出于正式法定的少之又少。

D.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计算机、传感器和网络,产生一个包括几何空间三维和时间维的四维虚拟空间,它可以让使用者身临其境般地观察和触摸虚拟世界的事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主语残缺,去掉“致使”;B项,主语残缺,可以把“发现了”改为“发现的”;C项,句式杂糅,“属于约定俗成的”杂糅,可改为“属于……”或“是属于……”。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尽管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被称为诗人,但他们各自禀赋的诗心并不一样。

   ,   ,   ,   ,   ,   。

①汤显祖的戏剧既然是用诗体来写的

②其着力点却最终落在叙事说理上

③这正好呼应了前面提到的汤显祖最重视的真情、纯情、至情

④中国文学无法摆脱“诗主情,诗言志”的隐形文化逻辑

⑤而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是用诗体写成

⑥其着力点必然落在情字上

A.④①⑥③⑤②

B.①②⑤⑥④③

C.④⑤⑥①②③

D.①⑥③④⑤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上文中提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根据对应关系,下文也是先议论汤显祖,然后谈论莎士比亚;④①⑥谈论的是汤显祖的戏剧使用诗体的模式,最终落脚到“情”上;③句承接⑥句中的“情”字;⑤②根据“而”字,显然是和汤显祖进行比较,根据关联词语“虽然……却”提示,可知莎士比亚的戏剧重在说理。

4.下列诗句中与下边漫画最匹配的一项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根据漫画的内容,一群人在费力地爬山,有一个人站在山顶,山顶之人眺望远方,视野开阔,所以选择C项合适。

5.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A.兰事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C.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D.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挥毫指的是写书法或者作画;丹青指的是绘画艺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

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

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

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

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

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

入三蜀,从道士游。

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

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

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虽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

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

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

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

”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

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洗死,代洗为节度使。

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

“俱天子人,奚为相伤?

”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

“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

”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

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

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

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

“吾恐不得生谢天子。

”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

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6.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   售:

实现

B.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               叩:

攻打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望:

怨恨

D.吾恐不得生谢天子                     谢:

感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乐其土俗                       吾其还也

B.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           填然鼓之

C.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   欲以客往赴秦军

D.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         不足为外人道也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答案】

6.D

7.B

8.

(1)刘公年少时喜好学习,起初为孩童时,就稳重不喜欢玩耍,经常有所思虑谋划。

(2)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

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

9.勤学好思;胆识过人;善于辞令(文辞);顾全大局;治军有方;宽厚持重。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谢:

辞谢。

7.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音节助词;A项,代词,那里/语气副词,还是;C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D项,动词,担任/介词,被。

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关键词:

(1)重迟不戏:

稳重而不爱嬉戏;思念:

思考;计画:

谋划;

(2)惭:

感到惭愧;暴:

行暴行;交迹:

跨越边界;何问:

呵斥责问。

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文章的第2段可分析出刘昌裔勤学好问,有胆识;第3段可分析出他善辞令;第5段分析出他顾大局和治军有方。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①

张元干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

暮山新月两徘徊。

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

江边鸥鹭莫相猜。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②。

【注】①行在所,也称行在,也就是南宋皇帝巡幸所居之地。

②苏武系于匈奴,汉使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

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放还。

10.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发离别之情的?

请具体陈述。

11.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0.叙写不顾鼓催痛饮饯行的场面,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借新月徘徊于暮山之巅的景象,表达缕缕离愁;将那离愁比作迢迢秋水,情景交融。

11.作者劝慰朋友要抛弃一切疑虑,愉快地赴召;最后还借苏武鸿雁归来的典故祝愿作者此行一帆风顺。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写景,所以抒情方式可考虑景情关系,如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词人的朋友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人为他饯行,坐在榕树之阴,痛饮美酒,以壮其行。

二人依依难舍,全然没有顾及到叠鼓频催,促人登舟。

二人一直饮到暮色苍茫新月已经悄悄地徘徊于山巅。

离愁缕缕,有如秋水,二人不忍遽别。

友情之深,留恋之意尽在不言之中。

由月上暮山,到次日天明,晓帆将开,二人皆已醉意朦胧,纵然难舍,也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候。

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1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下片抒情,友人被召赴行,词人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也许可以为抗金贡献力量,现在友人全家都欢欢乐乐地走了,江上行船要忘掉一切疑虑,江边的鸥鹭也不要猜疑。

最后他借苏轼鸿雁归来的典故说明南宋朝廷的形势是好的,此去也许会一帆风顺。

词人和他的友人都是主战派,当时秦桧之流为了卖国求荣,陷害了许多爱国大臣,鉴于宇文德和被召、吉凶未卜,尚有隐忧,故词人写词鼓励他、宽慰他,同时也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词人襟怀坦白,眼界开阔,忧国之意常现于笔端,虽为送别之词,却未写一般的离愁别绪,政治上的志同道合使全词充溢着浩然正气和豪放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直栏横槛,           。

(杜牧《阿房官赋》)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苏轼《赤壁赋》)

(5)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6)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7)君子不以言举人,           。

(《论语·卫灵公》)

(8)沉舟侧畔千帆过,            。

(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1)术业有专攻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多于九土之城郭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晓镜但愁云鬓改         (6)梦回吹角连营

(7)不以人废言             (8)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易错字有:

繁霜鬓、麋鹿、云鬓。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壮 别

高彤练功戳伤了拇指,被送进了医院。

三九天,在院子里练背后接枪,手指都冻僵了。

枪尖笔直地扎在竖起的、胡萝卜似的指头上,指甲根劈成了两半。

消息传来,京剧团的同事纷纷去看望。

在医院扑了个空,又赶到小高家里。

小高光着头,只穿一身猩红的绒衣裤,眼望天空,把大枪朝上一扔,刷刷连走两个“鹞子翻身”,左手伸到背后,张开。

大枪翻个跟头,尖朝下箭似地落,银光在手的部位一闪,啪哒,掉在地上了。

没接住。

手,缠着血白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