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3284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docx

关于申报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关于申报2015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相关单位:

按《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省级专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黔财教〔2015〕8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对贵州省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进行立项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决定申报立项“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四大类共16个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另外,为切实推进课程建设,学校拟利用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省级专项补助资金资助“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程”3类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请各二级教学单位依据自身实际和建设发展需要认真研讨并按要求组织申报,项目指南及申报表见附件。

申报办法及要求:

1.以学院为单位,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各类项目的目标、要求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申报。

微课程建设(校级)项目每学院限报3个,其余项目每学院限报1个。

2.所有项目请于2015年10月20日前提交规范的经所属学院填写推荐意见的申报书(或任务书)纸质版一式1份,将电子版发送至QQ邮箱809819082,逾期不再受理。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1:

遵义师范学院2015年拟立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及校级课程建设项目计划

附件2:

遵义师范学院2015年拟立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及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项目申报书(见学校教务网)

附件1:

遵义师范学院2015年拟立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及校级课程建设项目计划

类别序号

项目类别

拟立项项目数量

每项目省财政拨付

(万元)

每项目学校配套

(万元)

每项目总经费(万元)

1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

10

10

20

2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

10

10

20

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重点)

3

2.5

2.5

5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招标)

3

2.5

2.5

5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一般)

5

1

1

2

4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1

10

10

20

5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校级)

3

2

0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校级)

3

2

0

2

微课程建设项目(校级)

14

1.2

0

1.2

附件2:

遵义师范学院2015年拟立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

及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一、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一)内容要求

1.“教改招标项目”由学校根据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需要而设定,以期取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全校推广。

具体项目见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1

适合我校学情的XX类本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

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下XX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教改重点项目”应以我校在开展高等教育综合研究、专业设置与建设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为内容。

重点突出实践应用的过程和效果,以期为申报高级别教学成果积淀基础。

3.“教改一般项目”主要以课程或课程群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为主要内容。

研究项目要求符合我校转型发展时期的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创新。

要求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有整体的研究设计方案,有明确的预期成果且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成果要求

项目结题时,三类省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均需提交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核心)、过程材料等。

其中“重点项目”和招标项目还需提交详实的研究结果在实践中运用、检验的过程材料和运用、检验效果的证明材料。

(三)申报条件

项目主持人须为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8周岁的我校正式在职在编教师。

项目申报主持人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承担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

项目组成员相对稳定;主要成员必须直接参加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

项目申报主持人限主持1项本类教改项目,项目主要成员不得同时申请本类其他教改项目。

项目主要成员限7人,跨单位合作项目限10人。

主持往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且尚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二、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一)建设内容

我校拟立项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等。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鼓励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率先开展人才培养体制和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培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分期实施,首期为4年(2016-2020年)其建设内容主要有:

1.制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的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

结合本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优势与特色等,以本科人才培养层次制定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并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2.探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

建立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3.改革招生方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制设置等。

大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和培养模式,按照高素质本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研究性学习。

4.加大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岗位、全方位训练的实习实训基地。

5.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双能型”素质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6.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教育师资,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二)申报条件

1.“卓越计划”实施主要面向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科专业,包括服务于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要特别重视适应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

2.申报的各“卓越计划”涉及的专业应有1届以上的毕业生,也应与本行业相关企事业等有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

3.“卓越计划”为集体项目,负责人应为正高职称,应为学院教学工作的负责人。

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一)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要瞄准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要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

积极探索任务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构建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

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专业必须满足“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要求,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2.具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3.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可行,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4.专业建设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方面有健全的体制机制。

5.“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集体项目,参与人数不限。

项目负责人应为本专业的负责人。

6.“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四、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拟依托于新校区实验(实训)室中的“专业实验(实训)室”,严格按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搞好各项建设,最终通过评审,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为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

具体内容为:

1.重点突出实验室资源有效整合。

根据专业特点,统筹相关各类实验资源,鼓励学科专业交叉,建立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体系,构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2.重点突出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打通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资源,促进科研支持实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迪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3.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联合,建立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联合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基地等,实现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

以实验室为载体,探索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4.构建起“实验教学中心”,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建设、开放实验教学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申报条件

1.“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应以新校区专业实验室为基础,联合相关科研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基地等形成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申报。

2.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学中心。

3.“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为集体项目,参与人数不限。

项目负责人应为实验教学中心所属学院负责人。

4.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2—3年,但考虑我校新校区实验室建设进度的实际因素,可适当延长。

五、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利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的契机设立三类校级课程建设项目,旨在切实推进我校视频课程建设。

该项目的实施,将在逐步丰富学生网络学习资源,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视频课程的申报奠定基础同时,也期从一个侧面推动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

1.课程选择要求

精品视频公开课应选择适合高校教学选用的,社会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本科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类、专业导论类、就业指导类3大类课程及学术讲座。

每门课程不得少于5讲,每讲时长在30—50分钟之间,每讲均有相对独立在主题。

2.课程制作要求

拍摄、制作严格按照《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标准执行。

可自行联系和利用学校精品视频课程录播室及技术团队开展拍摄、制作。

3.项目完成时间及结题材料

项目需在一年内完成,需提交的结题材料为完整的课程光盘一套(分讲刻录),内含音视频交付文件、唱词文件、元数据表、课程推介词等,同时协助技术人员制作成网络学习课程。

4.申报人要求

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普通话较标准的我校在职在编教师。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1.课程选择要求

应重点选择适合网络共享及网上公开使用,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的,在本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的,本科必修课程。

实验、实训课程因存在拍摄、制作难度,暂不选择。

2.课程制作要求

拍摄、制作严格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标准执行。

可自行联系和利用学校课程自动录播室及技术人员开展拍摄、制作工作。

要求分单元拍摄和制作一门完整的课程,单元不限,每单元相对独立、完整。

课程负责人主讲的单元数必须站总单元数的三分之一及以上。

3.项目完成时间及结题材料

项目需在一年内完成,需提交的结题材料为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基本资源”的电子材料,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同时协助技术人员制作成网络学习课程。

4.申报人要求

以课程组为单位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

(三)微课程建设项目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内容选择要求

须以我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程(含实验、实训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为内容制作。

2.课程制作要求

可以采用实景视频或动画辅以音频解说为载体,突出严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每个微课程须有片头、片尾、唱词,片头包含课程名称、制作单位等信息。

要求达到帮助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

3.项目完成时间及结题材料

项目需在一年内完成,每个微课建设项目需提交的结题材料为4—5个制作完成的,相对独立又隶属于同一门我校实开本科课程的微课程电子材料。

4.申报人要求

微课程建设项目可个人申报,鼓励以教研室为单位申报。

不限定申报人职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