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153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docx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8分)

蒋勋眼中的宋词

①我花了一个多月品读完《蒋勋说<宋词>》这一本书。

②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的语言细腻可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切,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谈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产生宋词,如何产生宋词,以及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③蒋勋说:

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

唐诗就如骚动的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

宋词是一种简练、淡雅、不夸张的情绪。

阅读蒋勋的作品,你会发现宋词的平实、自然和发现现实的美,发现宋词对人生的美的沉思。

④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是曲曲折折。

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⑤人生问题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

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⑥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

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

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时代使苏轼成为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却不是成功者。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颓废的人生观、没落的情趣。

其实不然。

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苏轼的追求个人生活的志向确实比较一般。

但是,苏轼以此谆谆劝慰朋友:

“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样逆流而上。

”这些言辞,虽然不是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然而也还是积极进取,难能可贵。

人生短暂,万事匆促,荣辱得失本来就是相对的,过于执着,就会走向对自己的束缚。

⑧读了这首词,我认为应该像苏轼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对人生失去希望,而应该调整心态,怀抱一种飘然自适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个坚定的、自觉的“行人”。

任何时候,人不能缩在乌龟壳里过局天促地的生活,而应该走向广阔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气,在世间寻找人生的情趣,焕发出浪漫的青春。

这是人性的觉醒,欲望的复苏。

这种理念,将有力地推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成为促使人自身最佳发展的原动力。

⑨有空你不妨读一读,对人生进行一场美的沉思。

(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一:

喜欢唐诗,是喜欢唐诗里的大唐风骨,喜欢唐诗里的雍容气度、厚朴浑然。

喜欢宋词则是喜欢宋词的精致雅丽,它或婉约、或豪放但无不精心雕琢,那种词句间氤氲的韵味总使人读罢难忘,那一种感觉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在人生的伤怀时,在生活的寂寥处,在情致盎然里,在喜上眉梢头时分,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得到遇合。

我们会突然在这些时刻,脑海里浮现出这些清丽、豪放、温婉、伤怀……的词句。

这个时候我们仿佛觉得宋词是融入到了骨髓里。

(选自《宋词里的韵味》,有删改)

链接二:

我们欣赏宋词,首先要欣赏它的意境美,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宋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其次是欣赏它的语言美,因为宋词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再次

7/7

是欣赏它的形式美,宋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宋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选自《如何欣赏宋词》,有删改)

链接三: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刚落下帷幕,16岁小姑娘武亦姝一举夺冠,她在“飞花令”环节中从容自信,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

(选自网络,有删改)

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她并不是死记硬背的“诗词复读机”,纯粹是因为对古诗词的喜爱而背,武亦姝说古诗词里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的感觉”。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对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词美在情绪简练,淡雅,不夸张,是安静、圆满的果实。

B.宋词美在平实和自然的结合,还发现现实,沉思人生的美。

C.宋词美在韵味精致雅丽,或婉约或豪放,使人难忘其氤氲。

D.宋词美在语言精粹、精练,能够体现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2.古人对人生问题的沉思,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B.庄子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在世,像白驹之过隙一样短暂。

A.孔子思考不同人生阶段的处世态度,体现了他对待人生现实的、积极的态度。

C.范仲淹与苏轼不同,他只关怀政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苏轼认为人生如逆旅,劝慰朋友要逆流而上,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勋对宋词进行了通俗化的全面解读,对宋朝的所有诗人逐一进行了分析。

C.人要促进自身最佳发展,就要有如苏轼一样面对“逆旅”调适心态的理念。

B.苏轼词体现对个人生活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导致他成为政治上的失意者。

D.武亦姝背诵诗词的经验告诉人们,只要热爱,就能够背诵出大量的诗词。

4.蒋勋说宋词为什么从唐诗讲起?

请结合《蒋勋眼中的宋词》②③段作分析。

(4分)

5.链接一材料提到,宋词里那一种感觉总在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得到遇合,请结合生活场景谈谈你和宋词里的感.觉.如何遇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18分)

多晒太阳,预防近视

在全球范围内,近视飙升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澳大利亚布赖恩·侯顿视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多于40亿人都要戴眼镜。

如果不采取措施,高度近视还有可能导致失明。

最新研究预测,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也将快速上升,从2000年的3%发展到2050年的10%,届时会有9.38亿人面临失去视力的风险。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近视的发病率会如此快速地

发展。

以前,人们很明确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而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花在阅读、写作和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

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在室内呆得太久——无论是学习、玩视频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

新观点的提出为防治近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与当初提出减轻学业负担的观点相比,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一做法更简单也更实用。

读书会变近视吗

在许多刚刚工业化的亚洲国家,顶级大学的名额非常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强度的课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例如,在上海,15岁的学生每周要花14小时做家庭作业,而在美国只要6个小时。

近视在知识精英中很常见,教育水平、测试成绩和智商更高的人都更有可能需要眼镜,这符合一般的刻板印象。

许多证据都表明,上学时间越长,越可能近视。

这也意味着,接受教育越多,伏案工作的时间也就越长,从而导致近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是深入研究近视的案例,这个结论似乎不太站得住脚。

有证据表明,是否近视取决于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不是伏案工作的时间。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研究,这是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

之一。

通过调查分析514名小学生和家长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一旦考虑户外活动时长和父母的近视情况,阅读时长的影响就不重要了。

增加户外活动

所有的视觉都是从光开始的,瞳孔扩张和收缩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显然,户外活动对眼睛的健康有所帮助。

近视学界公认,经常在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接收光线的强度,这会促进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

抵消让眼球变长的信号。

虽然关于光如何影响眼睛生长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在面对近视率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用光预防近视的方法了。

临床试验发现,每三天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眼睛更健康,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阳光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防止出现近视。

把孩子带到户外去,就是“最便宜,最简单的选择。

(节选自《环球科学》2017.3,有删改)

链接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宁利教授发现,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的缓解效果不明显“。

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

”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虽然,目前更加细致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们形成了一个共识:

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作用,

每天至少要在室外活动2个小时。

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跟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相比,间断性的户外活动,效果可能更好。

台湾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

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

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短时间户外活动,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户外活动更好。

(摘自《户外运动能治近视吗?

》)

链接二: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

该书指出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的事实及可怕后果,并以多项研究成果和多人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人与自然的联系会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5%这个数字对于孩子们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调查总人数:

166人)

人数

12

23

93

23

15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调查显示,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家长是否让孩子走进自然。

(摘自《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链接三: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

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

“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

”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

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

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摘自《“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6.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最新研究预测,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将快速上升,到2050年会有9.38亿人失去视力。

B.试验发现,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C.研究和实验表明,孩子每天至少要活动2个小时,间断性的活动对视力的保护效果更好。

D.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给孩子走进自然增添了一定的阻力。

7.下列对材料中“影响视力因素”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因素导致近视,但这解释不了近视的发病率为何快速上升。

B.以前,人们很明确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经常阅读和写作。

C.2007年,美国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