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x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认21个生字。
会写“洛、榆、畔、帐”等1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缕缕”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姿态、婀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数学思考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问题解决
4.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能积极参与,学会表达和倾听。
5.充分想象,完成习作《二十年后回家乡》,运用借景、借物、借事,借人抒情的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情感态度
6.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并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和事物表达情感的。
7.摘录让你感动的词句,积累表达思乡的诗句,体会思乡思友之情。
单元重难点
重
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
点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王安石简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初备案
调整案
课前
训练
()分
古诗背诵
导课
()分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幻灯片2)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出示幻灯片3)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新
课
探
索
()分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幻灯4)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
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
再读。
课内训练
()分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光标引领说)
5.齐读
课内拓展
()分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
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
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
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课内小结()分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教
学
反
思
课题
5 古诗词三首
课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重点
想象意境,领悟诗情,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初备案
调整案
课前
训练
()分
古诗背诵
导课
()分
运用旧知巧导入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2、导入《秋思》《长相思》。
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两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
新
课
探
初读全诗明诗意1、自由读两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意。
3、初步了解两诗词异同。
两诗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
其中《长相思》是词。
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
三、品词析句悟诗情
(一)学习《秋思》
1、品读: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见”什么意思?
见到什么?
(秋风)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
“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家书”是什么意思?
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3)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
(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简介:
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4)朗读这句诗。
2、品读: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里的“开封”是什么意思?
(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
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2)“恐”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恐“说不尽”?
(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3)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
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
又会做些什么?
(4)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朗读诗句。
(二)学习《长相思》
1、品读上阕,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
读完上阕,你猜作者的“身”可能在什么地方?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读下阕,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读完下阕,你发现作者的心在哪里?
(故园)“故园”指什么?
“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
故园有什么?
想像说话。
3、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你有什么体会?
朗读这首词。
四、感情朗读促背诵
1、读:
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
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2、背诵:
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索
()分
课内训练
()分
背诵,默写《秋思》
课内拓展
()分
1、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
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
2、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
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课内小结()分
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6梅花魂
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难点
重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难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初备案
调整案
课前
训练
()分
三分钟口语训练
导课
()分
赏梅:
播放梅花图片
新
课
探
第一课时
二、品梅:
了解前人对梅的喜爱和赞誉
三、读梅1、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梳理文章脉络。
(1)请5位学生分别读五件事
(2)思考:
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4、品读: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并在文中简单作注解。
交流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读课题;
2、思考从疑问开始。
读了课题,你能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
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魂是什么?
)
3、小结: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围绕梅花魂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
作者要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梅花特点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
二、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
(3分钟)
2、学生交流
3、引导分析:
(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
)
(1)秉性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
(3)从中能知道“魂”“梅花魂”指什么了吗?
4、重点探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比喻中华民族?
”(10分钟)
(1)品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
”说说发现了什么?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秉性吗?
(2)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不肯低头折节”,说说你对“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理解,举例子说明。
(3)能发现两者的相通之处吗?
(4)阅读文章《花的秉性》、《我是中国人》,你认为那种花最能象征吉鸿昌的精神,为什么?
(5)小结:
由此可见,只有梅花那种愈压愈强的品格,才能代表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绝不低头,越是在困境中越勇敢坚决顽强的精神。
5、那么,外祖父讲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索
()分
课内拓展
()分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
(板书:
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
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
)
课内小结()分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 分外 失声
泪下 爱惜 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教
学
反
思
课题
7 桂花雨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初备案
调整案
课前
训练
()分
导课
()分
一、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
桂花雨是什么样的?
(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新
课
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3、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师板书: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1、爱桂花──香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香)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
(换字比较)
2、摇桂花──乐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
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
(乐)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
(动作、语言)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
_____,______纷纷落下来,_______都是。
我高兴地喊着:
“_________!
”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四、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4、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
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5、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6、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索
()分
课内训练
()分
课中测
课内拓展
()分
五、课外拓展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课内小结()分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教
学
反
思
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
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舞姿、潺潺、波纹”等词义;借联想与想象理解“婀娜、粼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初备案
调整案
课前
训练()分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导课
()分
初识作者,引入课题
1、示作者照片
认识这个人吗?
她叫谢冰莹,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
你能深情地读读吗?
轻轻地、深情地,让我们一起来。
2、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让我们走进课文——示题齐读,用心地读读,你会从字里行间找到一些答案。
新
课
探
二、初读感知,直抵中心
1、请大家用心地,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
2、能说说吗,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3、是啊!
作者难忘的有太多,太多!
让我们跟随作者记忆先走进故乡的美景。
(板书“景美”)
三、细品“思乡之情”
A、研读“景美”
1、出示: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自己轻轻读读,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你最喜欢的是——
小溪
能读出对小溪的喜欢吗?
垂柳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垂柳已变成一位——姑娘,是啊,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就是姑娘优美身姿,随风飘动;
读着读着,垂柳又变成——舞蹈家,婀娜的舞姿,那么美,那么自然。
垂柳还变成——画家,画笔一挥,粼粼波纹跃然纸上。
垂柳还变成——顽童,与流水尽情嬉戏。
是啊,垂柳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动作优美的舞蹈家,就像技艺高超的画家,在作者记忆中,是那样亲切,那样迷人!
指名读。
水鸟、流水
是啊,水鸟的声音是那样清脆,流水的声音是那样悦耳,你能读读吗?
指名读,女生齐读。
2、深情引读:
虽然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虽然故乡已多年未亲近,可那清澈见底的小溪依然流淌脑海——,婀娜多姿的垂柳依然飘荡眼前——,水鸟悦耳的鸣叫依然婉转耳边——,难怪作者深情地感怀——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日子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B、研读“事趣”
1、深深印在作者脑海的,除了美景,还有趣事(板书“事趣”),自由读2~4节,你的目光被那件有趣的事儿吸引住了。
2、生自由读。
3、出示: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句话,你们看到他们发现小鱼小虾、捕捉到鱼虾的惊喜了吗?
说说你都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学生闭眼想象并交流)
(2)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串串欢笑似乎还在耳边浮响,一幕幕情形还在眼前浮现,来,让我们回到那欢乐的一刻,齐读。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
(1)读着读着,你看到野花缀满小溪的情形了吗?
溪水会带着美丽的野花流向那儿呢?
(2)(流水载着的仅仅是野花吗?
)是啊,流水载着的不仅是野花,还有小女孩快乐的遐想,美丽的梦想!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
(1)如果你就是这位姑娘,能描述当时情形吗?
(2)生活是多么悠闲,多么有趣,那野花,那野菌,那茶树,为童年增添了缤纷的色彩,一起读读——
(3)事隔多年,回忆从前,那野花,那野菌的色彩依然清晰可辨,再来轻轻读读——
4、因为历尽趣事,所以,作者觉得,那段日子一直——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日子里,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C、研读“人和”
如此美景,如许趣事,都深深迷恋着作者,除了美景趣事,还有什么深深迷恋着这位水乡小姑娘?
1、爱我故居
(1)出示: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
老师很奇怪:
我家只有“低矮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阴暗,地面潮湿”,这样简陋的房子为什么作者会“非常喜爱”?
生:
这是我的出生地。
师:
是的,我来到世上第一眼看到的是这儿,度过欢乐童年的是这儿,在这间卧室,妈妈曾经——抱着我,让我安然入睡;曾经——念着歌谣,多么温馨,多么动听,曾经——给我讲故事,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滋润着我的心田。
师:
这间小屋曾经洋溢那许多欢乐与温馨,怎能不令我喜欢?
读
师:
故居还有一处特别令我留恋,那是——
生:
父亲书房景致迷人。
(2)出示: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
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
师:
来,自己去感受一番书房的景致,自由读读。
师: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样的房子前,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相机多个读读。
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
师:
在作者眼里,故乡的日出是美的,故乡的清风是美的,更美的是——那就是常年萦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