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890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格检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体格检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体格检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体格检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体格检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格检查.docx

《体格检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格检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格检查.docx

体格检查

前言

全身体格检查是每个临床医师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要求内容全面、手法正确、顺序合理,并尽量减少病人的体位更动。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可先取卧位或坐位,但以卧位为多。

在完成生命体征检查后,按头颈——前胸——后胸(包括脊柱,肾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进行。

一、视、触、叩、听四诊的基本手法

(一)视诊

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仔细观察,必要时,如观察心尖搏动,需要采取切线方向。

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帮助检查。

(二)触诊

触诊的适用范围广,尤以腹部检查时最为重要。

常以手指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进行触摸,以腹部触诊为例: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头垫低枕,两手平放于躯干两侧,两腿曲起并稍分开,张口缓缓做腹式呼吸,使腹肌松弛。

2、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讲清检查目的,争取病人配合,手要温暖,动作轻柔,由浅入深进行。

3、先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

一般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向上,先左后右进行。

不采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触摸。

4、边检查,边观察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可用对话分散其注意力,或者安慰解释,以表示同情和关心。

5、按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可用浅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两种,前者是用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四指并拢,下压腹壁1厘米深度。

利用指掌关节和腕关节协同运动,柔和的进行滑动触摸,检查有无抵抗感、压痛、搏动、包块和脏器肿大等。

后者用一手深触,或两手重叠。

左手指尖加压于右手远端指尖关节处,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检查深部病变及脏器情况。

触诊时不能用手在皮肤表面滑动触摸,或者前臂抬起,只用手指下压,手掌远离腹壁。

6、检查压痛和反跳痛时,应用手指逐渐深压,确定压痛点,然后迅速将手松开,并询问疼痛是否加重,或观察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不应轻轻下压,缓慢放开检查反跳痛。

7、双手触诊法,左手将被检部位推向右手,使被检脏器或包块固定并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

主要用于肝,脾,肾和腹部包块的检查。

8、冲击触诊法:

以三.四个并拢手指,取70—90的角度,作急速而有力的冲击,以指端感觉有无浮沉的脏器或包块。

此法一般用于大量腹水,肝脾难以触及时。

如将手平放轻轻拍击是错误的。

(三)叩诊:

叩诊分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

前者即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指尖或手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部位。

适用于胸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增厚或大量胸水等。

间接叩诊应用较广,叩诊时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作为板指,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于体表接触。

四指全部接触叩诊部位是错误的。

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第二指骨的前端,注意叩击方向应于叩击部位的体表垂直。

叩诊时,以腕关节和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

右手中指伸直,斜方向叩击是错误的。

应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加活动,更不能大幅摆动。

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每一部位只需连续叩击2—3下,如声响和震动感不确切,可再连续叩击2—3下。

病灶小、位置浅则轻叩,病灶深则重叩。

不断快速连续叩击,不论病灶深浅一律重叩是不恰当的。

对称部位比较叩诊时,叩击加量要均匀、适当,以便比较声响和指下的震动感。

避免一侧重叩,一侧轻叩,造成人为差异。

(四)听诊:

临床常用的是借助听诊器听取身体各部声音的间接听诊法。

要在温暖、安静环境中进行,听诊器耳件应朝前与外耳道纵轴方向一致,注意弥合。

避免耳件向后戴,管子长约30—38厘米,不能太长,影响传导。

胸件包括钟型和膜型两种。

钟型适于听低调声音,如第三、四心音、二尖瓣狭窄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使用时必须轻轻扣在胸壁上,恰与胸壁皮肤弥合,移开时,不留压痕。

如移开后胸壁上留下印痕,说明压力太大,会绷紧皮肤产生隔膜作用,使低音衰减。

膜型适用于听高调声音,如第一.二心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叹气样杂音,使用时要紧紧压在胸壁上,移开时皮肤上留有胸件的压迹。

听诊器胸件要紧贴皮肤,不能隔着衣服听,还应避免与皮肤摩擦产生附加音。

二、全身体格检查条目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1.准备器械

2.自我介绍(包括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检查者之面清洗双手

5.测量体温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二)头部和颈部

10.观察头部

11.触诊头颅

12.分别检查左右眼近视力

13.视诊双眼

14.检查下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检查上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额.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功能(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六个方位)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调节反射

22.检查辐辏反射

23.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5.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可将食指插入外耳道,请检查者做咀嚼动作)

26.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表音)

27.视诊外鼻

28.触诊外鼻

29.观察鼻前庭

30.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1.检查上颌窦

32.检查额窦

33.检查筛窦

34.检查口唇、颊粘膜、牙齿、牙龈、舌质和舌苔(用压舌板)

35.观察口底

36.检查口咽部

37.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8.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9.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做张口动作)

40.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1.暴露颈部

42.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及颈静脉充盈情况

43.除去枕头,检查颈椎活动情况(屈曲及左右转动)

44.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旋转)

45.触诊耳前淋巴结

46.触诊耳后淋巴结

47.触诊枕后淋巴结

48.触诊颌下淋巴结

49.触诊颏下淋巴结

50.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1.触诊颈后淋巴结

52.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3.触诊甲状软骨

54.触诊甲状腺峡部(配合吞咽)

55.触诊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56.分别触诊颈动脉

57.触诊气管位置

(三)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

61.触诊右侧乳房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顶、后、内、前、外)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运动度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注意顺序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注意顺序(18个听诊区)

72.检查双侧听觉语音(耳语音)

73.观察心前区、心尖搏动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用膜式胸件,重压

78.听诊二尖瓣区

79.听诊肺动脉瓣区

80.听诊主动脉瓣区

81.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

82.听诊三尖瓣区用钟型胸件,轻压

83.听诊二尖瓣区

84.听诊肺动脉瓣区

85.听诊主动脉瓣区

86.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

87.听诊三尖瓣区

88.请受检者坐起

89.充分暴露背部

90.检查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91.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92.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93.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94.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5.叩诊双侧后胸部

96.叩诊双侧肺下界

97.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范围

98.听诊双侧后胸部(12个听诊区)

99.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100.检查双侧听觉语音(耳语音)

101.触摸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102.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103.检查双侧肾区有无压痛

104.检查双侧肾区有无叩击痛

(四)腹部

105.正确暴露腹部

106.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头下置一枕头。

107.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8.在脐附近听诊肠鸣至少1分钟

109.在脐周及其左右上方听诊有无血管杂音

110.检查振水声(手指连续冲击上腹部或左右摇摆上腹)

111.叩诊肝上界

112.叩诊肝下界

113.检查肝胆有无叩击痛

114.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5.浅触诊全腹部

116.深触诊全腹部

117.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8.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9.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20.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21.检查胆囊触痛征

122.双手法触诊脾脏

123.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24.双手法触诊肾脏

125.检查有无波动感(受检者一手尺侧缘压在腹部正中线上)

126.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7.检查腹壁反射

(五)上肢

128.正确暴露上肢

129.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30.观察双手及指甲

131.触诊指间关节

132.触诊掌指关节

133.检查指关节运动

134.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35.触诊双手腕

136.检查腕关节运动

137.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8.触诊滑车上淋巴结(在肱二、三头肌间沟内,自上而下触摸)

139.检查肘关节运动

140.检查曲肘、伸肘肌力

141.暴露肩部

142.视诊肩部外形

143.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44.检查肩关节运动

145.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46.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7.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8.检查桡骨骨膜反射

149.检查Hoffmann征

(六)下肢

150.正确暴露下肢

151.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52.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53.触摸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54.触摸腹股沟浅表淋巴结纵组

155.触诊股动脉

156.检查髋关节屈曲运动

157.检查髋关节内旋(向外旋足)、外旋运动(向内旋足)

158.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

(屈髋)

159.触诊膝关节

160.检查浮髌试验

161.检查髌阵挛

162.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63.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64.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肌力

165.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66.触诊足背动脉

167.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8.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9.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70.检查膝腱反射

171.检查跟腱反射

172.检查Babinski征

173.检查Chaddock征

174.检查Oppenheim征

175.检查Gordon征

176.检查Kernig征

177.检查Brudizinski征

178.检查Lasegue征

179.请受检者站立

180.检查指鼻试验(睁眼)

181.检查指鼻试验(闭眼)

182.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3.检查罗姆伯格征(注意保护病人)

184.观察步态

185.检查屈腰运动

186.检查伸腰运动

187.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88.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三、全身体格检查

检查前先清点器械,包括血压计、体温表、视力表、听诊器、叩诊锤、压舌板、棉签、大头针、软尺、直尺、电筒等。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

检查者先自我介绍,以融洽医患关系,观察受检者发育、营养、面容、体位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皮肤淋巴结的检查采取分段检查,统一记录,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更动。

当受检者之面洗手,

受检者仰卧,头部抬高30~45度。

将甩好的体温表放在腋下,注意水银球部应紧夹于腋窝内10分钟。

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钟,要注意脉搏频率和节律。

不能用拇指检查。

检查者将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互相并拢,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仔细触诊。

手指施于桡动脉上压力适当,方可感到受检者桡动脉搏动。

至少计数30秒钟,以30秒脉搏数乘2即为脉率。

双手同时触诊左右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受检左右桡动脉上(技术要求同上),仔细触诊至少30秒,比较其对称性。

通过观察受检者胸廓的起伏变化计数呼吸频率。

同时注意节律与深度。

因呼吸受主观因素影响,故不要告诉受检者正在计数呼吸,技巧之一是在触诊脉搏后继续置手指于桡动脉处,计数呼吸频率。

也可留在背部检查时进行。

测定血压一般以右上肢为准

让受检者安静休息片刻(至少5分钟),尽量消除劳累或紧张因素的影响。

先调节血压计零点,被检者右上臂应放在与右心房同高,平腋中线水平,并外展45度,将袖带展平,气袖中部对准肱动脉,缚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线2—3cm,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妥,检查者左手指在肘窝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将听诊器膜式胸件置于肱动脉上,右手以适当速度向气袖内注气,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为宜),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声音突然变弱、低沉、消失,取消失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同样方法再测定一次(间隔2分钟以上),取其较低值。

取出体温表,记录读数。

(二)头部和颈部

头颅检查应注意大小、外形、头发密度、颜色、光泽及分布,用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触诊有无压痛。

检查视力用近视力表(由一系列不同大小的字母“E组成”)在距离眼睛33cm处进行检查,照明可采用窗口处的自然弥散光,亦可采用人工照明,先右后左分开检查,采取Jaeger记录。

正常视力能看清第十行的“E”即近视力记录为J1。

对于屈光不正者,要改变检查距离方可测得其最佳视力和估计其屈光性质和度数。

(平时戴眼镜者,可让其戴上眼镜,如此粗略估计受检者视力。

若无视力表,可用书刊等印刷材料让其阅读,以粗略估计其视力)。

注意眉毛的分布,有无脱落,观察上睑有无下垂,眼睑有无水肿、倒睫、闭合有无障碍。

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睑中分,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扳开下睑边缘,观察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下睑结膜)及巩膜。

双手拇指轻压下睑内眦处(即泪囊区),检查泪囊。

同时观察有无分泌物或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

有急性炎症时应避免作此检查。

置拇指于上睑中分,轻轻向上牵拉,请受检者向下看,观察上分球结膜和巩膜。

注意手法轻柔,别使受检者流泪,必要时翻转眼睑观察上睑结膜。

面神经(第VII对颅神经)运动功能的检查,观察前额有无皱纹,请受检者皱额和闭眼,看能否完成及其对称性。

再请受检者闭目,检查者置手指于上下睑中分用力分开眼睑,根据其抗力判断面神经上支的运动功能。

观察眼球外形,检查眼球运动功能,置一手指于受检者眼前30~40cm,请受检者头部固定,双眼注视指尖,随手指运动,一般以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上顺序检查6个方向的眼球运动。

瞳孔对光反射,请受检者双眼平视前方,检查者手持电筒从眼外侧迅速将光线移向一侧瞳孔部位(注意:

勿使光线同时照射双眼;请受检者不要注视光线),可见该侧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此为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再将光线照射该眼,对侧的瞳孔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称为瞳孔的间接对光反射。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眼)

检查视调节反射,检查者置一手指于受检者眼前约1米处,指尖向上,与双眼同一高度,请受检者注视指尖,然后迅速移近手指至近点,观察双侧瞳孔由大缩小的变化和双眼内聚情况。

视触双侧外耳及耳后区,注意有无皮损、结节、畸形和疼痛,用手将耳廓向后向上牵拉,观察外耳道。

用一个或二个手指指尖同时压住两侧耳侧耳屏前区域,触诊颞颌关节,再请受检者张口及闭口,可触到该关节的运动。

也可用食指轻轻插入耳道内(不可太深),指腹稍用力触及前壁,同时请受检者张口和闭口,可触到颞颌关节的运动。

分别检查双耳听力,请受检者一手掩耳、闭目,检查者用两手指摩擦,从离受检耳外的1米处逐渐移近,直到受检者作出听见声音的反应。

同样方法检查对侧。

两侧手指摩擦的声音应尽量相等。

比较其两耳听力或与检查者自己的听力比较而粗略判断有无听力障碍。

亦可用跑表检查。

视触诊外鼻,注意皮肤颜色与外形。

外鼻触诊应从鼻根部(两眼内眦之间)逐渐向下至鼻尖、鼻翼,检查有无压痛、畸形。

观察鼻前庭时,请受检者头稍后仰,检查者用拇指将鼻尖轻轻上推,用电筒照射观察鼻前庭(皮肤、鼻毛分布、有无毛囊炎、疖子及鼻中隔偏曲)。

检查鼻道通气状态,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受检者吸气,以判断通气状态,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检查上颌窦,用双手固定于受检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至于左右颧部检查有无压痛,可请受检者判断两侧压痛有无差别。

也可用手指叩击颧部判断有无叩击痛。

检查额窦,一手扶持受检者头部,以另一手拇指、食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

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拇指至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检查有无压痛,两侧压痛有无差别。

也可用手指叩击该区,检查有无叩击痛。

检查筛窦,双手固定受检者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受检者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内后方按压,检查有无压痛。

也可用手指叩击该区,检查有无叩击痛。

检查口、咽、喉,请受检者张口,检查者左手持电筒以适当角度照明口腔(或用自然光线照明),右手持压舌板,依次检查口唇、两侧颊粘膜、牙齿、牙龈、舌质和舌苔。

请受检者舌尖上抬至硬腭,观察口底。

(如有异常,最好同时触诊。

有时只有触诊法才能触及新生物的存在。

颌下腺导管结石最好采用触诊法检查。

双手触诊法:

戴指套的手指置于口腔内触诊,另一手在口外配合)。

检查口咽部,请受检者张大口腔,发“啊”音,检查者右手持压舌板于舌中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悬雍垂、舌腭弓、咽腭弓、扁桃体及咽后壁。

注意观察悬雍垂的位置,咽部有无充血、红肿、粘膜粗糙等。

当受检者发音时,还应注意有无声嘶。

检查舌下神经(第Ⅻ对颅神经),请受检者张口、伸舌,观察伸舌有无偏斜,有无舌萎缩、舌震颤。

检查面神经(第Ⅶ对颅神经),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鼻唇沟变浅及口角偏向一侧。

请受检者露齿、鼓腮、吹口哨,观察两侧是否对称。

检查三叉神经(第Ⅴ对颅神经)运动支,双手分别置于受检者左右下颌角嚼肌隆起处,或颞侧颞肌处,请受检者咬紧牙齿,检查双侧嚼肌收缩力。

也可一手置于受检者颏下向上用力,请受检者作张口动作,以判断其肌力。

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三叉神经分为三支:

上支分布于前额和角膜;中支分布于面中部及鼻部;下支分布于下颌区。

请受检者闭眼,对称地用棉签自内向外轻触两侧(检查触觉)或针尖轻刺(检查痛觉),观察其反应。

检查者用力应均匀,注意两侧及上下比较。

充分暴露颈部至颈根,观察颈部外形和皮肤,注意其对称性,有无异常肿块,如甲状腺、淋巴结以及颈静脉充盈情况。

除去枕头,以手托扶受检者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测试其抵抗力,然后左右转动头部,检查颈椎活动情况。

检查副神经(第XI对颅神经)的运动功能,双手置于受检者双肩并向下用力,嘱其抵抗此阻力向上耸肩,以检查斜方肌肌力。

也可以置一手于受检者一侧面颊部,嘱其抵抗阻力向该侧旋转头部,以检查胸锁乳突肌肌力。

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触诊颈淋巴结时让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使肌肉和皮肤松弛,用食指、中指的指腹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

滑动是指皮肤与其皮下结构之间滑动,而不是手指与皮肤之间滑动。

淋巴结触诊的原则是使该处皮肤和肌肉尽量松弛以便检查,如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请受检者稍耸肩再放松,可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侧触诊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如发现淋巴结肿大,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粘连、肿胀或疤痕。

触诊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后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屈曲手指于颏下中线处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位于乳突下,胸锁乳突肌前缘浅表处)、颈后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浅表处),请受检者稍耸肩,再放松,触诊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之间的交角处)。

触诊甲状软骨,用拇指、食指触诊甲状软骨有无压痛,并检查其移动度。

男性甲状软骨较女性突出。

正常有一定程度移动且无疼痛。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紧贴气管两侧。

甲状腺的侧叶向后绕于气管和食管旁,有部分被胸锁乳突肌覆盖,甲状腺狭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二至四气管环前面。

触诊甲状腺峡部时,用食指(站于受检者后面)或拇指(站于受检者前面)从胸骨上切迹往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同时触摸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肿块。

触诊甲状腺侧叶时,受检者头偏向检查侧以松弛皮肤和肌肉,如检查右叶则右手拇指从甲状软骨左侧,向对侧(受检者右侧)轻推,其余四指置于颈后;左手四指置于右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内轻推,同时左手拇指在右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右叶,配合吞咽检查有无肿大、变硬、压痛、结节等。

同样方法检查左叶。

注意有无震颤、杂音。

亦可于检查后胸时自受检者后面检查。

触诊颈动脉,用手指腹侧,在受检者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不可两侧同时触摸,以免引起昏厥。

检查气管位置,请受检者头部摆正、两眼平视前方,两肩等高。

检查者用食指和无名指分别置于左、右胸锁关节上,中指触摸气管或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三)胸部

充分暴露胸部,观察胸壁肌肉和静脉情况、胸廓外形、对称性、肋骨走行方向、肋间隙宽度、呼吸运动及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辅助肌运动情况)。

乳房:

观察双乳位置、大小、形态及对称性(注意皮肤有无溃疡、疤痕、色素等),乳头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乳晕颜色。

触诊乳房时,应双手平置,压力适当,一般要能触及肋骨而不引起疼痛为宜。

手指掌面以圆周运动方式进行触摸。

(不要捏挤乳房,如乳房较大,也可用双手合诊检查。

)按内上、外上、尾部、内下、外下顺序触诊乳房。

用手指掌面触诊乳晕和乳头,并注意有无乳头溢液。

触诊腋窝淋巴结,抬高上肢观察并触诊腋窝5群淋巴结。

检查者用手置入受检者腋窝顶部,将受检者手放下,放松肌肉,触诊尖群,然后手指掌面转向腋前壁触诊前群,再转向内侧轻轻向下滑动触诊内侧群。

再次将受检者上肢抬高,将手重新置于腋窝顶部,然后手指掌面转向后方,触诊后群,最后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

触诊胸壁弹性时,双手置于胸廓前、外下方对称部位,向内后方挤压后放开。

用手指轻压胸壁、胸骨,注意有无压痛,有无皮下气肿时的捻发感。

将两手掌平放在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下部,注意有无胸膜摩擦感。

触觉语颤:

将两手掌轻轻平放在前胸的解剖对称部位,(不需用力太大,否则会减弱胸壁的振动)请受检者用同样强度重复发长音“一”,双手交叉重复一次,从上至下进行,注意双侧振动感有无差异。

双侧对称地叩诊肺尖。

叩诊前胸和侧胸时,应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进行。

检查侧胸时,双手上抬,置于枕后,从腋窝开始,由上而下,沿每一肋间隙,按对称部位进行对侧对比叩诊,注意叩诊音的改变及板指的震动感。

在单独进行胸部叩诊时常按前胸、侧胸、后胸的顺序进行。

双侧对称地听诊肺尖,如锁骨上窝较窄或是女性受检查可用钟型胸件适当加压进行听诊。

听诊前、侧胸部,受检者微张口,平静或稍深呼吸,用膜式胸件听诊前、侧胸部,顺序同叩诊,注意每一点至少听诊一、二个呼吸周期,左右对比,有无呼吸音的改变和附加音,如罗音、胸膜摩擦音等。

检查听觉语音(耳语音)时,嘱受检者用耳语的声调重复发“一、二、三”音,检查者将听诊器胸件放在胸壁上,可听到柔和而含糊的字音,在两侧对称部位比较其强度与性质的改变。

取切线方向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以呼气末观察心尖搏动为最好。

用两步法(手掌、手指)触诊心尖搏动,先用手掌触诊心尖搏动,再用指腹触诊,以便确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范围和强弱。

必要时请受检者左侧卧位,使心尖靠近胸壁易于触及,但也使心尖左移2—3厘米,故在估计心尖搏动的位置和时限时仍应以仰卧位为准。

用手掌触诊心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