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551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docx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

急危重症护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暑

2.休克

3.MODS

4.有效循环血量

5.中毒

6.触电

7.淹溺

8.心跳骤停

9.院外急救

10、创伤

11、肠内营养

1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3、急腹症

14、高血压危象

15、呼吸衰竭

二、相关知识:

1、抢救心跳呼吸骤停者,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可能有50%被救活,6分钟开始复苏者脑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2、抢救外伤患者时,如患者上肢受伤,应先脱健侧衣物后脱患侧衣物,穿时应先穿患侧后穿健侧。

3、危重病人使用机械通气时,一般使用的FiO2为40—50%,不易超过60%。

吸入纯氧的时间不易超过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

4、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每日湿化液不少于250毫升,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

5、胸外心脏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一般成人按压深度3.5-5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放松=1:

1。

6、抢救复苏后用药途径首选静脉给药,其次还可以选用气管给药及心内注射。

7、动脉穿刺置管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时间过长易发生栓塞和感染。

8、心电除颤电极板放置的常规位置:

病人右侧锁骨下方,左侧腋前线5-6肋间。

9、使用止血带止血时,时间不宜超过5小时,并应每1小时松止血带2-3次,送止血带前要先补充血容量。

10、休克指数正常值为0.5,休克指数等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20%-30%,休克指数大于1时,提示失血量占血容量的30%-50%。

11、对外伤的伤口初次处理时,禁用碘酊涂擦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12、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裤带进行抢救。

13、气管插管气囊要注意定时放气,一般2小时放气一次。

14、用担架搬运伤员时,伤员的头部在后,下肢在前。

15、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5-12cmH2O时,当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超过12cmH2O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如超过15cmH2O时应停止补液。

16.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烟碱样症状是胸部压迫感,全身紧促感,肌肉颤动,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17、观察休克病人时,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流量最简单有效的指标。

18、淹溺分为海水淹溺和淡水淹溺两种。

19、气管插管病人出现窒息症状时最常见的原因为导管脱落、导管堵塞、呼吸机功能障碍。

20、使用橡胶止血带时应注意前臂及小腿不适于扎止血带,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1-2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

21、P229对疑为AMI患者,应立即平卧休息,经鼻导管或面罩给氧,2-5L/min,并肌注哌替啶50-100mg或皮下注射吗啡5-10mg。

22、P84对于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病人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一般主张早期、大剂量、短疗程应用。

23.在饱餐后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高,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4、中暑病人在进行体表降温冰水浴时,需每隔10分钟测肛温一次,肛温降至32℃时,停止冰水浴。

25、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指标是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26、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的方法有催吐、洗胃、导泻和灌肠。

27、淹溺的救护原则:

迅速将病人救离出水、立即恢复通气、施予心肺复苏,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28、降温是抢救重症中暑的关键,降温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29、持续生命支持的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

30、创伤急救止血的方法包括:

加压包扎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31、脊柱损伤病人严禁背运和屈曲位搬运。

32、心脏骤停的诊断,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33、ICU是重症监护病房的缩写。

34、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35、完整的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三部分。

36、完整的CPC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37、创伤出血根据损伤的血管不同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3种。

38、脊柱损伤病人急救原则是避免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保护呼吸功能等。

39、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院外急救、急诊科抢救、院内危重症监护医医学、急救服务体系的完善、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研工作。

40、重度中暑的4种类型:

热衰竭、热痉挛、热射病、日射病。

41、触电时常发生心室颤动。

重要的复苏方法是电除颤。

42、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

43、对淹溺者倒水的方法有膝顶法、肩顶法和抱腹法。

44、中度有机磷中毒时,胆碱酯酶的活性为50%-30%。

常用的特效解毒剂为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

45、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

46、昏迷病人根据临床分级法按从轻到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昏迷三种程度。

(P243)

47、急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排出量降低。

三、简答题:

1何谓ICU?

ICU救治要遵循那两个基本原则?

答:

ICU是重症监护病房的英文缩写。

ICU救治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黄金时段的救治;第二是由接受过完整复苏及各项生命支持技术训练的专门医师及危症监护医师从事救治。

2、对ICU病人进行肾功能监护时,对尿量的改变如何判断?

答:

尿量的变化是肾功能改变的最直接的指标,对于ICU病人来说,临床通常要记录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平均为1500毫升,超过2500毫升为多尿。

当每小时尿量少于30毫升时,为肾血流灌注不足,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不足。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时称为少尿,表示有一定程度肾功能损伤。

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为无尿,是肾衰竭的基础诊断依据。

3、休克病人临床常见病因?

答: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感染

3.过敏

4.心源性因素

5.神经源性因素

6.其他,如内分泌紊乱、血流阻塞等

4、简述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

答:

1.立即终止与毒物的接触

2.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

4.应用特殊解毒药物

5.对症与支持治疗

5、院外急救的原则是什么?

答:

1.先救治后运送

2.急救与呼救并重

3.先复苏后固定

4.先止血后包扎

5.先重伤后轻伤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6、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

1.心音消失

2.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3.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槒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停止。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青紫

7.心电图改

7、简述中心静脉压穿刺置管术的适应症及并发症?

答:

适应症:

1、各类大中型手术。

特别是心血管、颅脑和胸部大而复杂的手术。

2、各种类型的休克。

3、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

4、右心功能不全。

5、大量静脉输液、输血。

并发症:

1、感染;2、出血及血肿;3、气胸、血胸、气栓和血栓等。

8、简述固定伤口时注意事项?

答:

1、固定骨折部位前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

如有休克应先抗休克。

2、开放性骨折有骨折断端刺出皮肤,不可将其送回伤口,以免感染。

夹板长度须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及上、下两个关节均要固定牢固。

3、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加棉垫,使各部位受压均匀且易固定。

4、肢体骨折固定时,须将指(趾)端露出,以观察末梢循环情况,如发现血运不良应重新固定。

5、固定中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伤员进行各种活动。

9、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及复苏给药的主要途径和区别?

答: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有1.颈动脉波动触及。

2.面色由紫绀变红润;3.神志恢复;4.瞳孔由大变小;5.出现自主呼吸。

主要给药途径:

首选静脉给药,最好经肘静脉;其次选用气管内给药,但须较大剂量;第三种为心内注射,目前临床一般不用。

10.中暑病人正确执行降温措施时应注意什么?

答:

①冰水酒精敷擦时注意冰袋位置放置准确,及时更换,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冻伤。

擦拭顺动脉方向进行,大动脉处适当延长时间,提高降温效果。

②酒精全身擦浴手法使用拍打式,不用摩擦式手法。

擦浴前头部放冰袋,减轻头部充血,足底放热水袋增加擦浴效果。

禁擦胸部、腹部及阴囊处。

③冰水擦浴及冰水浴者,降温过程中,必须用力摩擦病人四肢及躯干,防止周围血管收缩。

④老年人、新生儿、昏迷、休克、心力衰竭、体弱者不能耐受4℃冰浴,应禁用。

⑤应用冰帽、冰槽行头部降温时,应及时放水和添加冰块。

11、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使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要点?

(P120)

12、对肠内营养支持喂养管置管患者的监护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P184)

13、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甲状腺危象的产生?

(P261)

14、如何对糖尿病昏迷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P257)

15、简述昏迷病人的救治原则?

(P245)

16、对外伤出血病人使用止血带时的注意事项?

(P202)

四、论述题

1、简述休克病人进行输液时的护理措施?

答:

1.休克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少,易发生血管萎陷,宜尽早静脉穿刺,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

2.要同时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3.要选用粗针头快速输液。

4.针头固定防滑脱,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方便固定。

5.两条静脉通道中深静脉适宜快速输液,浅静脉适宜均匀而缓慢输入需控制药物。

6.输液前应常规采集血标本进行有关化验检查,避免在大量输液后在同一通道采血标本。

7.输液滴速根据病情和医嘱调节,一般成人60-80滴/分,低血容量性休克且无心脏疾患病人,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老年人和心脏疾患患者速度避免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8.抗休克通常首先采用晶体液,后输入胶体液。

9.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后记录并核对。

10.输液瓶上应写出床号、姓名及剂量等。

2、试述重症中暑病人的救护原则及方法?

答:

救护原则:

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紊乱,积极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和并发症。

1、降温,是抢救重症中暑的关键。

通常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

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

物理降温:

(1)环境降温:

迅速将病人安置在通风的地方,使用电风扇或空调。

(2)体表降温:

使用冰水乙醇擦拭全身皮肤增加散热;在身体大血管处放置冰袋降温;使用冰水浸浴降温。

通过体表降温,使患者肛温维持在38℃左右。

(3)体内降温:

使用4-10℃的10%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或注入病人胃内或给病人灌肠。

药物降温:

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首选降温药物为氯丙嗪,其次为山莨菪碱。

2、改善周围循环、预防休克发生。

3、防治急性肾功衰,早期快速注射20%甘露醇250ml及静脉注射速尿20mg。

3、你作为急诊科预诊分诊护士如何安排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

答:

一般急诊应按轻重缓急,根据病情程度,送相关科室。

危重病人应立即送抢救室抢救后补办手续。

对传染病患者或疑是传染病患者应到隔离室就诊,;遇成批伤员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

根据病情等级,分清病人的轻、重、缓、急,决定就诊次序。

一般分诊时将病人分为4级。

1级:

危重级,如不立即救治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等。

此类病人需安排立即抢救。

2级:

危重级,有潜在危机生命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头痛、开放性创伤等。

此类病人应在处理完危重症后马上进行救治。

3级:

亚紧急症,一般急诊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等。

此类病人在6小时内必须救治。

4级:

非紧急症,科等候,如轻、中度发热、皮疹等。

此类病人可按常规救治。

通过初步病情判断,立即安排病人到诊室就诊。

4、如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

答:

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方法有:

1、及时、准确静脉给药,并观察用药反应。

2、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面色、皮肤、尿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呼吸道分泌物、肺啰音变化,防止阿托品使用过量,发现中毒及时减量。

3、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保证液体供应,防止脱水剂电解质紊乱。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心功能不全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对呼衰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辅助通气。

5、中、重度中毒昏迷版抽槒时,按昏迷常规护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窒息。

加强安全保护防止坠床。

根据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如脑水肿患者头部放置冰帽等。

6、对反复洗胃患者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

7、严格交接班制度,注意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现象。

8、对于自杀服毒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加强防护,以防意外。

5、腹部创伤病人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答:

腹部创伤病人救治原则:

较短时间内争取手术探查,处理破裂的内脏出血、修补损伤的脏器、引流腹腔控制感染等。

对伤后24-48小时就诊、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象或内脏损伤症状,或原有腹膜炎趋于局限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先行非手术治疗,并做好急救处理和术前准备。

腹部手术病人护理措施包括:

(1)体位:

半卧位。

有利于改善呼吸、循环,减轻腹痛、腹胀,有利腹腔渗液流入盆腔,便于局限、吸收、引流、控制感染。

(2)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即量脉搏、呼吸、血压1次,过后定时观察,直至麻醉作用消失或病情稳定。

(3)观察出血、肠瘘、胆瘘情况:

观察伤口及各种引流管有无出血及瘘现象。

伤口氟敷料浸湿及时更换,如持续多量出血,应考虑手术原因造成出血并发症,及时处理。

(4)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

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流质。

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5)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根据要求调解速度,记录进出量。

(6)引流的监护:

①术后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保持引流通畅;②观察引流物量、性质、颜色,及时记录;③保持引流伤口清洁,注意无菌操作;④术后持续胃肠减压3-4天,肛门排气后方可拔除胃管;⑤其他单纯腹腔引流管24-48小时拔除;⑥各种造瘘引流管根据具体情况拔除。

(7)镇静止痛:

适当使用止痛药;

(8)预防感染。

协助翻身、扣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9)密切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预防并发症。

6、对疑为休克的病人,如何进行临床观察?

答:

休克病人关键是早期发现。

对疑有休克病人,应重点观察以下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精神状态:

休克早期发现病人烦躁不安、焦虑激动,病情加重表情转淡漠、反应迟钝、意识障碍或昏迷。

(2)皮肤粘膜:

病人皮肤粘膜苍白,重度休克皮肤发绀、四肢厥冷。

(3)脉搏:

休克时脉搏变弱、变快。

休克晚期脉搏变缓变细。

(4)血压:

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提示休克存在。

(5)尿量:

尿量少于17ml/h,警惕急性肾功衰的发生。

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提示休克已纠正。

(6)呼吸:

休克早期呼吸浅而快,休克晚期出现呼吸困难或潮式呼吸。

(7)体温:

感染性休克可出现寒战、高温、多汗

临床观察中,应特别注意休克早期表现:

如出汗、兴奋、心率加快、脉压差缩小及尿少等,出现症状,及时处理。

7、进一步生命支持中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常用药物有哪些?

8、脑复苏中降温的要求是什么?

一、名词解释:

1.中暑:

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所致的一组机型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2.休克:

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

,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3.MODS:

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是由创伤、休克或感染等严重病损打击所诱发,机体出现原发病损无直接关系的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4.有效循环血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入循环的血量。

占全身总血量的80%~90%,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

5.中毒:

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功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

6.触电:

是指一定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7.淹溺:

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称为淹溺。

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

8.心跳骤停:

指病人的心脏在在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致使心脏骤停,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9.院外急救:

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中途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段的救护。

10、创伤:

广义是指机体遭受外界某些物理因素(机械力、高热、电击)、化学性(强酸、强碱及糜烂性毒剂等)、生物性(虫、蛇、狂犬的咬蛰)致伤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破坏。

狭义是指机械能量作用于人体多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

11、肠内营养:

指采用口服或管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能量及营养基质的营养治疗方式。

P179

1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胰腺、胆道)的急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13、急腹症:

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

14、高血压危象:

是指高血压患者在某种诱因作用下,血压在短时间内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在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

15、呼吸衰竭:

是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而致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机体在呼吸正常大气压空气时发生的较严重的缺氧,或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116

16猝死:

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骤停,在发病6h内死亡。

由心血管病变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

11、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使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要点?

(P120)

记录上机时间、设置的参数,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况及病人的情况,如气道压、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音等,防止人机对抗、气压伤(如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人工气道的管理。

进行机械通气时需建立人工气道,注意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如湿化、吸痰、换药、气囊的充放气等。

注意吸痰的无菌操作,吸痰前后检查肺部的体征,以判断吸痰的效果。

注意气管套管的固定,避免脱管。

心理护理。

12、对肠内营养支持喂养管置管患者的监护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P184)

喂养开始前,必须确定导管的位置。

保持喂养管固定可靠,防止脱落。

保持喂养管通畅,在每次喂养前后均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冲洗液量至少为50ml.

每天检查鼻、口腔、咽喉部有无不适及疼痛,防止喂养位置不当或长期置管引起的并发症。

13、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甲状腺危象的产生?

(P261)

感染:

常见诱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胃肠道和泌尿道感染。

手术:

甲状腺切除手术及其他各类手术时,由于应激、挤压甲状腺组织、出血、缺氧、麻醉不良、术前准备不充分等均可诱发危象。

不适当地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放射性碘治疗后诱发甲亢危象。

应激:

精神极度紧张、精神创伤、药物反应、分娩以及妊娠毒血症等

14、如何对糖尿病昏迷病人进行病情评估?

(P257)

临床表现:

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等表现

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加快,呼吸中有烂苹果味(丙酮)。

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变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

至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及昏迷。

辅助检查:

尿:

尿糖、尿酮体强阳性

血:

血糖明显升高,多数为16.7~33.3mmoL/L,有时可达55.5mmoL/L;血酮体升高,大于4.8mmoL/L.血气分析pH下降,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15、简述昏迷病人的救治原则?

(P245)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供

维持循环功能,抗休克

补充葡萄糖,减轻脑水肿,纠正低血糖。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对症处理。

防止感染,控制高热和抽搐,注意补充营养。

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16、对外伤出血病人使用止血带时的注意事项?

(P202)

部位要准确:

止血带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

压力要适当:

止血带的标准压力,上肢为33.3~40.0kPa,下肢为40.0~66.6

kPa,无压力表示以刚好使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衬垫要垫平:

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先用棉垫、毛巾等平整的垫好,以免止血带勒伤皮肤。

时间要缩短:

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5h.

标记要明显:

上止血带的伤员要在手腕或胸前衣服上做明显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以便后续救护人员继续处理。

要定时放松:

应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松开2~3分钟

7、进一步生命支持中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常用药物有哪些?

64

目的:

提高心脏按压效果,激发心脏复跳,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强心肌血流灌注量和脑血流量

纠正酸血症或电解质失衡,使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能发挥效应

降低除颤阈值,为除颤创造条件,同时防止室颤的发生。

常用药物: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

8、脑复苏中降温的要求是什么?

70

1 降温开始时间:

降温时间越早越好,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降温。

2 降温深度:

应将体温降至亚冬眠(35°C)或冬眠(32°C)。

脑组织温度降至28°C.

3 降温持续时间:

根据病情决定,一般需2~3天,降温持续至中枢神经系统皮层功能开始恢复,即以听觉恢复为指标。

4 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用冬眠药物进行冬眠疗法

5 及早降温,平稳降温,深度降温,持续降温,缓慢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