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5130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A)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2,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D)。

A,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家B,是领导禁烟的民族英雄

B,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师夷长技"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

3,下列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C)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2100万两

C,开放广州,厦门,泉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品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B)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5,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

"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A)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

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A)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7,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B)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C,关税协定权的确定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订

8,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B)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裁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

这位名将是(D)

A,林则徐B,曾国藩C,刘铭传D,左宗棠

10,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主要因为他(C)

A,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B,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

C,译著《天演论》,系统介绍西学D,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

1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B)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

12,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C)

A,开始兴起B,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C,进入全盛时期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13,建立一个"衣食无忧,富足安康"的理想社会,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

19世纪中叶,为实现上述梦想,太平天国颁布的带有空想色彩的农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A)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国同盟会总章》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土地法》

14,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B)

A,三元里人民的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5,《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C)

A,更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16,《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D)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7,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原因是(C)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1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B)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1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B)

A,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20,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B)

A,中法战争福建水师的军舰被击毁B,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C,"经远","定远","致远"号被摧毁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国运动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C)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D,抗击对象的不同

22,1900年,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C)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

23,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D)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农民反封建反侵略运动D,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辛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王平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洋说:

"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C)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25,促使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的重大事件是(C)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日知会

27,"三民主义"的核心是(C)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2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D)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

2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B)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30,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

因为它(C)

A,是新民主主义各们的开端B,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D,颁布《临时约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31,袁世凯和张勋复辟活动很快失败的根本原因是(C)

A,帝国主义国家不支持B,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强大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军阀之间的矛盾

32,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D)

A,孙中山B,李烈钧C,黄兴D,宋教仁

33,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

A,都主张平均地权B,都意图削弱满洲统治者的权力

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

3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C)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5,辛亥革命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的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36,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C)

A,弥补财政赤字B,支付外债C,镇压国民党D,复辟帝制

37,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连连失败的结果说明(B)

A,中国缺乏民主革命的条件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D,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断退化

38,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D)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39,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连连失败的结果说明(B)

A,中国缺乏民主革命的条件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中国社会重要矛盾的变化D,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断减退

40,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D)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B,宁汉合流C,蒋桂战争结束D,东北易帜

41,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A)

A,200万B,100万C,10万D,400万

42,下列说法与五四运动无关的是(A)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3,五四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C)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

44,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地点是(C)

A,北京B,广州C,上海D,济南

45,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主要条件是(B)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共产国际的大力援助。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努力

46,宋庆龄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其"内部条件"是指(B)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47,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A)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D,黄埔军校的建立

48,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这表明孙中山(D)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准备"联俄"

49,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

C,帮助国民党改造,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D,同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

50,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首要前提是(A)

A,当时国共两党的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相同B,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

C,国民党是当时比较真正革命的民主派D,中共领导工农运动的胜利

51,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侵略的权利是(D)

A,关税自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领事裁判权D,汉口九江英租界

52,1927年帝国主义之所以积极扶植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原因是(C)

A,蒋介石野心日益膨胀B,蒋介石和汪精卫争夺权利

C,北洋军阀统治即将北推翻D,陈独秀对妥协退让

53,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转折点是(B)

A,孙中山逝世B,"中山舰事件"C,整理党务案D,蒋介石南昌讲演

54,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由城市转向农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D,由南方转向北方

5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56,中国革命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是(B)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

57,毛泽东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提出是在(D)

A,三湾改编时B,古田会议上

C,中共六大上D,八七会议上

58,大革命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A)

A,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坚持武装斗争

C,不能相信资产阶级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

A,八七会议后B,中共六大后

C,遵义会议后D,洛川会议后

60,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61,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热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C)

A,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C,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D,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6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63,我国农村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原因是(A)

A,北伐战争的影响B,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

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D,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大多是南方人

64,奠定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并由此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是在(C)

A,八七会议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

65,1928年,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权的性质是(D)

A,资产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地主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66,在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1929年在《兴国土地法》中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后规定"田地归耕种的农民所有"。

毛泽东屡次修改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D)

A,探索适应当时形势的土地政策B,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C,纠正土地革命中的"左一右"倾错误D,调动农民对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

67,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D)

A,井冈山B,遵义C,南昌D,瑞金

6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指(D)

A,中国工运第一次高潮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南昌起义D,毛泽东领导工农武装割据

69,中共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D)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70,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宜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B)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71,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策略经历了(A)

A,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B,由"反蒋抗日"到"促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C,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

D,由"反蒋抗日"到"促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

72,1938年,中国存在着的并存政权不包括(D)

A,陕甘宁边区政府B,东北"伪满洲国"C,重庆国民政府D,南京汪伪政权

7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A)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B,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

C,开展游击战争,壮大革命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进行抗战

74,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D)

A,以抗日为最终目的B,对日不抵抗

先消除内战再全力抗日D,反共为主要目的

75,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A)

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76,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争的作用有(A)

A,配合了正面作战B,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

C,对日军后方构成战略威胁D,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77,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的实质是(D)

A,克服经济困难的措施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奠定抗战胜利的基础D,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78,以下各项政策中属于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是(D)

A,减租减息B,精兵简政

C,大生产运动D,"三三制"原则

79,以下对1938年10月以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C)

A,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C,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战保住西部大片国土

80,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是(B)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B,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C,是一场著名的敌后抗日战场作战D,使徐州会战取得胜利

81,正式确定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在(C)

A,遵义会议上B,"八一"宣言中C,瓦窑堡会议上D,洛川会议上

82,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B)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成高潮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83,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D)

A,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分化B,张学良的爱国情操

C,中共的高瞻远瞩D,民族矛盾的上升

84,1940年底使日本帝国主义惊呼:

"对华北应有再认识"的战役是(C)

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85,豫湘桂战役的结局表明(C)

正面战场仍是抗战的主要战场B,正面战场的抗战形势严重恶化

C,英美在华绥靖政策彻底破产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导致对日作战不力

86,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B)

五四运动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抗美援朝胜利

87,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斗争的焦点是(C)

A,和平建国问题B,训政和宪政问题

C,政权和军队问题D,军党分立问题

88,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9,1946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D)

A,"将革命进行到底"B,"兵民是胜利之本"

C,"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90,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D)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91,中共解决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的会议是(D)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

9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项是(A)

A,明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提出促进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规定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D,规范党的工作作风

9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提出了"两个务必",主要是因为(D)

A,大陆领土基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D,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94,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C)

A,北平B,天津C,南京D,广州

9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9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B)

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7,祖国大陆完成统一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镇压反革命D,西藏和平解放

98,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9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C)

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B,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D,发展生产的路线

10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B)

没收B,和平赎买C,租赁D,征收

101,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C)

A,委托加工B,统购包销C,公私合营D,计划订货

10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D)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哪些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BCD

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ABCD)

A、割让香港B、赔款2100万元C、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3、1860年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的国家有(ABD)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4、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下列哪些地区割让给日本?

BCD

A、海南岛B、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C、澎湖列岛D、辽东半岛

5、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国家有(ABC)

A、英国B、俄国C、法国D、日本

10、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ABCD)

A、控制中国通商口岸B、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D、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1、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在中国投资开设工厂B、在中国增设银行

C、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D、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1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

A、建立教学,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B、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

C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D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1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

A、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出现财政危机B、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C、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遭到前所未有的毒害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4、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出现了新兴阶级,它们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

15、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16、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争取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