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576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业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业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业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化学.docx

《工业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化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化学.docx

工业化学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工业化学课程代码:

070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选择具有典型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基础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将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变化生成化工产品的方法和过程(重点是化学反应过程)。

着重对方法原理的阐述,对工艺过程及设备结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因素等的深入分析和工艺条件的选择,利于考生掌握化学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化工生产概貌,并能举一反三,易于了解其他未讲授过的化工过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化学工业生产的基本过程,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知识,掌握化工计算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计算方法。

为进行化工过程开发、设计和生产管理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为:

(1)正确理解有关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化学工艺特点和确定工艺条件的原则;(3)了解如何组织生产流程以及化工设备的作用、结构、材质和操作要点;(4)能够对化工过程进行初步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通过学习,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及化工过程开发中出现的工艺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业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密切关系。

《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等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又是《化工工艺设计与过程开发》、《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工业化学与化工计算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理解与化学工艺有关的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相平衡等化学原理和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和一些通用机械与设备的结构及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操作变量及其单位(一般)

识记:

对化工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操作变量的名称。

理解:

各操作变量的含义及单位。

应用:

根据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以上变量的单位换算。

(二)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其特点(次重点)

识记: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反应的名称。

理解:

各类反应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操作变量的确定有何关系。

(三)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重点)

识记: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理解: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2)平均反应速率和瞬时反应速率的含义。

应用:

分析操作变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化学反应平衡原理及应用(重点)

识记:

(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总反应速率(净反应速率);

(2)反应达平衡时的总速率及系统中各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

(掌握):

(1)平衡常数概念及其表达式;

(2)平衡常数的应用。

应用:

分析操作变量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五)相平衡有关概念及定律(次重点)

识记:

物质的三态;相的定义;相平衡的定义。

理解:

(1)气-液相平衡的特点;

(2)饱和蒸汽压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3)理想情况下多组分系统的气相饱和蒸汽压计算公式(拉乌尔定律);

(4)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定义;

(5)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定义;

(6)亨利定律公式及式中各项的含义。

应用:

(1)运用拉乌尔定律计算饱和蒸汽压;

(2)运用亨利定律估算气体的溶解度。

(六)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次重点)

识记:

(1)化工生产过程三大步骤的名称及各步骤的作用;

(2)化工生产中物理过程(化工单元操作)的主要类别、名称和功能。

(七)流体输送设备(一般)

识记:

(1)液体输送的主要机械名称和功能;

(2)气体输送与增压的主要机械名称和功能。

理解:

(1)离心泵、往复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

(2)鼓风机、压缩机工作原理、使用范围。

(八)换热设备(一般)

识记:

换热设备的种类。

理解:

各类换热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优缺点。

(九)传质设备(一般)

识记:

主要传质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理解:

(1)传质设备的特点;

(2)填料塔和板式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章硫酸工业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主要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

正确理解硫铁矿焙烧、二氧化硫氧化和三氧化硫吸收三个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特点、化学原理及有关概念。

掌握各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的确定原则;掌握气-固相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概念,分析沸腾焙烧技术的优缺点;掌握最适宜反应温度概念和多段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结构和适用对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硫酸产品的规格和用途(一般)

识记:

硫酸的两种规格及硫酸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

(二)生产硫酸的原料和硫铁矿生产硫酸的工艺过程(次重点)

识记:

(1)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几种原料及其主要含硫成分;

(2)硫酸生产的原则流程。

理解:

硫铁矿生产硫酸的四个工艺过程的作用及各化学反应过程的主要反应。

(三)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原理、工艺及设备(重点)

识记:

(1)硫铁矿焙烧过程的主反应和副反应;

(2)固定床、流化床和气力输送床的概念。

理解:

(1)硫铁矿焙烧主反应的特点;

(2)气-固非均相反应总速度的控制步骤概念;

(3)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的措施;

(4)提高扩散速度的措施;

(5)沸腾焙烧炉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6)确定温度、矿料粒度、风速等沸腾焙烧炉操作条件的原则;

(7)炉气中SO2含量存在极限值的原因。

应用:

(1)根据沸腾焙烧炉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条件,阐明沸腾焙烧技术的优缺点;

(2)根据空气焙烧硫铁矿炉气理论组成计算方法,计算过量空气焙烧的炉气组成。

(四)二氧化硫炉气的净化方法和设备(一般)

识记:

二氧化硫炉气的成分及炉气中各种杂质的危害性。

理解:

(1)旋风除尘、文氏管水洗涤、泡沫塔水洗涤、电除尘除雾、浓硫酸干燥等方法的原理;

(2)各种净化方法脱除对象及各法特点的比较。

(五)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条件(重点)

识记:

目前普遍采用的二氧化硫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名称和主要组成。

理解:

(1)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和平衡转化率Xe的定义,温度、压力、组成对KP和Xe的影响;

(2)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起燃温度和耐热极限温度的概念;

(3)最适宜反应温度的概念,最适宜温度线和平衡线的含义。

应用:

(1)根据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原理、能量消耗、投资和生产费用等原则,阐述二氧化硫氧化反应过程温度、压力、SO2起始浓度、最终转化率等工艺条件的选定;

(2)解释硫酸生产的“两转两吸”工艺流程可提高最终转化率的原因。

(六)二氧化硫转化器的型式和结构(重点)

识记:

二氧化硫转化器的型式——多段式固定床反应器。

理解:

(1)二氧化硫氧化催化剂床层分多段的原因;

(2)多段间接换热式转化器的结构、换热方式,它的温度-转化率操作线形状及含义;

(3)多段冷激式转化器的结构、换热方式;

(4)炉气冷激式转化器的温度-转化率操作线形状及含义。

应用:

根据多段间接换热式转化器和多段冷激式转化器的结构、换热方式,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七)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的工艺流程(重点)

理解:

(1)四段转化间接换热流程中各设备的作用和配置顺序;

(2)反应热的排除方式和利用方式。

应用:

画出四段转化间接换热流程示意图(只画出主要设备及它们之间的物流联系,转化器可再简化,不必画调节分路),分析该流程中热量利用的方式和合理性。

(八)三氧化硫的吸收过程(一般)

识记:

三氧化硫的吸收流程。

理解:

(1)三氧化硫吸收反应及其特点;

(2)选定三氧化硫吸收剂种类和浓度的依据;

(3)吸收温度、吸收剂出塔浓度对三氧化硫吸收率的影响。

(九)硫酸生产中三个主要反应过程的特点(次重点)

识记:

三个主要反应过程的名称。

理解:

(1)硫铁矿焙烧过程的特点,氧的扩散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二氧化硫氧化过程的特点,多孔固体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概念及其重要性;

(3)最适宜反应温度线与多段式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的关系;

(4)三氧化硫吸收过程的特点,防止酸雾形成的关键。

(十)硫酸生产流程的基本特点和“三废”的治理(一般)

识记:

(1)硫铁矿生产硫酸总流程的特点;

(2)反应热利用在硫酸生产总流程中的体现;

(3)硫酸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来源和治理方法。

第三章纯碱工业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工业上生产纯碱的两个主要方法和过程。

正确理解氨碱法的每个加工过程(步骤)的方法原理、主要反应的特点和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和选定依据。

掌握钠利用率、固定氨和游离氨等基本概念,以及碳化塔和蒸氨塔的结构及操作要点。

学会石灰石煅烧窑窑气组成的计算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纯碱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和过程(一般)

识记:

(1)氨碱法(苏尔维法)制纯碱的主要生产过程,该法存在的问题;

(2)联合制碱法的原则流程,该法存在的问题。

(二)石灰石煅烧过程的特点、设备结构和窑气的理论组成(次重点)

识记:

煅烧石灰石的目的。

理解:

(1)石灰石煅烧主要反应的特点,温度对石灰石煅烧过程的影响;

(2)配焦比定义,窑气的成分及其理论组成的计算方法;

(3)石灰窑的基本结构、窑内温度分布情况及各温度区段的作用。

(三)盐水精制方法及原理(一般)

识记:

盐水中杂质的危害性。

理解:

盐水精制的主要方法及该法的原理和步骤。

(四)盐水吸氨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设备结构(重点)

识记:

盐水吸氨的目的。

理解:

(1)溶液中游离氨和固定氨的概念;

(2)盐水吸氨过程的特点及主要反应;

(3)吸氨塔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4)冷却对盐水吸氨过程的重要性。

应用:

根据吸氨塔结构和吸氨流程,指出保证氨盐水良好冷却的措施。

(五)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的特点及工艺条件分析(重点)

识记:

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的原料和产品。

理解:

(1)氨盐水碳酸化的主要反应、过程特点;

(2)钠利用率的概念;各种操作参数对系统相平衡的影响;

(3)各因素对重碱(NaHCO3)结晶质量的影响。

应用:

(1)根据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特点和相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指出提高钠利用率的措施;

(2)指出在碳酸化过程中制得粒度较大的NaHCO3结晶的工艺措施。

(六)碳酸化工艺流程、碳化塔结构及操作要点(重点)

识记:

碳酸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理解:

(1)碳化塔基本结构;

(2)碳化塔全塔温度分布的控制及其目的;

(3)“倒塔”操作的目的和安排。

(七)重碱过滤目的和设备工作原理(一般)

识记:

(1)过滤的功能和重碱过滤目的;

(2)回转真空过滤机基本结构及各滤段的作用。

(八)重碱煅烧过程的特点和设备(一般)

理解:

(1)重碱煅烧反应和过程特点;

(2)重碱煅烧炉的炉型和结构特点。

(九)氨回收的方法、设备和主要操作条件(重点)

理解:

(1)制纯碱过程中氨的作用,氨的循环方式;

(2)游离氨和固定氨的回收方法(蒸氨原理);

(3)蒸氨塔的基本结构,低压水蒸气作为蒸氨过程热源的优点;

(4)蒸氨塔的操作条件及其对蒸氨过程的影响。

应用:

根据蒸氨原理、蒸氨塔结构和操作条件分析,指出如何保证最大限度地回收氨。

(十)氨碱法制纯碱生产总流程的基本特点(次重点)

识记:

氨碱法制纯碱生产总流程。

理解:

总流程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合成氨工业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方法和主要步骤。

正确理解以固体燃料和以天然气为原料制造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方法、基本原理、相应设备基本结构和工艺条件选定的依据。

掌握一氧化碳变换反应过程的特点、变换炉类型和结构、高温变换和低温变换的异同点及适用场合。

理解压力对氨合成反应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它工艺条件的影响,掌握高压反应器的结构特点,理解循环流程的基本环节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合成氨的重要性(一般)

识记:

合成氨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合成氨的生产方法(一般)

识记:

(1)工业生产合成氨的基础原料;

(2)合成氨生产过程的三个步骤;

(3)固体燃料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原则流程。

(三)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重点)

识记:

制备合成氨原料气的固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种类以及气化剂种类。

理解:

(1)煤或焦炭制备半水煤气的气化反应和反应热;解决半水煤气成分和热量平衡矛盾的方法(富氧空气气化法和间歇式气化法);

(2)间歇式气化法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

(3)甲烷蒸汽转化法制合成氨原料气的主反应及特点,有利于化学平衡的条件;

(4)甲烷蒸汽转化法制合成氨原料气的主要副反应及其危害性;

(5)甲烷蒸汽转化过程必须采用催化剂的原因,催化剂的组分及其作用;

(6)工业上实施甲烷蒸汽转化的三种方法及其供热方式。

(四)合成氨原料气制备设备和流程(重点)

识记(了解):

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基本结构及炉中燃料层的分区。

理解(掌握):

天然气蒸汽转化二段法的工艺流程和一段转化炉的炉型、结构。

(五)合成氨原料气的脱硫(一般)

识记:

(1)原料气中的硫化物种类、危害性;

(2)脱硫方法、脱硫剂、各种脱硫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六)一氧化碳变换和合成氨原料气的精制(重点)

识记:

(1)一氧化碳变换的作用;

(2)脱除二氧化碳的目的;常用脱碳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3)脱除少量一氧化碳的目的、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理解:

(1)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及过程特点,反应温度与出口CO含量的关系;

(2)高温变换催化剂与低温变换催化剂的组成、操作温度、还原目的;

(3)多段高温变换流程及其适用对象,该流程中饱和塔和热水塔的作用;

(4)变换炉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应用:

(1)根据变换反应的特点,提出高温变换和低温变换串联流程的组织原则;

(2)比较一氧化碳变换与二氧化硫氧化两个反应过程的异同点

(七)氨合成反应特点、催化剂和工艺条件(重点)

理解:

(1)氨合成反应及其特点;

(2)温度和压力对氨合成反应平衡常数KP及平衡氨含量的影响,其它因素的影响;

(3)氨合成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和助催化剂的作用,该催化剂的毒物;

(4)空间速度的定义,此参数对合成塔生产强度的影响。

应用:

根据氨合成反应特点、化学平衡原理、催化剂性能等,分析压力、温度、进合成塔气体成分、空间速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选定氨合成的工艺条件。

(八)氨合成流程和氨合成塔(重点)

识记:

合成系统中氢氮原料气压缩的目的。

理解:

(1)氨合成流程的五个基本环节及其作用;

(2)中压两级氨分离流程的特点;

(3)氨合成塔(高压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型式。

应用:

指出合成塔塔结构的设计是如何解决高温高压反应设备的机械强度、耐介质腐蚀、反应热的排出和利用等问题的。

(九)合成氨生产工艺基本特点及节能措施(次重点)

识记:

(1)合成氨装置大型化的优点和限度;

(2)大型化合成氨厂节能的主要措施。

理解:

(1)合成氨总工艺流程的构成部分和基本特点;

(2)合成氨生产中几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的比较(异同点)。

第五章石油加工工业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石油的主要组成、石油加工的方法和主要油品类别。

正确理解原油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概念,了解原油蒸馏塔的种类和塔板结构。

了解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两个加工过程的原料、主要反应类型和主要产品。

掌握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的结构特点及其优缺点;催化重整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石油的组成和油品主要类别(一般)

识记:

(1)原油中的主要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化学结构;

(2)原油加工的产物种类,主要油品的类别。

(二)石油加工的工艺方案(一般)

识记:

(1)原油加工的一次、二次、三次加工方法、原料和主要产品;

(2)石油加工工艺方案的三种类型和化工型石油加工厂的特点。

(三)石油的蒸馏(原油一次加工)(次重点)

识记:

原油常、减压蒸馏的原料和产品

理解:

(1)蒸馏的基本概念;

(2)原油精馏原理,连续蒸馏过程的基本条件;

(3)原油精馏的特点;

(4)三段气化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

(四)原油精馏塔及塔板型式(一般)

理解:

(1)原油精馏塔基本结构;

(2)常见的原油精馏塔塔板型式及塔板上流体流动状况。

(五)催化裂化过程(原油的二次加工)(重点)

识记:

催化裂化的目的、原料、主要产品。

理解:

(1)催化裂化的催化剂和反应器结构特点、优缺点;

(2)催化裂化的主要反应类型,主要产物,该过程的总热效应;

(3)催化裂化工艺中反应-再生系统的作用;

(4)气流输送固体催化剂颗粒的两种主要形式;

(5)催化裂化工艺流程中各设备的功能,提升管反应器的结构;

(6)催化裂化主要操作条件的影响。

应用:

阐述提升管反应器的优点。

(六)催化重整过程(原油的二次加工)(重点)

识记:

催化重整的目的、原料、主要产品。

理解:

(1)催化重整的催化剂和反应器类型;

(2)催化重整的主要反应类型及其热效应,过程总热效应。

(3)催化重整的主要操作条件及其影响;

(4)催化重整工艺流程中各设备的功能;

(5)轴向式重整反应器的结构。

(七)石油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和热量的综合利用(次重点)

识记:

石油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理解:

(1)石油加工过程能耗高的原因;

(2)各加工过程的供热方式;

(3)热量综合利用的主要实施方式。

应用:

提出高温烟道气余热的利用方式,低温余热的利用方式。

第六章物料衡算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物料平衡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能够完成非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过程、带循环物料过程的物料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物料衡算系统与环境的概念(一般)

识记:

(1)划定物料衡算系统(体系或物系)的目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物料衡算系统的图形表达形式。

(二)稳定过程与非稳定过程的概念(一般)

识记:

稳定过程与非稳定过程的定义,各自在化工生产中的实例。

理解:

稳定过程中系统物料具有的特点。

(三)物料平衡方程式的类型和含义(次重点)

识记:

物料平衡的理论基础——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

物料平衡方程式(物料衡算方程式)的三类数学表达式形式及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应用:

三类物料平衡方程式的举例。

(四)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重点)

理解:

(1)衡算系统的正确划分和注意事项;

(2)选取计算基准的重要性和方法;

(3)建立物料衡算方程式的目的和条件;

(4)建立不同工艺过程的物料衡算方程式的依据和方法;

(5)物料衡算的基本程序。

应用:

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选做复习题中一些题。

(五)带循环过程的物料衡算(重点)

理解:

(1)循环过程的特点及各物流之间在量与组成方面的相互关系;

(2)循环过程放空量的计算方法;

(3)单程转化率、总转化率(全程转化率)、单程收率、总收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4)循环比的概念,循环物流量及组成的计算方法。

应用:

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选做复习题中有关带循环过程的物料衡算题。

(六)物料衡算中的变量与方程类别(次重点)

理解:

(1)物料衡算中各类变量的具体名称及含义,系统总变量数的计算式。

(2)设计变量的用途及来源;

(3)物料衡算中涉及的方程类别。

(七)物料衡算的综合分析及计算(重点)

理解:

(1)物料衡算综合分析的程序;

(2)各例题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内容。

应用:

在正确理解物料平衡有关概念、物料衡算方法和例题的计算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复习题中要求的计算。

第七章能量衡算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化工生产中涉及的能量形式、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了解能量平衡方程式与热量平衡方程式的关系和区别。

理解焓与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各种热量的计算方法。

能够进行不同化工过程及工业反应器的热量衡算。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化工生产中涉及到的能量形式(一般)

识记:

(1)动能、位能、内能、流动能的概念与性质;

(2)热与功的概念与性质。

(二)能量平衡方程式与热量平衡方程式(一般)

识记:

(1)划定能量衡算系统的目的,能量衡算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2)普遍化能量平衡方程式的形式及式中各项的含义和符号;

(3)稳态流动系统的特点及其能量平衡方程式的形式;

(4)非稳态流动系统的特点及其能量平衡方程式的形式;

(5)能量平衡方程式与热量平衡方程式的关系与区别。

(三)焓与热量的概念(重点)

理解:

(1)焓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焓差与热量的关系。

应用:

利用焓值表中数据计算所需热量或系统与环境所交换的热量。

(四)热量的分类与计算方法(重点)

理解:

(1)显热、相变热、混合热、化学反应热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以上各种热量的计算方法及温度基准。

应用:

根据各种热量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复习题中有关的显热、相变热、混合热、化学反应热。

(五)非化学反应过程的热量衡算(一般)

理解:

(1)无功交换的稳态流动非反应过程涉及到的热量类型;

(2)此类过程的热量衡算方程式、衡算方法和步骤;

(3)各例题的计算内容。

应用:

计算复习题中非化学反应过程的有关热量。

(六)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器的热量衡算(重点)

理解:

(1)稳态流动反应过程中,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与系统焓变的关系;

(2)稳态流动反应过程热量衡算的主要两种方法和计算内容;

(3)与环境有热交换的反应器(等温反应器和变温反应器)的热量衡算方程式,对反应器供热量或排热量的计算方法;

(4)绝热反应器概念及其热量衡算方程式,绝热温度或绝热温升的计算方法。

应用:

计算复习题中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的热量或其他参数。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

识记(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了解):

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掌握):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

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包括能运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简单应用”,以及能运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综合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工业化学与化工计算》陈之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考生在自学教材的每一章时,应先阅读本大纲,了解该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了解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有的放失地掌握课程内容。

2、在了解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吃透每一个知识点。

必须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弄清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基本方法,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时,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要善于思考问题,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阅读教材时,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做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以便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突出重点,了解全面。

5、自学每一章后,应该选做该章的一些复习题,以达到加深对课程内容理解、记忆和运用的目的。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