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中的发言.docx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中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中的发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中的发言
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交流研讨会”中的发言
摘要:
一、有效教学
——源起和现状
——理论观点
——实施要素
二、高效(政治)课堂
——特征
——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
三、、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
四、介绍两所当今“高效课堂”搞得比较成功的学校
一、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源起和现状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内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它是受国外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这一领域影响较大的有叶澜、裴娣娜、余文森教授,余文森教授指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
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
钟启泉教授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依据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对《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进行解读,并将有效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各地中小学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方兴未艾,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更换新教材,采用新标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
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
当代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当作优先发展的目标,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主张合作互助、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民主化。
五年多来,由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效教学”研究这个论题集中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逻辑。
一线教师为“有效教学”发掘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理论:
教育要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圣陶全面教育和生命教育思想:
叶圣陶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不能为少数选手而设计;一堂课的微观设计,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发展滞后的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生命的整体。
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应符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的生命相联系;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生成。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求在“做中学”,把“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联系火热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课内外相结合,创建民主化、生成性课堂,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个性,注重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建构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概念的理解、问题的解决个体间存在着很的的差异。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与“递进”的方法。
“分层”保证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二)、有效教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核心思想】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在如何认识“有效教学”的内涵、如何判断“有效教学”的成效上,却存在着新旧教学观的分歧。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所谓“课堂教学”无非是精通知识的教师向未成熟的学生传递知识的作业。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个人能力。
即便在今日,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新的教学观主张,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发生的。
若以为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是在独立于课堂学习的种种因素之外的情境中进行的,那就远离了现实的教学情境。
“课堂”这一学习的场域,是在社会文化的情境制约之下,众多的学生与教师在展开各自活动的同时,进行着借助交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活动。
着眼于教学的对话结构,我们可以把教学的性质视为牵涉三个维度的对话性实践——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认知性、文化性实践;建构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政治性实践;建构自我修养的伦理性、存在性实践。
因此,当我们考察课堂教学(课堂学习)的时候,不仅必须把握教师的教育作用,同时必须把握同学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周遭的社会文化系统之类的外部变量。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我们同时需要把握学生自身接受同学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接受社会文化系统的种种外部变量的影响而发生的学生自身的“内在逻辑的变化”,面向学生周遭的全部情境。
换言之,教学过程从理论上说囊括了三个领域的过程:
探究、理解教材的含义的认识形成与发展的认知活动;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发现多元见解、感受,学习沟通方式和社会交际的社交活动;面向自身的自我启发、自我发展的内心活动。
上述两种教学观,反映了两种教学认识论——“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与“知识建构型”教学认识论——的分野。
(三)、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素
致力于支撑对话活动的学习环境的创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清楚地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近年来,“有效教学”的研究发现,“对话中心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形成对话活动的机制。
日本教育学者通过教学实践的系统观察,具体描述了支撑对话活动的若干重要规则:
(1)分享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见解;
(2)不惧正确与否,畅所欲言;(3)发表见解前,仔细思考;(4)在提问和阐述时叙述理由和根据;(5)深入讨论,直至大家能够理解和接纳;(6)分享所有适当的信息、认识和解决策略;(7)在做出一定的结论之前,探索其他的可能性;(8)相互帮助、相互激励;(9)不是个别人而是小组负有责任;(10)不仅诚服地接受他人的见解,而且敢于做出批评和反驳。
上述规则是理所当然的。
一旦这些规则被班级全员所理解、掌握并且得以自动化,学生就会成为课题教学的主角,然而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
致力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的能力正在发生着从“传递力”向“创造力”的转变。
凡被认为是成功的、有效的教学,作为参与者的每一位教师一定会从中感受到挣脱“灌输中心教学”走向“对话中心教学”的激情,并且享受着教学创造的快乐。
这就是说,教师不再满足于如何有效地传递现成教材内容的“传递力”,而在谋求学生独立解决课题的学习中,立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预测,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这意味着教师的传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又是以理解学生的能力为前提的。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越是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就越是需要教师洞察学生的学习:
他们是如何活动的,是沿着什么方向展开的,面临哪些问题,等等。
倘若缺乏这种洞察,与学生一起随波逐流,学生主体的能动的学习活动就会灰飞烟灭。
(2)教师的视野正在发生着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的转变。
(3)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从“控制者”向“引领者”的转变。
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
这样,如何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借助教师“支援”和“帮助”作用的发挥,用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艺术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的教学技术,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
“支援”不等于“放任自流”,“支援”的教学行为大体包括:
建议、发散性提问、气氛调节、肯定性评价等。
可以说,“有效教学”研究中教师的角色作用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熟练者,而是“反思性教学”专家。
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
换言之,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教师更是一个“解构者”。
在解构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文化的建构。
这样,以往教师教育所植基的教育原理、课程理论、儿童发展理论、学校制度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学校社会学理论,等等,均需重新加以检讨。
二、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根据以上阐述的有效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标准,高效政治课堂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高效(政治)课堂是三维目标统一的教学
考察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否则所有的考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明确的任务导向作用。
2.高效(政治)课堂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经历: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多次询问学生之后,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就把问题的答案呈现给学生。
3.高效(政治)课堂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为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最大的效益,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有效教学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的过程中,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现代教学方法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教学策略,但任何策略都是有针对性地,所以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并如何在实施过程体现出其最大的效益是我们教师特别需要关注的。
在教学评价中,考察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符合学生获得该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把握了该教学策略的本质,发挥出最大功效是评价者需要关注的。
4、高效(政治)课堂是实施最优化教学策略的教学
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这里的“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得,还包括学生的内在发展。
“在教学中并不仅仅传授源于人类知识文化诸领域的知识、技能、技巧,它同时也传递立场、自然观、社会观、人类生活的价值与目标,即世界观、政治的、道德的基本态度。
”“我们并不能把教学单纯地视为教养的手段,它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我们必须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教学视为教养、教育的过程时,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完满地实现教学过程的课题。
”有效的教学一定是三维目标统一的教学。
这就区别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关注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特征。
(一)、教师方面(结合课堂情况讲)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1)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利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尤其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
教学目标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要求。
比如:
我们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我们自身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就是不够健康、文明、理智、科学的消费观,那我们的教育效果、课堂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我们教育学生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我们队伍中的“范跑跑”之流……
(2)课堂教学的准备要充分。
教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顺利地进行。
第一、教者要充分地备教材。
教者首先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打下科学的基础,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
第二、教者要充分地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者对他们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教者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预设,才能有美好的课堂生成。
举例:
历城二中青年英语教师备课22问:
备课是一个老师教学风格,甚至是人格品质的最好体现。
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要问问自己这22个问题是怎么做的?
你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还是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你是一个粗枝大叶的马大哈,还是一个细心严谨的人?
(要知道你因为粗心而忽视的那个知识点可能正是重要的考点。
)你是对不认识的生词觉得似曾相识就想当然的随便把意思蒙上,还是一丝不苟的把你不确定的全部查出来?
(因为有些看似相同的词,意思和用法可能会大相径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边,意思也会有天壤之别。
)你是单独备知识点和生词的用法,还是下点功夫查找翻阅资料让高考题随时链接?
你是就题讲题越细越好,还是举一反三,同时归纳总结,整理方法?
你是怕麻烦不去思考,而直接按照教参书上的全盘搬给学生,还是自己动脑筋想出一个更好的思路再讲给学生?
你是在让学生做题时和他们一起做,或者等他们做完后你再做,还是自己提前做完,做到易难之处心中有数?
你是在你的教案上只写一个提纲,还是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详细记录下来?
(要知道好脑瓜不如烂笔头。
)你是在备课时写得如流水帐一般,不做任何特殊符号,还是重点难点之处用红笔标记?
你是备的东西太多,让一节课四十分钟承受不了你的激情,还是能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及时反思回顾?
你是按照答案详解给学生念一遍,还是变成自己的话从学生熟悉的方面一步一步指引过来?
你是对书本的错误不去深究而敷衍过去,还是及时给学生纠正?
你是对设定的问题在该提问谁这一点上上课随时抓丁,还是提前在备课本上的问题后面标注该提问什么水平的学生?
你是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刚备好课,还是在上课之前已经把教案熟悉了好几遍记在了心里?
你是在已经上课五分钟后才发现没有发作业本、忘了拿录音机,还是提前把上课该用的东西都写清楚,准备好?
你是边拉家常边备课,还是专心致志,两耳不闻闲暇事,一心只在备课上?
你是把本节课的目标装在心里,还是把它准确清楚地写在备课本上?
你是言简意赅地在备课本的角落里写上本节课要提问的要旨,还是详细认真地把每一个要检查的点都写在清晰醒目的位置?
你是只简单提一下“有些同学”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比较好或者出了小错误,还是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名字,做得不好的同学的名字,以及他们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都一一记录在案?
你是在布置作业时图省事一刀切,还是提前备好了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作业布置的分层?
你是认为每个问题你都可以很顺利地讲得让学生全部接受,还是提前预测一下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并做好准备?
你是固步自封,认为自己做得非常完美而不屑去听取别人的东西,还是虚心好学,善于吸收,积极求教?
……
比如前天我们搞货币展的教训:
①不顾时间限制的大容量(每人10分钟,有的准备的内容两个小时也阐述不完)
②不顾实际需要的大系统(光货币的定义就说了6、7种,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马克思的观点还成了不太重要的观点)
③不顾已经知晓的重复(仅中国货币从贝币到神州七号纪念币说了3、4遍,人民币防伪的知识也有3、4个介绍)
④不顾受众视听的课件和解说(课件字体颜色、大小;解说声音、吐字等)
——向优秀教师学习——
第三、教者要学会备优质教学资源。
我们济南市教研室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今天的活动,都是汇聚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优秀教师及专家的智慧,形成了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的系列成果。
我们要充分揣摩这些名师的课堂实况,汲取他们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学习他们的语言艺术。
2、 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3、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
“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
若学生学数学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所以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教学生会学数学,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
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
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
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例子:
听课发现的问题——14班南2排倒数第二个学生。
)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教师要“会教、好教、乐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要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教学。
教师要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要使学生“会学、好学、乐学”,则首先教师要“会教、好教、乐教”。
(二)、学生方面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习首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身边的社会,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
人类的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都是以学习的方式获得。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明理,就会看懂很多的事情。
人类的好奇心,驱使我们不断地探索身边的世界和环境。
通过学习而明理,其实对于人类来讲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明理的第一层含义,是要透彻地明悉我们所学科目的理论,与“记忆”相对应,有“理解”的意思。
也就是说,学习不能浅尝辄止,理解的东西才是深刻和稳定的。
我们很多同学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不理想,与没有对所学知识达到“明理”的程度有关。
同学们想一想,对政治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美伊战争、基地组织等国际话题?
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使我们对“克隆”、“转基因”倍感兴趣。
如果不学习,在这个学习型社会,就恰像朱自清先生所言“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
“明理”更重要的含义,是从社会伦理文化的角度来说的,也是“理解”的意思,不过,这个“理解”是理解社会、理解他人。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是否“明理”,与考试成绩的高低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试想,“高考奇才”张非屡次被名牌大学退学,作为父母非常痛苦,而当时的张非却漠视父母的这种痛苦,这是多么不明道理啊!
可见张非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应知的道理。
还有将硫酸泼向黑熊的刘海洋,竟然连小学生也明白的道理都不懂。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但是把学习的目的片面定位在考大学上,而没有包括“明理”这一重要目的,无疑是重要原因。
“明理”的最高境界是“匡世济人”,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
如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学习目的的最高境界。
2、教育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2)课堂学习习惯
(3)课后巩固习惯:
(4)广泛涉猎、探究习惯
三、高效课堂的课堂评价(用中国教育学会一系列评价表来说明)
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任课教师
学科
班级
课型
课题
时间
年月日
听课教师
课堂教学分类评价
评价指标
得分(1-5分)
评价指标
得分(1-5分)
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素养
教学组织能力与机动性
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的程度与效果
对教学重点地把握水平
学生活动的形式与效果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
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对教学难点认识与处理
学生思维量与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处理
语言表达的清晰与生动
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迁移
例题的选择与讲解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实践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
相关信息数量与质量
教学板书的设计与效果
作业布置的数量与质量
教学情况整体评价
教学主要优点与特色
教学主要缺点与不足
教学效果测试分析
发展定位与努力方向
总评
总分:
等级:
ABCDE
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表编号:
JYFWB-3-007
时间
科目
班级
讲课教师
课题
EatinginChina
课型
听课专家
项目
要点
指标内容
评价等级
评语
A
B
C
D
教师的指导作用
40
教学设计
25
目标明确、
全面、具体,有层次
4
3
2
1
充分、合理开发
使用教育教学资源
3
2
1
0
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使用恰当
3
2
1
0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4
3
2
引导学生
发现、探究、体验
5
4
3
2
知识掌握、
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5
4
3
2
教师素养
15
民主、真诚、热情
5
4
3
2
应变、调控、指导
5
4
3
2
语言、板书、教态
5
4
3
2
学生的学习活动
60
参与状态
20
主动、轻松、和谐
7
5
3
1
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