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605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7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生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生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生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生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docx

《生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docx

生理学

生理学

A1型题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D)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2.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D)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3.人体内02、C0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数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C)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

5.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E)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6.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B)

A.12倍

B.30倍

C.50倍

D.70倍

E.90倍

7.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Na+浓度的(C)

A.1倍

B.5倍

C.12倍

D.18倍

E.21倍

8.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

A.2个Na+移出膜外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9.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一钾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B)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钠泵可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人膜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

11.近代生理学把兴奋性的定义理解为(C)

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剌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剌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C.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动作电位即兴奋性

12.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C)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剌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刺激的频率

13.刺激阈值指的是(C)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剌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剌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14.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D)

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成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一超常期一低常期一相对不应期

15.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6.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B)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17.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E)

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

1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

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19.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

A.K+

B.Na+

C.Cl-

D.Ca2+

E.Mg2+

20.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C)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21.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B)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2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B)

A.K+

B.Na+

C.Cl-

D.Ca2+

E.Mg2+

23.人工地减小细胞浸浴液中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2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超射值

2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超射部分等于(B)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和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减去后电位

26.阈电位是指(D)

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7.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剌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8.神经一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D)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γ一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一羟色胺

29.安静时运动神经未梢的囊泡(B)

A.不释放乙酰胆碱

B.有少数囊泡随机释放

C.有少数囊泡依次轮流释放

D.每秒钟约有107个乙酰胆碱分子释放

E.每秒钟约有200~300个囊泡释放

3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未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B)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31.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稍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

A.Ca2+

B.Mg2+

C.Na+

D.K+

E.Cl-

32.兴奋通过神经一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B)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33.神经一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C)

A.磷酸二酯酶

B.腺昔酸环化酶

C.胆碱酯酶

D.ATP酶

E.胆碱乙酰化酶

34.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C)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美洲箭毒

D.六羟季铵

E.四乙基铵

35.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弛剂是由于(A)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E.抑制终板膜的离子通道开放

36.相邻细胞间直接电联系的结构基础是(A)

A.缝隙连接

B.紧密连接

C.突触连接

D.终板连接

E.非突触连接

37.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B)

A.肌原纤维

B.肌小节

C.肌纤维

D.粗肌丝

E.细肌丝

3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B)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39.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质指的是(D)

A.肌凝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E.肌凝蛋白和原肌凝蛋白

40.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包括(E)

A.肌凝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肌钙蛋白和肌纤蛋白

E.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4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D)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42.下面关于肌凝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E)

A.粗肌丝主要由肌凝蛋白组成

B.肌凝蛋白分子分为杆状部和球状部

C.杆状部朝向M线而聚合成束

D.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表面,形成横桥

E.横桥可与肌钙蛋白呈可逆性的结合

43.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B)

A.肌小节长度缩短

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D.相邻的Z线互相靠近

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44.按照滑行理论,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B)

A.肌凝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肌钙蛋白I

D.肌钙蛋白T

E.肌纤蛋白

45.骨骼肌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

A.Na+

B.Cl-

C.Ca2+

D.K+

E.Mg2+

46.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D)

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47.安静时在体骨髓肌肌小节的长度约为(B)

A.1.5~1.6μm

B.2.0~2.2μm

C.2.5~3.0μm

D.3.5~4.0μm

E.以上都不是

48.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不包括(D)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

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台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49.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B)

A.被动张力

B.前负荷

C.后负荷

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50.肌肉收缩时,如后负荷越小,则(D)

A.收缩最后达到的张力越大

B.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越迟

C.缩短的速度越小

D.缩短的速度越大

E.完成的机械功越大

51.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B)

A.发生叠加或总和

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C.幅值变大

D.幅值变小

E.频率变低

5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分子数目最多的是(C)

A.核酸B.糖类C.脂质D.蛋白质E.ATP

53.常用的Na+通道阻断剂是(A)

A.河豚毒B.异搏定C.哇巴因D.四乙基铵E.Mn2+

54.常用的K+通道阻断剂是(B)

A.河豚毒B.四乙基铵C.哇巴因D.异搏定E.Mn2+

55.常用的钙通道阻断剂是(C)

A.箭毒B.阿托品C.异搏定D.四乙基铵E.河豚毒

56.膜的主动转运是借助于膜上(C)

A.载体蛋白的耗能过程

B.通道蛋白的耗能过程

C.泵蛋白的耗能过程

D.泵蛋白的非耗能过程

E载体蛋白的非耗能过程

57.蛋白质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E)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作用

5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D)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泵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作用

59.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D)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泵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作用

60.钠泵的作用是(A)

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

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将Na+泵入细胞内

D.将Na+和K+泵入细胞内

E.将Na+和K+泵出细胞外

61.Na+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是(C)

A.异搏定B.D600C.哇巴因D.四乙基铵E.Mn2+

62.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C)

A.通道蛋白与调节蛋白

B.泵体蛋白与载体蛋白

C.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

D.通道蛋白与泵蛋白

E.调节蛋白与泵蛋白

63.关于钠泵的论述,哪项不正确?

(B)

A.又称为钠一钾泵

B.排出K+摄入Na+

C.转运Na+、K+过程是耦联的

D.是一种ATP酶

E.对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变化敏感

64.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E)

A.脂质B.糖类C.胺类D.核酸E.蛋白质

65.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和复极化期的K+外流属于(C)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或出胞作用

E.主动转运

6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

A.K+B.Na+C.Ca2+D.Mg2+E.Cl-

67.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B)

A.去极化B.超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除极化

68.锋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D)

A.去极化B.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

6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C)

A.低常期B.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D.相对不应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70.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B)

A.细胞受阈下刺激时产生

B.有短的不应期

C.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有关

D.电紧张性扩布

E.可以总和

71.局部兴奋的产生是由于(B)

A.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刺激使细胞膜轻度去极化

C.膜自身去极化反应

D.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

E.膜自身超极化反应

72.终板膜上的受体是(C)

A.M1受体B.M2受体C.N受体D.α受体E.β受体

73.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D)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

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

74.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C)

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75.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贮存(E)

A.Na+B.K+C.H+D.Cl-E.Ca2+

7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E)

A.肌膜B.肌质网C.横管系统D.纵管系统E.三联管结构

77.骨骼肌中Ca2+的结合位点是(D)

A.肌纤蛋白

B.原肌凝蛋白

C.肌钙蛋白亚单位I

D.肌钙蛋白亚单位C

E.肌钙蛋白亚单位T

78.在一连串刺激中,后面一个刺激落在肌肉前次收缩波的收缩期内引起的收缩为(E)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性缩

E.完全强直性收缩

79.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决定于(C)

A.刺激方式

B.刺激类型

C.刺激频率

D.刺激时间

E.刺激强度变化率

80.组织液与血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E)

A.Mg2+B.Na+C.Cl-D.有机酸E.蛋白质

81.体液中蛋白质浓度高低顺序是(B)

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E.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

82.50Kg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与血量分别为(B)

A.40L与3.5LB.30L与3.5~4L

C.20L与4LD.30L与2.5LE.20L与2.5L

83.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恒定主要是指细胞外液(D)

A.温度37℃,pH7.15~7.35,渗透压313mOsm/L

B.温度38℃,pH7.35~7.45,渗透压250mOsm/L

C.温度37℃,pH7.15~7.35,渗透压250mOsm/L

D.温度37℃,pH7.35~7.45,渗透压313mOsm/L

E.温度38℃,pH7.0~7.40,渗透压280mOsm/L

84.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

A.白蛋白B.α-球蛋白C.β-球蛋白

D.γ-球蛋白E.纤维蛋白原

85.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哪种缓冲对(C)

A.KHCO3/H2CO3B.K2HPO4/KH2PO4C.NaHCO3/H2CO3D.Na2HPO4/NaH2PO4

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86.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的(B)

A.髓系干细胞B.多能造血干细胞

C.淋巴系干细胞D.基质细胞E.成纤维细胞

87.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K+浓度升高是因(A)

A.Na+-K+泵活性逐渐消失B.溶血C.缺O2

D.葡萄糖供应不足E.衰老红细胞增多

88.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C)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89.血小板少于50×109/L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现出血斑点主要是由于血小板(C)

A.不易聚集成团

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减少

C.不能修复与保持血管内膜完整性

D.血块回缩障碍

E.以上都不是

90.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D)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D.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E.激活因子Ⅸ的途径不同

91.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引起?

(A)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与TXA2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与PGI2

C.血小板磷脂胶粒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与TXA2

E.受损伤组织释放ATP与PGI2

92.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始于(E)

A.Ca2+的参与B.磷脂胶粒反应

C.血小板聚集D.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E.激活接触因子Ⅻ

93.血凝块回缩是由于(D)

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

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D.血小板的回缩蛋白发生收缩

E.以上都不是

94.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B)

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和骨髓D.肺E.淋巴结

95.血浆中最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是(A)

A.抗凝血酶ⅢB.C1抑制物C.α2-巨球蛋白D.肝素E.肝素辅因子Ⅱ

96.血型是指:

(B)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97.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E)

A.A抗原B.B抗原C.无抗原D.A和B抗原E.H抗原

98.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D)

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ⅢD.因子ⅣE.因子Ⅹ

9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

从ABO血型系统考虑此人血型为(D)

A.A型B.B型C.O型D.AB型E.A1型

100.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在(C)

A.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B.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C.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D.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E.以上都不是

101.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A)

A.因子Ⅹ被激活的主要途径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血小板3因子是否参加而不同

E.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102.关于比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A.红细胞>血液>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

C.血浆>血液>红细胞

D.红细胞>血浆>血液

E.血液>红细胞>血浆

103.能使凝血酶灭活的物质是(C)

A.柠檬酸钠B.EDTAC.抗凝血酶Ⅲ

D.肝素E.草酸钾

104.在白细胞中,免疫细胞主要是指:

(B)

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

105.输血时下列哪一种血型的人不易找到合适的给血者?

(D)

A.O型,Rh阳性B.A型,Rh阴性

C.B型,Rh阳性D.AB型,Rh阴性

E.AB型,Rh阳性

10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B)

A.RBC不被受血者RBC所凝集

B.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RBC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与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

E.血浆不被受血者RBC凝集

107.当A型血的人的红血球和B型血的人的血清相混时,红细胞发生:

(C)

A.凝固B.叠连C.凝集D.粘着E.吸附

108.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原理是(B)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与血浆中Ca2+结合成不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E.加强纤溶酶的活性

109.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

(D)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E.受损伤组织释放ATP

110.血液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D)

A.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

111.纤溶的基本过程是:

(A)

A.纤溶酶原激活与纤维蛋白降解

B.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与纤溶酶原激活

C.纤溶酶形成与抑制物的释放

D.纤溶酶原激活物质形成与抑制物释放

E.纤维蛋白形成与纤维蛋白降解

112.某人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其血型是(D)

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

113.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C)

A.Ca2+B.组织因子C.接触因子D.X因子E.V因子

114.某人血清仅含有抗A凝集素,他的血型是:

(C)

A.A型B.AB型C.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

115.正常人血浆pH值为:

(C)

A.6.35~6.45B.7.05~7.15C.7.35~7.45D.7.65~7.75E.8.35~8.45

116.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