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防治.docx
《脂肪肝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肪肝的防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脂肪肝的防治
脂肪肝是怎样形成的
脂肪肝时肝细胞内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增多的机制复杂,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原因。
1.食物中脂肪供应过多
长期和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导致外源性脂肪大量增多,结果从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增加,肝脏从血液中摄取或合成甘油三酯相继增多,尽管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亦相应增多,但仍不足以将过多的甘油三酯转运入血,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形成脂肪肝。
2.血浆游离脂肪酸过多
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可以激活外周脂肪组织的脂肪酶,导致机体贮存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
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酸释放入血明显增加,血浆游离脂肪酸显著升高,肝细胞从血液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加,用于合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相继增多。
3.肝细胞脂肪酸氧化利用减少
脂肪酸在肝细胞内如能得到充分的氧化,转变成能量,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量就会减少。
当肝细胞对脂肪酸氧化障碍时,肝细胞必将通过加速合成甘油三酯以代谢脂肪酸。
大量饮酒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胺碘酮)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脂肪酸的氧化能力,使得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从而易于形成脂肪肝。
4.肝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排泄障碍
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主要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入血。
长期饥饿、消化吸收不良、低蛋白饮食等原因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氨基酸供应减少或必需脂肪酸缺乏,导致合成磷脂和脂蛋白的原料不足,进而影响脂蛋白的合成;肝细胞炎症、坏死可使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障碍;四环素以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可使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先天性载脂蛋白合成障碍以及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肝细胞微管结构及功能受损。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肝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不能顺利转运入血,尽管甘油三酯合成并未增加,但肝细胞内仍会出现脂肪蓄积。
总之,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合成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之间失去平衡,均可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进而形成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原发疾病,但更多的是全身性疾病累及肝脏的表现。
引起肝内脂肪过量蓄积的病因甚多,其作用程度及彼此间的关系迄今仍未充分阐明。
临床上,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过量饮酒、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饥饿、高脂肪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静脉高能营养治疗、小肠改道手术、四环素、四氯化碳、黄磷和胺碘酮等药物或工业毒物、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长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一些慢性感染与炎症(如炎症性肠病、慢性结核病)等。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和人群中,脂肪肝的病因构成比、临床表现及预后不一。
比如,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国农村居民中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尤为多见。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脂类食物和饮酒增多,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已成为上海等发达地区脂肪肝的主要病因,而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脂肪肝则主要由酒精中毒引起。
有时候,某一患者几种病因可同时存在,例如饮酒、肝炎病毒感染、体重过重及药物等因素并存。
脂肪肝与肝硬化及肝癌有何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
无论慢性脂肪肝的病因为何,部分患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
长期大量饮酒,首先造成脂肪肝,如仍持续大量饮酒,则可经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硬化。
大量饮酒引起脂肪肝的最低时限一般为5年,引起肝硬化的最低时限为10~15年,但小于上述时限也可发生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
现发现,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出现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可迅速由脂肪肝直接发展至肝硬化。
此过程并非良性,最快2年内即可由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年约有10%左右的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硬化。
与酒精性脂肪肝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机会较低,进程相对缓慢。
并且,非酒精性脂肪肝必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才会发展为肝硬化,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
既往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良性疾病,发展缓慢,极少或不发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但最近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在重度肥胖症所致的脂肪肝中,约1/4的患者同时合并肝纤维化,1.5%~8%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同时也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在体重减轻后病变可以逆转,但若不治疗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以我国为最多见,近年来发病率还在上升。
我国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该病。
我国肝癌高发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嗜酒、肝硬变、丙型肝炎病毒、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在西方国家,酒精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慢性嗜酒者中2%~3%将通过肝硬化发展成肝癌。
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
脂肪肝本身与肝癌并无直接关系,但脂肪肝的病因之一酒精所致的肝硬化与肝癌有一定的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也可并发肝细胞癌。
诱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指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导致脂肪肝发生频率上升,而去除这些因素则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脂肪肝的高发除与肥胖症、高血压病等富裕型疾病及其家族史密切相关外,尚与如下因素有关。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导致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明显增加,但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下降,来自脂肪的能量上升,蛋白质变化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居民脂肪提供的热量已由1959年的9%上升到1992年的27.9%,已接近30%的上限,其中城市居民已超过31.2%,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数(25%),亦高于日本(24%),结果导致热量摄入过剩。
进一步调查发现,膳食结构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喜荤食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主食碳水化合物(米饭、面条)的多少与脂肪肝发生并无密切关系。
因过多食用高脂肪食物,会使肝脏承受更大的负担。
2.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研究表明,过量摄食、进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饭等饮食习惯可扰乱代谢动态,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
尽管一天的能量摄取量相同,固定于晚间的进食方式比有规律的分3次进食更易发胖。
晚饭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饭后缺乏运动,致使营养物质不能利用而积聚,日久则成脂肪肝,而不吃早饭因白天工作量大又存在营养不良。
3.嗜酒
酒精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减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多。
因此,饮酒越多,肝内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越容易堆积,越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
嗜酒现已成为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偶尔少量饮酒并不会诱发脂肪肝。
4.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人体对于多余热量的利用,除了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症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重要。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于久坐或不善于活动,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年长者的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运动量也随之减少,而长期不运动会导致体内过剩的营养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时,表现为脂肪肝。
5.精神萎靡,生活散漫
有研究表明,白天精神萎靡、睡觉过多以及工作过于轻松和散漫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有一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者反而不易发生脂肪肝。
当然,睡眠不足和工作过度劳累紧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
6.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一个人是否发生脂肪肝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
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者,其脂肪肝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然而遗传因素只有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才会起作用。
总之,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及早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防止脂肪肝的流行,避免脂肪肝的发生。
如何从“食”的角度预防脂肪肝及酒精相关疾病
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
结构合理,均衡饮食是科学合理饮食制度的基本原则。
调整膳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能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传统方案,以防止西方社会“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膳食结构的缺陷,从而防治热量过剩,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脂肪肝、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
防治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膳食设计特点应该为:
低热能,即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氽、拌、煮;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原料;适量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素,选用粗糖,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维生素B、C丰富的荤素食物与水果;少盐,忌刺激性的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
哪些食品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祖国医药学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发现许多食物具有药物的性味,可用于养生与防病治病。
黄瓜、萝卜、冬瓜、山药、魔芋、菠菜、空心菜、番薯、芦笋、洋葱、大蒜、苦瓜、南瓜、胡萝卜、白菜、茄子、藕、菱角、番茄、荸荠、茭白、莴苣等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每天吃500克左右的蔬菜,可起到充饥、降血脂、降低血糖、减肥和防治脂肪肝之功效。
蘑菇、草菇、香菇、平菇等菌类食物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天然维生素的健康食品,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如降血脂、降血压、促进钙质吸收以及抗病毒、抗肿瘤,因此该类食物有助于防治脂肪肝。
黄豆、豌豆、黑大豆、绿豆等豆类及其制品豆浆、豆腐、豆粉,是人体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也是防治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脂肪肝的健康食品。
每100克大豆含蛋白质约40克,脂肪16~20克,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60%左右,且含有丰富的磷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
每天如能以20克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益。
海带、黄鳝、鱼类、牡蛎、珍珠、蛤蜊、田螺等水产品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促进肝内脂肪沉积消退。
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经常使用海鱼、海带、紫菜,可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脂肪肝。
此外,鹌鹑、兔肉等营养价值高,也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脂肪肝。
哪些维生素与脂质代谢和脂肪肝有关?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
它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很少,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或药物提供。
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相关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
实验动物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区脂肪变性甚至坏死,而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酵母或维生素E可防治肝细胞脂肪变性、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肝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维生素E对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氧化作用,可阻止血液中的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合,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脏病的发作次数。
胡萝卜素由于它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预防脂肪肝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及肝纤维化。
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从而可防治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脂肪肝,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机体可因脂肪组织堆积,饮食中又缺少维生素,以及肝脏对维生素摄取代谢障碍和消耗增多,导致肝组织内维生素缺乏。
因此,通过饮食途径额外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防止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黄、绿色蔬菜类和水果类是补充维生素的优良食品,通过饮食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有助于防治脂肪肝。
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来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
哪些食品富含预防脂肪肝的维生素?
B族维生素有B1、B2、B6、B12、PP、泛酸、生物素及叶酸等。
它们在肝脏含量最为丰富,参与酶的组成,与代谢密切相关。
黄豆芽、绿豆芽、麦芽、糠皮、豌豆苗、花生、各种豆类、鲜果、新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B1(硫胺素);小米、大豆、干酵母、豆瓣酱、绿叶菜、动物肉、乳、肝及禽蛋含较多维生素B2(核黄素);豆类,新鲜绿色蔬菜,动物肝、肾、肉和酵母中含维生素B6及泛酸、烟酸较多。
大量研究表明,烹调方法会影响食物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
例如,用急火清蒸时维生素B1损失约45%,而炒熟时仅损失13%。
因此制作荤菜时尽可能采用急火快炒的方法。
淘米搓洗可使大米中的B族维生素损失约1/4,米饭先煮后蒸可使B族维生素损失50%;煮稀饭加碱会使B族维生素全部破坏。
煎炸时,食物中的维生素B1几乎全部破坏,同时脂肪加热时会出现具有致癌所用的烃类。
所以上述制作方法均应避免。
维生素C在绿叶蔬菜中含量最丰富。
西红柿、黄瓜等维生素C的含量虽不及绿叶蔬菜,但因常被生吃,维生素C损失少,因而也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E在植物油中含量最高,其次在豆类、坚果类和谷类中含量较高。
所有绿色或黄色蔬菜均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后者在体内可进一步转化为维生素A。
改变不健康的饮酒习惯
要改变不健康的饮酒习惯,首先要认识到饮酒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推杯换盏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感情、增加友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社会行为更加圆滑,因此要以低度酒或饮料为主,酒量适可而止。
绝对节制饮酒
一些研究者认为安全饮酒的界限为每周不超过3瓶啤酒,并给肝一个休息日。
但这种所谓安全饮酒也有不少弊病:
①饮酒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饮酒量并没有减少;②少量饮酒者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在增加;③女性即使较少量的饮酒,也可能会产生各种损害,妊娠时危险性更大;④饮酒的影响不仅是饮酒量,还有很多因素,如体重、个人体质、酒精扩散速度、饮酒类型、有无进食、酒的种类等,因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许多学者提出最好不使用安全饮酒量这一名词,即尽可能不要饮酒。
每日饮多少酒较安全,国内外尚无定论。
从有关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每日饮酒量与疾病的发生及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有人在夏威夷对8000多个日系美国人进行了长达8年的追踪观察,提出饮酒量的多少与多种疾病的死亡率及意外事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一日饮1瓶啤酒比不满1瓶的总死亡率高,也比完全不喝酒的人或少喝一点酒的人群明显的高。
在美国,对以35岁以上的成人为中心的16个调查组追踪随访5~24年,也考虑到女性比男性对酒的耐受性较弱或体重较小的缘故,认为,每日男性1瓶半啤酒、女性1瓶啤酒为一个健康的饮酒量。
日本对1万人14年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即使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日饮酒量如果超过1瓶半啤酒,其病死率也明显上升。
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癌症等的患者,每日饮酒即使不到两瓶啤酒,其死亡的危险性也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倍,两瓶以上者要高出1.6倍。
喉癌及食管癌将高出15倍。
因此,在荷兰不仅不提倡所谓安全饮酒,而且提倡尽可能不喝酒。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戒酒
一日三餐定时限量,早餐要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零食(特别是甜性零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对常年嗜酒者来说,彻底戒酒是预防酒精性肝病惟一有效的方法,而一切其他所谓的治疗措施均系缘木求鱼。
病因不除,脂肪肝预后难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蔡晓波
王经理人高马大,10年前查体发现有脂肪肝和转氨酶轻度增高,为此他利用经常出差的机会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几乎尝试了各种保肝药物。
虽然门诊医生都建议他要戒酒和减肥,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烟酒应酬仍是家常便饭,结果肥胖和脂肪肝程度越来越重。
最近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症入院,虽经积极抢救仍未能挽救生命。
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与肝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
据欧美学者统计,脂肪肝的患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10%,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50%,长期嗜酒者的57.7%。
临床研究表明,在肥胖和糖尿病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1/2至1/3的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10年内肝硬化和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2%;酒精性脂肪肝的预后则更差,大约40%的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酒精性肝炎,而酒精性肝炎的5年生存率不到50%,多数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
为此,脂肪肝不再看成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就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言其预后并不比胃癌等恶性肿瘤好,脂肪肝现已成为肝病领域的新挑战。
尽管科学发展迅速,新的药物层出不穷,然而至今仍无解酒和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
目前脂肪肝的治疗主要致力于去除或减轻导致肝脏损害的两大危险因素----嗜酒和肥胖。
事实上,戒酒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绝对有效,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内完全消退;酒精性肝炎患者及时戒酒,肝脏炎性损伤亦可在半年至一年内恢复正常;即使已发展至酒精性肝硬化,如能坚持戒酒,亦可减慢肝病进展速度,减少肝腹水、消化道大量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并可为肝移植创造条件。
同样地,对于肥胖所致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减肥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而对于肥胖相关的脂肪肝合并肝功能异常者,科学减肥可提高保肝药物的治疗效果。
一般地,体重每下降1%,转氨酶下降8.3%,体重下降10%,则增高的转氨酶多能恢复正常,伴肿大的肝脏回缩、肝内脂肪消退。
肥胖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考虑同时进行减肥治疗,特别是在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时。
事实上,许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个体可能本来并无肝炎表现,但因近期内体重和腰围增加并发脂肪性肝炎,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增加,此时最好的处理措施是减肥而非抗病毒治疗,因为就肝损原因而言乙型肝炎病毒仅仅是旁观者。
肝移植术后出现肥胖相关肝病者,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控制体重,以防脂肪肝和肝损复发。
鉴于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寻找与去除病因和积极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对脂肪肝的防治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脂肪肝患者首先应明确脂肪肝可能的病因及诱因,尤需注意易被忽视的因素,如药物的副作用、工业毒物和环境毒素中毒、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慢性缺氧状态等。
大多数药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后2~3月内,可完全恢复正常。
长期饥饿及蛋白质-热量不足所致的脂肪肝通过在饮食中补充蛋白质或氨基酸以及足够热量后,肝脏病变可迅速逆转。
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脂肪肝应避免过高热量及过多脂肪乳剂的输注,并尽可能及早开放经口或管饲饮食。
慢性肝炎患者不论病情是否需要,长期过高热量摄入和过分强调休息,均可因体重增加而诱发脂肪肝,故应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
小肠改道手术所致的脂肪肝应重新作吻合手术,恢复改道前情况,并补充必需氨基酸。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中止妊娠和控制并发症后,肝内脂肪沉积可完全消退,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妊娠呕吐引起的脂肪肝补充营养后肝脏损伤消失;局灶性脂肪肝除针对其可能的病因进行治疗外,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由此可见,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病是治疗脂肪肝的根本方法。
脂肪肝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
①去除病因和诱因,积极处理原发疾病或伴随疾病;②调整饮食方案、纠正营养失衡;③坚持必要的体育锻炼以维持理想的体重;④自我保健意识的教育以纠正不良行为;旨在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肝内脂肪消退;⑤必要时辅以保肝药物,以预防单纯性脂肪肝发生脂肪性肝炎,并促进脂肪性肝炎康复。
然而如果不能及时去除病因和诱因,则用再好的保健品和药物也不可能有效阻止肝病进展。
像本文中的王经理如能听从医生的劝告,及时戒酒和减少应酬,避免酒精中毒和肥胖,肯定不会因肝硬化而英年早逝。
脂肪肝需要“三张处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范建高蔡晓波
通常,去医院看病的最后一道程序基本上都是病人拿着医生开出一张处方去药房拿药,拿完药、搞清用药方法之后,就可以回家了。
可是你知道吗?
脂肪肝和别的病有点不一样,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药物处方,还需要一张饮食处方和一张运动处方。
病人只有严格按照这三张处方规定的要求去做,才能获得较显著的疗效,因为饮食习惯不改变、运动锻炼不加强,光靠吃药,是治不好脂肪肝的。
饮食处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与肥胖相关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渐趋低龄化。
对肥胖性脂肪肝病人而言,饮食治疗是基础,也是关键。
为此,专家开出了下列适合脂肪肝病人的饮食处方:
1.不能吃饱:
控制总热量,每餐七八分饱足矣。
据统计,肥胖成人若将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20%~30%,每周体重可减轻0.5千克。
2.不能吃好: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粮、蔬菜,少吃油腻、煎炸及动物性食品。
3.不能乱吃:
三餐分配应“朝四暮三”,即按早4、午3、晚3的比例分配三餐,做到“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
重点控制晚餐,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和甜食。
4.多饮茶水,喝咖啡不要加奶和糖,少喝果汁和含糖饮料,不喝酒。
5.睡前别喝奶,以免导致热量过剩,可把牛奶或豆浆放到早餐时饮用,不要把乳品当饮料。
6.水果并非多多益善,不妨用黄瓜、番茄、胡萝卜等蔬菜代替水果。
水果最好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食用,且每次只吃一种,尽量选体积中等,甜度不是太高的,比如梨、苹果等。
此外,吃水果的时机也很有讲究,对脂肪肝病人而言,上午吃是“金”、下午吃是“银”、晚上吃是“铜”、睡前吃是“垃圾”。
运动处方
运动可有效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减少肝内脂肪沉积。
对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病人而言,少活动、多休息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唯有适当加强锻炼才能促进肝功能的尽快恢复。
据统计,若每周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则每天可消耗热量300千卡,4个月内体重可下降4.5千克。
专家建议脂肪肝病人该这样运动:
1.最佳运动方式为大步快走,每次至少走3公里。
2.运动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饭以后。
3.每次运动持续30~45分钟以上,每周坚持3~5次。
4.危害都市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不是交通事故,而是以车代步。
因此,要养成“好动”的习惯,学会为锻炼找借口,比如上下班提前一站下车,去健身中心买张健身卡,休息天去爬山或逛街,不要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
5.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快不慢”。
药物处方
防治肥胖性脂肪肝这类现代都市病,饮食、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
大部分单纯性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即可康复,不需要用药。
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还是必要的:
1.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后半年,体重无明显减轻、肝内脂肪沉积无明显改善者,可适当选用减肥药和保肝药。
2.脂肪性肝炎(有转氨酶升高)病人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维生素E、益肝灵、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以促进肝内脂肪沉积消退,阻止肝内炎症和纤维化进展,减少肝硬化的发生,疗程一般需半年以上。
不推荐单用联苯双酯、垂盆草冲剂等降酶药物。
3.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病人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脂药。
儿童、青少年、孕妇,及75岁以上老人一般不用降脂药。
4.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脂肪肝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