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1793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docx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

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的人年龄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最后选取20022015年间山西省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摘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山西省的人年龄结构和储蓄现状,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最后选取2002-2015年间山西省人均储蓄余额、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家庭规模、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等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情况。

研究表明:

山西省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引起储蓄增加,进而导致消费不足,不利于经济发展。

因此,最后建议山西省政府要大力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促进老年群体消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年轻人储蓄动机;实行开放的人口政策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引导劳动力向养老服务、医疗等行业转移,最大化地降低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时间序列模型,居民储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经济飞速发展。

全省GDP由1978年的87.99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2766.49亿元,人均GDO也将近翻了96番(1978年人均GDP365元,2015年达到34918.71元)①。

与此同时,山西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愈发严重。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96-2015年山西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5.9%上升到9.2%,而且老龄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合理的储蓄有利于资本形成。

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必将影响到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储蓄消费模式和居民储蓄率。

那么,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山西省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是否会影响储蓄,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以及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影响储蓄的机制,然后以2002-2015年间山西省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家庭规模、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等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储蓄产生的影响,力求使我们能够认识正确的经济规律,从而实行灵活的应对措施。

这对我们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少走弯路、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较早,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

而国内对于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以下分别介绍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动态

  由于国外学者对人口结构和储蓄的关系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储蓄与人口老龄化负相关:

Leff(1969)利用1964年74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资料研究发现,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一国的储蓄率与该国的人口负担系数成反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少儿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具有明确的反向关系;Peterson(1999)发现储蓄率的下降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因为老龄人口的增多导致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储蓄,而有更多的老年人消耗他们的储蓄。

Harbaugh(2003)认为,随着中国婴儿潮这一代人的逐渐衰老,中国的储蓄率将会在未来迅速下降;PaulLau(2009)在d’Albis的结论基础上对一些工业国进行了定量分析后,发现人口增长率与人均资本之间实际上通常都是负相关的。

第二种观点恰好相反,认为储蓄与人口老龄化正相关:

Bloom等人(2002)在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标准模型中加入"健康";和"长寿";俩个因素,研究发现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会导致任何年龄段的群体具有更高的储蓄率,因为人口寿命的延长会相应地增加为教育的投资和退休而准备的储蓄动机。

  最后一种观点则认为,储蓄与老龄化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Poterba(2001)利用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近7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人口结构和资本收益(包含利率)之间的历史关系,并得出人口数量的变动对资产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保罗&·舒尔茨(2005)对通过对各种实证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后指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比大家预期的要小,并且对计量方法的选择较为敏感。

  

(二)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对于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对中国储蓄率的研究大多是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从金融市场发育状况和居民储蓄动机等角度来解释,而人口的结构变化因素则多被忽略,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关注,因此在该方面的研究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还远远不够。

  根据他们研究结论的不同,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储蓄与人口老龄化呈负相关:

周晓慧(2016)基于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LC-PIH)假说,采用组群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相应的模型研究得出,老龄化对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耿志祥等(2016)在新古典增长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世代交叠(OLG)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会使当期国民储蓄降低;赵昕东等(2017)通过构建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包含中国现收现付模式与个人账户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OLG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会导致储蓄率下降。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储蓄增加:

袁志刚和宋铮(2000)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养老保险制度之基本特征的迭代人口模型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很可能是造成中国居民储蓄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贺菊煌(2003)利用死亡率表得到它对储蓄率有相反方向的两方面的影响。

  三、山西省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现状

  为了具体研究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本文先对2000年以来山西省人口结构和储蓄的变化与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把握所研究的规律。

  

(一)21世纪以来山西省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1.全省老龄化进程加快。

  根据联合国1965年颁布的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判断标准(见表1),当一个国家0~14岁人口比例低于30.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于7.0%时,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山西省从2003年左右就已经正式迈入了老年型社会行列。

  分析21世纪以来山西省人口年龄结构比例情况(见表1)可以看到,从2003年起,无论是0~14岁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还是老少比,均已达到联合国颁布的老年型社会判别标准。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山西省的老龄化进程在加快,2002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6.95%,2009年达到8.09%,2015年更是达到了9.19%,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大幅增加,全省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各市老龄化情况普遍严重。

  表2是山西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构成数据,可见各市在2010年基本上均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由表2可知,2010年山西省11个市中,有7个市的老年人口比例都达到了7%,大同市、阳泉市、晋中市、运城市以及忻州市这一数字都超过了8%,远超联合国对老年型社会的判别标准,其中忻州市甚至达到了9.05%,老龄化程度极为严重。

而在不足7%的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和吕梁市4个市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都在6%以上,其中吕梁市、临汾市和长治市这3个市都在6.6%以上。

  不仅如此,相比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市的老年人口比重都增长了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大同市和阳泉市将近增加了俩个百分点(表3最后一列同比是指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由此可见,尽管该省各市人口年龄结构和增长幅度存在差别,但根据国际标准,各市在2010年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山西省居民储蓄现状

  1.山西省人均储蓄快速增加。

  从表3可以看到,随着山西省人均GDP的增长,人均储蓄余额也在快速提升。

2013年的人均储蓄余额是2002年的5.25倍(2002年7004.61元,2013年36747.66元),人均GDP由2002年的6146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34984元,翻了5.7倍。

  2.山西省人均储蓄和人均GDP相互促进增长。

  从2002年起,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和人均GDP的比都在1左右,说明二者的提升速率大致相同,这表明储蓄为投资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动力,从而有利于GDP的快速增长;反过来,GDP的快速增长又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增加了居民的储蓄。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快速增长。

  四、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机制

  21世纪以来山西省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的数量也在迅速上升,截至2015年,全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一共336.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19%。

那么如此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是否会对山西省的储蓄产生影响呢?

如果会,又是什么影响机制呢?

接下来本文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供给,改变人均工资水平

  劳动力指的是在一定的年龄段有能力工作的人。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规定男子16~60周岁(女子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老龄人口的增加会使得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劳动力的数量减少。

根据要素市场均衡理论,企业付给劳动力的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价值。

  因此,在老龄化社会,虽然更少的劳动力会带来更高的边际产品价值,从而意味着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但是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会稀释人均工资水平,反而可能使得人均工资水平下降。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人均工资水平可能会降低,使得人均储蓄下降;另一方面,老龄化会使居民对未来的理性预期不太乐观,导致居民储蓄意愿上升,储蓄水平也随之上升。

  

(二)老龄化会造成现有家庭结构模式发生改变,加重年轻人负担

  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的情况下,个人和家庭会因规避风险而产生新的储蓄动机,由此形成的储蓄来源可能会加速资本积累,加深经济的资本密集度,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医疗养老事业的发展,山西省居民呈现出低出生率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并存的局面,这导致在家庭结构中,老龄人口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表4是山西省2002-2015年的平均每个家庭人口数量统计,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家庭人口规模在下降,但是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却加重了年轻人的赡养负担。

因此,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会使得家庭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上升,储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低出生率意味着更少的少年儿童,这迫使年轻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为自己未来的养老进行必要的储蓄。

  (三)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会使社会保障支出增加

  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

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会增加养老保险的支出,加重社会保障的负担。

随着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增加,政府储蓄水平也会相应降低。

因此老龄化给储蓄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看养老金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养老金的给付水平是否到位。

  图1反映的是21世纪以来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收支情况,可以看到2002年以来社会保障支出一直在增加,并且保障资金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可见山西省政府一直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四)老龄人口的增加会对居民实际收入水平造成影响

  储蓄可以分为政府储蓄和个人储蓄。

政府角度来讲,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政府在养老、医疗、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会增加,因此不利于政府储蓄的增长;个人角度来讲,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对居民征收的税收及保险,老龄化加剧,必然会导致居民的税收及保险缴纳金额和比例上升,从而减少居民的实际收入。

此外,老年抚养比的加大,也使得收入中用于日常生活支出和医疗支出的比例上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最终使得个人储蓄减少。

  五、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可能会通过影响人均工资水平、改变家庭结构规模、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减少居民的实际收入等方面对储蓄产生影响。

因此,接下来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山西省的老龄化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了具体研究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从影响机制出发,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

Y=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其中Y表示山西省居民人均储蓄余额;X1表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X2表示家庭结构规模,用山西省平均每户家庭的人口数表示;X3表示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包括保险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支出;X4表示山西省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X5表示人口老龄化程度,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β1、β2、β3、β4、β5是参数,μ是误差项。

本文选取山西统计年鉴2002-2015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2017。

  

(二)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对以上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滞后期取默认值3,对其做ADF平稳性检验,发现都是非平稳的,对各变量进行一阶或二阶差分后,序列平稳(结果见表5)。

然后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X1和X4的相关系数较高。

为了检验和处理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修正Frisch法,根据经济理论和统计检验在模型中先加入X4(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X(人口老龄化程5度)这俩个变量,然后逐步加入其它变量进行回归,最终把X(职工平均工资水1平)和X(家2庭每户人口数)这俩个变量剔除掉。

最后对剩余的四个变量做协整检验,发现他们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残差项平稳,EG检验在1%水平下显著),因此直接对各变量进行OLS回归,不存在虚假回归问题。

  (三)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6是根据eviews8.0得到的模型回归结果。

  拟合优度R方达到了0.9979,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

DW值为1.88,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根据White检验对模型的辅助回归式的回归参数进行检验,得到YR2=12.46>x20.05(9),检验得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稳健性F检验也显著地拒绝原假设,模型稳定性较好。

根据上表可以看到,X3、X4、X5的系数都显著不为零。

根据估计结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人均储蓄负相关,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均人均储蓄正相关,在其他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储蓄会增加1429元。

  (四)小结

  本文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都会影响人均储蓄余额的结论,此外,家庭人口规模与人均储蓄的关系并不显著。

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亿元,人均储蓄余额会下降7.9元;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储蓄会上升将近2元,这可能是由于这里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是指全部收入中扣除消费和储蓄后的数值,或者这里的储蓄余额包括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最重要的是,本文所研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带来人均储蓄余额的上升,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储蓄会增加1429元。

  六、结论与对策

  本文研究了21世纪以来山西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储蓄增加并存的现象,首先分析了老龄化对储蓄的作用机制,然后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山西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人均储蓄负相关,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储蓄正相关,家庭人口规模与人均储蓄的关系不显著。

  二是山西省老龄人口占比的上升,对人均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

老龄人口消费动力不足,且创造的价值极少,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来看,老龄化程度加重对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三是近几年来,山西省煤炭资源枯竭,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发展明显放缓。

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影响将持久而深刻的显现。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省政府要促进老年产业发展,促进老年全体消费。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大力促进老年产业的发展。

对有服务性需求却无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其进行适当补贴,保证收入来源的稳定,从而将其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对既有服务性需求已得到基本满足的老年群体,应多层次、多样化地开发以老年人口为导向的新服务产品,以扩展其潜在的需求,从而使老年人的储蓄积极地转化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2.省政府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养老保障体系。

  老龄化导致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陷入财务困境,政府可考虑推迟退休年龄,逐步向部分积累制过渡,建立激励相容的养老保险制度。

努力改变年轻人的养老观念,使人们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从而弱化年轻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年轻人消费,使整个社会的储蓄和消费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黄金水平,最大化地降低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3.省政府要实行开放的人口政策来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贯彻实行"二胎";政策,至少生育两个孩子是一个可持续社会必须服从的人口规律。

适度的人口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现象。

同时积极鼓励年轻人就业创业,并引导劳动力向养老服务、医疗等行业转移,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其收入的同时,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

山西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J].经济研究,2000(11):

24-32+79

  [2]贺菊煌.储蓄率:

基于寿命不确定模型的分析[A].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2003:

20

  [3]保罗&·舒尔茨.人口结构和储蓄:

亚洲的经验证据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经济学(季刊),2005(03):

991-1018

  [4]苏春红,刘小勇.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6-31

  [5]陈彦斌,郭豫媚,姚一旻.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高储蓄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4(01):

71-84

  [6]胡翠,许召元.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家庭的数据[J].经济学(季刊),2014,13(04):

1345-1364

  [7]刘铠豪,刘渝琳.破解中国高储蓄率之谜--来自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解释[J].人口与经济,2015(03):

43-56

  [8]耿志祥,孙祁祥,郑伟.人口老龄化、资产价格与资本积累[J].经济研究,2016,51(09):

29-43

  [9]周晓慧.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储蓄率研究--基于组群分析的视角[J].经济研究参考,2016(14):

61-74

  [10]赵昕东,王昊,刘婷.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与居民储蓄率[J].中国软科学,2017(08):

156-165

  [11]刘红梅,周潇,武长河,王克强.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03-27:

1-7

  [12]NationsU.Theagingofpopulationsanditseconomicandsocialimplications.[M].TheDept.1956

  [13]LeffNH.DependencyRatesandSavingsRate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9,59(5):

886-896

  [14]PetersonPG.Graydawn:

howthecomingagewavewilltransformAmerica--andtheworld.[J].NewYorkNewYorkTimesBooks,1999,78

(2):

142

  [15]J.M.Poterba,Demographicstructureandassetsreturns,Rev.Econ.Statist.2001(83):

565-584

  [16]PaulLau,Demographicstructureandcapitalaccumulation:

AquantitativeAssessment.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Control.2009(33):

55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