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745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生物.docx

《古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生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生物.docx

古生物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第二节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

一、化石

二、化石的形成条件

三、化石化作用

四、化石的保存类型

第三节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

一、分类单位

二、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

三、古生物学分类系统

 第四节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演化

二、物种的形成

三、化石进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第五节 生物与环境

 一、生物的环境分区

 二、生物的生活方式

 三、影响生物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

 四、生物群落与生物埋藏

第二章 古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Protozoa)筵亚目(FUSlllinina)

 一、概述

 二、筵壳的基本形态和构造

 三、蜓亚目的分类

 四、筵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纲(Antllozoa)

 一、概述

 二、四射珊瑚亚纲

 三、横板珊瑚亚纲

四、珊瑚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

一、概述

二、腕足动物的基本特征

三、分类

四、腕足动物生态及地史分布

 第四节 软体动物门

一、概述

二、双壳纲(Bivalvia)

三、头足纲((:

ephgdopoda)

 第五节 节 肢动物门(Anllropoda)三叶虫纲(Trilobita)

 一、概论

 二、三叶虫的硬体构造

 三、三叶虫的分类

 四、三叶虫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第六节 半索动物门(Hemiclaordata)笔石纲(Gralatolithina)

 一、概述

 二、笔石纲的基本构造

 三、分类

 四、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第三章 脊索动物及古植物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概述

二、鱼形动物

三、两栖纲(Amphibia)

四、爬行纲(Reptilia)

五、鸟纲(Aves)

六、哺乳纲(Mammalia)

 第二节 古植物学(Paleobotany)

一、概述

二、高等植物——维管植物的形态和结构

三、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四、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

五、石松植物门(Lycophyta)

六、楔叶植物门(Spenophyta)

七、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

……

第四章 沉积相和古地理

第五章 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

第六章 前寒武纪

第七章 早古年代

第八章 晚古生代

第九章 中生代

第十章 新生代

参考文献

古生物地史学是地质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系统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生物类别的结构、生态、生存环境和演化特征;地质历史中古大陆的生物进化史、沉积发展史和构造演化史及全球性有机界和无机界和重大事件概况。

使学生掌握地球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生物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历史地质学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地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第一章古生物学绪论

 1.掌握化石的定义、古生物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过程、化石保存类型、原地埋藏、异地埋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特点及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3.了解物种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各因素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说起的作用

 4.了解生物绝灭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5.掌握生物学的分类单位、生物命名法则、古生物的主要分类系统及主要分类单元。

 6.掌握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古生物学研究的地质意义及作用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分类依据

 2.有孔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态环境

 3.熟练掌握“虫筳”亚目的一般特征、研究方法、主要基本构造和切面方向,

“虫筳”的生态及其地史分布、演化特征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1.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分类依据;

 2.掌握珊瑚纲的一般特征、珊瑚骨骼的形成过程及其软体的关系;

 3.掌握珊瑚的主要硬体构造;珊瑚的生态及其地质意义

 4.熟练区分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

第四章软体动物门

 1.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分类概况、生态及其地质意义

 2.掌握腹足纲的主要鉴定特征;

 3.掌握双壳纲的一般特征及主要硬体构造;

 4.掌握头足纲的一般特征及外壳类的基本构造、缝合线的演化特征

第五章节肢动物门

 1.了解节肢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分类概况;

 2.掌握三叶虫纲一般特征及头甲和尾甲的基本构造;

 3.掌握三叶虫的主要生态特征和地史分布。

 4.掌握介形虫壳体的形态结构特征

 5.了解介形虫的地史分布、生态特征

第六章腕足动物门

 1.了解腕足动物门一般特征;

 2.掌握硬体外部和内部的构造;

 3.能熟练区分腕足类与双壳纲的硬体;

 4.了解腕足类的生态和地史概况

第七章笔石动物

 1.掌握笔石动物骨骼的基本构造、地史分布、主要演化趋向

 2.区分树形笔石类与正笔石类的形态、结构差异

第八章牙形石

 1.掌握牙形石的一般特征

 2.掌握各类牙形石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九章古植物

 1.掌握高等植物的一般特征及根、茎、叶的主要形态和结构特征;

 2.了解高等植物的分类、主要特征、生态和地史分布;

 3.掌握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4.掌握叠层石的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及环境

第十章孢子花粉

 1.掌握植物孢子、花粉的形态、结构、极性特征

 2.学会孢粉分析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地史学绪论

 1.掌握地史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地史学发展的历史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任务和定律

第十二章地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掌握岩层、地层、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地层的接触关系

 2.掌握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建立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晓各种地层单位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熟悉冰川环境、河流环境、湖泊环境;三角洲环境、滨海环境、浅海环境、次深海和深海环境等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5.掌握历史大地构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的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掌握板块学说、槽台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的沉积、构造特征,熟悉古板块边界的各种识别标志。

第十三章中国古大陆的形成和生物记录

 1.了解前寒武纪的时限和内部划分

 2.了解中国古大陆原型的形成过程,掌握元古宙后期中国古板块格局和一般特征

 3.掌握震旦纪的沉积古地理和古构造特征,了解前寒武纪的生物特征和化石记录。

第十四章寒武纪

 1.掌握寒武纪生物的面貌特征

 2.掌握中国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沉积分布特征

第十五章奥陶纪

 1.掌握奥陶纪生物面貌特征

 2.掌握中国奥陶纪的古地理格局及沉积分布特征

第十六章志留纪

 1.掌握志留纪生物界面貌的变革特征

 2.掌握中国志留纪的古地理格局及沉积分布特征

第十七章加里东构造阶段地史特征概述

 1.掌握全球加里东构造阶段大地构造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2.掌握早古生代生物面貌特点

第十八章泥盆纪

 1.掌握泥盆纪生物界的面貌

 2.掌握中国泥盆系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特点

第十九章石炭纪

 1.掌握石炭纪生物界的面貌

 2.掌握中国石炭系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特点

第二十章二叠纪

 1.掌握二叠纪生物界的面貌

 2.掌握中国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及沉积特点

第二十一章海西构造阶段的地史特征概述

 1.掌握海西构造阶段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2.掌握晚古生代时期生物演化与绝灭特征

第二十二章三叠纪

 1.掌握三叠纪生物界的面貌特征

 2.掌握中国三叠纪的海陆分布及沉积特征

第二十三章侏罗纪

 1.掌握侏罗纪生物界的面貌

 2.掌握中国侏罗纪古地理格局及沉积特点

第二十四章白垩纪

 1.掌握白垩纪生物界面貌

 2.掌握中国白垩纪地质特征

第二十五章古近纪、新近纪

 1.掌握古近纪、新近纪的生物面貌特征

 2.了解我国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分布及发育特点

第二十六章第四纪

 1.了解第四纪生物面貌

 2.掌握我国第四纪的地质特征

第二十七章中、新生代地史特征概述

 1.掌握中、新生代全球板块漂移及海、陆变化特征

 2.了解中、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八章地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1.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地质事件、地质发展节律及其与各圈层的耦合关系

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上有古生物地史学的有关内容

姓名班级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闭卷(满分100)

(220401—2、220404—5、240401—2、240407)

一、填空(填在题签中,每空0.5分)(14分)

1.岩浆岩分类表是根据岩浆岩的()含量和()组成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大类;又根据岩石的()和()将每大类分为侵入岩、浅层侵入体和喷出岩等。

2.地球的外部层圈包括:

(),(),()。

3.标准化石具有(),(),()等特点。

4.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是()岩常见的结构,显晶粒状结构是()岩的结构。

5.布格重力异常主要反映地表以下()特征,是研究地壳结构、构造和矿产资源的重要信息。

6.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原则包括:

(),(),()。

7.倾斜岩层的产状可用()、()和()三要素来确定。

8.类地行星包括:

()、()、()和()。

9.某地发生了一次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地震波是(),其次是(),最后才是()。

10.在大气循环中,低压中心的气温(),而高压中心的气温()。

二、选择(将所选答案填在括号中)(10分)

1.下列哪种海蚀地形的顶面代表平均高潮线的位置()。

a.波切台上部;b.海蚀崖的顶部;c.海蚀槽的顶部;d.海成阶地的顶部

2.大气圈中,对外动力地质作用影响最大的次级层圈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3.根据鲍文的连续反应序列,矿物的结晶先后顺序依次为()。

a.钙长石、中长石、钠长石;b.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c.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

4.长石砂岩比石英砂岩离母岩的距离()。

a.更远;b无一定规律;c..更近

5.随着离开洋脊距离的增加,深海沉积物的厚度和年龄将随之而()。

a.无规律;b.逐渐变小;c.基本不变;d.逐渐增大

6.大气圈中的副高压带分别位于南北纬()。

a.90度;b.60度;c.30度;d.45度

7.洋壳在板块的转换边界将发生()。

a.增生;b.消亡;c.相对滑动

8.古地磁极与现代地理极位置不重合的原因是()。

a.古地磁极移动了;b.大陆和古地磁极都移动了;c.大陆移动了;

9.波浪的影响深度一般为()。

a.波长;b.>1/2波长;c.<1/2波长;d.;1/2波长

10.断层的下盘就是()。

a.断层的下降盘;b.断层面以上的断盘;c.断层面以下的断盘;

三、判断(对打√错打×)(10分)

1.固体地球中不存在着由一个液态岩浆组成的连续层圈。

()

2.风化壳不论在水平方向上还是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分带性。

()

3.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

()

4.不同的大洋在同一极性期内形成的磁条带宽度可以不同,但都与该极性期的长短互成比例。

()

5.大陆边缘不一定是板块边界。

()

6.水晶是晶体,而花岗岩中的石英也是晶体。

()

7.变质作用是在岩石熔融状态情况下发生的。

()

8.河漫滩上土地肥沃,取水方便,但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

9.地层的不整合面也是一个古风化剥蚀面。

()

10.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一般不能互相补给。

()

四、回答问题(50分)

1.请说明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和产物。

2.请解释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3.长江三峽水库的建设过程中,地质上应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

4.大陆漂移有哪些证据?

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什么?

5.如何区别石英、方解石和斜长石?

6.举出3种重力均衡现象的实例,并解释原因。

7.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何种后果?

8.列举四种构造运动现象并说明成因。

9.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几种?

运动特点如何?

请举例说明。

10.如何区分三大岩类?

五、读图(填空)(16分)

1、分析高松——青柏地区地质图

本区( )和( )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系与泥盆系为(  )关系,(    )与(    )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与(    )为侵入接触关系,(    )与(    )为沉积接触关系。

以高松为核部的属于(    )褶皱,以青柏为核部的属于(   )褶皱,本区的断层是(    )断层。

花岗岩形成于(    )之前,(    )之后;褶皱形成于(    )之后,(    )之前。

 

标答:

一、

1.二氧化硅矿物结构构造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分布广演化快特征明显

4.喷出岩侵入岩

5.物质密度

6.地层层序率化石层序率切割关系

7.走向倾向倾角

8.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9.纵波横波面波

10.高低

二、

1.c2.a3.b4.c5.d6.c7.c8.c9.d10c

三、

1√2√3√4√5√6√7×8√9√10×

四、

1.动力

(1)剥蚀

(1)搬运

(1)沉积

(1)产物

(1)

2.气候

(2)岩性

(2)地形

(1)

3.大坝

(1)河流

(1)地震

(1)地下水

(1)滑坡

(1)

4.五大证据各一分

5.硬度(3)解理

(2)

6.举例(3)原因

(2)

7.潜水面下降

(1)地下水污染

(1)地面沉降(1.5)海水倒灌(1.5)

8.每种1分现象解释

(1)

9.类型

(2)运动特点(1.5)举例(1.5)

10.成分

(2)结构

(1)构造

(1)产状

(1)

五、

DC平行不整合KC花岗岩C花岗岩K背斜向斜右旋平移KCCK

 

2007年长安大学地球科学概论(初试)试题

2008年05月17日星期六09:

17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42分)

1、磁偏角2、地质作用3、相对地质年代4、地层层序律5、矿物6、解理7、岩石8、岩浆9、岩浆岩10、风化作用11、剥蚀作用12、成岩作用13、区域变质作用14、矿石15、构造运动16、不整合接触17、岩层18、应力19、枢纽20、节理组21、地震烈度

二、填空题(共计42分)

1、年代地层单位分别是、、、,与其对应的地质时代单位分别为、、、。

(4分)。

2、根据化学成分把矿物分为、、、

、5大类。

(5分)

3、根据火成岩中SiO2含量的多少,分为、、和

四大类。

(4分)

4、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和

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4分)

5、剥蚀作用实际上包括风的作用、流水的作用、地下水的

作用、海水的作用等。

(4分)

6、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变质岩,由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称变质岩。

(2分)

7、变质作用类型有、、和。

(4分)

8、产状要素用、、表示,以关系来确定。

(4分)

9、在外力作用下,岩石都经历变形、变形和变形等三个阶段。

(3分)

10、地震预报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地震发生的、和。

(3分)

11、中国地质学家创立的大地构造学说有的多旋回构造运动说、陈国达的、李四光的、的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和的断块构造学说。

(5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简述地质作用的分类

2、变质岩的特征是什么?

3、老构造运动的证据有哪些?

4、简述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5、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

6、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地震带?

7、地槽区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各种风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3、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石油地质』2004-12-1818:

36

外动力作用

一、风化作用

概念:

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环境下,由于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组合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因素:

引起岩石破坏的因素包括温度的变化、水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各种地质应力的剥蚀作用等等。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地壳表层的岩石就处于新的不稳定状态,逐渐地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

风化作用的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又叫机械风化作用,指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主要因素:

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等。

化学风化作用:

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

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包括微生物。

它们在风化作用中起到巨大作用。

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作用。

风化壳:

地壳基岩被风化的表层。

二、剥蚀作用

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外应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

风的剥蚀作用

冰川的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流动的河水对河谷中岩石的破坏作用。

包括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

河流阶地是地壳垂直运动的标志之一。

§下蚀作用:

是指河水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进行的冲蚀和磨蚀,从而使河床降低、加深河谷的作用。

§侧蚀作用:

是指流水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谷坡进行的破坏作用,使谷坡展宽,河道加长并变得弯曲的作用。

地面流水的产物(地貌):

§冲沟gully

§坡积物diluvia

§洪积扇proluvialfan

§"V"形峡谷valley

§跌水、瀑布waterfall

§河漫滩valleyflat

§牛轭湖ox-bowlake

§蛇曲freemeander

§河流阶地riverterrace

§三角洲delta

(二)海水的剥蚀作用(参照教材)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主要是由风引起的。

其大小与风力、风的持久性和海面开阔程度有关。

潮汐:

在月球-地球系统产生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洋流:

海洋中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水体。

分表层洋流和深层环流。

浊流:

在暴风带、地震、海底滑坡及河水冲击等因素作用下,河口前缘及大陆架上堆积的大量松散泥沙等物质被强烈搅动而形成浑浊水团,由于其密度较大,会沿大陆坡向海洋深处流动,形成高密度流(密度1.2-2g/cm3)。

洋底热泉:

从洋脊、洋隆和海沟的破口中涌出的热水,形成洋底热泉,温度高达350-716°C,海水作垂直循环。

海洋环境的分带:

滨海带

浅海带:

<200m

半深海带:

200-2500m

深海带:

>2500m

滨岸带的剥蚀:

基岩海岸地貌

砾质海滩

海蚀坑

海蚀穴/海蚀凹槽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沟

  

大陆坡的剥蚀

(三)风的剥蚀作用

吹扬作用:

<2mm以下的砂、粉砂、粘土;以砾石为主的砾漠称戈壁滩。

磨蚀作用:

磨蚀作用最显著的范围是离地面30cm以内的。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残丘

§风蚀城堡(如新疆魔鬼城或风城)

§雅丹:

干旱地区粘土岩层经风蚀作用形成的垄脊和沟槽地形。

(四)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是一种固体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破坏冰谷两侧和冰床的岩石,携带在冰体中的岩石碎屑,象刨刀一样对接触的基岩进行刨、锉和挖掘。

冰川长期运动于山谷之中,不断将谷底加深、加宽、取直,逐渐形成与河谷迥然不同的"U"型槽谷。

(五)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赋存于地面以下松散沉积物和基岩孔隙中的水体。

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溶蚀地貌

§漏斗

§溶蚀洼地

§峰林

§溶洞

§地下暗河

三、搬运作用

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川、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河流的搬运作用

海洋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

悬移、跃移和推移(滚动)三种方式。

化学搬运:

河水对可溶性物质和胶体物质的搬运。

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速有关,搬运量取决于流速和流量。

机械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发生成分、粒度、相对密度和形状的依次有规律的分布现象。

四、沉积作用

河流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

风的沉积作用

冰川的沉积作用

湖泊和沼泽的沉积作用

1、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的适当位置沉积下来,这一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

原因:

流速变化(由峡谷变为开阔等)、流量变化(气候、雨量变化等)

河流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alluvium),具有分选性好、磨圆度好、成层性较清楚、具韵律性或旋回性、具流水沉积构造等特点。

沉积的主要类型:

沉积相

山口沉积:

洪积-冲积扇

河谷沉积:

河床与河漫滩(floodplain)-二元结构

河口区沉积:

三角洲(delta)

河流垂向沉积模式:

四个单元

即由下至上: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天然堤沉积、泛滥平原沉积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概念:

底部滞留沉积、边滩沉积(底层沉积)+堤岸亚相、河漫亚相(顶层沉积)

tobecontinued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