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061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41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

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表内乘法

(一)                          13课时

表内除法

(一)                   9课时      

厘米和米            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                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                  14课时

观察物体                           2课时

期末复习                     4课时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1.口算。

4+8+517-8-48+7+317-8-620+17+261-20-30选择其中的任意的算式,提问: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计算。

49+36=80-1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9+27+2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4)、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194619+27+26+27──────46+262.试一试。

出示:

90-25-28=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小结:

在遇到一般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竖式计算。

竖式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简便写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把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出:

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

提问:

括线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

求一共摘了多少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

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

3

第1单元课题: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计算出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知道哪些算式可以口算,且能口算的要口算。

能够根据信息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问题。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在混合运算中,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出示连加、连减的算式。

72-16-25=14+57+2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例2.

读题,说一说:

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38+42-33=提问:

这是什么样的算式?

想一想: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根据前面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用竖式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指名交流。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

你们计算的顺序都是这样的吗?

你是怎样写的呢?

追问:

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学生齐读两组算式,教师再次板书。

388038+42–33+42──────804780–33──47

提问:

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些?

(学生交流)试一试。

出示60-38+40=你会计算吗?

下面请大家先计算第一步,板书:

60-38──22

接下来应该算什么?

(22+40)指出:

在计算中,遇到能口算的就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

30+40=45+20=81-30=64-4=49-6=3+74=26+70=53-10=97-70=82+5=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说说哪一步可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求还剩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

用减法计算,用原来的减去吃了的。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棵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答:

把剩下的和又买来的合起来。

4.“想想做做”第5题

求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怎样想?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求女生栽树多少棵?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

教学反思:

第1单元课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个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提高计算水平。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简单接触同样多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3.教学难点:

思考题中的“怎样才能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出示口算卡片)

4+26=35-7=35+6=45-20=68+9=70-8=

比一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让学生开火车口答。

二、基本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第2题。

让学生先算一算,然后交流:

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提问:

你的竖式是怎样写的?

哪些可以直接口算?

(其中第1题第二步口算,第2题第一步口算,第3题第二步口算。

)提醒学生:

能口算的就口算。

2.出示教材第5页第3题。

(1)提问:

算出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完成后,交流:

有用一步计算的吗?

是哪些情况?

指出:

当第一步算出是整十数时,第二步加法可以口算。

这样更简便。

(2)我们来看右图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

在连加算式中,如果发现两个数相加得整十数时,可以先算,这样更简便。

三、综合练习

1.出示教材第5页第4题。

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提问:

算式怎样写?

学生独立完成。

2.出示教材第5页思考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

怎样才能使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提示:

相同数量的部分先不考虑。

讨论:

28、30和22、24,怎样使这四个数变成相等的两部分呢?

出示:

□+□=□+□

你能说出怎样交换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指出:

只要将30和22一组或者将24和28一组,就可以使两车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

教学反思:

第1单元课题: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感悟同样多的不同思维角度,探究求同样多的多种解题策略。

2.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求同样多的策略。

教学难点:

将策略用数学思想、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彩珠,小军和芳芳已经穿好了一些。

看,现在,小军穿了8个,芳芳穿了12个。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请大家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

引导:

先摆8个代表小军的,教师示范。

再摆12个代表芳芳的。

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小军再穿上4个彩珠就和芳芳同样多。

把芳芳的彩珠拿走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拿出芳芳的2个彩珠给小军。

比较上面的过程,你能说一说吗?

(1)、

(2)种是把相差的部分添上或拿走。

第(3)种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部分给少的。

讨论:

你知道拿走的一部分是多少吗?

得出:

是4个的一半,也就是2个。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然后根据问题,观察比较。

在图中将第一行的小棒拿几根摆到第二行呢?

学生动手拿一拿。

交流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引导:

能从第二行中拿几个到第一行,使两行同样多吗?

为什么?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题,独立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求一共养了多少只鸡你会怎样想这个问题?

提问:

要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1)要求左边比右边多摆了多少盆怎样想?

(2)知道左边比右边多摆了8盆,可以怎样做?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

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学反思:

 

第1单元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会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

小朋友们,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花儿,你想看吗?

出示:

红花7朵,蓝花5朵。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怎样解决?

一共有多少朵花?

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

红花比蓝花多几朵?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教师示范操作。

红花比蓝花多2朵,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例题,提出问题。

(1)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

小华做了多少朵?

小平做了多少朵?

在解决问题前我们先来猜一猜:

谁做的最多?

谁做的最少?

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要求小华做了多少朵?

需要哪些信息?

齐读。

读了这两个信息,你能知道小华做了多少朵吗?

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引导学生操作。

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请你用刚才解决第

(1)题的方法和同桌一起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同桌两人一起操作。

组织交流:

你们是怎样摆的?

怎样想的?

提问:

拿走3个,就是“少摆3个”怎样列式呢?

板书:

11-3=8(朵)(4)这又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另一个知识: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用减法算。

比较两题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用加法算,求小平做了多少朵花用减法计算呢?

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小华摆的花片多,比11多3,所以用11+3来计算,小平摆的花片少,比11少3,所以用11-3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根据要求画一画,再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指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想想做做”第3、4、5题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

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了: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加法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减法五、作业《补》

教学反思:

 

第1单元课题: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明确计算的要求,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口算

16-7=100-40=6+80=67—7=63—20=57—5=70+19=60—8=3+8=15-5=2.用竖式计算:

47+22=50-17=75-22=15+25=23+34=26+31=58-24=80-64=提问:

什么样的算式可以口算?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

哪些可以口算?

2.完成第2题。

这几组题有什么规律吗?

提问:

第(3)题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

从左往右,每次少5,反之,从右往左,每次多5。

指导学生检查,从左开始,再算一算,是否正好等于35.3.完成第3题。

读题,要求红旗有多少面选择哪两个条件?

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列式?

求绿旗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4题。

读一读,这里只有一个条件,怎样解决问题呢?

小军说:

我拍的比小芳少。

你能知道什么?

这个数比20小。

猜一猜:

可能少几呢?

求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

这些数中,最大是几。

要求的数越大,去掉的数就越小。

20-1=19(下)

同理解答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2.完成第5题。

独立解答第

(1)小题,提问:

怎样求一共的人数?

参加三项活动,就把这三项活动的人数合起来。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出:

在提问题时,先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确定加法就是求一共是多少,减法一般就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单元课题: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多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是边数。

教具准备:

多边形若干个,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图:

里面的图形非常多,你认识哪些图形,能找一找吗?

交流:

我找出了有三角形。

你知道它有几条边吗?

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

你能帮老师再找出一个边数相同的图形吗?

你知道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4条边的图形。

学生尝试找图形,没有找到4条边的学生,用手指在图中描一描。

小结:

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

板书:

四边形:

4条边。

2.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它们有4条边,也可以称为四边形。

认识五边形。

继续交流:

你还能找到几条边相同的图形?

出示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板书:

五边形:

5条边。

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还有几条边的图形?

出示六边形,让学生一起数一数边数,提问:

你能说一说它的名称吗?

交流:

有6条边的是六边形。

板书:

六边形:

六条边。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分小组讨论,汇报。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你能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同桌比一比,看看围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读题,出示第

(1)个图形示范在图中写上6,表示有6条边,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4.“想想做做”第4题

(1)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动手剪一剪,说说你剪出的是什么图形?

(2)交流:

正方形剪下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将得到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拿出一个四边形,仿照图中的样子,将这个图形分成四部分。

动手摆一摆,小组讨论你能找出几个四边形?

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补》

教学反思:

 

第2单元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图形的名称,能从实物中找到这种图形。

2.在拼图形、画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图形的名称,能从实物中找到这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三角形,钉子板,长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情境图中的三个图。

让学生在实物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出示篱笆画面,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你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

你找到了吗?

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指出:

它们都是四边形。

分别给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拼平行四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把相同的三角尺。

学生动手拼一拼,同桌交流,集体展示。

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看拼出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在黑板上画出来。

提问:

在拼出的这些图形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个图形你不认识?

指着平行四边形图问:

谁认识这个图形?

集体拼一拼,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再给它图上颜色。

2.“想想做做”第2题

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并交流围的方法。

对应的边要一样长。

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

3.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框,引导学生观察:

在拉的过程中木框有什么变化?

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4.用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

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再用8根小棒摆一摆,交流。

5.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指名比一比,看看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

请你们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贴在黑板上展示。

6.“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图形,思考: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这些三角形都相同吗?

让学生能从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画一画。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

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五、作业《补》

教学反思:

 

第2单元课题:

练习三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加深对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将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改成平行四边形。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两个任意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刀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出示第4题。

提问:

你看到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这些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说,教师示范操作。

提问:

其他的点可以改动吗?

指出:

可以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