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040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①一首36字。

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分析】

(1)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故答案为:

⑴①一首36字。

②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③一韵到底,有叠韵。

④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⑵①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②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中意象表达情感是否一致的辨析;应注意诗人对意象所用的修饰语,以此品味诗人的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火把从那里出来了

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

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

美丽的火把

耀眼的火把

热情的火把

金色的火把

炽烈的火把

人们的脸在火光里

显得多么可爱

在这样的火光里

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

……

(节选自长诗《火把》,写于1940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成名作是________。

(2)全诗借助“火把”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表达诗人向往光明,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牢记《火把》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2)结合“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感情。

故答案为:

⑴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⑵表达诗人向往光明,抒发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把握作者、作品。

⑵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主旨的思想感情。

注意通读全诗,根据题干提示把握诗歌“火把”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感情,还要联系时代背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 颈联中,诗人在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同时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尾联描绘的意境是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格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调高远  意蕴悠长

B. 明快抒情  富含哲理

C. 意境辽阔  基调低沉

D. 豪放洒脱  轻松愉快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ABD赏析正确。

C“颈联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错误的,这首诗陆游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第二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故B正确。

ACD不正确。

故答案为:

⑴C;⑵B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格调的能力。

格调就是诗歌的格律声调。

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解答是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

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营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蹲露。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

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

(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

【解析】【分析】

(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

年少:

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

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

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

停止。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原因是:

战乱。

经过和结果是:

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ABD理解分析正确。

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⑵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5.古诗鉴赏

(1)仿照(甲)处对“卧”字的赏析,给(乙)“卧”字也作一个批注。

(2)诗歌常常采用违背常理的急转手法,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找出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

“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2)【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

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

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

【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

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解析】【分析】

(1)“卧看”是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风雨欲来时的镇定、安详的神态。

面对如此大的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据此作答即可。

(2)甲诗首联“僵卧孤村不自哀”,通过“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境遇,“不自哀”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与前边的内容形成对比,情绪急转。

乙诗“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的意思是“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常人面对风雨都会闭窗,诗人却拉开帘子,悠闲地欣赏风雨,这种行为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⑴卧看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胸襟。

“卧”与“急”相照应,面对如此大的天风雨,凡事都避之不不及,诗人却拉开帘子,欢迎风雨的到来,表现出诗人不紧不慢,从容应对,这是何等的开阔心胸,这是何等的自由放旷的气度;

⑵【甲】“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让人十分同情。

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情。

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不感到悲哀,因为他有满腔热血、一颗忠心。

【乙】按常理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

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朱楼四面钩疏箔”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理,情节急转。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进行解答。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

《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

(1)思乡

(2)A

【解析】【分析】

(1)从《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即思乡愁绪。

(2)A理解正确。

B“故人”指曾经的老朋友,“昔人”, 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的是山色秀美之景,但“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但“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概。

故答案为:

⑴思乡;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诗歌中抒情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

理解诗歌关键语句不能孤立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要着眼于全诗,结合全诗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表达的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①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②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

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

②砌:

台阶。

(1)“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案】

(1)“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解析】【分析】

(1)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

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

“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

(2)结合诗句理解。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是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离恨恰如春草”意为离别的愁绪正像春天的野草,运用了比喻,把离愁别绪比喻成春草,和“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愁绪,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答案为:

⑴“乱”字既指台阶下的落梅多且乱,也指作者此时心乱如麻。

⑵“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运用比喻,将“离恨”比为“春草”,借助生命力顽强的春草,生动形象地写出离恨的无边无际和难以消除。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⑵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

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答案】

(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作者用“断蓬”暗喻:

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解析】【分析】

(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暂同”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

既然注定明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

因此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首先要理解“断蓬”的本义,“断蓬”,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这里作者其实是用“断蓬”自比,意思是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

因此,“断蓬”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故答案为:

⑴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⑵“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作者用“断蓬”暗喻:

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9.诗歌鉴赏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

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③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④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释:

①风标:

风度、品格。

②丹砂:

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

③鸬鹚(lúcí):

水鸟,俗称鱼鹰。

④唳(lì):

(鹤、鸿雁等)鸣叫。

(1)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两句作简要赏析。

(2)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解析】【分析】

(1)。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的意思是: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

由此可知,这是用了反衬的写法,突出了池鹤孤高的品格和超凡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沉浮、官场黑暗的厌倦。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意思是:

对风鸣叫想的究竟是什么呢?

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

故答案为:

⑴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对比)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地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

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和作者写作背景理解。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____(人名)的诗《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首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