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01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docx

吉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论学习纲要题库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纲要

(一)对象任务与教学发展

一、填空

1.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学著作。

3.席勒以及他的弟子莱茵把赫尔巴特教学四阶段改造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与运用。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5.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教书育人的思想。

6.钱梦龙老师的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三主”理论,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二、名词解释

1.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2.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则是一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3.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教学论,观后)

4.课程: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5.课程论:

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简答

1.简要介绍《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

《大教学论》不仅谈到狭义的教学问题,还谈到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相互关系和各自的任务,涉及教育制度。

因此,确切的说,《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教学法等。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时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最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

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题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3.你对语文的“工具性”是怎样理解的。

  语文是工具,但不是物质性的工具,而是负载文化的工具,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工具。

语文是听说读写、信息输入输出的工具,语文还是思想交流的重要交际工具。

4.你对语文的“人文性”是怎样理解的。

  语文的“人文性”是指,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表现,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5.简要介绍《学记》。

  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它以精炼的语言,较全面的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方式方法等。

四、论述

1.论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一:

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理论。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1949年前后,学习苏联的教育学,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课程论学科才逐步恢复起来,有些人就把课程论纳入教学论之中。

这种理论又称“大教学论”。

  

(2)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改革开放以来,吸收西方的课程论思想,又产生了课程论包含教学论的理论。

认为教学的根本问题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只是课程论的延伸,应该附属于课程论。

这种理论又称作“大课程论”。

  (3)相互独立论:

另一些学者提出,课程研究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课程论是独立于教学论的一门教育学的下位分支学科。

在教育学这门应用知识领域中,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同属其下位的平行理论。

  (4)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相互独立的主张,在促进课程与教学研究发展的同时,也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加剧了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互相割裂的倾向。

于是,人们冷静分析和探讨后,提出了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新主张。

  二:

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正通过整合,达到统一。

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把课程论和教学论统一为“课程与教学论”,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标志,在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原理来源于语文教育实践,反过来也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二:

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开展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教育实践,可区分为管理,研制和应用三种类型。

(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行政对语文课程和教学过程的计划、实施和监督的组织行为。

(2)语文课程研制实践:

是指教育行政官员、课程与教学专家和语文教师,有组织的编制语文课程和教学材料,组织语文课程和教学实施,开展语文课程和教学评价活动等。

(3)语文教学应用实践:

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语文课程和教学计划,使用语文课程和教学材料开展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这三种实践是密切相关和紧密联系的。

  三: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组织教育管理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和语文教师联合开展研究和实践,是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语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师生将逐步成为语文课程的研制者、应用者和评价者,实现管理、研制和应用的一体化。

(二)语文课程性质目标

一、填空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物质性的;二是活动性的;三是关系性的。

3.“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

4.“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

5.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最初是作为蒙学诗歌读本,流传很广,和《三字经》等合称为“三、百、千、千”。

6.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作为文选教材成为“四书”、“五经”的补充读物。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和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语文课程现象:

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指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4.语文课程规律:

语文课程的规律是指在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5.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开展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教育实践,可以区分为管理、研制和应用三种类型。

三、简答

1.简介“四书”、“五经”。

  四书:

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

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

自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学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和五经成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圣人和经典,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五经”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1)导向作用

(2)推进作用(3)控制作用(4)评价作用(5)管理作用

3.简介《三字经》。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容量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

在编制方面,采用三字一句,押韵成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

该书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4.简介《百家姓》。

  相传为北宋人所编。

全诗集姓氏5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隔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

5.简介《千字文》。

  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

全书对仗工整,押韵自然,四字一句,共250句,恰为千字,字均拓取王羲之手书。

四、论述

1.论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具体表现为:

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和管理作用。

  

(1)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可以使期望明晰,使教育任务明朗化,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有效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推进作用:

对教师来说,认识和明确教育目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使教师在总体上和教学基本思路保持一致,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对学生来说,认识和明确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感。

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还会增强学习的成功感,对学生的前进有激励作用。

  (3)控制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控制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节。

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进行。

  (4)评价作用:

语文教学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尺度,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尺度之一,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价课程目标自身合理性的重要反馈信息。

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来自于课程目标。

  (5)管理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给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可检查、可评定的标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即明确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方向和指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可以实施较为符合教学实际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管理和指导。

2.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听说读写、信息输入输出的工具,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表现。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他区别于其它工具。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一切学科的基本属性。

其它学科都是把语言作为教学的工具,语文则是把掌握和运用这种工具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

另外,语文是工具,但不是纯物质的工具,而是负载文化的工具,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工具,还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概念,从语文素养的高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三)语文课程设计之一

一、填空

1.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务纲要》,决定实行分科教学。

2.1923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是我国具有体现各学科教育思想的指导性文件的开始。

3.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国文课程标准》。

4.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确定语文学科的名称为语文。

5.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和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是我国建国后第一套较为规范、完备的分科式语文教学大纲。

6.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的文件是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二、名词解释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设计有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课程设计,中观层次的课程设计和微观的课程设计。

2.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或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3.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的物质体现形式,它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编订的。

4“三百千千”:

有人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为“三百千千”。

(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千家诗》最初是作为蒙学诗歌读本,流传甚广。

5.《古文观止》:

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之一。

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写,时间跨度2000余年,选文200余篇,编选体系基本上整体按时代分,同一时代按作家分。

影响大,流传久。

6.语文课程规律:

是指语文课程及其结构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三、简答

1.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性质:

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是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1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  2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规律

  3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3.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语文教材具有

(1)德智启迪

(2)语文历练(3)语文积累(4)知识扩展等功能。

4.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

  

(1)范文系统

(2)知识系统(3)实践活动系统(4)助读系统。

5.古代语文教材有哪些?

  我国古代语文没有单独设科,就教育功能来看,识字课本和文选属于语文教材的范畴。

  我国古代的识字课本最具代表性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特点就是集中识字和韵文化。

后来发展到用诗歌选读兼作识字课本,如南宋刘克庄、明末清初王相选注的《千家诗》,清·孙洙编的《唐诗三百诗》等。

汉以后,文选之风盛行。

如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宋·真德秀的《文章正宗》,谢枋德的《文章轨范》,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楼肪的《古文标注》,清·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等。

6.教师灵活运用,适当调整教材的方法有哪些?

  

(1)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在教材研究中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2)自组单元,显示新意。

  (3)适当抽换教材,抽掉一些失去生命力的内容,补充一些时代色彩强烈的内容,保持教材的时代感和鲜活性。

四、论述

1.论述为什么“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1)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转向主要关注教什么。

传统教育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范畴。

现在我们主张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起来,以教什么为主导因素。

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是教师教学,而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教学被课程所控制,课程也逐渐孤立、封闭。

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者。

  

(2)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狭窄切艰深,对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

教学大纲关注的是优秀学生,而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全体学生。

  (3)课程目的从主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我国课程改革中各学科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性文件。

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使用语文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开发、创造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

  

(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

了解编者意图,包括整套教材及其各个局部的编辑意图。

编辑意图体现在编写体系和整体结构中,任何一项教学内容都要放到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中来确定它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掌握教材的编辑体系和整体结构,是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的关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第一要素。

  

(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

只有熟悉整本书,明确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各单元的内容,设计教学才能成竹在胸。

主要表现在单元处理艺术和篇章处理艺术上。

要特别注意:

1根据教学单元指定学期教学计划。

2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与课外自读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

3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

  (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

语文教材除课文阅读外,还有语文知识、练习题、参考资料等内容,以及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材料,语文教师要全面掌握,统一安排。

常用的方法有:

1目标导向式2比较式3化繁为简,化难为易4突出特点,加深理解5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

  (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

教材是相对稳定的,语文教师要灵活对待教材,适应不同的、变化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

主要方法有:

1在历史性的教材中注入新的观点2自足单元,显示新意。

3适当抽换教材。

五、分析

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谈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答:

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深层次的,隐性的爱国行为。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语文的要求。

  2针对现代语文教育现状,由于语文教学没与规律对接,导致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对语文失去兴趣,缺乏学习自信心,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3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产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强的意志,让学生有信心且有兴趣学好语文。

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训练,树立典型激发学习,教师正面的示范作用。

只有这样,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才能使语文学习顺利进行,并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标准。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与认识。

  答:

1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语文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体现现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即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例如:

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是什么,自然需要怎样的呵护,采取什么策略与智慧才利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等等,从而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这一标准体现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反映。

语文教材内容的时代气息应洋溢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育要用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育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尊重多样文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

四、语文教学设计

一、填空

1.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分为引导、指点和指向三种形式。

5.新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强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6.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名词解释

1.语文教学设计:

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订语文教学规划。

2.合作学习:

是同“个体学习”相对而言的,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

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教学价值判断。

对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的评价,称为语文教学评价。

三、简答

1.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等。

2.简述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

包括语文师资水平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构建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3.简述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4.简述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1)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3)依据教学内容

  (4)依据教师素质(5)依据学生特点(6)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5.简述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优化组合原则

6.板书图示的美感要素

  

(1)简洁美

(2)含蓄美(3)缜密美(4)映衬美(5)流动美(6)奇异美(7)形象美

7.简述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

  

(1)测定学习成绩

(2)鉴定学习效果(3)检验管理水平

  (4)获取反馈信息(5)预测发展方向

四、论述

1.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教育哲学、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与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要,制定语文教学规划。

其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是共同的习得、体验和创作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双方真正的平等,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2)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应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我们同时要注重开发血色很难过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论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将会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取代。

  二:

(1)自主学习,是同“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对而言的。

自主学习有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